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7570

2024年5月8日发(作者:)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

通知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

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

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

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

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

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

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长期封控对人的影响

封控、管控本身并不可怕,甚至有的人本来就喜欢宅家。给人带来影响更大的是

“不被允许出门”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饮食、就医、工作、人际关系、经济等各方

面挑战和困难所引发的心理困扰。

对于许多人来说,疫情与封控、管控都是以前几乎从未体验过的突发性负面事件,

在心理上可称之为“应激性生活事件”。相应的,人们也会经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四

阶段,许多负面情绪都属于适应应激事件而带来的正常反应。

隔离(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小区内隔离)对人会产生许多心理上的影响,有些影响是

负面的,但正如“危机”中既有“危”也可能看到“机”,在隔离期间,我们也可能

会体验到一些积极和正面的感受,体验到自己适应的能力。以下将按照隔离的时间线

索来展现封管控政策给人带来的普遍心理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隔离并不是毫无预兆就发生的,有的人是突然发现阳性被隔离,但

更多人是先看到附近区域(例如小区)里的病例增多,才开始预感可能会被封控或管控。

这种“可能会封,也可能不会封”的不确定感会给人带来恐慌和焦虑。一件不好的事

情在很可能发生时,给人带来的焦虑往往比已经发生了更为强烈。恐惧无法预知——

一旦隔离封控落到自己头上,自己是否有承受和应对的能力?同时,焦虑的情绪里还包

含着希望——“也许我现在还有机会做些什么去减少未来可能的痛苦”。

因此,在这个时期,人们囤货的愿望最为强烈,甚至比已经被封的人更为强烈,因

为囤货本身能起到安抚恐惧的作用。有的人较为乐观,囤货较少;有的人更为悲观,囤

货较多。不同的应对方式与既往的经历、家庭的影响、对外界环境的预期有关,不能

简单的说“囤多”好还是“囤少”好,主要看后来隔离封控的实际生活处境更符合当

初哪种应对方式,那么从事后来看这种应对方式会显得更具有社会适应性。比如当上

海人听说“要封4天”时,大家纷纷抢购,最后实际上封了远远不止4天,结果有的人

没囤够,甚至落入要断粮的境地;有的人则庆幸自己准备充分。受到上海的影响,北京

早先也出现了囤菜热潮,但后来发现许多地方物资充足,囤菜反而可能浪费食物。这

些情况都是在事前很难准确预估的,却会影响到事后人们的心理状态。

隔离初期——生活全方面的变化与挑战

即使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但是封控依然可能来得比较突然,对很

多人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是一种应激事件。封楼封小区后,生活发生非

常大的变化,人们必须接受适应挑战,改变以往的习惯,学习以新的方式做以前经常

做的事情,比如购物、做饭、与家人高频率的打交道。一部分人的生活的确因封管控

遭遇了现实层面的困难,因此,这一时期现实层面的有效帮助远比心理层面更为重要,

当然,如果两个层面都能得到有效帮助会更好。

这一时期主要的情绪为焦虑、易怒、烦躁、担忧或恐惧,人们更容易做出一些通常

情况下不会做出的重大决定,比如辞职、离婚、结婚、迁居等。这个时期也是自杀、

自伤、人际冲突高发期。如果出现就医或饮食保障等基本需求层面的困难,会破坏人

们对生存环境的安全感,成为内心焦虑感的底层来源。

以我所在的上海为例,三四月间,与长程个案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明显感到来访者心

理创伤被激活、发生应激事件、家庭关系冲突的情况变多;心理热线接短程为主的咨询

师则发现自杀、自伤等危机干预的频率显著高于平时。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也比平时更

为耗竭。

封控、管控给生活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

1. 工作、学业、家庭生活上的紧急调整

需要立刻与工作单位、学校、家人等协调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的行业不可能线

上工作,受到极大冲击,从业者往往可能被裁员,有些刚签约的可能被取消,又很难

找到新工作……这些人的收入骤降,甚至陷入负债,这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重担,更是

对人生规划的突然打击,将极大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正常运转。

本文标签: 工作防控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