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8307

2024年7月12日发(作者:)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过程优化设计的一个实例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

识变为主动吸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思考的课

题,而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就是破解这个课题的关键点之一。本文以“计算机网

络基础”课程的“IP地址”这一节为例,针对如何做好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这一问

题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IP地址;教学过程;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的优化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来的,所谓教学过程的最

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

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以既定标准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

作用而组织的控制”。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时

间内讲完计划的教学内容,教师很少顾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优化设

计则要求教师要科学地规划课堂上的活动,科学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达

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古往今来,教学都被看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但

是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不再是被教师耳提面授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因此教学过程需要优化设计,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获取知识,

进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全校性的选修课,存在内容多、学时少、一本教材

文理科通用、学科进步快、教学内容更新慢等矛盾。本文以这门课的“IP地址”

一节为例,按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合理运用置疑求解法、以学科发展史引导学

生思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

灵感。

一、 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确保提高教学质量。通

过对知识的精炼讲解和准确完整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更有

效地攻克学习中的难点,用较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本领。这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

的难题。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求教师教学任务明了,

内容组织精当,方法选择得当,手段运用先进,课堂互动有序。

1. 明确教学内容

教师一定要对讲述的内容进行细化,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研究,使学生能

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克难点。我们首先明确“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的整体教学

任务和详细的教学内容,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在此框架内设计

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学生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灵活掌握教学

过程优化方法的特点。

下面以“IP地址”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将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由原教学计划

的100分钟压缩到50分钟,同时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获得更多的

知识。IP地址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要求在50分钟的时间内将IP地址

的概念、IP地址的类型、子网掩码的概念、子网的划分、IPv6、NAT/PAT、DCHP

等知识点讲透彻、讲明白。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对IP地址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

化设计,并且付诸了实践。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通过

思考、研究和分析,确定符合实际的课程内容,把教学工作置于切实有效的基础

上来。实际上,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积累和加深的过

程。学生学到的是知识的精华,不仅要抓住了举一反三的“一”,而且要使学生踏

上由少而精到多而精的必由之路。准确完整地描述知识点,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备课的时候狠下工夫。只靠一本教材来讲

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博览群书,要大量参考载有相关知识的各类书籍和资料,

将不同书籍上载有的对相关知识的论述进行比较研究,看其在论述上的相同点与

不同点,通过综合比较,吸取各处精华,取百家之长。同时还可以将知识点从不

同角度的描述进行相互补充,使课堂知识点的讲解更加完整。通过这样的努力,

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点描述,为将来知识的拓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

础。

2. 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讲课的语言到授课的方法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从而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例如,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在课堂用语中多次用到了“请”字,如“请

同学们注意”、“请同学们想一想”等,使学生感到亲切又引起学生关注,也可以

获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这门课的尊重。

又如,在引入IP地址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用置疑求解法对学生这样表述:“IP

地址大家都熟,不就是用这样一串数表示出来的嘛。那就要请大家想一想,为什

么要用这样的一串数表示?大家再看一看,这一串数字不就是一串密码嘛。这看

似神秘的密码,为什么成了进入网络世界的钥匙?今天就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揭开

IP地址的神秘面纱。”这里面用到了“密码”、“神秘”、“钥匙”、“面纱”等形象化

的语言,再加上高低急缓的语句营造了一种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激发

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新

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愿意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为上好这堂课奠定了基

础。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按教学最优化原则,课堂教学应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将

知识框架的关键点交给学生,而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

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完成。这样所讲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做到当堂消化,

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会进一步升华。

比如,在这一节课程教学之初,我们会提出一些学生非常熟知的例子。如果

学生需要在宿舍上网,首先要向信息中心提交IP申请,然后学生会根据反馈的

申请单配置“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在向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弹出“Internet

协议(TCP/IP)属性”对话框。然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需要配置IP地

址”、“IP地址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表示”、“子网掩码是什么”。通过这样一个学

生熟悉的实例,教师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无论基础好坏的同学,对这几个问题的深入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在此基础上,

我们引入了这一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围绕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思考。比如,我们用约5

分钟讲述了IP地址的分类以后,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清

楚,我们将这个知识点与实际结合,让学生通过刚刚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

题。多媒体教室环境中,教师可以查询上课所使用计算机的IP地址,然后询问

学生“此IP地址属于哪个类别”、“它的网络号和主机号是什么”。通过这种步步

为营的引导,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深刻的。这部分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理论知

识的熟练掌握,而且教师要通过不断的研究摸索,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

深度和广度。

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前人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是非常感

兴趣的。当学生了解了前人是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发明新技术、如何求索新理论

之后,这些前人的工作过程会大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以后,

学生会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不仅会努力学习,而且会主动地探索问题、扩

充知识、提高自己,这样一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

高。而探索往往是创新的开始,这和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完

全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这对

学生将来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们将1981年的RFC文档中关于IP地址的论述引入,这样用史料

为学生现身说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化解难点。比如,

在讲述IP地址子网掩码和子网划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当采用子网

划分的方法,如果仍旧使用类型划分法判断IP地址的网络号,会出现什么结果?”

让学生略作思考后,学生们发现,类型划分法在子网划分中已不适用,因此需要

新的方法,这时开始讲述子网掩码的概念。然后,我们再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

“如何我们不用子网掩码的方法,你们能想到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

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然后,我们再结合实例讲解如何

划分子网。一般这部分的知识讲解需要30分钟,而通过教学优化设计只需要不

到15分钟就可以阐述清楚。

在讲授一个知识点时,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阐述清楚所讲授知识的来

源、在实际应用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时,还要不失

时机地交代清楚这种新技术的缺欠,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科技界就这门技

术正在进行的探索及达到的水平,从而为学生课后学习钻研、探索留下广阔空间。

二、 优化教学的效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首要标准就是每个学生按照教学任务要求,在某一学科达

到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在按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进行

教学设计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

段和活动形式。

2.精心组织、注重细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师生互动、活跃课堂,上好

每一节课。

3.在尝试各种教学方案中选择最优,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就是最优化的教

学形式。

4.教师讲课的吸引力来源于科学本身的说服力,新知识、新技术在现实生活

中的实际应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热点。

5.“精”和“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根据上述要点,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获得了学生的好评。比如,以我校2009年春季第二学期“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

学生教学评价为例,与2007年秋季第一学期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满意度进行了

对比,我们发现,2009年学生给出“非常满意”的评价人数较2007年上升了38%,

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标签: 学生教学知识过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