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1567919

2024年1月14日发(作者:)

4 中国美食

本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用图片配文字的方式来呈现的,与前三课识字的呈现方式不一样。教材以中国人的家常美食为载体,分类呈现了菜肴和主食,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之中。菜肴有七种,以图片配文字的方式呈现,其中有三道素菜和四道荤菜,菜肴名称简单明了,图片色彩鲜明;主食有四种,列举在方框内。主食名称简洁,没有配图片。这些菜肴和主食的名称中,包含了十种制作食物的方法,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这些表示制作方法的字大多带有火字旁和四点底,都和火有关,只有“拌”字是提手旁,这种制作方法和手的动作有关。还有四个带草字头的生字“菠、茄、蘑、菇”也在美食名称中,可见编者匠心独运。通过认读识记这些家常菜肴和主食,学生既能了解我国美食的烹饪方式,还能了解与火有关的汉字意思,感受汉字之妙,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和汉字文化的热爱,激发对先贤智慧的崇敬。

教材右下角的泡泡语“我还能说出更多的家乡美食”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美食种类拓展,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交流更多的家乡美食。在品尝家乡美食的过程中丰富所学,拓展认知;在交流家乡美食的过程中,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1.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本课“菠、煎”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炸”;通过观察结构的方式会写“烧、茄”等生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认识并第1页 共13页

读写“美食、红烧”等词语。

2.通过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烈”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3.通过学习课文,能够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通过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了解,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

2.能够流利地说出中国美食的名字。

教学难点

能识记与美食相关的词语,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中,“炸”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zhá”,可以结合词语“炸酱面”让学生识记,可以拓展“油炸、炸鱼、炸糕”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加强识记。也可以出示另一读音“zhà”的词语“爆炸、炸弹、炸药”,让学生对比辨读。其他字音的训练可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进行分组强化训练。如翘舌音字、上声的字、音节含介母的字。可将生字组成词语反复认读,加强字音识记。

可结合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通过菜品、美食图片认识生字,可以利用图片识记,将菜肴和主食图片直观呈现,结合图片认读。可播放第2页 共13页

视频资料,了解“煎、烤、煮、爆、炖、蒸、炸、炒”等烹饪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

也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进行识记。本课偏旁为“火”“灬”和“艹”的字较为集中,可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调动学生已有识字经验帮助识记;可与课后练习第二题结合,通过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烈、熏”,发现偏旁“火”与“灬”在意义上的联系。

利用菜名识字。可找出与生字相关的菜名和主食名,通过说名称读词语加深记忆。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要注意字的结构。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的不同比例,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结构的匀称和协调。

2.阅读教学

本课全文由11个美食名称组成,词语的字数、结构也不尽相同,词语间彼此独立,没有意思上的联系。

词语都是常见的美食名,贴近生活,理解上较为容易,可以创设互助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之间互相鼓励、互相赛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好词语。词语要读得干净利落,不破词,不拖长音。词与词之间要适当停顿,有一定的节奏。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引读、对读,将词语读连贯。

3.表达运用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扣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美食制作方法,说说还有哪些菜肴使用了这些制作方法。

在理解“煎、炒、烤、爆、炖、蒸”等字的不同意思后,开展说美食大赛,如:说说我知道的家乡美食。要求美食中用上课后练习第一题列出的烹饪方法,增进学生对这些字的理解,感受中国丰富而独特的美食文化。

第3页 共13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菠、煎”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炸”,会写“烧、茄”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菜肴和主食的区别,初步了解中国美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中国有句俗语,叫“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属于我们独特的美食文化。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中国美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词语。

菠菜 茄子 蘑菇 豆腐 蒸饺

第4页 共13页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学生读词语,教师注意强调“粥”为翘舌音。

(3)引导学生归类识字,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

(4)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第一排词语是制作菜肴的食材,第二排词语是主食。

4.识记“粥”字。

(1)出示“粥”字的演变动画,引导学生字理识字。

(2)出示“粥”的图片,通过图片识记。

(3)学生交流: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粥?

