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621658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

《暴雪将至》解说文案_真实的世界与不真实的自己——《暴雪将至》

中国剧情/悬疑/犯罪电影《暴雪将至》,于2017年上映,由董越导演,董越编

剧,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某个小城,天气预报中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雪即将侵

袭此地,人心惶惶时骤然发生了一起残忍的连环杀人案。一心想进入体制内的保卫

科干事余国伟渴望借此机会,一展自己颇为得意的“神探”技能,并破格进入体制内

成为真正的警察及模范。面对“探案”欲望与燕子的感情,余神探越陷越深,付出的

代价也越来越大。然而宿命因果,万事皆有定数……。

近年来,国产类型片经常能带给人惊喜。刁亦男的《白日焰火》、曹保平的《烈

日灼心》和《追凶者也》,甚至更早的王竞的《万箭穿心》。这些影片不但在类型

化上十分出色(《白日焰火》应该是新世纪最好的“黑色电影”了),而且通过类型

片的形式将中国的底层社会搬上大银幕。让人能够在充斥着各类形形色色非现实主

义的大银幕上,看到中国的另一面,看到中国真实的一面。《暴雪将至》像这些影

片一样,试图用类型片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人和社会的理解,虽有遗憾和不足,但更

多的是惊喜和光彩,董越这次的处女作值得肯定!一 《暴雪将至》中的“真实的世

界”当影片第一次切换到1997年时,银幕上的泥泞的道路和低矮的围墙就仅仅抓住

了我的目光。90年代中后期,随着发行制度的改革,中国电影的商业化最终步入

正轨。为了获得票房的成功,电影需要更具娱乐性。以往严肃的现实题材几乎立刻

退出了大银幕,取而代之的是喜剧和高概念的“大片”,一夜之间,我们仿佛在电影

中看不到那个占中国绝大部分面积和人口的小城和农村,目之所及,全是各种非现

实题材和极具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的展现。这一方面限制了观众对自己中国的了解,

丧失了在电影中寻找群体认同的可能,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商业电影的类型化发展。

毕竟很多题材的商业片需要将镜头对准真实的世界,甚至必须对准底层世界。近年

来的犯罪题材的商业片就通过类型化的方式,让真实的底层世界走入银幕。扎实的

剧本,类型化的表达,不同程度的社会关照,让这些影片只要顺利上映,就能取得

不错的口碑。观众们都知道,要想在各种“大片”之中看到中国社会中真实的人物是

很难的,而在这些犯罪题材的类型片中,经常能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甚至通过一群

人看到一个时间段内,一个国家的状况。《暴雪将至》相对于前辈的作品而言,刻

画时代的野心更大。1997年和2008年两个时间节点的选择意图明显。1997年的国

企改制和下岗潮是凶案发生的背景,社会矛盾凸出,人心惶惶。影片中穿插的一个

丈夫杀妻案,就借着杜源饰演的老局长的话,点明了主题,“今年冬天是怎么

了?”。从这个角度看,影片的一个野心就是展现当时真实的世界。那时候单位制

马上解体,厂里头脑灵光的人开始联络外人偷窃物资。最后他们反而不知道依靠什

么手段,留在了厂里,而老实本分的工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和单位提供的所有保

障。也正是在单位制中,才有影片主角余国伟这样的保卫科的人存在,也正是在那

个单位制即将垮台时候,人们对“编制内”和“劳动模范”这样的认可才会如此强烈。

影片始终没有正面表达对下岗和体制,甚至没有全国性的社会事件的展现。但通过

广播和各种隐蔽的线索,向人传达了那个时期中国的真实情景。影片的这一野心完

成的不错!二 《暴雪将至》中“不真实的自己” 直到影片的结束前不久,我仍将其

视为一部犯罪类型片,是按照《杀人回忆》、《七宗罪》的路子去理解电影的。可

当余国伟回到他“最得意的地方”,看厂的老大爷告诉他,他从来没有拿过劳模时,

才突然意识到,影片在展示“真实的世界”之外,更大的野心是讨论人本身。想要展

示人为了达到认知上的平衡,怎么通过调整自己的记忆,把自己变成一个“不真实

的自己”,从而能够继续生活。这个意义上讲,影片更接近《记忆碎片》、《香草

天空》、《当怪物来敲门》等讨论记忆、梦境对人影响的影片。原来影片前面呈现

的内容都是余国伟的“一面之词”,都是通过余国伟的回忆呈现的,这些回忆显然是

不可靠的。影片前半部分的余国伟是远近闻名的“神探”,保卫科中拿过“劳动模范”

