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6364

2024年7月21日发(作者:)

[转型区域医疗中心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是什么意思

3年前,一纸红头文件,北京市11家远郊区县二级医院在欣喜中率先被赋予区域医疗中心

的“美名”,转年又有多家市区二级医院你争我抢的跻身这一行列。但时过境迁,这些你争我

抢挤进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的发展是否拜摆脱了夹在大小医院间的尴尬。如果仅凭借猜测,

想必站在不同视角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管理者义正言辞地说:要看二级医院原来的“底

子”,实力强的发展快,反之亦然。 专家理性地说:从理论上讲,二级医院的原有规模会被扩

大,毕竟区域医疗中心要承担管辖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的科、教、研等工作,人员、科室、设

备都要有增加。 二级医院院长的态度却不统一:有人说区域医疗中心为二级医院发展带来契机;

有人说区域医疗中心还没有为二级医院带来太大影响…… 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却说:听说过区域

医疗中心这回事,但没感觉到太多变化,仍然是以往的工作模式。 患者似乎有些迷惑,他们多

数人觉得:不知道区域医疗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医院。 难道区域医疗中心仅仅是个虚名?为了

弄清事实真像,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挂名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结果出乎意料。目前这些

挂名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多数一如既往地从事以前的工作,与专家理论上构思的蓝图相距

甚远。那么,挂名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近况如何?在建设中他们遭遇了哪些阻碍?二级医

院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形式?本期我们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二级医院院长共同探讨这一

话题。 □现状 入围二级医院发展参差不齐 入围的二级医院刚刚挂起区域医疗中心的牌子时,

真的是欣喜若狂,围外的二级医院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这恰恰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人往高处

走,水往低处流”。毕竟转型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是要扩大规模,而转型专科医院或者是

康复院护理院的二级医院理论上是在缩小规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挂名区域医疗中心的

二级医院却呈现出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院自确立向

区域医疗中心转型后,目前已经与区域内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不仅形成了双向畅通的

转诊关系,还互助学习一同专研,初步形成了二级医院转区域医疗中心的模式。 但并不是所有

转型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都这么乐观,记者在走访时发现,还有很多已经确立向区域医疗

中心转型的二级医院3年了仍然不见声色。很多院内的医务人员都不知道该院已经转型为区域

医疗中心,他们觉得现在和以前没有太多的变化,科室、人员等都还是老样子。 患糖尿病近10

年的李大妈,在一所已经列为转型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就诊多年。她说,现在很多医院的

慢性病患者都可以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跟踪治疗,但这家医院还没有与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联合,两家医疗机构都不能转诊患者,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李大妈还是决定到这家医院来就

诊。她认为,没有大医院关联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水平还是有限。 看来这些二级医院并不

是都因其“美名”而“飞黄腾达”,很多二级医院并没有与周围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

关系,这与区域医疗中心这个名字严重不符,但也有些二级医院正是因为得此美名,开始扩大

自己的职能,最为明显的是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延伸。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二级医院院长

说,“除了当前收到被挂名区域医疗中心的红头文件外,就去年收到了《有关三级医院支援区

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通知,但都只见文件不见行动,我们这些被挂名区域医疗中心的二级医院

都在奋力前行。” □讨论 遭遇定位缺失和人才匮乏两大壁垒 那么,在奋力前行的过程中,二

级医院转型区域医疗中心面临着哪些困难呢?很多有经验的院长经过实践总结出当前的两大壁

垒。 关键词:定位等级未定延误发展 在走访二级医院的过程中,多位院长提出目前延误二级医院

向区域医疗中心转型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政府没有给区域医疗中心明确的等级定位。 北京市朝

阳医院院长何兴图说,“政府没有按照医院发展标准确定区域医疗中心的等级很‘可怕’,延

误了二级医院在向区域医疗中心发展进程。如增加人员编制、购进设备、增加病床等,卫生管

理部门都不清楚按照由哪个级别批复。”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院长刘峰举例说,“为了向区域医

