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6991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现代医学概论总结

1.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最小的是血小板。

2.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3.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一般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

4.细胞质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核蛋白体也称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

粒体、溶酶体)组成。

5.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染色体组成、

6.细胞增殖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的过程。

7.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增殖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

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8.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入胞出胞

9.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跨细胞转运的过

程。(顺浓度梯度)

10.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

的跨膜转运的过程。

11.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不需要供能,被称为被动转运。

12.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在生物泵的帮助下需要细胞代谢

供能的转运方式。

13.入胞和出胞:是指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珠滴进出细胞的过程。若进入细胞

的物质是固态称为吞噬,若为液态,称为吞饮。

14.静息电位:外正内负,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钠离子内流。

15.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16.上皮组织中的被覆上皮:大部分上皮覆盖于身体的表面和衬贴在各种管、腔

和囊的内表面,称为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17.结缔组织:是由大量细胞间质和散在于其中的细胞构成。

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里的成纤维细胞是的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具有合成和分

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巨噬细胞:数量多、分布广,吞噬和清除异物与衰老伤亡的细胞,分泌多种具有

调节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纤维:胶原纤维是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纤维成分。它的化学成分是胶原蛋白,韧性

大,抗拉力强、弹性差。弹性纤维由弹性蛋白和原纤维构成,弹性大,韧性小。

18.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反馈。

1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

境的刺激做出的有适应意义的规律性反应。

实现反射活动的必需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纤维、反射中枢、传

出纤维和效应器组成。中枢在脑和脊髓中。

其特点是迅速、精确、短暂具有高度协调和整合功能,主要调节方式

20.体液调节是指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

调节作用。神经-体液调节。

其特点是传导较慢、作用面广泛、作用持久,比神经传导时间长得多,血液流向

全身各个部位。

21.自身调节: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在

除去神经支配和体液因素的影响后仍存在。

其特点是比较简单、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较低,调节幅度较小。

22.反馈:如要调节达到最恰当的程度,需要由调节产生的反应作为信息,反过

来影响调节的原因或调节的过程,使调节活动能恰到好处。

如果信息返回使调节的原因或过程减弱称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

大部分调节过程以负反馈进行。病理情况,正反馈常见。

23.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

活动。

24.不同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而相同的疾

病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症状和体征。

25.疾病的基本特征:疾病是有病因的、认识疾病的病理变化。

26.正常组织、细胞可以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持续性刺激作出适应、损伤和修复

三种反应。

27.适应:受刺激的组织细胞作出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反应性调整。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包括肥大、增生、化生、萎缩。

萎缩:正常发育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都减少。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适应环境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相同类型的组织的过

程。

28.可逆性损伤-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

理性钙化。

细胞水肿:指细胞质基质内水含量增多。

脂肪变性:指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增多。脂肪肝。

29.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

30.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对生活环境的生理或病理性

刺激信号产生的应答有序变化的死亡过程。

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为特点,不引起周围的炎症反应。

31.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

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32.坏疽:指组织坏死并继发了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

33.坏死组织的结局分为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与钙化。

34:机化: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周围组织新生毛细血

管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长入坏死灶,逐渐加以溶解、吸收和取代,最

后成为瘢痕组织。这种又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成为机化。

35.损伤的再生与修复。修复是指损伤造成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

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由损伤周围的同种实质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由纤维

结缔组织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

36.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 P46

37.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

官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P48

38.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成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39.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

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脂肪栓塞:指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脂肪滴阻塞于小血管,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

组织挫伤和脂肪肝挤压伤。

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有利,形成气泡

阻塞心血管。

40.梗死:任何原因出现的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41.梗死的类型:血量少时颜色灰白,贫血性梗死、含血量多时,颜色暗红,出

血性梗死、合并细菌感染,败血性梗死。

脑梗死示意图 P51

42.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

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43.炎症的原因:凡能造成组织损伤而引起炎症的因素,称为致炎因子。生物性

因子(细菌、病菌、组织坏死、变态反应、异常免疫反应)

44.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坏死改变。渗出是炎症的重要标志,它指的

是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各种血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

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郑生是指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炎症局部的细胞

增殖、数目增多。

45.炎症的局部表现:炎症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46.急性炎症:在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骤,症状明显,病程较短。

47.炎症的结局:局部蔓延、淋巴道蔓延、血道蔓延。P55

48.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的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导致

局部组织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49.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

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是临床病例医师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

50.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到他处而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常见有淋巴道转移和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5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52.骨按分布位置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

不规则骨。

5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神级、血管等构成。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密

质和松质。骨密质由骨板紧密而有规律地排列而成,其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

能力强。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骨髓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腔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54.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主要有胶原纤维和黏多糖

蛋白,占成人骨重量的1/3,无机物主要以碱性磷酸钙为主,占成人骨重量的2/3。

55.关节分为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56.脊柱的连结、胸廓、膝关节 P115

57.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 P119.121

本文标签: 细胞组织调节称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