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7745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

艺术概念

1、意义与背景

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

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

易十五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

艺术样式。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

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洛可可

特点是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上凸起的贝壳纹样曲线和莨苕叶呈锯齿状的叶子,C形、S形和涡

旋状曲线纹饰蜿蜒反复。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

丽繁复的装饰样式。巴洛克那洋溢的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都被洗练的举止和

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以及艳丽而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如果说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

饰是以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

风服饰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为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 十八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

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

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

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艺术的风格,在音乐家莫札特、海顿,

文学家蒲伯、爱迪生、伏尔泰,画家华铎、康斯博罗中,贯穿着一种共同主题,它把理性与

优美趣味同轻松、明晰、秩序井然的材料相互配合起来。 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

会,藉着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

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

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

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

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

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

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 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

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

2、词源与含义

从词源来看,rococo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

lle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

的贝壳细工,travailderocaille(岩状工艺)为travail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

「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

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

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相关

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3、洛可可艺术的特质

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 ②构图非对称法则,

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 ③色泽柔和﹑艳丽。 ④崇尚经过人工修饰的“自然”。

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文学

洛可可文学以轻松的文体大量出现,并着力于表现人的情感,尤其是爱情的魅力。经常

将现实世界扩大或缩小后加以描写,或者以镜中像的方式折射现实。比如的《小大人》、的《吉

尔·布拉斯》。这个时期的作家还酷爱写游记式作品,让主人公在游历中学习人生、了解世界。

洛可可文学产生了强烈刺激人们感官和心智的效果,刻意描写与现实相悖的事物,以反讽手

法引入革新观念,打破现存秩序和规范,追求自然、理性、平衡的新世界。

雕塑

从的实例可以清楚看出,在巴罗克晚期要明确地区分建筑和雕塑是颇不容易的,因为雕

塑起装饰作用,是统一在建筑艺术品的整体范围之内的。有时,它也会反过来起到赋予建筑

物审美意义的作用,就像韦尔顿堡修道院教堂那样(图208)。在这里,建筑方案是让圣乔治

祭坛处于“适宜的光线之中”。出于这个理由,建筑师科斯米斯·达米安·阿萨姆只让教徒大厅

有较暗的光线,而且用一个巨大的上部建筑遮住祭坛,从而使教徒处于神秘的幽暗之中。但

是,他在祭坛后面的厅里开了个很大的窗户,让耀眼夺目的光线从窗户涌进来,直达中堂。

而他的兄弟埃吉德·奎林·阿萨姆则在这个熠熠闪耀的光源中心安放了圣乔治的骑马立像,从后

面间接给塑像以效果显着的光线。这位圣徒在祭坛的台子上就像一个超凡的幻像,周围是神

圣的光辉,给处于黑暗中的尘世以救助和光明。一个宗教事件在这里变成了热闹的戏剧表演,

恰与当时的剧院相类似,因为剧院也在演出叙述超凡故事的戏剧。

巴罗克晚期雕塑艺术的戏剧特点还可以用当时采用的材料来证明。因为一切都是针对感

性效果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第一印象的,所以不是选用或,而是采用质地较差的材料,如大理

石膏(把碾细的彩色砂岩与混合,再浇制并磨光),或者木头,然后再给木头涂上一层模拟石

头的颜色。这种塑像不能仔细观赏,也就是说要起一定的蒙蔽作用,就好像舞台上的布景那

样。

绘画

无拘无束地尽情戏耍的乐趣,摆脱一切思索而获得感官快乐的乐趣,在这个时期的绘画

中得到了或许是最完美的表现,因为它不需要理性的协助就能直接使眼睛感到满意和愉悦。

由于有了洛可可潇洒风雅的绘画,早在“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概念形成很久之前,我们就见

