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7524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

2021

月第

   

高教论坛

HiherEducationForum

Jan.2021.No.1

大学生

犔犌犅犜

群体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究

陶树果

(上海政法学院

 

政府管理学院,上海

 

01701

摘要:当前,大学生

主要体现在同性取向公开化、同性交友公开化等方面,但仍然体现出熟人圈子内

GBT

群体已经公开化,

指出了

的公开化和非熟人圈子的隐蔽性这一特征。文章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资料对此进行了深刻分析,

GBT

象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并从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了大学生

LGBT

群体形成的成因。文章

认为,高校应重视全体学生学习、生活和情感的需求,开设和完善性教育相关课程,增设恋爱、婚姻和家庭必修课,加大学生工

重视

建立长效应对机制,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作队伍培训力度,

GBT

学生的诉求,

关键词:接纳;排斥;

LGBT

群体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671-971920211-0068-05

作者简介:陶树果(,女,安徽芜湖人,人口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1983-

收稿日期:

2020-06-29

 

修稿日期:

2020-07-26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

001

月第三版《

  

断标准》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名单中剔除之后,大

学生同性恋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知

网,检索“大学生

同性恋”,可以搜索到

151

篇文

其中

中国知网章,

25

篇都是

2010

年以来发表的(

数据查询日期,。这表明,近十年

2020

23

日)

来,大学生同性恋现象已经较为突出了。大学生正

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所划定的成人

前期(—,是建立稳定快乐的两性亲密关系

1830

岁)

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观念开放,易于接受新观

念、新事物,且处于性行为活跃期,容易发生无保护

性行为等高危行为。

本研究于

2019

11

月和

12

月在上海市的高

校开展了两次调查,第一次在

所高校开展,回收有

效问卷

第二次对问卷进行修改后在

所高

02

份,

校开展调研,回收有效问卷

720

。第一次调查结

果显示,明确认为自己是异性取向的占

75.15%

10.74%

的认为自己是双性恋,

1.81%

的认为自己是

同性恋,还有

9.15%

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自己的

性取向,还有约

3%

的受访者拒绝透露自己的性取

明确认为自己是异性取向。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

向的占

同性取向的占

双性取向的

8.47%

.33%

表示说不清楚的

9.47%

.72%

。两次调查结果

说明,

LGBT

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群体

。在实际

工作中,笔者也遇到过因性取向引起宿舍矛盾、恋爱

纠纷的案例。普通大学生对于

LGBT

群体存在矛

既表现出积极接纳的这一面,又在一定程度盾态度,

上歧视和排斥该群体。本文将根据两次问卷调查结

果和深度访谈资料,分析大学生

LGBT

群体的现状

及其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大学生

LGBT

群体的现状

  

一、

在高校校园内,同性恋、双性恋已经不再是一个

隐蔽行为,一些同性恋学生会主动公开自己的性取

向,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主要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一)同性取向公开化

  

同性恋学生会通过发型、服装等从外形上展示

比如女大学生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自己是同性取向,

一方,会通过短发、男款

恤、牛仔裤、鸭舌帽等显

示自己的性取向。男大学生中扮演女性角色的一

方,会通过留长发、染发、佩戴首饰甚至涂口红、化妆

等方式彰显他们的女性角色。

二)同性交友公开化

  

十来年前,很少有学生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

也很少听到学生在议论同性恋的相关话题。而据笔

者观察,近几年,不仅学生经常公开议论此事,大学

生同性恋交友行为也越来越公开化。笔者在实际工

作中就遇到几个案例。比如案例

,一个女生突然

和她的男朋友分手,和另一个女生好上了,而且还公

开大方承认。案例

是一个女孩跟我说,她的室友

就是同性恋,“男友”是其高中同学。室友会向她们

介绍说,这是我“男友”。她的“男友”来看她时甚至

这违背了学生宿舍不能留宿校外人住在她们寝室(

员的管理规定)。案例

是男同,访谈对象告诉我,

她的一个老乡,就是男同,而且是扮演女性角色的那

一方,他有自己的“男友”,因为他们几个老乡之间的

关系很好,他还会经常带着他的“男友”参加他们的

聚会。

  

