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6678


2024年6月5日发(作者:)

中国音乐史

歌曲译配大师邓映易与《黄河儿女情》

李 洋

摘 要:中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山西大学教授邓映易先生,一生勤恳,

有过人的智慧与才华,兢兢业业,以译配国内外音乐为毕生的追求,填补了我国音乐译配工作的空白,被誉为

“沟通中外的欢乐女神”。本文通过对邓映易先生生平及主要作品的介绍,讲述她在山西的渊源及奉献,对译

配的作品《黄河儿女情》的演出盛况以及兴与衰的思考,以此来纪念邓映易先生。

关键词:邓映易;《黄河儿女情》;译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邓映易先生生平简介与主要作品

邓映易(1920年—2004年),女,祖籍湖南湘乡,

1920年9月(阴历8月初6)出生于北京市长辛店。中

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中国著名歌曲译

配大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山西大学音

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1938年毕业于北

京贝满女中,同年考入辅仁大学社会系,此期间,她还

于燕京大学接受了一年的宗教哲学与各项音乐课程的进

修。1940年在北京辅仁大学肄业。1940年至1941年在

北京燕京大学社会服务短期科毕业。1943年获法学学

士学位。1943年,毕业后的邓映易进入上海国立音专

学习声乐和作曲。所幸机遇厚待了这位满怀音乐救国热

情的少女,她得到了史密斯夫人、哈尔瓦特夫人、苏石

林等世界著名声乐教师的指导

。1943年至1945年任

中学音乐教师,1945年至1947年在上海国立音专插班

学习深造。1947年至1948年任上海京沪杭铁路局职员。

1950年至1953年任上海音乐工作团演员。1953年至

1963年任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演员任女高音声部长和

独唱演员13年,演出近两千余场。1953年参加中国人

民赴朝鲜慰问团,1955年赴波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1963年由中央乐团调至山西大学任教。

1957年邓映易先生正式开始了她的歌词译配生涯,

而译配的第一首歌便选中了以席勒的诗为词的贝多芬第

九交响乐第四乐章《欢乐颂》。

邓映易先生主要的译配

作品有:《欢乐颂》《冬之旅》《天鹅之歌》《美丽的磨坊女》

《舒伯特歌曲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海顿·莫扎特·贝

多芬歌曲集》、马勒《大地之歌》《英语经典歌曲101首》;

与人合作完成的有:《歌剧选曲》(女高音三册)、《男高

音歌剧选曲》(61首)、《西洋歌剧选集》《拉赫玛尼诺夫

歌曲集》《普罗科菲耶夫歌曲集》《柴可夫斯基歌曲集》;

