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658596

2024年6月19日发(作者:)

《千万别丢下我》中克隆人凯茜.H人物浅析

石黑一雄新作《千万别丢下我》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新品种克隆人令人悲伤的

童话故事,一则引人深思的寓言。小说中克隆人短暂的一生不禁引起读者的同情

与悲悯情怀。本文以主人公凯茜·H为主,试图从存在主义的视野来浅析她勇于直

面和超越人生之人生存在态度。借于此,也启发人类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标签:《千万别丢下我》;存在主义;凯茜·H

一.引言

著名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的小说《千万别丢下

我》“似一曲挽歌,令人沉浸其中,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令人心潮难平又深受

感动”(星期日先驱报)。作者详尽地描写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并刻意地给这些

克隆人赋予了不同的带有字母的特殊名字,比如,凯茜·H,汤米·D,詹妮·B,雷吉·D

等,暗示出他们在人类世界如简单的符号般存在。关于该小说的研究,大多学者

都围绕主人公及其他克隆人没有反抗意识这一情节设置,对克隆人物种身份以及

生存去向,黑尔舍姆体制等方面,而对于主人公凯茜·H(以下简称凯茜),克隆

人的代表性人物,缺少全面的研究。因次本文就从存在主义的视野下来对她加以

浅析。小说中,凯茜用倒叙的方式,叙述了她人生的大致三阶段---黑尔舍姆的时

光,村舍的日子和成为看护员后的阶段,历经无忧无虑,困惑,悲伤,挣扎,无

奈,坚强的情感变化,从而渗透出她勇于直面和超越人生之人生态度。这也启发

人类去思考自身人生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二.存在主义下的作者人生观

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ltre,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以及文学的

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文学家的书“就是为他的读者的自由而发出的自由呼吁”

(让-保尔·萨特,412)。作家所创造的文学作品“扎根于作者的自由之中,它是

对读者的自由发出的一种呼吁”(让-保尔·萨特,400)。换言之,他主张的是文学

艺术想象所要实现的人的自由创造性,就像他所言“实际上作家心里明白,他是

为一些已泯灭的,被掩盖的,不能支配的自由而讲话”(让-保尔·萨特,374)。

在《千万别丢下我》一文中,石黑一雄就是通过细腻的写作手法,娓娓道来这群

克隆人短暂而又特殊的一生,站出来替这些在人类世界没有话语权的克隆人说

话,同时也是对克隆人自由的呼吁与同情。

此外,萨特强调的“作家的自由创造性绝对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要

建立起与现实世界决然不同的心灵世界”(刘象愚,301)。在《千万别丢下我》

中,石黑一雄所描写的世界,并非是我们当下的现实的人类世界,而是由人类世

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克隆人世界。这个新新世界也与我们当下的现实

世界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讲,这些生活在新新世界的克隆人都毫

无自由可言,而是仅仅被束缚与控制于人类世界。他们的生命背后都背负着同样

的残酷事实:“复制人的事业养成旨在为外面的世界的正常人做好牺牲的准备,

复制人必须依赖正常人的悦纳异己才能在这个浮世中觅得立足之地”(王景智,

225)。正如萨特所说:“作家为社会描绘出它的形象,督促社会担当起自身的职

责,或者促使它改变自身。人类世界的“不怀好意”而创造出来的克隆人,也让人

类世界本身承受着“一种不愉快的内疚心理”。而这种“内疚心理”在目睹了克隆人

凯茜勇敢直面人生与潇洒超越人生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渗透于人们的内心之中。

对于人类世界赋予,甚至是强加于克隆人的命运,作者也同时作出了思考与质疑。

石黑一雄也是利用该小说的虚构与假设来“暗示给我们应如何生存”