到了一种需要由其自身而不是由其内容来评价的艺术。

这种轻松愉快在华托的新画种中表现得最为完美,因而使他获得了学院特意为他创造的

“风流庆典大师”的头衔。他的作品主要有《》,西苔岛是一个崇拜爱情女神的希腊岛屿。它

就像游园会上的一场超脱尘世的表演,正如当时在贵族府邸里流行的那样。在爱情岛那闪耀

着希望之光的远景前面,恋人们的队列在一种饱和的温暖色彩当中移动,使人与自然超出朦

胧的轮廓相聚,踏上一只周围有小爱神盘旋的、扬着玫瑰红色船帆的金色小船里。男士们殷

勤风雅,女士们身着丝绸衣裙,仪态万方,还有那种求爱、矜持和顺从的表情之妩媚,这一

切都赋予周围景致以远离尘嚣的宁静和诗意的气氛,从而体验到人的最温柔的情感。这是一

个外表优雅的世界,与宫廷的现实毫无关系,艺术家并不想向观赏者隐讳这点。因为正如他

的画面上的演员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的理想人物一样,景色也是一块只能梦想出来的乐土,

正像在温馨、明亮的色调中自然形态失去了其真实性,而化为纯绘画的结构那样。

半个世纪以后,就像华托所了解的那样,在那里,这永远也唱不完的爱情诗演变成了一

场浅显的爱情游戏。秋千上的那位女士——据说是一位富有的男爵的恋人——代表了18世

纪的妇女普遍喜爱扮演的一个角色:在与她的多情恋人演出的二重唱中,饰演娇小玲珑、卖

弄风情的牧羊女。一幅奇妙的公园景色,在浅淡的色调中像布景似的不真实,是这首田园小

诗发生的地点,散发出一种天真烂漫的气息,可是又不无刺激。女士是那种既天真又成熟的

类型,正是洛可可风格崇尚的类型,善于以巧妙的天真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这儿,秋千能

使她不受直接的纠缠,这种感觉鼓励她极尽卖弄风情之能事。她毫不在意地让她的宽大裙衫

飘舞,让恋人见到迷人的情景。依然不大明确的是:那只兴高采烈地高高荡起的鞋到底是对

着谁的呢?是那位男士还是那位被牵扯进来的小爱神塑像?在背景上还有第三个演员,他负

责推秋千——那么,他是一场三角恋爱的参与者吗?

但是,洛可可风格这种无忧无虑的、往往显得轻佻的举动,在绘画中不只是得到了钦佩

与认可,它有时也引起了对这个社会进行批评的意见。英国人威廉·荷加斯就是这样。他以一

系列既是讽刺又是谴责的抨击了他那个时代的伤风败俗。它们得到了公众的喜爱,但并不是

由于其社会批评和道德教育的目标,而是由于那种写实的幽默的表现方式。因此,这种抗议

对相关的人和事并没有什么效果,只有革命才会对这种谴责作出评判。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

的代表人和组织者,有“众望所归”的特征。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引起

“共鸣”的时尚。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当时上层社会的

男男女女无不热心并亲自参加工艺活动,以至于这些举动有的达到令人讥笑和荒诞不经的地

步。16世纪,当衰败的瓦卢瓦王的国王查理九世答应送给西班牙国王一支他亲自制作的枪时,

那位西班牙大使为之惊诧不已。18世纪,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成天抱怨她的丈夫沉湎在他的

作坊中,甚至无暇顾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潜心钻研的是钟和锁的奥秘。在这两例

中我们似乎瞥见了那些把命运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角色不相适应的悲剧性人们。这些人在体力

劳动中发现了一个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这对于不理朝政的帝王来说却是不祥之兆。

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妇

杜巴利夫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自有它超时代艺术生

命力所在,现代人都公认它是19世纪下叶运动的前奏。而那些幸存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散发

着光芒,并向人们述说着那个岁月的时尚和人们不知道的故事。

法国洛可可绘画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

丽的装饰,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异乡风景(如威尼斯、罗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

