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5768

2024年7月11日发(作者:)

【环球视窗】

栏目主持:一申—霸■_

浅析台湾电视节目

《全民大f:习锅》的综艺形态

■张轶帆

《全民大闷锅》(全称《全民乱讲之全民大闷锅》)

是台湾一档较有影响的电视娱乐节目,在台湾中天电

视娱乐台的官方网站上,《全民大闷锅》被定位为“谈

话综艺类”(诙谐时事)节目。节目名称中的“闷锅”

有两层含义,一指每期节目的中心人物会坐在一个特

制的大闷锅中,供大家讨论发问;其次,“闷锅”还包含

有“郁闷、烦闷”的意思,几乎每期节目的话题都是围

绕着令台湾民众非常关注并有所不满的社会热点,希

望借助节目释放民众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如2006

年2月7日《全民大闷锅》的主题就是:“考国文用火

星文,考英文用注音,书念成这样,家长孩子谁最闷?”

2005年,刚刚开播一年的《全民大闷锅》获得了台

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奖”的肯定。该节目每周

一至周五晚10点准时进行直播,这一个小时的直播节

目构成包括现场讨论、两个事先制作好的小单元剧,以

及节目最后观众的热线电话参与环节。现场讨论部分

设一位主持人,四或五位嘉宾,一位“闷锅”人物,每天

由主持人发起一个主题,现场每位嘉宾模仿一位知名

人士,如演员、歌星、政治人物、商界名流、体育明星、影

视剧角色等等,与闷锅人物共同参与讨论,轮流发表个

人观点。

综合运用,从而为节目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由于《全民大闷锅》无论内容表现还是形态特征都

与台湾独特的政治制度、媒体环境有着异常紧密的联

系,因此,在分析节目本体之前,有必要对其产生背景进

行简要的描述。

《全民大闷锅》并不是台湾电视人突发奇想的产

物,细究它的渊源,恐怕要追溯到20年前。1986年,台湾

的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正式取消已经

实行了近四十年的“戒严”,开放党禁报禁,结党自由,

办报自由,把台湾的民主宪政制度向前推进了一步。必

须承认,台湾实行的所谓“民主宪政制度”为其电视业

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外部条件。当时,就有一档

用黑色短剧的方式讽刺社会现象、用皮偶模仿政治人物

的节目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值得一提的是,这档节目的

制作人正是后来《全民大闷锅》的一手打造者——被称

为台湾电视鬼才的王伟忠。可以说,这档短剧节目是日

后火爆荧屏的《全民大闷锅》的雏形。

《全民大闷锅》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模仿台

湾政治人物、讽刺时弊,正是台湾特有的“政治娱乐化”

现象为这个部分提供了无穷的灵感源泉,这也是该节目

广受欢迎的深层原因。在现阶段的台湾,对各个政党来

说,选举已成为了头等大事,无论哪个政党的政治人物

都将选举舞台当成了秀场,竭尽所能地凸现自我,以博

在《全民大闷锅》节目中,谈话与综艺这两种形态

并不是被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作为节目手段得到了

万方数据 

》困

得民心、拉拢选票。选举人纷纷邀请各大广告公司为自

己制作精良的选举广告,或温情、或煽动,好似流行歌手

宣传新专辑。台湾立法院更是事故不断,破口大骂和互

丢纸杯早已是常事,拉扯厮打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此外,台湾电视媒体蓬勃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非

常激烈。台湾人口只有2300多万,但电视频道却超过

100多个,24小时新闻台就有8个,因此,媒体要想在如

此剧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就必须殚精竭虑地寻求突

破。由于台湾的娱乐节目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发展,

现在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故而台湾民众在巨大的工作

和生活压力下,对娱乐节目也有更高的期待,他们希望

有一个渠道能够帮助自己排解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现状

的不满情绪,放松身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民大闷锅》应运而生,有

着多年电视节目制作经验的王伟忠率领他的子弟兵,喊

出了“解闷救台湾”的口号。节目改变游戏规则,不对复

杂的社会问题进行深究,而是转换角度,将问题本身转

化为笑点,以解台湾人心中的“闷”。正如节目的另一制

作人孙乐欣所说:“把公众人物变成卡通人物,让大家去

笑一笑,这也是一种幽默……我觉得大家其实都想轻

松,那就尽量做轻松一点的东西。”①

一、节目对谈话形态的处理

1、话题的设置——紧扣百姓生活.时效性强

首播时间本期主题

2006年7月24日

有人说电视节目爱作假,查弊案

(周一)22:00

也不敢玩真的,如果都是玩假的,

你闷不闷?

