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97885


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理解自己和别人更加重要,因为那是幸福的根源

以富裕的心理资本对抗贫穷的物质资本

用专念来战胜焦虑

通过科学,我们获得了自由;而通过心理学,我们将获得幸福

病人要过河,是要完成他自己的生命目标

病人一旦到了我的背上,面对滔滔河水,我和他同样面临风险。此时,我们是命运共同体

病人要过河,不仅恐惧脚下的河水,还恐惧命运被操于人手的被动处境

古希腊诞生了以演绎推理为基本逻辑的科学,在本质上区别于产生第一类和第二类知识的归纳推理

心理学,就是这么一套让人幸福生活的理论和方法

系统、全面地讲述这套理论和方法,让我们认识自己、掌控自己、超越自己;找到自己的使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残酷冰冷的世界感到温暖与幸福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个物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自尊把荆棘变成沃土,自信把失败变成机会,而理性平和把工作变成使命。最后,我们在爱过的人、走过的路、追逐过的梦想以及获得过的成就等一点一滴的故事中,追求幸福并定义自己


认识自我:我们一直活在对人性的最大误会中
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感性、意识和自我的成长


01 潜意识与意识的冲突:我是谁?答案就在这一片黑暗之中
潜意识里的野蛮的、兽性的,甚至与道德背道而驰的想法,才是我们的本性;而我们引以为傲的道德、理想和高贵的灵魂,其实只是掩盖这些兽性想法的伪装

在隐秘的梦境里的所见所感,以及眼泪、痛苦和欢乐,都是充满意义的——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备受理性压抑的兽性的呐喊,是另外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正如月球的背面

潜在水面之下,潜伏于黑暗之中

“本我”,是作为动物的“我”,以实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为目的

“自我”,是社会现实中的“我”,有情感,也有理智

“超我”,是理想中的“我”,是良知和内在的道德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非社会化的和混乱无序的,只遵循享乐原则,即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

想要得到时,就要立即得到;为了即时满足,没有任何顾忌

从而抑制本我的动物性冲动,监控自我的执行,追求完美的状态

是意识的存在和觉醒

从而在不违背超我的前提下延迟满足本我的需求

本我是人的动物本能,超我是理想化目标,而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

解决本我和超我冲突的最粗暴选择:压制人的动物本能

苦行者希望在痛苦中“降伏本心”,由此让精神获得自由,灵魂得到解脱,最终超凡入圣

对肉体欲望的压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欲望,甚至还会让欲望以更强烈的力量反弹

被压制的想法不仅不会凭空消失,反而会以更强的力量反弹,变得更难压制

当意志被消耗一空,压制不再有力量的时候,这些被压制的想法就会绝地反击,充斥我们的脑海

在基督教里会有绑在大腿上的带有金属倒刺的苦修带——当意志不再能克制欲望时,扎在皮肉里的倒刺所带来的剧痛,就变成了压制欲望的最后一道防线

质疑自我,贬低自我,攻击自我,精神疾病由此产生

抑郁者有严重的低自尊和极端的自我匮乏感,“哀伤使世界变得贫瘠而空洞,抑郁则使自己变得贫瘠而空洞”

爱的对象的丧失,会激起抑郁者强烈的矛盾情感。一方面,他们是如此深爱着这个对象;而另一方面,他们因为害怕无法获得这个对象或者被这个对象所遗弃,于是会产生同样强烈的恨

抑郁者感受到的是施虐的快感

恨里也有了快乐,所以抑郁者很享受这个摧毁自己的过程

压制欲望只能以毁灭来结束,无论这毁灭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分别是取代、反向形成、投射、合理化和升华

幼儿通过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方面可以获得食物,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安全感与关爱

一些人就通过啃咬手指甲或者铅笔头来取代吮吸乳汁的行为,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与关爱

当一种行为或者态度不被社会所接受时,为了避免被他人看出自己真实的欲望和与此相关的焦虑,这些人就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

反向形成,是通过倔强来掩盖自我的脆弱

投射就是将自己具有的,但是社会不接受或者反对的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是他人而不是自己具有这种特质

当把超我对自己的指责,投射到他人身上,自己内心的罪恶感也会因此而降低

合理化,是指当个体的目标未能实现或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的一个合理解释,以维护自尊免受伤害和减免焦虑带来的痛苦

