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5789

2024年7月24日发(作者:)

日本政府对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持反对态度吗?

根据现行教材内容的表述可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的势力得到加强,日本的扩张则

受到极大限制:《四国条约》拆散了有利于日本的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规定的美

英对日本的主力舰吨位比例是5:3,而不是日本所要求的10:7;《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

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格局;另外,日本还被迫声

明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次要条款,由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权利。据此,许多

同学认为,日本政府对华盛顿会议是极为不满的,其实,把华盛顿会议看作是日本外交失败

的只是日本的军部,而当时的日本内阁和政府对华盛顿会议的结果是基本满意的,其原因和

当时日本政府执行的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已经出现调整外交政策的动向,在推举巴黎和会代表时就有

人提出要适应世界和平潮流,改变大陆政策,但由于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这次外交政策

调整未能实现,结果导致日本和英、美、中日矛盾的加深。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被日本

政府看作是调整外交政策的机会,在会上签定的几个主要条约,日本政府虽然都做了让步,

但却缓和了与各国的矛盾,协调了日本与各国的关系。《四国条约》虽然使日本的扩张野心受

到遏止,但却使日本在国际上第一次处于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的地位,它在太平洋上的权益

得到了大国的承认;《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尽管使日本在主力舰方面劣于英美,但由于英美丧

失了在靠近日本水域拥有有效作战基地的可能性,便使日本海军在新加坡以北的水域实际占

有绝对优势,一旦发生战争,香港和菲律宾便会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因此这一规定是日本

在战略上的胜利。对中国的让步,允许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也使中国的反日情绪有所平息,

日本对华贸易有所扩大,20年代末,日本在纺织品等领域大有排挤英美的趋势。日本这次外

交政策的调整,到1924-1927年达到高峰,此时的外务部大臣是币原重喜郎,故称“币原外

交”,也叫“协调外交”。其具体原则为:1.力图在各国承认日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与

英美的妥协。2.尊重外交前后相承主义,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3.在对华政策问题上贯

彻不干涉原则,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时,拒绝支持奉系,1925年中国北伐战争开

始时,拒绝了英国联合出兵干涉的要求,1925年讨论中国关税问题时,率先表示同意中国取

得关税自主权等。4.改善对美对苏关系,如:1925年,日苏签订了《关于规定两国关系基本

原则的条约》,两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日本从北库叶岛撤兵。

这一时期,日本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经济的方式达到侵略的目的。从1924

年起,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在经济范围内进行,而不

采取武力对抗的形式。当时日本为了克服国内的种种困难,保持资本主义的稳定,也只能通

过妥协的方法获取利益,况且当时日本也不具备与英美对抗的实力,这是日本外交政策调整

的必要性。其外交调整的可能性在于:1.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已取得很大发展,有一定的实

力和欧美国家进行竞争。2.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这个市场它更熟悉。3.日本想利用国际分

工与欧美共同瓜分中国市场,欧美和日本向中国输入的产品有相同也有不同,日本输出的主

要是轻工业品,欧美主要是机器。

日本的这次外交调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进步意义,即在维护本国权利的同时,也要

尊重对方的权利,这个原则实际上就是把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正因如

此,“币原外交”实施期间,中国对其评价很高,与田中外交形成鲜明的对比,日本的对华

贸易此时也不断扩大,原先日本一直想通过武力未达到的目的在“币原外交”时期接近实现。

当然,“币原外交”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日本在中国的最大权益,对中国的外交,也

并非真正的不干涉,比如: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反击张作霖时,日本又出兵南满铁路沿线,

协助张军,击败郭军。在1925年的“五卅惨案”中,日本也曾派出两艘军舰到青岛示威。随

着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币原外交很快又被传统的大陆政策所代

替。

本文标签: 日本中国外交调整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