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

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

着名画家如

(,1684~1721),路易十五时代的宫廷画家,他的画看来如梦一般的生活情景,令人向

往,产生愉快之感,绅士淑女们在森林中嬉戏﹑野餐,人物表情显得优雅。其风俗画画风即

所谓的「野宴」,被誉为「绘画中的莫扎特」。代表作《到西西瑞岛朝圣》(1717,巴黎罗浮

宫)﹑《小丑》(约1718,巴黎罗浮宫)。

布雪(Boucher,1703~1770),专长在「牧歌」和「神话」为题材的绘画,十足的贵族

趣味,是随侍国王的首席画家,庞芭杜夫人(路易十五的情妇)的绘画老师。代表作如《戴

安娜入浴》(1742,巴黎罗浮宫)、《棕发女奴》(约1743,巴黎罗浮宫)、《庞芭杜夫人》(17

56,慕尼黑老绘画馆)。

夏丹(1699~1779),从静物开始登上画坛,而扩及人物肖像画,非宫廷贵族的场景,

仅是传达一般平民单纯而有节制的快乐,善于以沈着、朴素的色彩描绘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

风俗画。代表作

其他

(FrancoisBoucher)

(Jean-AntoineWatteau)

让·雷诺雷·费拉戈纳尔(Jean-HonoreFragonard)

()创办皇家美术院“瑞诺兹派”

(ThomasGainsborough)“根兹博罗派”

()

英国的绘画

英国到十八世纪才有独特本国风格的绘画出现,虽然也采用洛可可样式,但不大考虑贵

族的需要,无论在风俗画、肖像画或风景画上,都能反映英国现实生活和民族思想感情。

着名画家有

霍加斯(,1697~1764),平民画家,吸取洛可可艺术潇洒地运用色彩的一面,善于使

用近乎讽刺画的技巧,深刻沈痛地钩划出时代的弊病,代表作《流行婚姻:婚后》(1743~4

5,伦敦国家画廊),讽刺破落的贵族强迫他们的继承人同富商女成婚,却因无感情基础而产

生的悲剧;《捕虾女》(1745,伦敦国家画廊),描绘一个性情开朗、富有生气的瘦弱的贫家

姑娘,打破传统肖像画以表现庄严、高贵气质为主的样式。其理论着作《美的分析》,阐述曲

线是最美的线条,多方面举例说明变化与统一法则在艺术中的运用。

雷诺兹(,1723~92),模仿意大利古典大师的精华,关心高尚的题材,如「史画」,人

物尊贵动人,但不重质感。除为人制作肖像画外,对神话景象、古代历史插曲有兴趣。他于1

768年创立皇家美术学院,要求艺术家如希腊罗马一样,也能创造出理想的人体,表达崇高

的原则和纯洁的美。代表作《高尚的奥古斯都》(1753~54)、《尼丽·厄布来恩》(模特儿画像,

1760~62,伦敦华莱士藏)、《海尔阁下》(1788-89,巴黎罗浮宫)。

康斯博罗(,1727~88),受范.戴克影响,绘画表现不落俗套,肤色、质感技巧成熟,

此点胜过雷诺兹。除画肖像画外,对风景画特别有兴趣。代表作《安德鲁斯夫妇》(1750,

伦敦国家画廊)、《何奥公爵夫人玛莉》(1760,IveaghBequestKenwood)。

意大利

提埃波罗,1696~1770),十八世纪威尼斯派最突出的代表画家,他的风格以继承提香和

乔尔乔尼明亮的色彩与柔和的效果为特征,其作品最大的魅力是人物形象英资勃勃、色彩明

快富有感染力。也是最杰出的壁画家、版画家和漫画家,曾应邀到当时欧洲各国为王室作壁

画,最着名的作品是德国费斯堡的天顶壁画(天花板),此画充分反映洛可可艺术的漂亮、风

雅和轻松的特点,《圣母与握金翅雀的圣婴》(1760,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也有相同的格调

时装与家具

时装

巴罗克时装跟样式主义和西班牙时装的那种几何形状的严谨相反,深受生气勃勃的生命

意识影响,这是与建筑和造型艺术的情况相同的。轮状细褶皱领过去曾跟平展的或者衬垫的

衣领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现在不经僵硬地垂下来,后来又干脆让平披在肩上的花边领取代了。