疗中心迈进,顺义区医院预计扩建原有的肿瘤科室,但这并未得到相关卫生部门的批准。回复

的理由就是,顺义区医院虽然是区域医疗中心,但国家并没有规定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级别,

所以目前顺义区医院还是按照二级医院管理,不能按照区域医疗中心的标准发展肿瘤科

室。”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副秘书长高居忠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标准,

以及相关支持发展政策,才能保证这些二级医院顺利向区域医疗中心发展。”他也坦言,国家

自1998年以来都未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医院等级评选活动,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

很多医院的发展都超出了原有的等级规模,特别是在当下,区域医疗中心可以带动整个区域医

疗卫生服务发展,国家应该出台新政,鼓励这些医疗机构快速成为区域内科、教、研中心,而

不是限制其快速发展。 关键词:人才人才缺失学科难建设 “二级医院向区域医疗中心转型最明显

的表征就是科室扩建,而科室扩建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据刘峰介绍,二级医院没有转型前多

以二级学科设置为主,很少会有三级学科存在,区域医疗中心则不同,它应该是整个医疗卫生

区域内的“掌舵者”,且具备科、教、研三方面功能。如何完善科、教、研三方面功能,三级

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建设三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吸纳人才。 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

院院长张萍也指出,区域医疗中心不仅要发展三级学科,还要建设健康管理科、社区卫生服务

管理科等功能科室。这些辅助科室是区域医疗中心连接其他医疗机构的纽带和桥梁,因为区域

医疗中心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也要带动整个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而这些科室的建设同

样需要人才。 的确,人才的缺失是目前二级医院向区域医疗中心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毕竟

基础设置、设备购进只要政策、资金到位都会得到较快的解决,但人才的吸纳短期内很难得到

较好的解决。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王吉善指出,二级医院向区域医疗中心转型不仅新增科室

需要人才,原有科室扩建也需要人才,特别是急救人才的吸纳最为急切,因为急救能力是区域

医疗中心能力考核的关键。 但在人才的吸纳策略上,张萍表示,必须要有相关政策出台,对于

区域医疗中心医务人员的学历、职称等都应该给出明确的标准,且应该具体到每个岗位标准,

而招聘医务人员的待遇也要略高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有关部门应该按照区域医疗中心规划适

当增编。王吉善也指出,在人才严重缺失的当下,除了吸纳外来人才外,二级医院也要加大原

有人员的培训力度,不能单独依靠人才引进,也要高度重视内部人才培养。 □策略 做大做强

两条路都要走 面对当下的难题,这些二级医院是坐等政策还是前行?真的很难做出抉择。刘峰

说,作为院长他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心底的答案是不能坐等只能前行。在医药卫生体

制改革的当前,每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必须找到自身的定位,特别是夹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中间生存的二级医院。他表示,虽然国家没有给出具体的发展方案,但能给予区域

医疗中心这个名头就是为他们的二级医院找到了发展方向。 张萍说,其实多数二级医院在转型

中都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做大、要么做强,而区域医疗中心这两条路必须并肩走,不仅要做

大,还要做强。她认为,先做大再做强不会耽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这无非是两条路先走哪一

条的问题,可以先做强再带动周围,先带动周围,再一起做强也不失为一种好方式。例如,她

所在的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院就是先选择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然后再向其他医疗机构伸

延,最后整体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 “在人力、物力、政策都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二

级医院转型区域医疗中心的确很难推进,但只要是改革都要经历一段适应期。但中国有句古话

‘胜者为王、败者寇’,虽然区域医疗中心是政府根据区域医疗卫生发展确定,一个区域内只

有一家,但也绝对不是‘铁饭碗’,这期间也势必存在竞争,这些二级医院一定不能坐以待毙,

要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局原局长王炜如是说。

本文标签: 区域中心医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