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卡樱桃|读书笔记《学习高手》】

编程知识 更新时间:2023-05-02 01:38:41

∝总览学校提高成绩

▲涵盖记忆、笔记、预习、复习、做作业、错题、偏科、请教老师等学习场景,提高以应试升学为导向的各项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 9大课、33小课
▷涵盖逻辑思考力、速读、精读、写作、减压、注意力、熬夜、自学、时间管理等学 习场景。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霸分享 6大课
▷通过英语、写作和SMART原则、OKR工作法、LEO解读五步法等文章。同样适用于国内教育环境。

深度成长培养综合素质 3大课
▷包括哪些课外活动可以锻造全方位能力,如何选择课外活动,以及如何在课外活动中复利成长。

LEO的成长经历 4大课
▷包括九字三步精进法、四年耶鲁情谊、哈佛学生的24小时和我母亲的诚意分享。
痛点与问题剖析,详述相应的学习方法。
▷如“GMAT两周高强度复习回顾”“我的减压与熬夜攻略”“我的写作素材本”

∝学校提高成绩 8大课、25小课

▲涵盖记忆、笔记、预习、复习、做作业、错题、偏科、请教老师等学习场景,提高以应试升学为导向的各项学习能力。

∝1 提高成绩,在学校里脱颖而出

∞第1课 高效记忆,更快更牢掌握知识点

  • 目标:提高记忆力、又快又好地把东西记牢记熟。
  • 结果:升学目标实现无上喜悦。
    实践步骤
    1.分门别类,思考怎么去记?

◆高效记忆的三个关键点

  • 第一大关键:努力把记忆过程趣味化,加入生动有趣的元素。
  • 第二大关键:把待记忆碎片信息连成整体,做有规律的整块记忆。
  • 第三大关键:借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记忆新知识点,以旧带新

◆第1小课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

  •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官提高记忆效率。
    1+2次”记忆法

  • 1.背诵新词没背前同步听录音,全部所需背的听记,听记,听记至少3遍后,没记住的反复听记

  • 2.指的是一天结束前至少再利用两段碎片时间,听两遍当天的任务单词音频。中午吃饭一遍,晚上睡前一遍。没记住的反复听记

听写练习记忆法

  • 做听写练习,同步听写。每天抽出15—20分钟时间专门做一次听写练习。没记住的反复听记。

  • 背古诗词放同历史背景的歌,边听歌,边体会,确实能记得更清楚、牢固。

◆第2小课 缩略词记忆法

适用范围:记单词还是背诵大段的史、地、政,这个方法都特别实用。

  • 缩略词记忆法以关键词、缩略词对冗杂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提高记忆力。
  • 当我们需要记忆一个系列的知识点时,不要马上开始从头到尾、逐字不差地记忆完整内容,而是把这知识系列拆分成若干个片段,或者说是“关键元素”,接着把这几个关键片段的元素组成一串缩略语。记忆过程瞬间简单了许多,记忆效果却更加牢固。

◆第3小课 联想记忆法

  • 接近联想–“接近联想”,就是利用相互接近的事物进行联想和记忆。接近联想不但可以跨时间和空间以点带面,还非常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宽,从整体记忆的过程中提炼出共同的基本特征与属性,从而加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e.g.
繁盛汉代 古罗马

  • 相似联想–主要是通过联想一个看上去相近的具体图像,来记忆一个新知识点。把抽象陌生的新事物生动化、具象化,通过联想自己熟悉的形状、图像来达到降低记忆难度的目的。

中国地图想象成一只雄鸡,鸡冠是什么位置,对应了什么省份,有哪些山川河流;

  • 归类联想–俗话说“物以类聚”,我们在记忆新事物的时候,可以把它和相同类别的东西捆绑起来,统一记忆。

☛吃牛油果

  • 海外的热带水果-百香果、榴梿、山竹

相近的风格或时代

  • 将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和白居易以及宋代的陆游-“现实主义流派”-共同特点-真实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4小课 晨起/睡前记忆法

