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6354

2023年12月14日发(作者:)

第二节 地图和等值线图

《区域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和等值线图》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征。

2、学会判读各种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震线图、等降水量线图)

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

1、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地关系。

1.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的判读。

1.比例尺的缩放

2.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山谷的判别。

多媒体演示法、探究法、归纳法

个性补充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 指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A.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

1 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B.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例题1、将1: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例题2、按照1:50000000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______厘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_______厘米。(10.4厘米 11厘米)

例题3、在1:3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是我国的_________。(长江)

例题4、在比例尺为1: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公里。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厘米。

(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通常指向标都指示北方,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图例通常是指地图中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图中符号边的文字说明。

当遇到实际问题时,根据题目要求具体分析回答

2 板书设计:

地图:

1、 比例尺

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缩放对图幅面积的影响

2、 方向

经纬网示方向;

指向标指向法;

传统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图例和注记

教学回顾(个人反思):

备课组反思研讨:

《区域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和等值线图》

第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地理事物的特征。

2、学会判读各种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震线图、等降水量线图)

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

1、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地关系。

1.地图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的判读。

1.比例尺的缩放

2.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山谷的判别。

重点

难点

3 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探究法、归纳法

个性补充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震线、等降水量线)

等值线的概念: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等值线图的一些特点: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一)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1)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3)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例题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注:等高距----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间隔距离。)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0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C/100m

4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2)与河流水文结合:

A.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B.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 与地区规划结合:

A.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B.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C.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3、地形剖面图: (用途:表示某条线上的地面起伏和坡度和缓。)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二)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1)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2)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000均?>30.6C,海南岛16C以上,温差达48C。)

分析原因: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0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一月份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000温。(漠河16C,海南28C,南北温差只有12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0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C(地形因素)

(3)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5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

弯曲状况

影响因素

比同纬度地区气温

等温线

弯曲状况

大陆夏季

海洋冬季

地势较低

暖流经过

气温高 向高纬凸出

向高纬凸出

向高纬凸出

向高纬凸出

大陆冬季

海洋夏季

地势较高

寒流经过

气温低 向低纬凸出

向低纬凸出

向低纬凸出

向低纬凸出

气温高 气温低

气温高 气温低

气温高 气温低

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 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

6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例2、读非洲赤道以北和以南地区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见初中第2册),分析回答:

(1)等温线为什么在大陆内部向南向北弯曲?

(2)非洲赤道以南的东海岸和西海岸,哪里气温高?为什么?

(3)从等温线值来分析,说明非洲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4)为什么非洲可以用年均等温线,而其他各大洲却要用1月或7月等温线图来说明气温分布特点?

(三)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2)判断风向 (3)分析天气变化

1、判读规律: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五)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7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六)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板书设计:

等值线图

1. 等高线图

2. 等温线图

3. 等压线图

教学回顾(个人反思):

备课组反思研讨:

8

本文标签: 等高线分布地理等温线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