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6222


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

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同样也是利弊共存:

利:

1.“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农民,都

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信息,阅读变得轻而易举,所有的知识与理论都可以共享,都可以

平等的分享人类社会的智慧,甚至令人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

2. “碎片化”阅读令原先厚重的阅读变得简易、轻松。阅读不再需要专程前往图书馆

借阅书籍,也不再需要苦苦背诵经典,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得需要的资讯。

3.不断更新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是“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它能够方

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的获取、分享与传播

之需求。

4. 碎片化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或者总能够以某种免费的手段去间接获得。碎

片化阅读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低其时间、经济、脑力成本,以相对快捷的方式找到其

所需信息,这无疑是纸质图书难以克服的缺陷所在。而且碎片化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具

有较强的时间性,克服了读者与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感。

弊:

“碎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

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

1

1.正是由于 “碎片化”阅读的全民化、普及化、简易化、轻松化 ,让读者产生了惰

性阅读思维。用电子设备阅读,人们更易摘选式阅读。由于充斥大量信息,读者往往花费

大量时间进行浅而广的阅读,而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网络时代的 “碎片化”信息需

要读者以理性的力量进行甄别真假优劣、整理和理解归纳。而纸质书籍则不同于网络信息,

其有相对严谨的内容、逻辑和观点,适于静心学习。

4.碎片化阅读降低了思维的线性发展与连续性:

读纸质书时,读者常有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先由厚到薄,内容一页页地浮现在你的眼

前,但思维会顺着书中所述内容去做线性的深入思考,长期碎片化阅读使读者对于纸质的

长文章,甚至长句都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不想读,害怕看,看了也很难用心去剖析长文、

长句中的内涵,懒于拓展发散性的思维,造成了思考方式的简单化、表面化。

5.碎片化阅读会降低人们对内容真伪性的辨识能力。思辨能力不高的人,很容易被蛊

惑性的标题,煽动性的语句,夸大的事实,PS合成后的相片所蒙蔽。

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媒体融合语境下比较突出的一种阅读形式,人们通常主要有两种理

解:一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形式,即在纸质媒介独领风骚时期,人们利用上下班乘车尧

餐前饭后尧休闲娱乐之余的碎片化时间,通过报纸尧杂志所进行的碎片化内容的阅读习惯

曰二是指人们通过手机浏览新闻信息及各种资讯,或者通过微信朋友圈中的内容分享尧订

阅感兴趣的公众账号话题以及下载一些阅读类APP 渊应用程序冤尧购买电子图书等所进

行不完整的尧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遥当下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解读,则取后者之意遥据相

关资料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公民是49 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

字化阅读的主力遥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分钟,比2012 年的 分钟增加了 分钟遥

毕竟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已经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很少有大量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完一

2

本书,因而只能忙里偷闲地利用各种便捷工具,在零碎的时间里。

进行快餐化阅读,即野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了阅读的碎片化,阅读形式的碎片化又加速

了碎片化阅读的演化冶遥于是,人们在碎片化时间中来弥补阅读,由以往那种较为轻松的

阅读习惯渊闲暇时还能够潜心通读完整的文本典籍冤渐渐演变成了近乎彻底碎片化的阅读

方式

作家聂震宁就对野碎片化阅读会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冶持有保留意见遥他认为,叶论

语曳就是碎片,希腊柏拉图叶理想国曳也是碎片主义,报纸尧杂志也不例外遥碎片化阅读

是民族进入野全民阅读的一个通道尧一个载体,这也是未可预料的事情冶[3]遥第十次全国

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 年我国18 至70 岁的国民对数字阅读方式渊比如网络的

在线阅读尧手机阅读尧电子阅读器阅读尧光盘阅读尧MP5 阅读冤的接触率为%,比2011

年上升 个百分点曰2012 年我国18 至70 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与2011 年

基本持平,而人均阅读电子书相比2011 年增幅则达%遥这些数据已清晰地表明,当下数

字时代碎片化阅读的多元路径与渠道使得全民阅读量持续飙升遥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

的到来,裹挟着无以计数的海量信息,加之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功能又将花样翻新的信息碎

片连接在一起,甚或以秒杀的速度不停地更新,不只使人们在各种良莠不齐的资讯面前无

所适从,更导致人们的注意力也只能是片刻的尧即时的尧转瞬即逝的遥互联网野超文本链

接使得网络传播的内容不再完整,而是趋向碎片化尧非线性化,这种非线性的信息结构,

使受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信息的最主要内容,极大地方便了受众获取信息的过程,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受众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冶[4]遥 这种碎片化阅读要要利

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碎片化的方式,传播着碎片化的内容,随之带来的便是资讯尧信息

的成倍增值【6】

3

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同样也是利弊共存:

利:

1.“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碎片化”阅读令 “阅读”本身

变得全 民化、普及化。曾几何时,阅读是士大夫阶 层或知识分子的专利,古时候,厚重

的竹简 制造、保存、流通都不容易,极大的限制了普通民众阅读书籍的可能性。即时是纸

质书籍,在物质匮乏时代,也显得弥足珍贵。而在数码时代 ,一本电子书可以储存千万数

据,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信息 ,阅读变得轻而 易举,所有的知识与理论都可以共享 ,无论

是教授、学生还是农民,都可以平等的分享 人类社会的智慧,甚至令人足不出户就可知晓

天下事。【2】

2. “碎片化”阅读事阅读简易化、轻松化:“碎片化”阅读令原先厚重的阅读变得简

易、轻松。阅读不再需要专程前往图书馆 借阅书籍,也不再需要苦苦背诵经典,只需轻轻

一点,就可以获得需要的资讯。在海量的信息面前 ,越来越多的人倾 向于选择轻松、有

趣、吸引眼球的内容。微博的兴起,令“碎片化”文字发展为一种全民现象,文字简短,

内容新奇,无需严谨论证,只需提出几句博人眼球的言论即可。【2】

3.不断更新的信息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是“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它能够方

便快捷地满足人们对海量信息和娱乐内容的低成本、即时性、互动性的获取、分享与传播

之需求。可供阅读的“碎片”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甚至许多冷门生僻的知

识,都在“碎片”中呈现出来,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信息。人们通过刷微博,就

可以随时随地地分享所见所闻所感,并对某一话题随时随地地加以关注和跟随,足不出户

4

便可知天下事。【10】

4. 碎片化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免费的或者总能够以某种免费的手段去间接获得,仅

凭这一点就已经让明码标价的纸质图书相形见拙。最关键的要素在于,碎片化阅读的开放

性与可参与性,让使用者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局限于传统垄断媒体的束缚,可以自

己选择想要的相关信息,过滤自身不需要的繁冗内容,节约时间,并且通过参与讨论与传

播观点,形成了一个自媒体。坦率地说,由于当今工作节奏较快,社会分工又日益细化,

多数人做的只是普通的环节性工作,确实没有必要掌握自己兴趣以外的知识,一本书买回

家,有可能所需的只是其中某一章甚至某一节的内容,其他都是多余的。因此,碎片化阅

读让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减低其时间、经济、脑力成本,以相对快捷的方式找到其所需信

息,这无疑是纸质图书难以克服的缺陷所在。而且碎片化阅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强

的时间性,克服了读者与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感。【2】

大学生对网络的碎片化阅读已日益成为当下社会中人们阅读的主要途径,其有利方面

如上文所述,其主要弊端如下:

弊:

有学者认为,王路平教授:“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在于:不利于学术研究,构建精神

高地。”【6】复旦大学中文系严锋教授:“如果朱自清活在21世纪,走到荷塘边,拿出手

机拍下照片,在朋友圈或微博中写下‘今天的荷塘很美’就结束了,那么《荷塘月色》就

没了,散文就没了,‘技术就是这样把文学干掉的’。”此说法虽未免有些夸大和言辞过激,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容不得也等不及你的缓慢脚步与理性思考。【9】有专家指出,“碎

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

和判断能力等弊端。【13】

5

1.正是由于 “碎片化”阅读的全民化、普及化、简易化、轻松化 ,让读者产生了惰

性阅读思维。研究显示,人们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所需的时间比在纸质书籍上阅读的时间要

少 37%,换言之,用电子设备阅读,人们更易一 目十行 ,摘选式阅读。由于充斥大量 信

息,读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浅而广的阅读,而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网络时代的

“碎片化”信息汹涌而至,是非真假优劣一拥而上,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厘清各种信息间的

逻辑关系如何把信息整理成知识如何在各种声浪中保持独立的自我见解这些都需要读者以

理性的力量进行甄别、整理和理解归纳。而纸质书籍则不同于网络信息,其有着相对严谨

的内容、逻辑和观点,适于静心学习。在这一点上,碎片化阅读就不及纸质阅读。【2】

2.“碎片化”阅读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长期热衷或是偏好甚至是习惯于“碎片化”

阅读,必然导致读者头脑浅薄化和思维碎片化"美国科技作家卡尔认为“碎片化”阅读的泛

滥使读者牺牲了深入阅读的功能,变成只是信息的解码者,形成丰富的精神连接的能力被

搁置。【10】“碎片化”阅读的过度,会使读者以求快求新的心态,在较短的时间里杂乱无

序地吐纳各类信息并力求获得较多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而当读者尽情陶醉于它带来的

短暂快感时,就很难有时间深入地、系统地阅读文献,只是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不断与世

界交换信息,却无法通过选择、消化、梳理而完整地建构知识体系,也就谈不上灵活地创

造性运用知识"更甚的是,碎片化阅读还会使读者形成一种惰性化的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