(三)同性取向和交友行为的隐蔽性

在大学生同性恋越来越公开的时候,还是有一

些学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同性取向,甚至不愿意承

认自己的同性取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过

两个女生,她们是一个宿舍的,这个宿舍的第三名同

学找到辅导员,反映这两位女生是同性恋,有几次还

睡在一起,平时生活中体现出同性恋的感觉,但是她

们俩不承认是同性恋。这让她非常不舒服,她希望

其中的一方搬走。但是我们在找这两个女同学谈话

的时候,她们都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还主动提及那

几次为什么会睡在一起。最后,这名舍友只好搬走

了。上述第三个案例中,虽然这位男同老乡会带他

的“男友”参加他们的聚会,但是从朋友圈来看,他从

来不会发和他“男友”的合影,只会发他自己的照片,

照片的角落里会有一个包,不知道的人可能不觉得

有什么异常,但是几个关系好的朋友,就知道那是他

“男友”的包。这说明,案例

的主人公虽然能在很

熟悉的朋友中公开,但是不敢在朋友圈这种相对较

广的范围内公开。

通过调查数据和访谈案例,本文认为,即使在越

来越开放的今天,同性取向和交友行为仍然有一定

的隐蔽性,呈现出熟人圈子里的公开化和非熟人圈

子的隐蔽性并存这一特点。普通大学生对

LGBT

大学生的态度总体上是接纳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

的歧视心理和排斥行为。

  

二、大学生

LGBT

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个体心理需要的满足

和异性恋一样,同性恋也是个体心理需要满足

的一种体现。除生理性同性恋外,女同性恋中扮演

原性别角色的一方,或者男同中扮演异性角色的,可

能是由于对方的关心、帮助,而被动地成为了同性

恋,不是一种主动选择。案例

的主人公,从大一起

就和一个男生恋爱了,并一起参加了一个出国学习

项目。刚开始也挺正常的,突然有一天,女孩跟男孩

说,我们分手吧,理由是有了“新男友”。这个“新男

友”就是一起参加这个项目的另一个女生,她们住在

一个房间。就案例

来说,访谈对象的室友是在高

中时,由于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那段时间她很痛

苦,她的同桌给了她很多安慰,后来就成了她“男

友”。她“男友”平时对她要求非常严格,不准她和别

人,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有过多接触,而且每天

晚上九点必须熄灯睡觉。

本研究认为,除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同性取向外,

也有可能是利用同性恋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由于女性更容易被胁迫,更需要情感的安慰,她们不

在乎男性还是女性,只要能给足够的爱就行。比如

女同,更容易控制其女友,如案例

和案例

。笔者

调查的第

个案例也显示,一个女孩在高中的时候

有男朋友,因为感情受挫,转而成了同性恋中男性角

色,可以满足其内心的控制欲。第

个访谈对象是

一位明确表示自己是双性恋的女生,她说我不在乎

男女,只要对我好就行。可见,需要被关爱或者满足

内心控制欲等个体心理需要是导致大学生

LGBT

群体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网络交友的便捷性

在网络时代,各种交友群、交友类

APP

泛滥,如

被称为“约炮神器”的

APP

陌陌就宣称“可以更加便

捷地通过地理位置信息,发现附近的人,更加便捷地

与人进行即时的互动”。中国最大的同性恋社交软

Blued

,拥有

4000

万用户,其中约有

50%

的中国

用户是年龄在

18

25

岁之间的年轻人。陌陌、

lued

等社交软件,增加了大学生对性内容的接触,

并促进各种潜在性伴侣的联系更加便捷和紧密。本

次调查也显示,

64.11%

的受访者通过交友软件、网

络论坛、微博等新媒体知道“同性恋”一词。青少年

原本猎奇心就非常重,受广告的影响,不仅会被动拉

入到各种

LGBT

交友群中,还会主动安装交友类

APP

,从线上交友发展到线下见面甚至发生性行为。

而酒吧、轰趴这类难以监管的场所又为线下交友提

供了庇护。

  