合编译配的作品:《中外优秀歌曲260首》《中外抒情歌

曲240首》;中译英译配曲目:《黄河儿女情》《黄河一

方土》《跟我学唱英语歌》《为毛主席诗词谱曲英译》、

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音乐传记;出版的作品

有:《邓映易诗歌集》《诗经国风今译》《友谊地久天长》

《铃儿响叮当》《美丽的梦中人》《孤独的小牧童》《致遥

远的恋人》《沃尔夫精选歌曲》《野玫瑰》《菩提树》《故

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故乡》《老人河》《骊歌》《夏日

泛舟海上》《多年以前》《do-re-mi》《安妮·萝莉》《你

如今终于给我带来无限悲痛》《美国歌曲集》《英汉对照

歌曲集》《外国著名合唱曲140首》《中外优秀歌曲260

首》《故乡的亲人》《桑塔露琪亚》《小夜曲》《我的爱始

终不渝》;文章作品有:《诗经·十五国风》《和青年声

乐爱好者谈谈嗓音保护问题》《试谈贾桂琳的发声技巧

与演唱艺术》《唱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我和冰心老人

的一次会见》等。

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李焕之曾说:“热忱地

祝贺您从事音乐工作四十年,并为介绍世界音乐做出突

出贡献。”70年代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对祖国的翻

译做过报道,称邓映易先生为“中国第一流的音乐翻译

家”。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艺术人生》,凤凰卫视《天

地人和》等都给邓映易先生做过专题节目。

作者简介:李洋(1989-),女,硕士研究生,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讲师。

108

二、邓映易先生与山西大学的渊源

山西大学艺术学院于1958年成立,设置1年制的

音乐示范班,招收高中毕业的5年制本科班和初中毕业

的3年制中专班。1962年,山西艺术学院停办,音乐、

美术两系及部分教师和学院转入山西大学,于同年9月

建立山西大学艺术系。

邓欣欣这样说:1963年,山西

大学艺术系系主任刘建昌来到中央乐团,想招有演唱经

验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便找到了邓映易先生,当时的

邓映易先生并不了解山西,更没有听说过太原。当时的

邓先生由于现实的政治原因及对支援内地建设的信念来

到了山西,到了山西住了两间大教室,条件极差,在

建筑学院里。艺术系就在那里先凑合着。冬天生炉子,

也没水。这样的条件跟当时北京的四合院是怎么也不

能比的。有人问邓先生有没有后悔过,邓先生却说没

有后悔过。

邓映易女儿邓欣欣描述:“一位来北京挖掘人才的

山西大学音乐系教师来到家中,将山西太原夸作世外桃

源,并承诺祖母,如若前来任教,必将获得优越的待

遇。然而山西并不像那位教师所描述的那般美好。祖母

一家初到山西大学,被安排在附近的建筑工程学校临时

落脚,住所是两间大教室。父亲回忆那是两间宽敞的平

房,然而屋顶是纸糊的。家中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水

缸,打水、上厕所都要到屋外。此外,屋内生火也极为

不便,冬天寒冷异常,且无法煮水做饭,全家只能去学

校食堂吃‘和子饭’。那是一种山西当地的粥类食物,

用土豆、菜叶、面条和小米熬成。除此之外,大概还能

吃到几个窝头。”

邓映易先生就是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在山西大

学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

才。同时,她一刻不能停歇,利用工作之余,译配国内

外作品。多少年如一日,逐字推敲,废寝忘食,她译配

的国内外作品,字字句句都体现着她非凡的智慧和毕生

的心血,篇篇章章都影射着她执着的追求和不畏难的信

念。正因为她毕生的爱与追求,给中国音乐留下了宝贵

的财富。这种毕生追求如一的专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

位音乐人去学习。

三、邓映易先生译配《黄河儿女情》动机与创作

过程

1987年山西省歌舞剧院为参加第三届华北音乐节,

根据多年对山西民歌的积累,排练了大型民间歌舞《黄

河儿女情》,在承德华北音乐节演出引起了极大轰动,

SONG OF YELLOW RIVER/ 142023

后分别在北京亚运会、华东五省市及全国多地演出赢得

热烈反响,从而被誉为黄河派歌舞,受到全国文艺界的

关注。邓映易先生虽然不是山西籍,但多年在山西大学

的音乐教学中,深深地爱上了山西民歌,《黄河儿女情》

集中了多首最优秀的、最经典的山西民歌,她曾几次观

看了这部作品。1991年山西歌舞剧院受邀去新加坡演出,

邓映易老师就想: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民歌。不但

让中国人了解,也应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并听懂这

些优秀的山西民歌。于是她在百忙中把二十余首山西民

歌翻译成英文,并决定用五线谱、简谱、中文、英文出

版四对照的版本。最终译配作品由山西省文化厅出版,

由歌舞剧院在国内外演出时送给中外友人,受到各界的

欢迎。

邓映易先生的女儿邓欣欣女士回忆:“当时在出版

的过程中,这个中文、英文、简谱、五线谱的四对照,

制版的过程是非常困难,因为当时没有电脑,就没办法

拿电脑制作。所以当时乐谱中的英文字母全是我妈妈用

当时那种老式的打字机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把它翻译的英

文打出来,然后再对照上中文逐句的对应填上。由于必

须在每个单词底下对成中文,同时简谱和五线谱还得

对照这个中文的词儿,把五线谱和简谱填到合适的地

方,否则就还是没法唱。所以当时我妈妈打字打出来以

后,我打出的字,然后再把每一个单词先贴到纸上,把

五线谱对到上面,再把简谱对应到五线谱上面,最后把

中文再标到下面,因为英文字母比较长,一个单词占的

地方比较多,所以必须把英文先写贴到乐谱上,然后把

简谱、五线谱、中文分别对应的那个词写到上面。当时

我和我妈妈译配《黄河儿女情》这些四对照的乐谱,耗

费了两三两个月时间才完成,最终制好版以后才能交给

文化厅。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五线谱全是我一个音符

一个音符地拿手工写出来的,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制谱,

实在是最费力的一个地方。现在电脑制谱已经非常完善

了,但是当时的年代的确不行。所以当时那个过程实际

上是还挺难的。”邓映易先生和她的女儿一起在那个条

件艰苦的年代,没有专业制谱电脑软件,耗时耗力地完

成一篇篇译配作品,一部部书籍,这背后的付出和对译

配的热爱和执着,是渗透在这乐谱音符中的。

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文版《黄河儿女情》

演出盛况

被誉为“黄河派”歌舞艺术开山之作的大型民歌舞

蹈晚会《黄河儿女情》,它的成功是必然的。1987年参

109

中国音乐史

加在承德举办的华北音乐舞蹈节,引起了巨大反响。后

来在国内外的演出中都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掀开了山

西歌曲艺术创作的新篇章。该晚会1988年获中央电视

台“春节文艺节目展播”一等奖;1991年获“山西省第

二届文艺创作”金牌奖,1992年获中央文化部“文华奖”

