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7041

2024年6月22日发(作者:)

俞孔坚 景观的含义(原稿)

时代建筑 2002/1

俞孔坚

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景观的含义:(1)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在空间上与人物我分

离,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

(2)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

与人物我一体;(3)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4)景观

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因而,景观

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关键词: 景观, 场所, 风景

Meanings of Landscapes

Yu Kongjian

Bei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Turen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anings of landscapes in four aspects: (1)Landscapes as visual

perceptual objects, (2)Landscapes as living places, (3)Landscapes as systems, (4)Landscapes as

symbols. Therefore, landscapes are aesthetic, experiential, scientific and meaningful.

Key words: Landscape, scene, place

引言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

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

城市景观、森林景观等(辞海,1995);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与风景;建

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如

Naveh, 1984, Forman, 1995);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

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小品。而一个更文学和宽泛的定义则是"能

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Webster's英语大词典,1996)。)尤其是

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

十个版本"(1976 )。

本文则从景观与人的物我关系及景观的艺术性、科学性、场所性及符号性入手,由表及里,揭示

景观是审美的、景观是体验的、景观是科学的、景观是有含义的。

1、 景观的视觉美的含义:外在人眼中的景象

1.1景观作为城市景象

在西方,景观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前的旧约圣经,西伯来文为"noff",从词源上与

"yafe"即美 (beautiful)有关。在上下文中,它是用来描写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壮丽景色的

(Naveh,1984)。因此这一最早的景观含意实际上是城市景象。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牧羊人,站

在贫瘠的高岗之上,背后是充满恐怖而刻薄的大自然,眼前则是沙漠绿洲中的棕椰与橄榄掩映着

的亭台楼阁宫殿之属。因此,这时的景观是一种乡野之人对大自然的逃避, 是对安全和提供庇护

的城市的一种憧憬,而城市本身也正是文明的象征。景观的设计与创造,实际上也就是造城市、

造建筑的城市。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的含意,一直延续到现在,但该词所包含的内涵和其背后所传达的

人类审美态度,却经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来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乡村土地的贪欲,

即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其二则来源于工业革命中后期对城市的恐惧和憎恶,即景观作为对工业

城市的对抗。

1.2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

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景观的视野随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使乡村也成为景

观" (Cosgrove,1998,P70)。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将人束缚于君权之下,人被系于

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使人如母亲襁

褓中的婴儿。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土地的价值从生存与生活所必须的使

用价值,转变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和资源,人与土地第一次分离而成为城里人。新兴的城市贵族通

过强大的资本勾画其理想城市,同时不断向乡村扩展,将其作为城市的附属。新贵族们想用理想

城市的模式来组织和统领理想的乡村风景,实现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新秩序。而画家(更

确切地说是资助画家们的新贵族)眼中的城市理想社会和人与自然新和谐的"理想城市"是严格几

何的、纪念性的和完全基于透视学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

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被用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

以凡尓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 1.3景观作为城市的逃避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意的第二个转变,源之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

文艺复兴的成果,但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

市作为文明与高雅的形象被彻底毁坏,相反成为丑陋的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与田园成为逃

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

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而非Gardener)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而非Gardening); 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

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

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至此,文明社会关于景观(风景)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转变的轨迹从逃

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向往壮丽的城市,到设计与炫耀理想的城市,并把乡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未来

发展的憧憬,进而发展到畏惧城市、背离城市,而把田园与郊野作为避难之所,从而在景观中隐

隐地透出对自然田园的珍惜与怜爱。

景观的这一审美内涵上的递变,也明显地反映在景观保护、设计、创造及管理的态度上(见表1)。

表一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的含意及递变

社会经

济形态

庄园及封

建领主制

经济为主

神圣而壮

丽的建筑

的城市

美的乡野,作为城市的延伸和城市

经济的资源

在描绘和再现乡村风景的同时,营

宅院、宫苑

造城市化、几何化的自然(如巴洛

克园林)

美的田园与自然,作为对城市的逃

避和对抗

将自然引入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

或将城市引入田园(田园城市和田

园郊区)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上升

工业化,城市经济主导

美的景

象(景观

所指)

景观的

营造

景观作为视觉美的感知对象,是基于物我分离的基础之上的,即人作为欣赏者。但同时,人在景

观中寄托了个人的或群体的社会和环境理想。陶渊明的桃花源也正是这样意义上的景观,武陵人

眼中的桃花源是中国士大夫的社会和环境理想的典型。

但桃花源里人或者说"内在人"眼中的景观则另有一番含意,即景观作为一个栖居地的含意。

2、 景观的栖居地含意:内在人的生活体验

2.1景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

本文标签: 景观城市作为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