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

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

成挑战”【11】

3.在数字化时代,纸本阅读的长处在于有利于进行反刍性思考和记忆,更能与作者形

成思想“互动”;而“碎片化”阅读方式更适合查阅式和检索式的实用性阅读。【3】

4.碎片化阅读降低了思维的线性发展与连续性:

6

读纸质书时,读者常有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先由厚到薄,内容一页页地浮现在你的眼

前,但思维会顺着书中所述内容去做线性的深入思考,进而又由薄到厚,这是一个不断地

思辨的

过程。因而,书中所述观点常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激发思想的碰撞,进而让读者自发

地开展对书中所述议题真伪的探索,或是在书中所述观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应时应景地

融入新的元素,发挥出更大的正面效应。但碎片化阅读由于人脑的工作方式所限,似乎天

生在这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性。但最大的问题不止于此,碎片化阅读时由于大都是借助于

电子媒体,其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导致人在阅读时思维容易受到干扰,信息从四面八方汇

于眼前,降低了对核心内容的专注性。并且电子媒体目前始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个核心

的“视觉疲劳”问题—即任何一种电子阅读器,长时间关注后视觉神经远比阅读纸书觉得

疲倦,因而篇幅一般都不会太长。如微博被严格限定于140字范畴。这导致对一些大的问

题难以用更详实的论据、更精密严谨的推理去论述得更加深入,连续性被隔断,却更多了

武断的成分,甚至走向偏激,这绝非思维价值观尚在形成中的年轻读者所福。长微博编辑

工具(图片式微博)与微信的出现,让碎片化阅读彻底突破了140字的范畴,但是,在狭小

的手机之上阅读上千甚至上万字的文稿,终究不方便,读者反而对这类文稿会起抗拒心理,

即使论述得很清晰,读者也懒得去仔细看。久而久之,读者对于纸质的长文章,甚至长句

都会产生一种畏惧感,不想读,害怕看,看了也很难用心去剖析长文、长句中的内涵,懒

于拓展发散性的思维,造成了思考方式的简单化、表面化。【4】

5.碎片化阅读会降低人们对内容真伪性的辨识能力:碎片化阅读流行后,由于理论上

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自媒体,因而信息的传输变得更为快捷,也更加缺乏管理措施。思辨

能力不高的人,很容易被蛊惑性的标题,煽动性的语句,夸大的事实,PS合成后的相片所

蒙蔽。而一些直接粉丝数超过百万以上,VI P级的知名自媒体用户,他们一旦发布转载了

包含虚假内容的碎片化信息,经过被粉丝关联化转播后,有可能被数倍的人员所阅读到,

7

造成更大的困惑与混乱。倘若过度地依赖碎片化阅读,不仅不利于将知识真实、准确地传

播,反而降低了人的自我辨识能力,有可能带来意识的浅层化、简单化、民粹化,这与社

会主义精神文化事业发展的初衷是相冲突的。【4】

6. 碎片化让阅读变得轻松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对个人的要求越来

越高",传统书刊本身含有一定的逻辑性,而碎片化阅读是散乱无序的,这种阅读方式使得深

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统一性" 而

且,碎片化阅读使得片断信息迅速复制传播,容易令读者患上惰性思维症" 这是因为人们在

上网时很难深人阅读和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美国科技作家卡尔认为: 我们牺牲了深人阅

读的功能变成只是信息的解码者,形成丰富的精神连接的能力被搁置"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

点影响还有信息的娱乐化"【5】

7. 媒介的传播速度加快,导致信息泛滥,为碎片化阅读创造了条件" 我们不可能用以往

的阅读方式接受海量信息,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碎片化阅读是一种应对方式"

这种阅读方式改变了我们文化发展的节奏,使得深度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破坏了印刷

文化的很多习惯,消解印刷文化的深度性!连续性统一性"碎片化阅读会导致大家的深人交流

越来越困难,因为大家都习惯浅层化阅读,耐心!兴趣都会受到影响,交流的气氛也必然是浅层

的"

大家仍然需要深度阅读,但深度阅读将会变得更加私人化,变成个人的爱好" 经典阅读

被取代后,我们势必成为文化无根的人,因为我们的文化不能仅停留在新鲜感上" 我们的教

育一定要重视经典传统阅读教育,要保护印刷文化"【5】

【2】“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图书价值

8

【3】“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

【4】碎片化阅读风尚下的“全民阅读”文化建设探析

【5】毕冉.网络时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6):

286-286.

【6】王艳玲.让碎片化阅读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J].新闻爱好者,2015,(3):66-68.

【9】碎片化阅读:文字变“轻”内涵变“浅”

【10】李伶俐.微博热的冷思考—兼论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响[J].新闻爱好者,

2011( 5):82一83.

【11】王志.新阅读时代,你怎么读书[N].中国改革报,2012一OS一O1.

【13】碎片化阅读的“深”与“浅”

9


本文标签: 阅读碎片信息读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