2006年7月25日

据调查,七成民众觉得台湾人很

(周二)22:00

没品都是政治人物害的,你认为

是谁害你这么没品?

2006年7月26日

大哥也敢报,苹果很有种,绝食来

(周三)22:00

呛扁,学生很有种,有种的人站出

来,你是不是就不闷了?

2006年7月27日

暑假到了,一个学生去绝食抗议,

(周四)22:00

上万学生去海洋音乐祭,学生是

不是只想hi曲一下?

2006年7月28日

全民大火锅——闷锅黑涩会

(周五)22:00

2006年7月31日

今天是七夕情人节,吃饭送礼花

(周一)22:00

大钱,连驸马的管家都要你买车,

这个七夕你过得闷不闷?

2006年8月1日

有人靠阿镁姐红了,有人绝食抗

(周二)22:00

议红了,有记者被打也红了,这么

另类的偶像你爱不爱?

(资料来源:blog.sina.com.cn,u/1228818220)

》圃

万 方数据

从对节目概况的介绍可以得知,《全民大闷锅》是

以话题为中心的节目类型。上表是随机选取的《全民大

闷锅》某七天的讨论主题,从这份表格可以看出,《全民

大闷锅》的魅力,就在于每一期节目的选题都紧紧扣住

了台湾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选题范围从娱乐

界、政界、新闻界,到体育界、财经界,无所不包,观众能

够通过收看节目得到强烈的共鸣。即使是讨论一些看似

遥远的时政话题,也都是能够隐隐牵动台湾老百姓生活

的政治事件,节目也一定会从与民众有最密切关系的角

度切人。媒体捕风捉影天天乱报八卦新闻的现象,甚至

发展成为节目中的一个当红单元——《芒果乱报》,对

媒体扭曲新闻价值、过分渲染“腥、星、性”现象进行另

类的嘲讽。而随着节目影响力的扩大,《全民大闷锅》的

选材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岛内,2005年内地“超级女

声”如火如荼时,《全民大闷锅》就做了一期名为“大陆

超女红了,我们是不是该学一学”的节目,并有演员饰演

李宇春。

《全民大闷锅》之所以能够激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共

鸣,另外一个操作层面的原因就是其所选话题超强的时

效性。由于这是每周一到周五晚上都要直播的日播节

目,因而时效性在其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同时也使得其

选题来源和执行时间成为了考验节目组创作人员的巨

大压力。这档节目的幕后创意班底是一个平均年龄不到

25岁的九人小组,每天中午12点,九人小组开始一天的

工作。他们先从当天岛内的报纸、电视新闻取材,找出让

自己最有感而发的议题,经讨论后筛选出三个议题;下

午3点向制作人王伟忠报告,由他决定当晚节目的议

题;题目一出来,当天的提案者和编剧开始找资料、写大

纲。到了晚上七点,演员们进棚化妆时,还会针对下午的

创意提出建议,也就是说,演员同时也是编剧。整个制作

流程紧张繁忙而又有条不紊。台湾民众评价节目说,只

要看《全民大闷锅》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因为“每天

报纸、电视上播出的重要新闻,几乎都能在晚上10点的

‘闷锅’里找到搞笑版甚至真实版:一次国民党某立委

和民进党某立委动手打架,打到头破血流,当天晚上两

个‘立委’就上了《全民大闷锅》,一个眼角贴着纱布,

一个鼻子都是青紫色的,在大闷锅现场还挥动拳头互骂

不止”。②

2、谈话节奏的控制与氛围的营造

一档缺乏节奏的节目,要么是有的嘉宾}舀滔不绝

而其他嘉宾得不到发言权,要么是谈话线索混乱、不

着边际,都会使节目显得冗长沉闷、枯燥乏味。《全民

【环球视窗】

大闷锅》的节奏一直很快,从始至终,节目就在热闹

和争吵中进行,各位“名人”你来我往,论战不休,而

且每个人发言都使尽浑身解数,力图引得现场哄堂大

笑。当然,各位嘉宾之所以能够这样妙语连珠、配合默

契,与前期周密的准备分不开,现场的演员们都是依

照剧本,严格地按照顺序表演,以保证导播能顺利地

切到画面。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综艺表演形态向

该节目的渗透。

栏目主持:一申■■■曩_

肉、哪条神经负责控制哪种表情。正是由于每个演员

从眼神到面部小细节都几可乱真的模仿,编剧妙语

连珠的台词,才能使角色达到惟妙惟肖的地步。余秋

雨就曾主持过一个特别的研讨会,大加称赞“闷锅”