及词作、编导、表演等三个文化单项奖。

黄河歌曲系列第二部作品,山西民俗系列舞蹈《黄

河一方土》,1989年一问世,反响就极为强烈,好评如

潮。不论在国内或国外演出都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该晚

会198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艺术节“金杯奖”,同年获中

央电视台“国庆40周年文艺节目展播”一等奖,同年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婆姨》《说

媒》和《洞房》组合而成的舞蹈集锦《瞧这些婆姨们》,

被广大观众评为“最爱欢迎节目”的第一名。一次次地

演出,把山西本土的经典民歌带给了全国各地的观众,

又带出了国门,带到了国外,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带到世

界各地,深受欢迎和好评。笔者总结了山西日报和太原

晚报上报道的关于那几年《黄河儿女情》的演出报道,

如:《山西日报》1989年12月2日14614号报道《“黄

河派”歌舞艺术又获殊荣》;1990年1月1日14643号

;1990年1月20日

14662号《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化创作》;1990年3

月30日14731号《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1990年12月16日14992号《联手繁荣音乐舞蹈,合

力弘扬民族文化》;1990年12月23日《黄河儿女在香

港》;1991年2月5日15043号《省电台春节文艺节目

丰富多彩》;1991年2月7日15045号《捧送艺术之花,

装点友谊之路——省歌舞剧院昨起程赴新》;1991年2

月23日15061号《“春到河畔”落下帷幕,黄河艺术掀

起旋风-省歌赴新演出成功》;1991年2月28日15066

号《黄河艺术芳溢海外,省歌访新昨晚返并》;1991年

3月9日15075号《歌与舞的最佳结合——〈黄河儿女

情〉》《滚滚黄河水,悠悠儿女情——访中国山西歌舞团

宋拉成和宋生平》《〈黄河一方土〉把民俗融入舞蹈》《赴

新演出花絮》;1991年3月31日《“黄土艺术”的理性

思考-今年来我省文艺创作的几点探讨》;1991年5月

27日15154号《津门月季香没黄河歌舞酣,省歌在津演

出成功》;《太原日报》1989年2月18日报道《大型民

间歌舞晚会〈黄河儿女情〉片段“元宵”参加中央电视

台元宵晚会》;1990年9月30日《国庆舞台,好戏连台,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等。山西省歌舞剧院在天津、香港

110

等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等国外的演出盛况,足以证明当

时《黄河儿女情》受欢迎的程度。

五、歌舞剧《黄河儿女情》的“成”与“败”及历

史反思

风靡一时,饱受好评的《黄河儿女情》,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黄河儿女情》和《黄河一方土》出版发行

到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地,使黄河文化走向了

世界。但由于传唱难度、英文版演唱风格难驾驭等原

因,逐渐从一时的风靡变得落寞。邓欣欣这样说:“《黄

河儿女情》译配比较难,谱子都是手画出来的,很费时

费力。而且乐谱是四对照,这也就增加了译配的难度,

英文跟谱子要对好。对演唱时中英文也需一一对应,这

对专业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是按照五线谱和英文,简谱

和中文,分成两部分来弄的。”“这是我们团排的‘三

黄’,当时是1988年,三十多年的积淀的比较好的民

歌就弄出来,最开始第一版是1987年,在河北省承德

市举办的华北音乐节,山西就出演的是这个《黄河儿女

情》,演出完以后有很大的惊喜,特别轰动,因为作品

里的二三十首山西民歌选得特别好,都是最经典的民

歌,最具民族特色,旋律悠扬动听,朗朗上口,并且是

以歌伴舞形式,观众们特别喜欢,掌声不断。1988年,

如“看秧歌”。紧接着是1989年以“黄河”为主题的作

品《黄河一方土》,但是这个是民俗舞蹈,乐队现场伴

奏,景老师就是当时的指挥之一,也是创作人员之一。

第三部作品为《黄河水长流》,自此我妈妈感觉这些作

品特别好,就想把它们介绍出去,传扬出去。后来1990

年去新加坡演出,主要就是这两部作品里的曲目,但是

山西的艺术人才英文普遍不太好,所以不好唱,我记得

山西大学2020年举办过一次邓映易百年诞辰纪念音乐

会,当时山西大学教授、女高音教师周娜唱过一首英文

译配版的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但是确实不太

好唱,那个民歌的民族韵味加上英文,感觉听起来很别

扭,所以一直以来,传唱英文版《黄河儿女情》的人并

不多。但是我妈妈把《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中

的一些歌曲也翻译了,但是没几个经典作品,也就没有

再出版。”