(三)自媒体时代相关网络小说的迅速传

对何时知道同性恋一词的调查显示,

57.86%

受访者表示在初中,

22.58%

的是在高中,

15.73%

是在小学。这表明,

96.17%

的受访者都是在少年时

期就知道了同性恋一词,还没有年满

18

周岁。由于

年龄小

、社会阅历低,他们的猎奇心非常重,对同性

恋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本次调查发现,

43.06%

受访者表示自己是通过耽美小说了解到同性恋的。

耽美小说中关于同性恋性行为的赤裸裸描述,

满足了青少年的猎奇之心,导致其在初中生之间广

泛传阅,致使青少年尤其是初高中生在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之际,就知道了同性恋,接

受甚至认可了有关同性恋的观点和态度,比如同性

恋是应当受到尊重的,而排挤他们是错误的。同性

恋、双性恋都是一种正常恋爱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初

高中生之间,这些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性别观和

恋爱观。

  

(四)急速社会转型中社会成员的个体化

阎云翔认为,中国社会的个人,正在从各种传统

群体和单位组织中独立出来

。中国社会正变得多

元化,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多元化。有些有争议的

道德行为很可能随时间推移,变成可以接受的正面

的道德行为,例如个体的性取向问题。对大学生来

说,他们都是“

95

后”甚至“

00

后”,对单位、邻里这种

传统社会组织更是无感,他们追求的是独立、自主。

既可以理解为他们非常宽容、具有包容心,也可以说

他们有些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周围或者身边

的同学是

LGBT

,与他无关。本次调查也发现,约

2%

的受访者表示,能与班上的

LGBT

同学成为好

朋友,

46.2%

的表示能够与他们保持正常的交往。

可见,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

LGBT

群体是接纳的甚

至是持肯定评价的。符合互动论认为,个体的自尊

主要来源于他人的评价,自尊是个体在他人积极的

评价和接纳中形成的适应过程。

LGBT

群体的当事

人,由于没有太多外界的质疑,没有来自朋辈群体的

压力,不会放弃自己的同性或双性取向。

  

(五)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研究显示,男同性恋群体中,更多人与母亲感情

最亲密;而他们与父亲的感情大多表示“一般”,还

有一些表示与父亲感情“不好”。在男同性恋者家庭

中,缺失父亲角色的家庭数几乎是缺失母亲角色家

庭数的两倍

。本次调查发现,来自单亲家庭(父母

一方去世或离异后未再婚)的大学生,其异性取向比

例最低,仅为

64.29%

,甚至低于再婚重组家庭的

5.86%

。本文的第

个访谈对象就是受到家庭环

境影响的典型案例,该生父母离异后随母,且长期遭

受母亲家暴,但是又需要母亲的经济庇护,所以她觉

得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能对她好就行,甚至还

谈过一个“男朋友”。可见,家庭结构的不健全、长期

遭受家庭暴力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甚至性观

念都会产生影响。

  

三、大学生

LGBT

群体对高校教育管理

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

LGBT

大学生向组织化、规模化发

展,并向西方看齐,主张权利平等

当前,境外势力借助

LGBT

染指社会舆论的事

件越来越多,大学生要求性向平权的活动和宣传平

台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仅纷纷成立线上组织,如

AY

吧等网络论坛,还陆续成立了一些学生社团要

求开展线下活动。这些社团的核心理念是与平等平

权相关的诉求,加上一些性别理论又多是批判理论,

如果不加以关注,可能会引发一些集体性事件。如

武汉大学的

WHU

性别性向平等研究会,原计划在

2018

17

日(所谓的国际不再恐同日)当天举

办一系列同志平权活动,包括公开发放象征性少数

群体的彩虹手环、贴纸和旗子等。在受到校方的压

力后,虽然原定的活动做了变更,但仍由公开发放转

变为在教室内举行,并在图书馆放置了

150

个彩虹

手环和宣传品,供学生自行领取。一位领取了彩虹

手环的女生甚至表示“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代需要应

付这些破事的人”

