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7744

2024年5月17日发(作者:)

三国演义第22回读后感(5篇)

三国演义第22回读后感精选篇1

《三国演义》是一篇以三国时期为主题的历史长篇章回体小说,是由明朝小

说家罗贯中撰写,其塑造的形象极其丰富,情节生动,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中人物很多,有一个我们都很熟悉,他叫关羽,大名鼎鼎的“武

圣”关公,蜀国五虎将之一,他同时也是刘备的二弟。关羽号称“武圣”,与其

忠义仁勇是分不开的,他的忠义故事讲也讲不完。

但我今天要讲出关公的缺点。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上帝创造你时,

不会少一块泥巴。只不过,有些人优点明显,有些人缺点明显,毫无疑问,关羽

属于前者。

关羽的优点太明显以至于掩盖了他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他带兵打仗的能

力太强,使所有人都相信:只要关羽他守在荆州,荆州就不会有事。连神机妙算

的诸葛亮也认为关羽可以守住荆州,可为什么最后荆州会被关羽丢了呢?

就是因为他的心高气傲,目中无人使蜀国大业彻底崩塌。首先,关羽失荆州

的原因是他自认为魏国大势已去,想助刘备一臂之力,出兵攻打樊城。关羽打仗

是真有本事,除去荆州的上万人马,仅用几千兵马就把樊城将领打入城内,只能

死守,关羽久攻不下,害怕夜长梦多,又从荆州守军调来几千人马,想一鼓作气

打下樊城,但谁曾想荆州此时竟被吴军袭击,荆州要塞失了,孙、刘联盟破裂。

关羽缺乏对孙刘联盟的正确认识。他自恃勇武,对孙氏集团始终踞傲不敬。鲁肃

与他单刀相会,讨要荆州,他尽管理亏,但仍不肯从两家联合的角度来妥善解决

问题,态度十分恶劣,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孙权派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

儿求婚,关羽不但拒绝亲事,反而诟骂孙权为犬,孙权乃一国之君,如不是顾全

大局,岂会忍受此等辱骂,但双方关系越来越僵。在曹操的挑拨离间下,吴军出

兵占了荆州。

荆州一失,蜀国断了后补无力再战,大势去矣。

从关羽身上,我们其实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关羽的优点很多,但几个缺点就

要了他的命,如果换了一位普通将领,结果也不会这么惨。

用人要用到点上,否则“武圣”也会弄巧成拙,读《三国演义》你就可以悟

出用人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第22回读后感精选篇2

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题记

从小到大,读过最多次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了。从小时候看的画册一直到

长大后阅读的书籍,再到后来,学了些文言文,就一直在读它的原著了。因为它

任何一个版本都不及原著来得让人震撼和感动。

说起对《三国演义》的看法,或许只能用“残酷”二字去形容。毕竟在我们

这个极力抵抗战争的国家和社会中,是永远无法体会到那个时代,战争给人们带

来的压力和痛苦。

我记得我从小就是从拜诸葛亮先生的,尽管他没有那些武将所拥有的强大战

斗力,但他拥有许多人所没有的智慧和谋略。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对人物的

看法发生了改变。所以我选择了阅读原著。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

不曾发现的人物的优秀品质。我原本是非常不喜欢孙权这个人的,但后来我明白

了,其实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兄弟,一个柔情的硬汉。他在自己的好朋友和手足

大去之后,也忍不住眼泪哭泣。那时候的他就像个孩子,不像在战场上那样威风

凛凛,而只是一个失去最喜欢玩具的孩子一样大哭着。

那时,我才知道,那长年战争的时代,也是有感情的。五虎将的兄弟之情,

诸葛亮和黄月英之间的夫妻之情,以及王允对貂蝉那视如己出的父女之情。只是,

在那个年代,即使有再多的“情”,也终会破灭,因为在那个纷争的时代,有野

心的人实在太多,也有许多的责任需要去承担和背负。孙权的这种对兄弟的感情

却让我想起了曹丕因为担心自己的弟弟曹植会威胁到他的王位而故意刁难他,甚

至险些害死他。我始终不明白,这种身上流着相同血液的人,为什么不惜手足之

情,他们为了什么?是金钱?还是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给我留下相当深印象的人,是周瑜。过去的我一直认为

周瑜不过是一个才谋输给诸葛亮的失败者,他一次次的失败只会让我对他的印象

变差,而我,却一直忽略了他每次失败后的感情,他毕竟作为一个国家的军师,

三番五次的让自己的国家输了战斗,想必他一定肩负了非常大的压力。他在死之

前喊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更是让人忍不住落泪。他让人觉得悲哀,因为他

觉得自己的命运很可悲,只能怨天不对自己好些,却不懂命运只能有自己去改变。

但我们又能批判些什么呢?我们毕竟不曾经历过这样的战争。那个时代的伤与

痛,我们有了解了些什么呢?