组成兽性核心的是充满能量的生本能(性)与死本能(攻击),一方面它可以摧毁一切;而另一方面,这些能量也可以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这就是弗洛伊德说的第五种疏导方式: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蒙娜丽莎既端庄又魅惑的微笑,唤起了达·芬奇压抑在潜意识中对母亲的记忆。这个微笑既是他对母亲的依恋与爱,更是他对一生性压抑的不幸的超越,最终升华成一种对终极美的追求

因为在儿童早期,记忆和幻想不可分割

这个微笑既是他对母亲的依恋与爱,更是他对一生性压抑的不幸的超越,最终升华成一种对终极美的追求

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而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我们的潜意识并非都是兽性的和充满欲望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潜意识是中性的,无所谓好与坏

弗洛伊德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我们人类第一次直视了我们内心的黑暗,从而叩问黑暗之处的人性

在我们平静的人性之下,暗流涌动,瞬息万变。动机与欲望、冲突与困扰,才构成了我们真正的人性


02 感性:跟着感觉走,脚步越来越轻越快活
个人的成就=20%的智力因素+80%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就是情商

欢乐是狂欢节的唯一目的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强弱,即情感的唤醒度

情感的另一个维度则是好与坏,即情感的效价

我们认为这些事物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因为它们带来了好的或坏的情感体验

在一生中,尽可能地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消极的情绪体验

感性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常常也可以提供比理性更好的建议

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情感来引导我们的决定,我们会更加满意

韦氏智力测验的发明人,在心理学家亚历山大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与智力相对的非智力因素,并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是比智力因素预测个人成功更关键的因素

个人的成就=20%的智力因素+80%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就是情商

情绪理解、情绪控制和情绪利用

在很多时候,形式是大于内容的。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场景,群情激昂的氛围,会让一个冷静的人也疯狂

第一,试着改变情绪

第二,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事实上,世界上大家最希望能被发明的药,不是长生不老的药,而是后悔药

第三,重新评价已经发生的不幸的事情

我们对一件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因此,改变对事情的评价,就是人类控制情绪的方式

世上之事物本无好坏之分,只是思考使之如此

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具有可以把贫穷转化为富足,将困苦转化为繁荣的能力!我比阿喀琉斯还要刀枪不入,因为我一直被幸运所青睐

托马斯所说的这个能力,就是重新评价已经发生的事情,即改变对不幸事情的看法

我们都以为时间是疗伤的圣药,其实时间从来都不是,重新评价才是。因为没有吃到的葡萄,经过我们的重新评价,我们会相信,这些葡萄本身就是酸的

真正有害的是具有A型人格的人,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中——其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模式会源源不断地对内产生紧张和压力,对外则产生敌意与愤怒以及富有攻击性的行为

所谓形不乱则神不乱,说的是只要身体好,那么精神就会好;而神不乱则形不乱,则是说只要精神好,身体也会健康。

当一个人越能控制住自己的焦虑、愤怒以及冲动等负性情绪时,他的身体就越健康

当我们调节和控制情绪时,我们也在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

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评价失败与不幸,并不是为了掩盖失败、逃避不幸,而是化沮丧为反省,变愤怒为动力,为进一步成长创建积极的环境

人类从洞穴中走出后,修建了城堡,建立了规章法律秩序,一跃成为万物之灵,主宰着整个世界。而在这风光的背后,是我们对像动物一样自由自在的约束,对像火山一样喷发的情感与欲望的压抑

理性之光驱走了原始的蒙昧,同时也压制了我们的感性。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就是理性战胜感性的进化史

几乎所有的情感类精神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追根溯源都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这背后,是对理性的过度宣扬和对感性的过度压抑


03 意识:理解人生之路
潜伏于黑暗之中的是潜意识,而在光明之下的则是意识

意识被认为是人所独有的,而意识的起源则被认为是人类的终极问题

就像爱情、自由这样的主观体验是难以定义的

我们之所以会走神,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意识

这有如流水线上按照标准流程默默工作的工人一样,只有当机器出现了故障,工程师才会被叫到现场来解决问题

意识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只有在必要时才会在线

意识还会有不同的层级,而最高级就是自由意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因为我们有自由意志,所以我们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定和行动

自由意志并不自由,自由意志只是“一颗认为自己选择了飞行路线与落点的石头”(斯宾诺莎)