(4)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5.过渡:光是粥就有这么多种类,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除了粥,还有哪些中国美食吧!

板块二 初读美食,随文识字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

烤鸭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2)教师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并注意字音。

(4)同桌互读课文中的词语,用心听读得是否正确,指出读得不正确的读音。

第5页 共13页

(5)开火车读或指名读。

(6)教师强调多音字“炸”,引导学生结合词语“炸酱面”明确“炸”在这里读“zhá”,拓展词语“油炸、炸糕”让学生认读。另一读音为“zhà”,如“爆炸、轰炸”。重点指导翘舌音“煮、蒸、炸、粥”,前鼻音“煎、炖”,后鼻音“酱”。

(7)看图片说词语。

①过渡:下次,你邀请客人去吃饭,当客人看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却不知道菜名时,你们可以自信地说出菜名吗?

②教师说话引导,出示图片,学生回答菜名。

当客人早上特别饿的时候,可以吃一碗——(出示炸酱面图片);还可以吃——(出示蒸饺图片);客人胃口不是很好,想吃清淡一点,可以吃——(出示小米粥图片);作为南方人,客人吃得最多的还是——(出示蛋炒饭图片)。

③小结: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大家在没有菜单和图片的时候,也要会认这些词语和生字哦!我们的一日三餐很重要,俗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我们吃东西要讲究一个均衡,而且不能浪费哦!

2.联系生活,识记“酱”字。

(1)过渡: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酱”字?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实物照片。(如酱油、豆瓣酱、甜面酱、芝麻酱)

(3)小结:联系生活和照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识记生字。

3.归类识记,交流方法。

(1)过渡:我们通过动画、图片、联系生活等方法读了课文,认识了第6页 共13页

中国美食,会读了本课的生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2)出示本课生字。

菠 煎 腐 茄 烤 煮 爆 炖

蘑 菇 蒸 饺 炸 酱 粥 蛋

(3)学生小组交流,全班发言。

(4)教师总结。

①看图识字:菠、茄、粥、蛋。

②偏旁归类识记:四点底“煎、煮、蒸”;草字头“菠、茄、蘑、菇”;火字旁“烤、爆、炖、炸”。

③熟字识记:波—菠、作—炸、暴—爆。

④联系生活识字:酱(黄豆酱、酱油)、粥(八宝粥、小米粥、蔬菜粥、海鲜粥)。

⑤菜名识字:腐(麻婆豆腐、香煎豆腐)。

4.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1)过渡:我们粗略地了解了一下中国的美食,要深入了解中国美食,那一定得了解中国美食的烹调方法。

(2)课件出示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等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些美食运用到的烹调方法,并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食物也用到了这些烹调方法。引导学生挑一种菜肴说说大致做法是怎么样的。(无需讲得很详细,说出大致做法即可)

5.分类读课文,了解菜肴和主食。

(1)自由读课文,分清楚哪些是菜肴,哪些是主食。

第7页 共13页

(2)了解菜肴与主食的区别,齐读课文。

板块三 观察思考,指导书写

1.观察汉字,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茄、鸭、鸡、肉、饭”的共同点,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要点。

(2)出示“烧、烤、炒”,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提示学生这三个字左边的“火”作偏旁时,最后一捺要变成点。

(3)教师范写,讲解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茄”上下结构,“力”撇向左下长伸,“口”稍偏下。

“肉”外面的框要写方正,能包住里面两个“人”,“人”的捺要变成点。

“鸭、鸡”左右要写得紧凑。

“饭”左右结构,末笔捺要写舒展。

“烤”左窄右宽,“火”末笔捺变为点;最后一笔为竖折折钩,一笔写成。

“烧”右边的“尧”不能多一点。

“烤”右边的“考”最后不要多写一横,和“与”字区分开。

2.学生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指导写字姿势。

(2)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再次书写,同桌互评。

第8页 共13页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烈”等字,发现偏旁“火”和“灬”的联系。

2.能说出“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3.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回顾,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

2.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中国美食,认识了许多和美食有关的生字,这些生字和美食有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再深入课文,去寻找汉字的奥妙吧!