  • 晨起/睡前记忆法:选择记忆新事物的最佳时间段来提高记忆效果。

☛“日本列岛史

  • 涉及的知识量大、知识点碎-在大考和期末论文中获得好成绩-必须把课堂内容掌握扎实
    七点多起床后快速洗漱-边吃早餐-边用十分钟时间记忆最近刚学的日本历史要点-深夜入睡前-阅读材料和课堂笔记-温习、记诵各种细密的知识

◆第5小课 故事串联记忆法

▷常用场景:短时间记忆零散知识点

  • 故事串联记忆法:通过自编故事把待记忆的零碎信息串联起来、降低记忆难度。

☛《我是猫》《草枕》《虞美人草》《三四郎》《从此以后》《门》《行人》《道草》《明暗》

  • “讲故事”:“我们是这间屋子里的猫,枕草枕睡觉,草枕上画着虞美人草,三四郎从此入门进到屋里,门前蹲着来往行人,行人在采道草,道草是有明暗之别的道路。”

◆LEO的学习仪式感 10天背完4000个GRE单词,我是如何做到的?

  • 必须说的是,方法固然会有帮助,但记忆这件事真的没有捷径。不管用哪种高超的方法,都首先需要你高度专注、肯下苦力。在应对一项记忆任务时,永远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不可偷懒、懈怠。

▲“六步鸡血背单词法

  • 第1步 直接拼读,完整朗读一遍单词和中文意思
  • 第2步 拆分单词,拼读音节
  • 第3步 逐个拼读每个音节中的每个字母
  • 第4步 用三种不同的升降语调朗读单词(模拟真实语境中单词的不同音调)
  • 第5步 将单词中的每个字母一一拆分并拼读,最后再次读出单词和中文意思
  • 第6步 将单词放在例句中,读一遍句子,强化记忆

e.g.例

  • 1)global [ˈɡloʊbl]全球性的,全世界的
  • 2)glo-bal
  • 3)g-l-o-glo, b-a-l-bal
  • 4)global, global, global
  • 5)g-l-o-b-a-l global全球性的,全世界的
  • 6)Air pollution is a global problem.空气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

☛“举一反三”-网上下载了分类词库-看到“fastidious”(挑剔的)-联想近义词picky、critical、stringent,
“听单词入眠”-循环播放词汇音频-通过听觉刺激大脑记忆中枢

效果

  • 阅读大宗英文书卷时几乎,撰写任何种类的论文时,都能自如地运用各类词语和用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观点
  • 这段经历也刷新了我对自己记忆潜力的认识,让我意识到,只要肯吃苦,没有什么是记不下来的
    高效方法+不懈努力=成功与喜悦

◆1-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高效记忆的三个关键点 ·

  • 第一大关键:努力把记忆过程趣味化,加入生动有趣的元素。
  • 第二大关键:把待记忆碎片信息连成整体,做有规律的整块记忆。
  • 第三大关键:借助自己熟悉的内容来记忆新知识点,以旧带新

LEO亲测好用的五大记忆能效提升方法

  • 多感官刺激记忆法: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官提高记忆效率。
  • 缩略词记忆法:以关键词、缩略词对冗杂信息进行概括和整合,提高记忆力。
  • 联想记忆法:运用接近、相似、对比、因果等关系,进行联想记忆。
  • 晨起/睡前记忆法:选择记忆新事物的最佳时间段来提高记忆效果。
  • 故事串联记忆法:通过自编故事把待记忆的零碎信息串联起来、降低记忆难度。