当大脑产生了一个准备动手指的准备电位后,需要再过大约300毫秒,我们才会有动手指这个想法

所谓的自主的决定与选择,可能都是假象,都是错觉

生命的本质不仅仅是生存,还需要繁衍后代,让生命不停地流动

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了让观赏者爱上艺术家

自由意志,则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雄孔雀尾巴——它让我们爱上我们自己

你到我这里来,并不是来做选择,因为你的选择已经做了;你到我这里来,只是来理解你的选择

我们的潜意识早已做了决定,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个选择是什么而已;而我们的自由意志,则是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决定

我们需要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地去反思,不停地去理解。只有当我们明白了我们的使命,明白了我们奋斗的意义,我们才不会在众多的岔路中迷失方向,才会走得更加坚定

只有明确使命,明确行动的价值,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存在感,才能从生活艰辛和心志摧残中发现愉悦,才能在困苦、迷惘和挣扎中保持自尊、自信。更重要的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最大的确定性与最大的不确定性的挤压中生存并超越死亡

只有回顾人生,我们才能领悟人生的意义;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迈步向前!


04 自我的成长: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是谁”“我从什么地方来”“我将要到什么地方去”,便是关于自我的终极三问

只有具有自我的人类,才能从短暂、脆弱的生命中寻找价值与幸福感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没有任何一个物体,比“我”更重要

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大部分人是右利手,而右利手的人更习惯拿起放在右边的东西,而不是放在左边的东西。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价格高的商品通常会被放在顾客右手容易触碰到的地方,而那些便宜的商品一般会被放在货架的左边

其实只是在通过自己的行为、表情、动作和生理状态等外在的线索,来推测深埋在潜意识之中难以被意识捕捉到的心理状态

这个现象被称为“具身认知”,即我们用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受。因为开心,所以微笑;同样,因为微笑,所以开心

第一扇窗的内容是人人都能看见的,被称为“开放我”或者“公众我”,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我”

自我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是自我的自由活动领域

第二扇窗看见的就是自我的背面,被称为“盲目我”

“盲目我”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内容

“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盲点比较少,所以“盲目我”比较小

第三扇窗的内容只有自己能看见,是属于自我逃避和隐藏的领域,被称为“隐藏我”或者“隐私我”

适度地内敛和自我隐藏,能够为自我保留一个私密的空间,是形成安全感的需要

最后一扇窗的内容则隐藏在迷雾之中,是“未知我”或“潜在我”,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自我

自我的形成与成长的过程,便是“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这四个“我”分离与融合、合作与博弈的过程

所谓自我给予就是通过缩小私人领域、扩大公众领域来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带来的误解,比如通过向他人讲述“隐藏我”中的部分内容,即坦诚相待。

自我的核心就在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成熟的自我,就必然是孤独的

如果在青年阶段能够发展出积极的自我,那么我们就能形成“忠诚的美德”。这里所说的“忠诚”,是对自己的忠诚——不为别人而活,不为教条所限,追随自己的心灵

从心所欲,不逾矩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人们个性化的发生与成长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不同的种子最终开出的将是不同的花朵


本章结语:快乐并不可耻,快乐才是生活的真正目标
随性、随喜、随缘

我们看到了本我被压制的恶果,得知自由意志只是潜意识的副产品,更惊讶于原本熟悉的自我事实上却笼罩在阴影之中

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潜意识与感性虽然是进化的遗留物,但是与后来发展出来的理性相比,它们是更为基本和本原的存在,它的构造方式影响了我们怎样认识世界

只有洞悉自我,接纳自我,而不是压制自我,才能理解自然与宇宙的法则

人生乃是一场狂欢,快乐才是生活的真正目标。这背后的哲学是活在当下,热爱生活


掌控自我:拥有一个不打折的人生
我们的寿命与遗传有关系

除了我们不能掌控的遗传因素,生活与行为习惯也会影响我们的寿命

心理因素与寿命的关系

能够表达自己负面情感的人比那些压抑情感的人活得更长


05 控制: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只要拥有掌控感,寿命就会更长,哪怕只是掌控一盆植物的生死

人的一生,唯控制二字

这并不是因为儿童身体里的顽皮或者淘气的基因在这一阶段开始表达,而是他们在开始学习怎么来改变这个世界,怎么来控制这个世界

逆反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代沟,也不是孩子不认同父母的观点,而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叛逆,是少年自我的觉醒,是少年的独立宣言;少年以此来证明,“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是一个能够掌控世界的人

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虽然这个世界现在是你们的,但它终将是我们的。”青年们的掌控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我即世界