板块二 探寻美食,发现规律

1.借助图片,识记“蛋”字。

(1)出示鸡蛋、蛋炒饭、蛋糕的图片,认读词语并识记“蛋”字。

(2)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情况。

(3)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蛋?

第9页 共13页

2.交流做法,归类识字。

(1)交流:你还知道鸡蛋的哪些做法?

(2)学生交流,相机认读“炒、煎、煮、蒸”。

(3)指名认读,识记生字。

(4)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蒸”。

3.了解烹饪方法,发现四点底和火字旁在意义上的联系。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制作美食的方法有哪些,在文中圈出来。

(2)借助字词卡片认读“烧、烤、炖、炸、炒、煮、煎、蒸、爆”等表示烹饪方法的字。

4.识记“爆”字。

(1)课件出示“爆炒鸡丁”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爆炒”的特点就是火大,“爆”就是用滚油稍微一炸的意思,加热时间极短,烹制出的菜肴脆嫩鲜爽。爆法主要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常用的爆法主要为:油爆、芫爆、葱爆、酱爆等。

(2)学生说一说用“爆”这种方法制作的美食菜名。

5.拓展交流,完成练习。

(1)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一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用这些烹饪方法做的菜名。

(3)思考:我们还吃过哪些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呢?

烧(红烧肉) 烤(烤全羊)

炖(猪肉炖粉条) 炸(炸丸子)

炒(炒土豆丝) 煮(水煮花生)

第10页 共13页

煎(煎油饼) 爆(爆炒腰花)

蒸(蒸馒头、蒸包子)

(4)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畅谈自己喜欢的美食和它的烹饪方法。

6.总结规律。

(1)出示表示烹饪方式的字。

烧 烤 炖 炸 炒

煮 煎 蒸 爆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3)小结:第一行的字都是火字旁,第二行的字都有四点底。

(4)课件播放关于四点底演变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带四点底的字为什么与“火”有关。

(5)小结: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

(6)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学生查字典,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灶、焰”的部首是火字旁,“烫、煲”的部首是火字底,“熏、煦”的部首是四点底。“灬”是“火”的变形。因此,这六个字的意思都与“火”有关。

7.教师相机小结:通过得到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火”有关的结论,我们在今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迁移运用,借助字的偏旁来猜字义。

板块三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1.回读课文,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本课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美食,表现了中国美食的品种繁多、颜色漂亮等特点。

第11页 共13页

2.布置任务,感受饮食文化。

(1)过渡: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美食和美食的制作方法,用这些方法制作的美食也有很多。虽然美味,但是家乡的味道才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味道,老师的家乡就有特别多的美食。之前老师让大家收集关于你家乡有哪些美味食物的资料,大家能来尽情展示一下,说出你家乡有哪些美食吗?你们准备推荐哪一种美食给我们呢?

(2)分小组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视频和自己制作的手抄报。

(4)小结:今天我们在班上也算是感受到了一次“舌尖上的家乡”呀!

3.拓展延伸:课件展示各地的美食,学生欣赏美食,感受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

4.总结:烹饪方法的多样,造就了享誉世界的中国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收集资料了解一下。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顺势引导,切合需求。在教学中,要充分切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样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课堂的氛围更好,从而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接收知识点。本课的主题是“中国美食”,学生对美食的兴趣是浓厚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加强。因此,要抓住主题顺势引导。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欣赏美食、畅谈美食、了解制作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第12页 共13页

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索中华饮食文化的兴趣。这样的设计,切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2.多种方法,随文识字。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看图识字、字理识字、菜名识字、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等多种方法。归类学习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交流菜肴的制作方式、介绍家乡的美食都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乐于倾听的好习惯。

第13页 共13页

本文标签: 美食学生词语图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