LGBT

大学生成立的社团,既包括得到学校认

可的,也包括没有被认可的,他们要求公开举行线下

活动,发放彩虹手环等专用物品等。这些事件都表

明,高校的

LGBT

学生已经向组织化和规模化发

展,并受西方舆论的影响,主张权利平等,甚至需要

特殊关照。

  

(二)

LGBT

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较多心理

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

LGBT

大学生的心理

问题更多,性取向的异常也导致他们更容易产生比

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受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有些

LGBT

学生本身就有一些心理问题,性取

向的异常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困扰,如有的

LGBT

生不认同自己的性取向,也不愿意向亲人和朋友出

柜。本次调查显示,

38%

LGBT

大学生没有向任

何人出柜,超过六成的

LGBT

学生表示在性取向上

遭受着来自外界的压力。再如,异性恋大学生如果

失恋了,可以向朋友、同学甚至老师倾诉,但是

LG

BT

学生可能不敢和别人倾诉,导致他们很难从失恋

的阴影里走出来。

本文综合两次调查发现,当异性恋学生发现自

己要好的朋友是

LGBT

时,

26.73%

的受访者表示

“以后会和他(她)保持适当距离”,

2.7%

的表示“不

能接受,要帮助其扭转性取向”,还有少数表示要立

即与其断交。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

LGBT

大学生

的性取向会给他们的日常交往带来一定的困扰,他

们向好朋友出柜后,并不一定能获得他们的支持,甚

至还会面临着朋友的抛弃。在交友上的困扰,会加

剧他们的苦恼,产生抑郁、妄想等心理疾病,甚至自

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三)普通大学生对

LGBT

学生的排斥给

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虽然大学生总体上已经能接纳

LGBT

,但是调

查结果显示,仍然有一些学生不能接受同性恋,认为

同性恋是病态的、不道德的,甚至是罪恶的,应当予

以谴责并扭转其性取向。这种看法导致高校学生日

常教育和管理中出现一些新问题。

从学生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来看,存在普通学

生会利用某个学生的性取向异常向学校主管部门施

压的可能。国外高校就曾发生过学生会主席是同性

取向引发争议的舆论事件。本次问卷调查也显示,

79.12%

的异性恋受访者表示能接受班长、院学生会

主席、校学生会主席是同性恋,约

14%

的同学明确

表示

“不能接受”,甚至少数受访者表示要向有关学

校部门举报。还有

14.87%

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

愿意与

LGBT

学生在同一个社团或部门共事。

从学生宿舍的管理来看,访谈资料显示,有异性

恋学生明确和老师提出,不要和同性恋学生住同一

个宿舍。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

35.22%

的异性

取向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和

LGBT

学生住同一

个宿舍,其中部分调查对象表示将会向学校要求调

换宿舍,这将会加大学生宿舍管理的难度。

  