帽子都有宽边,可以按各人的气质制成宽式、高式或斜式,头发自由散披。如果缺少天生的

头发,可以用假发。自路易八世起,特别是在法国,假发成了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那种长

假发在头顶部位蓬松鬈曲,然后分为两翼垂至肩上和胸前。

洛可可家具

男装仍继续采用那种下摆宽松的上衣,也可以紧贴腰身缝制。衣袖为花边袖口,或者是

只有胳臂四分之三那么长的短袖,露出里面的镶了花边的衬衫。裤子呈袋状宽松地垂至长袜

处,在那儿用玫瑰花饰带子系起来。1675年前后,男装出现了迄今仍然流行的三件套。上衣

演变为长至膝盖的坎肩,外面再套装饰颇多的紧贴腰身缝制的外套,裤子是细长至膝的短裤,

下面是丝织长袜和带扣襻的鞋子。

巴罗克女装放弃了西班牙钟式裙那种几何形状的严谨,可是保留了宽大的髋部和紧身的

胸衣。在一条颜色不同的衬裙外面,套钟形的长裙,大多在前面打褶裥,身后拖着裙裾。洛

可可女装变得爱卖弄风情,有、、随意的花边和隆起的衬裙。一种穹顶形的鲸骨圈取代了古老

的钟式裙,造成了巴罗克晚期那种典型的女性剪影效果,从过于宽大的裙子到瘦削的肩膀,

再到发型高耸的头部,整个人显现出一个圆锥形。

家具

家具在巴罗克时期增加了、写字台、、抽屉柜(老式抽屉柜的一种改进型)和软垫靠背椅

等品种。跟当时的所有家具一样,软垫靠背椅既稳且重,有一个向后倾的靠背,在的有棱椅

腿(不再旋削成圆形)之间,有桌子上普遍有的那种X形或H形的撑条。市民的巴罗克家具

爱用天然木料(实心的或者贴面的),而贵族用的家具则往往要镀金,显得很华贵。

洛可可家具从其装饰形式的新思想出发,特点是把截为弧形发展到平面的拱形。圆角、

斜棱和富于想像力的细线纹饰使得家具显得不笨重。各个部分摆脱了历来遵循的结构划分而

结合成装饰生动的整体。呆板的栏杆柱式桌腿演变成了“牝鹿腿”。面板上镶嵌了镀金的铜件

以及用不同颜色的上等木料加工而成的雕饰,如、、乌檀木和等等。伴随着路易十五时代的终

结,这种有史以来最华丽、最风行的家具风格才告结束。

随着潮流的不断突破演绎,复古成了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随而来之的是洛可可风格被

沿用到家具上,其中以推出的洛可可系列为代表,诗尼曼整体衣柜将洛可可艺术融入家具之

中,无论是饱满圆润的曲线造型,还是欧式宫廷装饰的精雕细琢,无不极力塑造优雅、低调

的新古典风格,用温暖和华贵掀开新季节的篇章。据介绍,这种新型衣柜采用优质中密度纤

维板,结构紧密,木质均匀细腻,以工匠纯手工勾勒出线条优雅流畅的洛可可古典花卉图案,

再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作,才造就出这独一无二的花艺纹理。其主推的两款颜色——蝶雪之

恋是柔和典雅的,酒色魅惑是纯净妩媚的玫瑰红,在优雅之中尽显女性细腻娇柔之色。

洛可可雕花系列——典雅白

觅一处圣洁的境地,寻一段经典的爱情。她们从百年前走来,带着美丽的传说,跨越时

空的隧道,化作蝶,开成花,融为雪,零落尘凡,装饰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空间,将纯洁神