山西大学对邓映易先生的译配作品的传唱也作出了

贡献。继1997年、2005年以来,山西大学在2014年又

一次举办了纪念音乐家邓映易译配作品音乐会,开场是

她译配的经典作品苏格兰民歌《可爱的家》,还有经典

《省歌舞剧院,马不停蹄战南北》

《黄河儿女情》作品里几个优秀的舞蹈被选中上了春晚,

音乐作品的译配选段《卡门》《天鹅之歌》当然也包括

《黄河儿女情》中的山西民歌《绣荷包》的英文译配版。

在演出的最后,两首邓先生的译配代表作品《欢乐颂》

和《友谊地久天长》更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大家一

起合唱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深情怀念邓先生。本场音

乐会是为纪念邓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参与演出的有山

西大学的师生和来自社会各界受到邓先生音乐影响的青

年歌唱家们,他们用深情的演绎表达了对邓先生的怀念

之情。

2020年12月18日邓映易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

又一次在山西大学音乐厅举办,邓先生的家人、学生以

及省内外音乐人前来参加音乐会,以重唱、独唱、合唱

等形式展现出她的译配作品,如男声小合唱《故乡的亲

人》、男女声二重唱《红河谷》、男中音独唱《老人河》、

女高音独唱《月亮颂》、男高音独唱《柔塔露齐亚》、女

高音独唱《桃花红杏花白》、男高音独唱《小夜曲》、男

中音独唱《菩提树》、女声小合唱《铃儿响叮当》《美丽

的梦中人》、女中音《你们可知道》、女高音《苏尔维格

之歌》、女中音独唱《哈巴涅拉舞曲》、男中音独唱《老

师我总是想起你》《欢乐领》《友谊地久天长》等经典译

配作品,深切缅怀先生崇高的艺德风范,纪念她为教育

和音乐事业做出的贡献,弘扬她在译配事业中敢为人

先、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笔者曾问邓欣欣老师“您也在歌舞团工作,那您当

时演出过这些吗?”邓老师这样回答“我们90年去新加

坡演出,书是出了,但是还没有人唱,不是一下能拿下

来的,很多人都是唱不来。”

邓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音乐财富,她的音乐风

范影响了一批批的音乐人们。让我们铭记这位促进了国

内外音乐交流进步、填补了国内译配工作空白的伟大的

译配大师—邓映易。正如歌中所说:

我们用歌声、乐声和舞蹈,铺一条和平的五彩路,

架一座友谊的连心桥。

美洲大陆欢呼中国黄土高原的鼓乐声声;塞纳河

畔飞扬漆黄河歌舞的五彩缤纷;三晋的情洒满东营;三

晋的歌誉满狮城;三晋的祝福有如椰风吹拂着千岛之

国……

啊,我们是山西这块古老土地的文化使者。山西向

世界敞开心扉,敞开大门。走出去的是和平友谊,迎进

来的是友谊与和平。

我们愿和四海的朋友们,亲人们携手共进,同创一

SONG OF YELLOW RIVER/ 142023

个更加和平稳定、幸福繁荣的世纪之春!

注释:

① 李茂盛,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山西通史 人物 

当代 下[M].方志出版社,2015.

②③ 张新.不朽的歌声 永恒的追求——记歌曲译

配大师邓映易[J].人民音乐,1997,(第10期).

④ 《百年家事》邓一丁

⑤ 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西通志(文化艺

术志)[M].中华书局,1996.

⑥ 情系黄河:山西省歌舞剧院成立五十周年

参考文献

[1] 薛首中.山西音乐史研究[M].山西教育出版

社,2017.

[2] 刘媛媛.山西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M].北岳

文艺出版社,2023.

[3] 邓映易.黄河儿女情汉英对照歌曲集[M].北

岳文艺出版社,1989.

[4] 成葆德.黄河歌舞艺术论[M].山西人民出版

社,2000.

更正声明

本刊2023年第12期(总第633期)第92-95页刊发

的论文《论崔世光钢琴作品<山泉>的三维特征与“水”

的形象》,作者:杨一鸣。本文作者简介中作者单位刊发

有误,现予以更正:杨一鸣(1999-),女,哈尔滨师范

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特此更正

111

(1954-2004)


本文标签: 山西黄河音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