(四)加剧艾滋病的校园传播风险

新媒体的普及在便捷了大学生交友的同时,也

增加了“男男”之间交往的频率和范围,使此人群中

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增多,

HIV

感染风险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性传播是

当前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2017

年全国高

校新增艾滋病感染者

3077

例,其中

81.8%

经同性之

间的性传播感染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高,但防护意识很差。

“男男”之间由于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

措施,而且男同性恋群体的多性伴侣倾向明显且性

伴侣稳定性不高,一夜情现象较多,导致“男男”成为

大学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体。

2018

年上海市卫

生健康委报告的

63

例青年学生感染者全部为男性,

其中

82.5%

经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

由于大学生处于性活跃期,非常容易受外界影

响,安全套使用率不到

40%

,很容易发生不安全的

性行为,双性恋群体很可能会把艾滋病扩散到女性

大学生中。宣舟斌、张宏伟等认为,由于男同性恋大

学生有性行为需求时,可能会与其他女性发生性行

为,当他们感染

HIV

或者其他性病时,增大了向女

大学生传播的风险

。本次调查也显示,确实有少

数大学生与异性和同性都发生过无保护的性行为。

综合来看,无论是男同、双性还是异性恋大学生,都

可能会发生不安全的性行为,但是

LGBT

大学生中

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加剧了艾滋病在高校的

传播风险。

  

四、对策建议

  

(一)开设和完善性教育相关课程

现有中小学学校教育中性教育严重不足,家庭

教育中有一些父母不善于和子女沟通,更别说对子

女进行性教育。于是,很多青春期的学生就转向朋

辈、网络甚至看“禁书”来满足需求。从高校的性教

育来看,大约只有一半的大学生接受了性教育,但这

些性教育的内容通常很少,也不包括艾滋病和性传

播疾病(

STD

)的预防措施

;性教育的内容不仅偏

向保守,而且这些性教育内容都是针对异性恋的,对

LGBT

群体的性教育严重不足。本次调查发现,

82.

64%

的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开设性教育相关课程。可

见,高校开设性教育课程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

识、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高校应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之间正常的

两性交往,针对性安全知识开展专题教育,通过课

程、讲座、社团、宣传页、海报、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

使他们掌握性病与艾滋病防治、安全套的使用、避孕

措施的具体操作、意外怀孕处理方法等知识,促使他

们不得不发生性行为时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并采取措

10

。其次,高校应该进一步普及同性恋相关知识,

不仅可以通过增设相关同性恋课程、讲座、培训等传

统教育形式,也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把文字性的、

说教性的教育内容转化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

微电影等,利用学生社团、校园网、校内论坛等方式

进行宣传,干预男同性恋群体的多伴侣倾向,促使他

们加强感情的专一程度,对预防艾滋病传播有重要

作用。再次,对大学生

LGBT

群体进行有效的同伴

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的性倾向,增强自我保护意

识,降低危险同性性行为的比例

11

,避免男性

LGBT

学生把艾滋病群体向女大学生传播。

  

(二)开设恋爱、婚姻、家庭必修课

目前高校的思想教育主要是意识形态教育,情

感教育非常薄弱,只有个别对此感兴趣的教师开设

了一些选修课。但是大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情

感需求能否满足关系到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次调查

显示,

80.1%

的大学生支持高校开设恋爱、婚姻和家

庭相关课程。恋爱婚姻家庭课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恋爱观和家庭责任观,还能够促

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恋爱中遇到的问题,对爱情和婚

姻中的责任也会有清醒的认知,能有效避免无法从

异性那里获得的情感满足,转而向同性去索取。

  

(三)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的培训,主动介

入到

LGBT

学生的思想、生活中去

LGBT

大学生由于面临来自外界的压力以及自

身的心理压力问题,容易产生各方面的心理困惑。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工作队伍尤其是一线辅导员、

心理咨询教师、二级学院学工负责人相关业务能力

的培训,帮助他们分析

LGBT

大学生的现状、问题,

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理性地应对,如何更好地帮助

LGBT

学生疏导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使得他们不再

被歧视、排挤,过上普通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该与二级学院联动,主动

对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咨询。辅导员作为与学

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应该主动从思想上、情感上与

LGBT

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尤其是对非生理

性同性恋学生,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和交流,帮助

他们树立和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

此外,学生干部也是收集和反馈学生信息的重

要抓手,也应当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相关培训,帮助他

们形成对

LGBT

学生的正确认知,充分调动学生干

部的能动性,积极主动与

LGBT

学生沟通,协助辅

导员、心理咨询教师开展

LGBT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干预工作。

  

