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4670

2024年7月25日发(作者:)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

力。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黄大发个人先进事

迹心得体会,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真正实干的好干部!”

《这位当代“愚公”,在悬崖峭壁上凿出7千米水渠,现实比神话传说更震撼!》,4

月19日,来自中国日报网的双语新闻,早早突破10万+的阅读量。网页的下面,好评如

潮,点赞无数。

“感动!看得我眼睛都湿润了,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

能叫苦吗?”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发凿渠。”

“感动中国就应该是这样普通而伟大的平凡人。”

4月18日起,中国的主流媒体把目光都放到了贵州遵义,聚焦到老共产党员黄大发

同志身上,和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悬崖绝壁上凿出的生命水渠上。

18日,新华社发布长篇通讯《为了乡亲,他在峭壁凿出万米“天渠”》;19日,人民

日报以《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为题对黄大发事迹进行报道;2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

闻联播以《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为题,作了长达4分50秒的新闻报道。

几天来,国家级的报纸、网站、电视台,都陆续对黄大发老支书的事迹进行各具特色

的报道。

“大发渠”的新闻报道在播州区引起强烈反响。全区党员干部和80多万人民群众,

自发地掀起了向老支书学习、向老支书看齐的热潮。

“党员干部必须装着人民,那才是人民的好干部,才能走到人民的心中,才能把事办

到人民的心坎上。”和平(鸭溪)经济开发区的干部鲁迅雷,在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后,

由衷地感慨道:黄大发一生只为一道渠,几十年,坚持不懈,精神可嘉,由衷敬仰,这就

是一个基层党员的信仰,宁静致远,沉默有声。

“再学习,再宣传,全区再次掀起‘大发渠’精神学习热潮。”中央级的新闻报道还

在持续,学习老支书精神的高潮火热掀起,让“大发渠”精神成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

坚强精神动力,也正在播州区这片热土落地生根。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通过学习,参会党员们纷纷发言:表示从黄大发老支书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迎

难而上、克难攻坚”一心为民谋福利大公无私的坚定决心。作为社区党员,要以他为镜,

从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不能局限于“等、靠、要”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

看完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

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

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

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

定的义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

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

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伟大实践的需要。今天艰苦奋斗,明天的事业就

会更美好;世世代代艰苦奋斗不断前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

艰苦奋斗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且坚持不懈的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激励、鼓舞

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报

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

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书,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

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

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当地建筑公司曾经重新评估过工程,

认为质量过硬,尤其是没有现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支持,简直不可想象,堪称工程

“奇观”。但就是这样一位老支书、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民,愣是与大山较

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展现

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盏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凭借惊人的毅

力、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辈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层实际、灵活实用且行

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于团结群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脱贫攻坚任重道远。黄大发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

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他把群众当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

话、信得过的方式办事,做到说服不压服、讲理不武断、换位思考不居高临下。修渠放炮

炸山时,落石砸坏了村民房顶,有人喊着拉他跳崖,他没有发火,很快说服村民平静情绪,

并于当晚亲自到农户家诚恳地进行补偿。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遇到了许多阻

力,他要求身边干部“做事要大气,不要气大”,挨家挨户宣讲修渠的道理,根据各家不

同的困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了心结。大家心里敞亮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黄大发45年的村干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开好“院坝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好“院坝会”则是贯彻

群众路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的有效途径。黄大发常说,有事要开“院坝会”,

没有“院坝会”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从不搞一言堂,遇事召开群众会,同坐一根板凳、共

商一件事情,组织动员大家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修渠缺资金,会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饭,

大家一起干”,说到了乡亲们心坎上,大家二话不说,立马把自家的鸡蛋、黄豆、蜂糖拿

到集市去卖了换钱,当天晚上就凑齐了救命钱。看着一堆皱皱巴巴的钞票,黄大发流着眼

泪立下了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作保证,拿命来换水!”

活到老学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宣告失败。面对乡亲们的绝望与

埋怨,黄大发冷静总结了症结所在,“没有文化就没有方向,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

功。”1989年,54岁的黄大发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几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

三年时间,从零起步、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最后变成

了水利专家。除了自己学,他还带领大家学,并且号召集资修建学校,宣传“娃娃有前途,

必须要读书”的道理。现在,许多村民讲起水利建设头头是道,变成了“赤脚专家”。村

里还走出了30多位大学生,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文化村。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黄大发认为,有困难党员干部要先上。秉承这样的信念,他始终

把百姓装在心中、把责任举过头顶,面对艰险打头阵、遇到难题自己扛。看着离地300米

的悬崖峭壁,村民们心惊肉跳不敢动工,“太危险了,给多少钱都不干”,请来的专业施

工人员也停下了手脚。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腰里栓一条绳子就翻了过去,完成了测量工

作。在老支书的感召下,小伙子们也纷纷把绳子系在腰上,开始了飞檐走壁的施工任务。

采访时,记者问他当初是否紧张,黄大发很淡然地笑着说:“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

我都不怕,大家有什么可怕的呢?”