演员郭子乾等人的模仿功力。有时候制作方也会请

一些真正的明星来一起上节目,而第一次参加这个

节目的明星通常先是出其不意地目瞪口呆,然后就

是笑得人仰马翻、合不拢嘴,有些甚至笑出了眼泪,

足见演员们的表演功力。

2、精彩单元剧

为了调节节目的节奏,同时考虑到观众的收视心

理,每期的《全民大闷锅》会在节目中穿插播放两个

事先录好的单元剧,每个一般五分钟左右。通常每个

月都会推出新的单元剧。其中有几个已经成为《全民

大闷锅》中的经典,这些精彩的单元剧构思精巧、制作

精湛、幽默搞笑,既对节目的现场讨论起到了区分隔

断的作用,同时又与整个节目的风格一脉相承。更重

要的是,这些单元剧有一定的剧情,类似于很多综艺

节目的外拍小片,很受观众喜爱。其中的代表作品如

《芒果乱报》,于2005年6月9日首播,场景设置为

香港某著名八卦杂志的选题会,邰智源模仿该杂志主

营造谈话气氛是贯穿节目始终的事。在《全民大

闷锅》中,鲜艳亮丽的布景使整个节目的气氛活泼、

热闹,加强了观赏效果;节目在现场设置了乐队,经

常在谈话中间根据谈话内容演奏一些相应的幽默嗨

调,或发出一些搞怪的音效,从而构成对谈话内容的

一种评价,也可以制造出某种需要的效果,现场嘉宾

还会时不时和乐队成员插科打诨一番,更烘托了热烈

的气氛。

二、综艺形态的融入

1、表演元素

可以说,模仿秀是《全民大闷锅》的最大特色,

目前节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演员有:郭子乾、邰智

源、吕孔维(九孑L)、许杰辉、唐从圣(从从)等十几

位演员。大多数演员每期都要饰演不同的名人,到

目前为止,这十几位演员已扮演了成千上万位知名

人士了。这些“名人”在节目中各抒己见,完全按照

各自所饰演角色的口气、立场来发言,仿佛本人参

加一样。

高明的化妆与造型是模仿表演成功的基础,造型师

与演员必须非常了解所饰演角色的外部特征,每期直播

开始之前,化妆与造型的任务是非常繁复的,通常要进

行两到三个小时。例如模仿李敖的演员唐从圣就需要把

眉毛盖掉,把头发刷白,在额头上画上皱纹,带上眼镜,

穿七红色夹克;而模仿陈水扁时,必须把眼睛化小,把声

音压扁,头往右歪,右手臂外弯,在嘴巴两边塞进棉条,

这样,虽然是同一个演员,但表现出来的却是风格迥异

的两个人物。

当然,化妆、造型只是第一步,要想达到“神

似”,最难的还是找到被模仿人物的说话逻辑和思

维特征,这都有赖于“闷锅”演员们高超的表演素质

与敬业精神。比如,唐从圣是戏剧表演科班出身,邰

智源在美国取得了大众传媒硕士学位,林唪恒是国

外戏剧硕士、台湾的新生代演员,许杰辉曾经专门买

生理结构的书在家研读,为的是了解面部的哪块肌

编“黎智瑛”,口号是“裸体加尸体,丑闻加绯闻”片

头,邰智源以粤语朗读对联“以天下八卦为己任,置

他人死生于度外;(横批)言论自由”。整个节目邰智

源饰演的主编模仿港式粤语说话,在听完记者报的选

题后,他总能用尽各种办法将一条非常普通的新闻八

卦化、娱乐化,并且在言谈间总会不时地夹杂一两句

粤语口头禅,诸如“知唔知道呀?”“按摩妹,我来紧

你等我呀。”后台的画外音催促主编的主要理由常常

是:“按摩妹来了”之类。当做完一些摧毁偶像的行为

时,总会说一句:“我们都是佛心来的嘛”,选题讨论

之后主编会将记者赶走:“笑什么笑?跑新闻去呀!”