∞第2课 超级笔记,透彻吸收课堂所学

◆第1小课 康奈尔5R笔记法

▲优点:系统、完整的笔记方法,涵盖了从课堂记录到课后复习的全过程。
康奈尔笔记法(又称5R笔记法)
▷覆盖从课堂笔记到课后复习的全过程,分为5个关键步骤

  • Record,记录-课堂板书记下新知识点和案例
  • Reduce,简化、简写-下课后抽出10—15分钟-复习主栏内容-提炼核心的知识点-关键词、关键短语和短句的形式写入副栏
  • Recite,背诵、记忆-复盘和巩固-上课当天结束前-抽出10—15分钟-遮主栏-看副栏-完整复述课堂内容
  • Reflect,思考、回顾-听课随感,复习所遇困难、问题写“总结区”。
  • Review,复习-据实际学习情况-进行n次、每次10 —15分钟的笔记复习

笔记使用方法:把康奈尔笔记本和教材、习题集、试卷结合起来复习,避免遗漏知识弱点和盲点。
“右大 主栏70% 左小 副栏15% 下长 总结区15%”

▷“右大 主栏70% 左小 副栏15% 下长 总结区15%”

  • 康奈尔笔记完整性尤其有助于知识点的巩固。每一次完成从做随堂笔记,到课后及时整理归纳,可多次循环复习
  • ☛微观经济学课-全英文学习经济学-知识点听得似懂非懂、模棱两可-康奈尔笔记法的五个步骤督促自己-按时进行课后总结、回顾和复习-弥补知识漏洞
    延伸:关键知识点记录法

◆第2小课 主题分类笔记法

  • 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主题/环节/板块,把笔记本页面分成几块(n宫格),每格内的笔记对应一个主题。
  • 课堂绕单一知识点讲课,也会涉及知识原理/概念介绍、例题讲解等不同方面/环节。
  • 主要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做笔记

主题分类笔记法

  • 哈佛进行商业案例展开深度研讨,每节课的90分钟(或更长时间)里
  • 把商业案例拆分成几个不同板块(也可称为环节/主题)来讲解

最常见的划分是:
1.案例主角(比如公司CEO、投资方、用户等)的讨论与评估
2.案例关键矛盾点(比如企业治理触犯了当地法律法规)和解决方案的分析
3.案例所涉及商业原理(比如市场份额增长战略)的讲解
4.下课前的“问与答”环节,或课堂嘉宾分享环节
▷根据“高度可预测的”主题分类,会提前把笔记本页面划分成“n宫格”(n≥2),每格对应一个课堂环节,比如上面举例的划分方式。

  • 主体分类笔记法示意图
    优点: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对照评估主题内容,针对性复习。
    主题分类笔记法适用于任何科目

举例

  • 一节语文课可以划分成
    1.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写法赏析等)
    2.作者(生平、写作风格等)
    3.语言知识(文法、字词表达等)
  • 一节理科课(数理化生)可以划分成
    1.基本公式定理
    2.延伸变体公式定理
    3.基本公式对应例题
    4.延伸变体公式对应例题
  • 一节外语课可以划分成
    1.词汇与句型
    2.语法点
    3.口语表达与发音
    4.听力练习

◆第3小课 移动笔记法

  • 将知识点言简意赅地写在便利贴或闪示卡上,再把便利贴贴在醒目的地方,把闪示卡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查看。
  • 记笔记= 郑重其事地做记录
  • “移动笔记法”轻松、灵活,可以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和使用。涉及知识点的关键词、关键定理等言简意赅写在便利贴和闪示卡“flashcard”即可。

便利贴

  • 平均每周贴5—10张便利贴笔记,第二周再更换新的贴纸,用于记录和温习新一轮的知识要点、难点。通常而言,
  • 会让便利贴“过周”。
  • 前一周记在便利贴上的内容必须在当周结束前理解透彻,绝不拖延到下一周,以致变成“慢性疑难杂症”。

闪示卡“flashcard”Ex

  • 问题记忆:正面记录一个问题**,背面写下针对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以及所涉知识点
  • 英语单词记忆:正面写中文释义, 背面写相对应的英文单词、音标、词性和例句。
  • 随时拿出来复习、自考