(四)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LGBT

学生的

诉求

LGBT

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也有沟通、交友

的需求,也有参加校园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需

求。此外,他们还有自尊的需要和身份认同的需求,

即性取向得到同学、朋友、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事实

上,由于性取向得不到认可造成的心理压力,

LGBT

学生心理咨询的需求也高于普通学生。符合互动理

论认为,自尊是个体在他人的积极评价和接纳中形

成适应的过程。社会支持理论也认为,社会支持具

有普遍的有效性,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心

理压力,抑制孤独感、抑郁等负面情绪,消除个体心

理障碍,增进个体心理健康

12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

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加普通学生与

LGBT

学生的积极互动,增进他们对

LGBT

学生的

理解和接纳,减少歧视和排斥,促进

LGBT

学生对

自我和他人形成积极的评价,增强获得感,减少孤独

感,增进心理健康。高校还可以与中国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合作,利用自动售货机为学生提供匿名的艾

滋病毒尿检测服务,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提高

艾滋病毒防护的动力。

在西方舆论的影响下,

LGBT

学生可能还会要

求在某些特定节日公开宣传他们的亚文化。对此,

高校与其长期采取禁止的方法,不如积极开展对话,

了解

LGBT

学生的真实需求,也让他们认识到不要

为了迎合西方媒体,盲目开展活动。

综上所述,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全体学生学习、生

活和情感等各方面的需求,开设和完善性教育相关

课程,促进普通大学生对

LGBT

学生的接纳和包

容,增设恋爱、婚姻、家庭必修课,加大学生工作队伍

的培训力度,重视

LGBT

学生的诉求,积极应对大

学生

LGBT

现象对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

战,探索建立处理

LGBT

大学生问题的长效机制,

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注释:

第二次调查的

所高校包括

985

高校、

211

高校和

所普通高等院校。问卷题目也在第一次调查的基

础上作了修改。本文使用的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第二

次调查。

LGBT

是女同性恋(

lesbian

)、男同性恋(

)、双性恋

bi-sexual

)和跨性别者(

tran-sexual

)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参考文献:

]阎云翔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15-16.

]戚瑞珍

男同性恋群体的社会交往研究[

改革与开放,

2016

21

11

):

66-67.

]新闻编辑部

学生办国际不再恐同日活动遭校方打压

EB

OL

2018-05-19

.htt

://

www.

wb.com

article-8717-1.html.

]彭华参,马迎华,李恬静,等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大学男生

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17

38

12

):

1811-1813

1817.

]许雯

中国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万分之九[

EB

OL

2018-12-02

.htt

://

www.b

news.com.cn

news

2018

12

02

526798.html.

]陈斯斯

上海今年艾滋病毒感染者降

2.7%

青年学生感

染者均为男性[

EB

OL

2018-11-30

.htt

://

www.the

er.cn

newsDetail

_

forward

_

2690448.

]许雯

中国每年

3000

多例高校学生感染艾滋[

EB

OL

2018-11-30

.htt

://

m.sohu.com

277302892

_

114988.

]宣舟斌,张宏伟,商颖,等

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

HIV

播校园环境因素的定性研究[

中国学校卫生,

2018

39

):

117-119.

LIG

JIANGY

ZHANGL.HIVu

sur

einChina's

students

.Science

2019

364

6442

):

711.

10

]黄开艳,田华

大学生性行为现状及其变化特点[

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1

10

):

111-115.

11

]赵群,孙梦琪,王军芳

南京市大学生同性恋者与双性恋

者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2017

33

12

):

1073-1076.

12

]宋潮,董舒阳,徐鑫,等

自尊在同性恋者社会支持与孤

独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

26

):

401-404.

(责任编辑:徐建平)

本文标签: 大学生学生同性恋教育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