(r,197)。虽然这群克隆人的生命短暂而特殊,但人类与他们却面临

着同样的人生问题:生存与死亡。人们也在挣扎于生存与死亡之间,努力探寻着

其意义与价值。从克隆人凯茜不难窥见一斑,在告知死亡的即将来临时,那种坦

然直面人生以及超越人生的精神境界。萨特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中,“存

在是人的主观意识和无具体限定的,有待于人的主动选择而后充实和开展的自

由,所以,人是自由的。本质则是人在不自知中被强加的所谓的客观属性,它是

人类在不自觉中自己替自己编制的文化牢狱和抽象规定”(刘象愚,299)。对应

起来,人的存在就是要直面人生,而其本质的意义就在于超越人生。然而人类是

否也可以在被告知生命即将结束时,像凯茜一样呢?在该小说中,显然答案是否

定的。因为人类之所以要依赖于克隆人供应器官,就是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对死亡的畏惧与逃避。

三.存在主义下凯茜的人生观

为了让小说更具说服力与感召力,石黑一雄的“后期小说比早期小说更多的

应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r,ix)。这一特点明显地体现于他的新作

《千万别丢下我》中。31岁的克隆人凯茜,即将走向死亡,以主人公的身份,

用第一人称展开自己短暂的克隆生涯回忆,既是对过去生活的缅怀,也是对短暂

的人生作的一个完结。这些克隆人关心着自己所谓的事业,成为捐献者,照护员,

而这更呈现出一种“怪异的感伤”(eerie poignancy)(r,197)。作者也利

用此,来探索这群克隆人愤懑的内心深处与阴影,并展现出其直面人生与超越人

生的人生观。

⒈直面人生

凯茜回忆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即黑尔舍姆时光。黑尔舍姆,一个看似平静美

好并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地方。这群生活其中的克隆孩子们,像凯茜以及她的朋友

汤米,露丝等到村舍后,还把自己是来自黑尔舍姆而引以为豪并且觉得这里就是

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之所在。在这里珍藏着太多有关童年的充满快乐,放纵,

好奇等美好回忆。在凯茜的叙述里,她的朋友们沉迷于性,故意扮酷,用随身听

听歌,怀疑与谈论老师等。他们是典型的青少年。但这个学校却把他们封闭于此,

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这就是他们的特殊性,看似平常却又神秘。在石黑一雄的

谈访录中,他也提到“我试图也让我的女儿生活在一个温室里,与外面的现实世

界隔离开来”,“每个人都想删掉这个世界悲伤的一面,宁愿欺骗他们的孩子说这

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r,199)。正如王理行对该小说的评价,“该小

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爱情,迷失和隐匿的真相故事,一个简单的极具欺骗性的故

事,却慢慢地渗透出非同寻常的情感深度和共鸣,全书充满了一种人类生命的脆

弱感”(李维屏,121)。这群克隆人无疑就承受着这种虚假的欺骗,人类世界的

一种蓄意的欺骗,监护人对他们的细心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的只是表面的温暖。

然而当监护人露西小姐告知他们真正的身份后,这种欺骗昭然若揭,残酷的

真相暴露在他们面前,直面人生的时刻悄然来临。就像露西小姐所说的残酷事实:

“你们没有人可以去美国,没有人会成为电影明星。你们也没有人会在超级市场

工作,像我前几天听到有人这么说。你们的一生已经被规划好了。你们会长大成

人,然后在你们衰老之前,在你们甚至人到中年以前,你们就要开始捐献自己的

主要器官。这就是你们每个人被创造出来要做的事。”①正如11岁的凯茜沉浸于

那首《千万别丢下我》的优美而略带忧伤的旋律之中时,对于当时站在门口的夫

人来说,这是凯茜带着充满渴求的眼神紧抱着她熟悉且受到极度呵护的旧世界

(克隆世界),但新世界(人类世界)俨然已呈现于他们面前:“我看到了一个新

世界的迅速来临。更科学,更有效,是的。对于以往的疾病有了更多的治疗方式。

那非常好,却又是一个非常无情的残忍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紧闭双

眼,胸前怀抱着那个仁慈的旧世界,一个她内心知道无法挽留的世界,而她正抱

着这个世界恳求着:千万别丢下她。”(304-5)。

这无疑是对凯茜未来的窥见与预示。但当31岁的她再次来整理这些回忆的

片断时,又怎不心痛呢?她以及她的克隆朋友心中都难免会呼喊着“千万别丢下

我”。因为他们的生命被人类世界所创造,却又被狠狠的抛弃。他们有着和正常

人一样的充满疯狂,欢乐的童年,有血有肉,有着正常的身体器官,但却不是真

正地,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他们的器官只是为了捐献给人类以延续生命,

而这样也就结束了他们自己的生命。

⒉超越人生

在知道真相后,这群克隆人想通过传言中所谓的“可能的原型”来“一瞥自己

的未来”。“当你见到了那个用来复制你的人,你就会一定程度上洞察你内心深处

的自我,也许还能预知自己未来生活的某些事情”(154)。露丝在写字间寻找那

所谓“可能的原型”,但写字间工作的妇人却“让我们觉得她不只是和露丝很像而

已”(175)。事实上,露丝和那妇人就是两个彼此熟悉的陌生人,几乎就是彼此

的翻版但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凯茜和其他克隆人内心没有言明但却深知的事

实。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捐献器官来延续这个“可能的原型”的生命而已,但却无

法拥有那种生活。

在成为看护员的时光里,凯茜照料过她的两个好友,露丝和汤米。也正是由

于看到他们俩的生命一点点地走向终结,她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也通过平淡的叙述

往事来加以反思。在克隆人之间秘传着一个消息: 如果两个人能够证明真实的爱

情, 就可以换取两年的生命,也就是推迟两年捐献。在凯茜当汤米的看护员的时

候,他们俩也试图怀着美好愿望,决定去“夫人”那儿尝试推迟捐献,因为爱成为

克隆人延长生命的最后筹码。具有爱的能力也是表明具有高级情感特性的证明。

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对仁慈的感情总是怀有最强烈的同情倾向。真挚的爱情无疑

是一种仁慈的感情”(亚当·斯密,45),然而他们单纯的爱终究不能战胜残酷的

现实。“夫人”和埃米莉小姐---他们曾经的监护人,告诉他们推迟捐献只不过是一

个不断被添油加醋后创造出来的谣传,而他们“所有克隆人,仅仅是为了满足医

疗科学的需要而存在”。(292)这赤裸裸的真相,对于凯茜来说,也让她不再幻

想于过去的简单单纯,而转向去思考生存的现实意义,去理解存在于人类世界的

意义与价值。

四.结语

英国曾说:“不论他笔下的人物有多么荒谬或陷入迷失,石黑一雄总是对他

们表现出无比的柔情”(李维屏,120)。而克隆人坦然面对死亡与其悲剧的结局,

不免给人平添一种悲哀感与心碎感。在对自己短暂一生的回忆,叙述和思索中,

凯茜平淡的叙述虽然常常令人心酸,但它“直接展现的感情上的效应,比起一部

描写疾病,自我牺牲和对个人自由的严厉限制的小说中可以期望的,要强烈的

多”(李维屏,121)。只有在细心阅读完本书,静静的回味与反思中,才能充分体

会到作者笔下人物承受之重和作者个人的思考。石黑一雄就是以这种持续而平稳

的节奏来引领每位读者逐步达到这一认识。

“现实存在的人面临‘界限状况’和‘挫折’时才能显现人的存在。因此,

雅斯贝尔斯把悲剧看作是存在主义艺术的典型”(刘象愚,292)。作者用悲剧这

种“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形式”(尼采,54),对克隆人的生命致以敬礼。凯茜以及所

有克隆人的悲剧一方面引起读者的同情与悲悯情怀,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他们存在

于人类世界的直面人生与超越人生的人生观。她对过去虽短暂却充斥太多的回忆

的黑尔舍姆,农舍的时光的缅怀与坦然面对死亡,也给人类在生存与死亡问题上

提供了一个缩影与启发。

注 释:

①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M].朱去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

第89页。下文出自此书引文只标页码,不再另注.

参考文献:

[1]让-保尔·萨特.《为谁写作》.杨剑,译.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年.

[2]刘象愚.《外国文论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王景智.“何处是儿家?《别让我走》中家的变奏与衍异”.《中外文学》,

2007(6).

[4]r & Cynthia . Conversations with Kazuo Ishiguro.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8.

[5]李维屏.《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7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12).

[6]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7]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本文标签: 世界人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