坚持就是胜利。开弓没有回头箭,脱贫攻坚无退路。对于摆脱草王坝村贫困的命运,

黄大发有着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他三十六年一件事,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

他一辈子一个目标,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怀着这最初的承诺,24岁的黄

大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山崖。几十年过去了,黄大发和草王坝人用双手凿出了奇迹。水通

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稻田从240亩增至720亩。昔日的荒山秃岭上,

群众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10万株蜜桔、李子已经开始有收益,牛羊养殖大户超

过30户。今年年底,全村将会胜利完成出列贫困村的历史进程。那些修渠往事,记载着

这位“年份英雄”的足迹,像陈年老酒那样历久弥香。

公私要分明。“干部干,群众看”,黄大发坚信,只要干部不搞特殊化,不谋一分私

利,就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常把“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挂

在嘴边。筑渠需要的水泥,他每次都亲自运回来。有一天赶夜路遇到了暴雨,运水泥的车

陷入泥潭,他担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像看护自家娃娃一样看护着公家

的水泥。家里的灶台破了,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补补,被他坚决拒绝,“公家的水泥一碗也

不能贪”。多年来,全村老百姓毫不犹豫地把修渠集资的钱交他手上,都说“放一百个心,

黄老支书一毛钱也不会给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黄大发同志以不忘

初心的坚定信念、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斗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

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坝人的长征路。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新长征路上,千千万万位黄大

发,正在自觉运用这永不过时的“黄大发工作法”,一心为民、不畏艰险、志拔穷根、克

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发家渠”, 用行动争做脱贫攻坚的先锋军,让实干凝聚

贫困群众的信心决心,拿作风把牢集体奔小康的方向盘,把不忘初心的承诺镌刻在辽阔的

大地上,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水是我的命,沟就是我的子女!”遵义老支书黄大发36年“拿命修渠”,激励年轻

村民返乡创业。近日,82岁的老人黄大发的事迹引发舆论广泛好评和称赞。作为曾经中

国最最底层的干部,一个最最普通的农村党员,黄大发相比很多党员干部,其实并无什么

特别之处。没学历、没资历、没背景、没官位,黄大发的“走红”,其实昭示了广大群众

对好干部的呼唤。

作为一个党员,虽然黄大发“大字不识几个”,但时刻记着“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一

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鉴别干部的“试金石”,也是区分“好干部”与“坏干部”的

“分界线”。各级各部门要大力选拔那些政治坚定、忠党爱民的干部, 大力选拔以党的

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严格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的干部,坚决不用

那些党性不纯、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人,坚决不让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钻营者占到便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

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

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黄大发为镜子,

在思想认识、精神境界、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进而牢固树立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打牢

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

郑培民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可见,做官必须先学

会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良知、失去人格,忘了本份。党员干部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

目标,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政治修养;实践党的宗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党的根

本组织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清正廉洁、艰苦

奋斗的本色,加强作风修养。这些内容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我们

做好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和指南。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历时36年,老党员黄大发——绝壁凿出贵州“红旗渠”》,报道了80岁的共产

党员,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历时36年之久,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动人

故事。

黄大发同志始终透着一股奉献自我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一心为民的正气,一心

带领群众绝壁引水的事迹让各地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引发广泛热议。

织金县龙场镇副镇长李江感慨道:“脚下的力量源于心中的信仰。老党员黄大发几十

年如一日地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热忱,用一字一图一锤一钎筑梦小康,那沾着泥土印

记的工程图就是最美的测绘画卷,为黄大发老支书点赞!”

“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虔诚而执着!”中广核电集团党政干部田犁说,我是从

贵州出来到深圳工作的人,看到家乡基层党员干部矢志追梦的感人事迹,心中肃然起敬,

也深感其中不易。黄大发老支书苦干、实干、巧干的挖渠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一

定能为贵州脱贫攻坚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他把信仰熔铸在行动中,他把理想实践在作为里,大气凛然、大公无私,心中始终

惦记着老百姓。”百里杜鹃管委会元岩村驻村干部孙健说,身为一名驻村干部,我将牢记

黄老支书忠诚于信仰、服务于人民的精气神,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

“可以想象通水的一刻,老支书是什么样的心情!”遵义市赤水市桂圆林村65岁的退

休老支书肖义武动情地说,黄大发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浑身充满力量。退休后这些年,我

一直在红军四渡赤水一渡渡口义务为各界人士讲解当年的红军故事,“大发渠”精神与红

军敢于牺牲、奉献自我的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他的一言一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黄大发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

他叫黄大发,今年82岁,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人。这两天,这

个一辈子生活在大山深处的老人,在网上成了红人。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推出长

篇通讯,央视更是用上下两集的篇幅,在《新闻联播》播出他的事迹。现代快报制作的关

于这位老人的融媒体产品,视频和H5也在网上被刷屏……

这几天,81岁的黄大发成了新“网红”。黄大发,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

结村半坎组人,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等职务。为改变山村贫困

面貌,带领群众凿绝壁修水渠,通过36年的坚持和努力,终获成功。2017年4月25日,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

模”荣誉称号。

学习黄大发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境界。黄大发在担任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

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

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

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

学习黄大发敢于担当、实干巧干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实干加巧干是黄大发的厚重

底色之一。修渠失败,黄大发没有选择蛮干,他暗下决心学习水利技术。三年时间,在积

累了大量修渠知识后,黄大发要重启修渠计划。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修渠项目再次

得到县、乡政府支持,艰苦卓绝数十载,终于引来一泓清泉,当地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农

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学习黄大发联系群众、坚守初心的公仆本色。“黄支书,我们跟着你干!”这是广大

村民发自内心的声音。凑不出钱的就借钱,借不到钱的就卖东西换钱。豆子、鸡蛋、蜂

糖……朴素的草王坝村民走到80里外的甘溪集市,吆喝声一阵接着一阵。当天晚上,乡亲

们打着火把,拿着皱巴巴的零钱,交到黄大发手里。看着大伙儿凑来的救命钱,盯着乡亲

们质朴的眼神,黄大发流着眼泪立下了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

来作保证,我拿命来换!”

黄大发36年如一日,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实际

行动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闻报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弯道,“一股劲”

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们坚毅执着、有勇有谋,“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

实干,为一个时代镌刻光荣与梦想。

本文标签: 群众学习干部精神老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