在成年期,“我”逐渐获得控制又失去了控制

退休,对于一个习惯掌控感的人而言,不是休息,而是彻头彻尾的“谋杀”。尊重你的人继续尊重你,但是他们做决定前不会再向你请示;关心你的人会更加关心你,但是他们不会再对你唯命是从。无论你打下的江山多么辉煌,都已经是过去式,而你的名字只会在一年一度的新春茶话会上,被新的领导提及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从追求控制感、获得控制感,到最后失去控制感的过程

因为我们的控制力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

控制的不完美,本质上是理性和感性的分离与冲突

控制二字贯穿了我们整个人生,人生的艰难也正在控制二字。正因为我们的控制非常不完美,而我们又放纵了对不完美的控制,才使得我们的人生不断打折

这些无助、沮丧、不能控制自己生活的大学生,在这20年里更容易生病,并且从疾病中恢复的速度更慢;同时,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更为悲观,总是觉得最糟糕的结果会发生,认定除了放弃别无他法。抑郁,是他们最经常体验的情感

通常情况下,抑郁是由真实的失去所引发,比如亲人的去世、财物的损失、感情的挫折以及事业的瓶颈等

人类大脑发达的前额叶,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人类是所有动物中,唯一能够自主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和冲动的动物,能够为了将来更大的利益而延迟满足当下的需求

我们其实也知道,这种控制感是虚假的,但这种虚假的控制感是我们对当下事件而不是过去事件的体验,这种体验是真实的

控制感不需要假借外物,因为控制感的核心是对现在的把握。真正的控制感,其实就是活在当下


06 专念:身心合一,活在当下
在一天之中,我们有一半时间是身体在当下,而心灵却飞到了过去或者未来,身心分离

当我们走神时,即使是在回忆过去美好的经历或者憧憬未来,我们也是不快乐的,幸福感要比我们专注当下时的幸福感低

只有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手头上所做的事情时,生活才是最愉快的

人生无常,疾病、衰老和死亡都无法避免,因此我们无法掌控,不如由它去吧。但当下这滴蜜糖,却是我们能够触及、能够品尝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它

当我们认为不可能是可能的时候,那么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就会真的发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其实情妇就是这些腐败官员的“时空胶囊”,她们把这些年过半百的官员带回了20年前

当我们开始关注爬山会磨损膝盖,开始只喝泡有枸杞的热水,开始热衷于回忆过去,我们就告别了年轻,承认自己已经老了

一旦我们生出自己的确老了的念头,我们就真的老了,因为衰老本身就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我们一旦进入老年,年轻时对老年形成的体弱多病、无助的思维定势,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记忆力的衰退,并不仅仅是生理的衰老,更多是心理的衰老

当我们把隐含假设当成事实,当我们固着于单一视角的思维模式,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年青与活力,还有我们的创造力。而唯有专念,才会让我们去深挖隐含假设,转换视角,从而找出其他的道路

正念是一种基于冥想的精神训练方法,其在于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并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同时,对当下的一切观念不做任何判断、分析、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

正念疗法就是帮助我们习得并养成“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只在当下”的心智模式

Pain is inevitable,but suffering is optional

保持无知,就是保持客观性,在认知一样事物之前,不先入为主地评判它;保持无知,就是保持好奇心,让自己对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事物都开放心态;保持无知,就是保持可能性,让现在的自己不被过去的自己和大众的共识所劫持

正念疗法训练我们从更高层面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觉察失恋后的抑郁与被冒犯后的愤怒,不做评判,使得我们与自动化的固有反应模式解绑,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重新选择全新的应对方式

不再问“那怎么可能”,而是问“为什么不能”

没有人可以洞悉事物的全部,因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条规则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真理的背面同样是真理


07 应用:用专念来战胜焦虑
导致焦虑的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的评价,糟糕至极的预期

感觉剥夺是对人的最大惩罚之一,那些能熬过严刑拷打、测谎的特工,在经历不到一周的感觉剥夺后,精神就会彻底崩溃

网状结构的激活对我们极其重要,因为它告诉我们,我们还活着。从这个角度来讲,压力和焦虑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

适当的焦虑有助于我们高效地完成工作

无用的焦虑:身在当下,心在未来

无用焦虑的本质,是对潜在失控的恐惧

当我们面对的情形是未知、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事情不在掌控之中的感觉,而这种失控的感觉会进一步带来不安全感

消除无用焦虑的办法,就是把心灵从未来拖回现在,让自己身心合一,活在当下
 

本文标签: 潜意识心理学感性意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