周瑜死后,诸葛亮明明非常高兴,在周瑜的墓前,却装作十分悲伤的样子。

读到那里,我第一次觉得诸葛亮其实也很虚伪,但,这怪得了他吗?一旦你投入

百分之百的真心,收回的可能就是背叛、谎言。真心的付出能得到多少回报?我

不知道,可能只能得到一个支离破碎的江山吧,大家用献血守护的国家,最终不

还是被侵占了吗?我只能庆幸,我没有活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用一句话说就

是:“我不杀你,那刀上滴的血,就是我的。”

南派三叔曾在他的著作《沙海》中写到过这么一句话:“我不以最深的城府

去面对我所应该面对的一切,而他们却以最深的城府揣测我的一切。变化的不是

自己,而是旁人的眼光。”有些仇恨就如同一个圆圈,冤冤相报又怎样在何时才

能了解?而在这时代中的是与非,正与邪,又有谁能做到和平地去化解这一切?

答案是没有。满腔的热血换来的只是伤与亡,是知道谁是对的,而谁又是错的呢?

在这战场上,孰是孰非,又有谁会在意呢,将领和士兵一心想着战争的胜利、

国家的荣耀,以至于后来都不知道再为谁卖命,而卖这命,又是否值得。所以我

认为《三国演义》是残忍的,却也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那战争所带来的悲哀。

我想了许多问题,只是无法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是忍不住将书又读了一遍又

一遍。在每次读书的过程中,我又会提出新的疑问,也会去思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或许是因为年纪尚轻的缘故,许多事我还无法解答,我想着就是《三国演义》广

为流传的原因了,因为它暴露了太多过去社会的混乱以及战争带来的伤害,让人

不禁去想:为什么世上会有战争?为什么人们不能和平共处?为什么好好的生命

不去珍惜反而要去被白白践踏?

我不懂,我真的不懂,只是再一次庆幸,我没有活在那个纷扰的时代。

三国演义第22回读后感精选篇3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三国演义》了。这本书描绘出了一个精彩

绝伦的世界,塑造了近两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义薄云天的关羽,爱民如子

的刘备,狡黠奸诈的曹操……在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中我最欣赏、最崇敬的还是

卧龙先生——诸葛亮。

我敬佩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却从未忘却忧国忧

民。草庐一对,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

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借风、借火、借箭,轻摇羽扇,决胜千里之外。

他在江东舌战群儒,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之时;在危机

时刻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想出条条妙计之时;在中军帐中从容地调兵遣将,运

筹帷幄之时,我都由衷地崇敬与敬佩。单从智谋才干而论,诸葛亮称得上是"三

国第一人".

我悲哀怜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兴复汉室,但他的远见卓识并没有被完全

采纳实施,这就为后来蜀汉政权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刘备去世,临终托孤,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少主刘禅年幼无能,蜀国的一切重担,

荣辱兴亡,都压在了他身上,但他却"力挽狂澜于既倒".平定五路大军、七擒孟

获、六出祁山,前后《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他用自己的身

躯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是何等雄壮而又悲凉!

诸葛亮鞠躬尽瘁,爱民如子。就连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军中之事,用最后

力量保护大军安然撤退。当得知他故去的消息时,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读过《三国演义》后,我为诸葛亮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

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而我们要学习他的淡泊明志,

百折不挠,忠心爱国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对时代有用的人。

在阅读过《三国演义》、学习过《出师表》后,该学生能对诸葛亮这位历史

人物进行用心用情的评价难能可贵。建议能结合诸葛亮的《诫子书》再写一段,

从而使*内容更为丰满,结构更稳定。

三国演义第22回读后感精选篇4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小说史上

最著名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

由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在其成书前,“三国故事”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发

展过程。在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连儿童都很熟悉。随着市民文艺的发展,

宋代的“说话”艺人,已有专门说三国故事的,当时称为“说三分”。元代出现

的《三国志平话》,实际上是从说书人使用的本子,虽较简略粗糙,但已初肯《三

国演义》的规模。罗贯中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陈寿《三

国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征引的资料(还包括《世说新语》及注中的资料),经过

巨大的创作劳动,写在了规模宏伟的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24卷,

240回。后来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批改,形成我们现在所见的《三国演义》120

回版

由于人文出版社选取的毛批版本和明嘉靖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颇有出入,

将拥刘抑曹的思想发展到一个几乎病态的角度,且大量地删除了原文中赞扬曹操

一方人物的诗词和评论,所以给世人造成一种三国演义打击曹操、歌颂刘备的错

误印象,且该批改版将刘备一方无限神化,甚至将诸葛亮准备将魏延烧死在上方

谷这样的情节统统删除,将诸葛说成是一个完美近乎神人的形象,这是大家阅读

时候值得注意的地方。

由于该版本选用的是毛批改版,而且没有将毛家父子的批语选入,就会给人

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该版本和毛批本是不相同的,其实本书和毛批本完全一致,

不过是删除了批语部分,加入了编者的注脚。请读者朋友们阅读时注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慢慢兮。读研时,老师常说,要读两本书,一是书

本,这是小书;二是社会,这是本大书。两者要结合,多读多想。只是当时比较

惘然,比明白深意。工作两三年后,渐觉其中的深意。读万卷书,读书本,古为

今用;行万里路,就是多见识,就是读社会这本大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皆*。多经历,增长才干。知行结合,才是成人之道。

三国是本读不尽的好书,常读常新,细吸品味,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第22回读后感精选篇5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

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

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

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

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

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

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

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

“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

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

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

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

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

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

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本文标签: 战争荆州没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