的先进人物,是“鸡头”,有一个把他视为人生导师的小徒弟,还有一群关系很好,

很认可他的好哥们。可从影片的结尾和片子中的细节,回过头想,这些信息几乎都

是错的。余国伟从来没有拿过“劳动模范”,所以上台领奖那段戏感觉很飘,很不真

实,与其他的戏压抑逼仄的氛围格格不入。甚至细想,余国伟上台领奖的演讲也非

常浮夸,根本不像是那个年代的劳动模范的演讲。导演害怕人们看不出来,还特地

安排了“下雪”这一极富超现实感的画面,提醒人们这一段是余国伟的虚假陈述。余

国伟也从来不是“鸡头”,从来都没有获得保卫科兄弟们的支持。如果保卫科兄弟们

真的如同影片前半部分交代的那样,同余国伟关系很好,非常敬佩余国伟的话,那

下岗的时候,不会这些人都在厂子里面,而余国伟在厂子外面。余国伟喝酒的时

候,口口声声说不愿意去公安局,看不上那个“事业编”,可实际上他很想得到那份

工作,那份真正让他得到尊严和地位的工作。所以他才会低三下四的去给公安局打

下手,才会不惜时间精力的去抓捕那个本身和自己无关的连环杀人犯。也正是在这

个过程中,他才会陷入自己的“执着”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余国伟像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软弱、敏感、渴望被认可,更令人惋惜的是,他确实拥

有一些更加出色的特质。毕竟是他想出来吸引凶手出现的方法的。这种具有一定优

秀品质,也有足够野心,但却因为各种各样原因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容易陷入自我

世界出不来。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凶手,也坚信自己最后找到的就是凶手。所以

最后将那个自己都无法证明是凶手的嫌疑人打得半死,自己锒铛入狱,毁了自己本

来就很黯淡的一生。当然,人是不可能让自己持续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中的,人会

通过不惜扭曲自己记忆的方式达到一种认知上的平衡。“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

“不都是我的错”,“我是一个好人”。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影片前半部分的“不真实”的

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暴雪将至》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无疑是非常成功,且具

有一定普世意义的。这也是之前几部作品获得认可的重要方面,相信段奕宏凭借余

国伟这一角色拿到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影帝,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表现出色。三 《暴

雪将至》的遗憾与不足《暴雪将至》并不是没有缺点,无论是出于上映的考虑,亦

或是作者本身野心太大的原因,影片最终呈现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电影的节奏上。

一方面缓慢拖沓的节奏,让1997年的戏份时间感很差,人们并不能感受到从第一

次凶案发生到余国伟行凶之间过了多长时间。另一方面,文戏剪辑的问题,让江一

燕饰演的燕子没立起来。两人之间的谈话有些太“抓马”了。影片有很多剪辑可圈可

点,余国伟和徒弟在工厂追逐凶手的戏,很多镜头干净漂亮。但除此之外,影片的

剪辑问题多多。一场戏和一场戏之间的分界并不清楚,这造成了节奏拖沓。中间为

了作者的野心还插入了和主线无关的杀妻案,进一步冲乱了故事节奏。以至于几起

凶案之间过了多久,余国伟用了多久才逐渐痴迷难以自拔,又用了多久想出了用燕

子当诱饵,引凶手出现的方案,又实施了多久被燕子拆穿。加之影片刻意呈现了阴

冷下雨,甚至昼夜不分明的背景,都让这一段故事主线的时间感丧失了,而现实题

材一旦丧失时间感,就丧失了现实感。导演的野心是要表达现实,但却给人很虚幻

的感觉。燕子的角色本身很重要,燕子拆穿余国伟自杀,是压垮余国伟最后一根稻

草。但燕子的角色可能是因为其他电影外的原因,表现的不够充分。她与余国伟的

关系也很难让人厘清。余国伟不肯碰她,可能是因为余国伟“无能”,也可能是因为

余国伟嫌弃她的职业,总之,如果燕子真是一个小姐,很难想象她会那么玻璃心的

选择以一种“文艺青年”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两人在火车道上的天桥上的戏,和

前后的戏都不搭,非常令人费解。燕子的角色本身有意义,但影片表达的不是很成

功。上述缺点也可以自圆其说,如果将影片的重点放在导演第二个野心的话,影片

呈现的是余国伟修正之后的记忆。时间感的丧失和燕子人物的模糊可能恰恰是被修

正后的回忆的结果。但影片显然不止将重心放在第二个野心。影片结尾处,特地用

了一段展现厂房爆破,又是在讲社会群体的状态,加上非常突兀的08年雪灾,都

在提醒人们作者在反映“真实的世界”的野心。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这一段,影片可

能更加成功。董越就是野心太大,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余论尽管存在缺点和遗

憾,但《暴雪将至》已经足够让人惊喜,尤其是考虑到这是一部青年导演的处女

作。希望董越能够和忻钰坤一样,在出色的处女作之后,能够稳定产出,不断尝

试。他们是中国电影令人期待的未来。

本文标签: 影片电影中国野心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