圣的爱情故事代代相颂……以珍珠白为基调,饰以古典镀金把手的蝶雪之恋,搭配欧式古典、

简欧、田园及女性主义风格的居室,轻易营造满屋浪漫风情,柔情片片。

洛可可雕花系列——魅力红

几处零散的花瓣,泛着酒后的红晕,带着腼腆的微笑,从百年前的欧式宫廷中轻盈地走

来,褪去了年幼的稚嫩,焕发出低调而冷艳的成熟风韵,带着丝丝风情的诱惑……妩媚的色调

如同最上等的红酒,馥郁芬芳,熏人欲醉,再加上简洁流畅的线条和精致细腻的雕花,让它

能适合于大多数风格的空间。

建筑

风格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追求纤巧、精美又浮华、繁

琐,别称为「路易十五式」,一度风靡欧洲。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多用自然题材作曲线,如卷涡、

波状和浑圆体;色彩娇艳、光泽闪烁,象牙白和金黄是其流行色;经常使用玻璃镜、水晶灯

强化效果。洛可可风格装饰的代表作是尚蒂依小城堡的亲王沙龙(1722,让·奥贝尔设计)、

巴黎苏比斯饭店的沙龙(1732,热尔曼·博夫朗设计)和德国波茨坦无愁宫。而这种建筑风格

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

蓬帕杜夫人,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

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被路易十五

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照耀下有盛世气

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特点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

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

显得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

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

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

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

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

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代表作品

波夫朗(,1667~1754),巴黎《苏比兹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

德国费斯堡(Wurzburg)住宅内的《凯瑟大听》(Kaisersaal,1749~1754),由建筑

师诺曼(,1687~1745)领导兴建,提埃波罗(,1696~1770)负责装饰天花板上的绘画(1

753)。丹麦皇宫.中国的圆明园也是标准的洛可可建筑。

音乐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的音译,此词源于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是指17世纪后期~1

8世纪中期的欧洲、主要是法国音乐作品中的一种趣味、一种风格。它并未形成一个流派,

更谈不上在音乐史上有个洛可可时期。17世纪后期,法国的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产生了一种

线条繁复、装饰富丽、精致典雅的风格,人们以“洛可可”称之。洛可可风格也在17、18

世纪的法国音乐作品中发生影响,但远不如在造型艺术上那样显着。法国作曲家F.所作、深

受国王路易十四欣赏的许多室内乐和哈普西科德曲,多玲珑纤巧,装饰华丽,与当时的建筑

式样、室内修饰以至于家具构成等各方面在风格上颇有共同之处,这些作品常被认为是洛可

可风格在音乐上的早期反映。法国作曲家.达坎所作的许多哈普西科德曲也多带着洛可可色彩,

特别是命名为《杜鹃》的更为典型。法国作曲家.拉莫所作的许多芭蕾舞曲,以和声手法新颖着

称,在风格上也属于洛可可一类。

洛可可风格迅速地由法国流传至欧洲各国。在德国,.亨德尔和巴赫等一代人的某些作品

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亨德尔的《弥赛亚》中一些装饰富丽的复调写法,.巴赫的

《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某些变化多端的片段甚至在J.海顿和.莫扎特的一些逗人喜爱的轻松小

品中,有时也还存在着洛可可的余音。

意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留下的600多首哈普西科德曲都非常精致,装饰富丽,是具有

明显的洛可可风格的作品。这种风格延续至18世纪路易十五时代达到高潮,18世纪后期逐

渐消亡。

洛可可风电影

《绝代艳后》关于玛丽皇后,华丽至极

《加勒比海盗》注意女主演的服装

《茜茜公主》有大量新式洛可可服装

《凡尔赛的玫瑰》动漫,关于玛丽皇后

特点总结(考试用)

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式居住环境。

漫画人物

洛可可:

洛可可社团首席coser恶魔系美少女。

外表看美丽,但是动作很男生化,骨子中很有男生气的女生。

喜欢保护自己的朋友,胆子很大,特别开心或者特别不开心的时候喜欢出做过山车,有

着一个小时坐12次过山车的记录。绝对的四次元,常常做出让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喜欢活在

自己的世界种。超级喜欢恶作剧,但是这样的男生化女孩在cos中最能饰演的是最性感的角

色。

出自漫画《hello,甜心》,作者ROCKY君,目前在《知音漫客》上连载。

本文标签: 风格艺术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