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646328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

高校校园网络暴力的治理

贺进 王艳艳 贺志明

高校校园网络暴力的产生,除了道德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健全之外,还跟高校网民的从众心理也有很大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对高校校园网络暴力进行治理呢?

一、高校校园网络暴力的一般治理

(一) 加强网络法律的规范

虽然我们没有专门的高校校园网络暴力法,而且也没有必要去专门立一个高校校园网络暴力法,但是加强新媒体的法规建设还是必不可少的。比方说高校校园网络暴力虽然没有专门的法规,但是我们可以引用已有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

世界各国并不缺少互联网的立法,1997年的有一部德国的法律叫《信息与通讯服务法》。这部法律学术界简称为多媒体法,对世界各国互联网的治理法规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对自己提供的网上信息内容负全部责任,做一个高校网民,从网上发布信息,要对提供的所有的信息内容负全部责任。第二,对网上提供来自他人的内容,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负责任,这个条件就是知道有

关内容是违法的,并且应该也可能阻止它的传播。比如说一个高校校园网络暴力事件发生,作为转帖人,如果知道这个内容是违法的,信息是不真实的,就不应该去转载,转载就要负连带责任。如果说对转载的帖子、事实并不清楚,并不知道是失实的或者违法的,这个时候转载是不负责任的。第三,对于只是提供上网通道的企业,对网上信息的内容是不负责任的。比如说高校校园网络暴力事件,最后受害人起诉的是网站,比如说天涯社区这些网站,而不去起诉中国电信,因为中国电信只是提供上网通道的企业,是不对网上信息的内容负责任的。

我们国家在互联网的治理可以追溯到1996年,当时最早发布了基于互联网的用户进行登记,真正立法的高峰是2000年,制定了三部比较有影响的法律,《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办法》《互联网网站从事更改新闻业务治理的暂行规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治理规定》,这三部法律是在中国具有新闻法性质的三部法规。

这三部法规里面提到了九不准原则。第一条原则不允许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也就是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二是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第三损害国家的荣誉和利益的;第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

结的。第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宣扬封建迷信的;第六散布谣言、编造和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第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教唆犯罪的。第八又提到侮辱或者毁坏他人、侵犯他人合法权力的。我们的高校校园网络暴力事件都是符合这八条,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利。还有第九条,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这是国家有关新媒体治理的三条有影响的法规。

(二) 加强网络道德的规范

高校校园网络暴力有一种类型叫伪道德暴力,高校网民上网的时候要辩明事实的真相,不要急于去发帖子,更不要急于去转载,在未经核实之前是不应该转载信息的,要有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

还有一点就是要减少高校校园网络暴力,要进行网络道德的伦理约束,因为互联网上跟现实的道德有所不同,互联网上网的时候经常是自己一个人上网,所以形成道德的约束其实重要性更高。

(三) 加强网络技术的监控

第三种方式就是技术监管,信息过滤还有信息的跟踪都是一种技术治理的措施。高校校园网络暴力发帖子从技术上来讲,能追查到发帖子的始作俑者,从而对恶意的高校校园网络暴力者形成一种威慑,

这是我们所说的技术监控。

我们应该根据新媒体发展的规律,改善校园网络环境,消除”高校校园网络暴力”。

二、高校校园网络暴力的特殊治理

(一) 开展高校学生新媒体素养培训,提高高校学生群体的新媒体素质

新媒体素养是新媒体时代对每个公民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加强媒体建设,开拓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环节。在新媒体面前,倘若高校学生群体缺乏对新媒体的有效了解,很容易在新媒体面前迷失自我,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当前,我国高校在新媒体引导课程设置仍处于空白,无法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步,高校学生不懂得如何在良莠不齐的新媒体生态环境中趋利避害。因此,各高校应注意在高校学生课程中加设有关新媒体素养培训的课程,哪怕只是选修课或者讲座也行,比如开设新媒体技术培训课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网络行为教育课程等,帮助引导高校学生更好的掌握新媒体技术,正确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以及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进而提升高校学生群体的新媒体素质。

(二) 创新课余活动,开展多元化的高校学生文体活动

高校高校学生较其他学习阶段的学生拥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在这些时间里面,由于高校学生组织举办的活动形式单一

化,大多数高校学生已不再对学生活动感兴趣,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课余时间打发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因此,要解决高校学生沉迷网络、迷恋网络世界的问题,各高校需要以社团组织、网络社区、宿舍单元为依托,创新高校学生课余活动,改变以往年年同质的活动举办模式,开展更符合高校学生群体实际需求的高校学生文体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真实世界的交际圈、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逐渐消除他们对网络的过渡依赖心理。

(三) 完善“高校校园网络暴力”监管机制

高校校园网络暴力的孕育到产生要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孕育阶段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引导并有效化解问题,那么高校校园网络暴力事件也许就不会产生。因此各高校在改善校园网络环境的过程中应注重有关高校校园网络暴力监管机制的建设,包括危机处理机制,加大校园网络监管人员及先进科技设备的投入,比如当某一帖子出现大量辱骂词语时可以预警的设备,完善网络监管中心建设,以及建立网络舆情跟踪小组,及时发现并帮助化解高校学生之间的矛盾,对事件进行预控,进而有效阻止高校校园网络暴力事件的产生。

作者简介:贺进,湖南大学软件学院2014级在职研究生,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软件设计师;王艳艳,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学讲师;贺志明,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三级教授。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CJG004);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学研究项目(14C0747);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4C47)(15E09)。

本文标签: 网络高校校园暴力高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