结尾时再意犹未尽地来一句:“台湾媒体这么多,新

闻怎么报?乱报(将会议桌上的稿抛起),乱报就0K

啦!”非常辛辣地嘲讽了八卦杂志的无聊本性。《芒果

乱报》正是用这种以乱警乱的方式,对媒体不负责

任、丧失基本良知的事实进一步夸张与放大,“笑果”

非常强烈。

3、歌舞表演与举牌女郎的点缀

由于在《全民大闷锅》中,演员饰演的经常有当

红明星,所以免不了在谈话的过程中上台表演一番,

载歌载舞,尽管都是调侃夸张的表演,但这种综艺节

万方数据 

》困

目中的表现方式调剂了谈话时紧张激烈的气氛,是一

种非常讨巧的选择。由于这种形式很受观众欢迎,节

目还不定时地推出了模仿歌星进行歌唱比赛的特别

节目。

为了更加凸显节目的娱乐风格,每期《全民大

闷锅》还会请一位穿着性感的美女(多半来自模特

经纪公司),模仿拳击比赛,在每次广告过后拿着数

字牌,告诉观众这是第几段的节目。这些举牌女郎

作为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观众中也很有市场,

她们在网上的各大讨论区都有不少支持者,有时节

目会请这些女郎参与现场讨论或单元剧部分的演

出。当然,这种做法是否是迎合了受众心理比较低

级趣味的一面,这个度如何把握,还有待进一步的

研究。

三、观众与节目的高度互动

无论是从谈话形态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综艺形

态的角度考察,观众与节目的互动都是节目制作者

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和内地节目的互动性有所不同,

《全民大闷锅》与观众的互动更具自己的特色。我们

内地的大部分节目一谈到互动,通常就是号召观众

打电话或发短信参与进节目中,带现场观众的节目

可能还会邀请现场观众做几个游戏等等。而在《全

民大闷锅》的整个直播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由

观众唱主角,电视机前的观众已经完全融入了节目,

成为节目一个别具看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观

众Call—In环节,所谓“Call—In”是指观众通过打热线

电话参与到节目中。

现场直播节目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跟场外观众

及时互动,《全民大闷锅》紧紧抓住了这个优势,将其

做成节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观众一般会指名一

位嘉宾,要求直接跟他对话;另一部分观众会很认真

地针对本期节目主题发表看法;还有些观众则充分发

挥自己的创意,打进电话后会模仿单元剧中的角色,

如曾经有“台北江先生”模仿张国志、“台北黄先生”

模仿张铭清与张宗荣,令人忍俊不禁,为节目增添了

不少乐趣。

可以说,观众call一In环节是整个节目中最具即

兴色彩的段落了。单元剧是事先录好的;现场辩论部

分也是有剧本、写好台词的,虽然演员临场会有些自

己的发挥,但毕竟是有限的。caⅡ一In环节就不同了,

我们无法预知下一个观众是谁,无法预知观众下一

万 

》困

方数据

句话会说什么,这种完全不知道结果的观众与现场

演员间的互动,会迸发出精彩的火花。此外,从某个

角度来说,接听观众电话也相应节省了节目前期准

备过程中的大量文字工作,将现场交给电话中的观

众与现场演员,演员们如何随机应变产生意想不到

的笑料、观众南腔北调的语言,都是这个环节的有趣

看点。

现在,播出逾千期的《全民大闷锅》的影响力已

经使它成为了一个另类形态的民意论坛,节目不仅可

以选取民众关心的话题,随着不断上升的人气,节目

还能反过来引导观众一起来关注某个话题。为了强化

这一理念,节目的片头就是一个动画的电饭锅,不断

往外喷东西;演播现场也特别制作了道具——一个绿

色表皮的大锅,将节目名称中的“闷锅”物化,并安

排当天最“闷”的人,或是话题人物坐在锅里面,使

观众能更形象、更深刻地了解其中的涵义。截至目

前,《全民大闷锅》已接受过新加坡新传媒电视、西

日本和东日本新闻社,甚至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采

访,节目介绍还于2006年1月21日及1月22日在

cNN国际台的《cNN

world

Report》节目中播放,中央

电视台国际频道2006年2月6日的《海峡两岸》栏

目也将《全民大闷锅》作为台湾电视娱乐节目的代表

之一向海内外观众进行介绍,并邀请专家探讨了其受

欢迎的原因。

在内地,这种谈话形态与综艺形态相结合的节

目已经开始兴起,如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但

能够驾驭这类节目的优秀主持人或嘉宾演员还十

分少见。当然,对于《全民大闷锅》中有的内容,如

政治模仿秀部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照搬,但

其立足本土的节目策划与制作理念却值得我们研

究与借鉴。

注释:

①ht印://www.sin群aonet.com/西obal/西obaLsp/

t20060404—182155_htITll

②《(全民大闷锅):“解闷救台湾”》,《南方周末》,

2006一04一06。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责编一申)

本文标签: 节目观众现场台湾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