每天睡前抽出10—15分钟,把尚未背会的单词一一记到卡上,在之后几天里不断回顾自测完全掌握为止

◆第4小课 录音笔记法

  • 上课时专注听讲,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详细、完整地复述课堂所学并录音保存,之后回听复习。
    录音笔记法 使用场景适用于文科范畴
  • 讲解的某个知识点内容庞杂,还下分了若干个大、小知识点, 你没法一一记在本子上。

解决办法

  • 全神贯注听讲,尽可能不遗漏任何一个核心要点,并且争取把大部分内容听懂。

  • 为了辅助记忆,把老师讲解的要点以短句或关键词的形式记在本子上。注意:一定不要让写字耽误了听讲。

  • 明确、精确知识点对应教材的位置,哪一章、哪一篇、哪一页。

  • 课后结合知识点的讲解和课本,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完整、详细地复述一遍,录音。

  • 存档“录音笔记”,文件名中把学科、日期和相关知识点标注清楚。

  • 碎片时间回听,温习。理解记录疑难问题请教老师,同学。
    .

LEO的学习仪式感 用缩略词&符号为笔记提速

  • LEO的缩略词集&符号表
    ∵因为(because)
    ∴所以(therefore)
    ☆重点(key point)
    =等于(equal)
    ≈大约(about)
    >大于(more)
    <小于(less)
    △变化(change)
    +加、并且(plus,and)
    ↑增加(increase)
    ↓减少(decrease)
    etc.等等(etcetera)
    w/有(with)
    w/o没有
    i.e.即(that is)
    &和(and)
    Ans.答案(answer)
    esp.尤其(especially)
    e.g.举例(for example)
    vs.对抗(versus)
    ?问题(question)
    ps.附注(post scrip)

◆2-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康奈尔笔记法(又称5R笔记法)

  • 覆盖从课堂笔记到课后复习的全过程,分为5 个关键步骤:
  • Record,记录 ·
  • Reduce,简化、简写 ·
  • Recite,背诵、记忆 ·
  • Reflect,思考、回顾
  • Review,复习
    延伸:关键知识点记录法

主题分类笔记法

  • 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主题/环节/板块,把笔记本页面分成几块(n宫 格),每格内的笔记对应一个主题。

移动笔记法

  • 知识点言简意赅地写在便利贴或闪示卡上,再把便利贴贴在醒目的地 方,把闪示卡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查看

录音笔记法

  • 上课时专注听讲,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详细、完整地复述课堂所学并录音保存,之后回听复习。

∞第3课 有效预习,是成绩进步的起点

  • 能否科学、高效地预习,经常是尖子生与中等生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礼记·中庸》中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任何事如果事先有所准备,就容易成功;而如果没有准备,则容易失败。
    想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更充分地吸纳课堂所学,就需要事先(课前)“有所准备”,做好预习。

◆第1小课 限制时长专注预习法

  • 一:每天每门功课的预习时间不宜过长,我的建议是高效无干扰预习15—30分钟即可
    时间有限,厚此薄彼。作业和其他学习时间压缩,深夜没法收尾。身心俱疲,影响更长期的学习状态。
  • 二:因为预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预习毕竟不是“深度学习”,上课听讲,以及课后的作业与复习才是学习过程中的重头戏。预习时弄懂每一个知识点非但不现实,还可能因为自学不力而感到挫败。
    预习一定安排在完成当天作业和复习之后进行,因为知识点是逐步递进、环环相扣的,只有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夯实好了,才能为接下来的预习打下牢固基础。
  • 初中和高一课业量不大难度能接受,预习时间平均每天每科20分钟初步学会60%—70%新课内容。
    高二重点班,课业量陡增,各种竞赛。提高了整体时间利用效率,平均每天每科坚持预习至少10—15分钟
    最忙也抽出**8—10分钟(每天每科)**做快速浏览。

◆第2小课 制订合理目标预习法

预习核心目的三点

  • 促进旧知识内化
    与新知识“混个脸熟”
    发现最难知识点

预习要领

  • 第一要务,当属温习和巩固旧知识,尽量消除遗留的知识盲点、疑难问题,才不至于一头雾水地开始同新知识打交道。
  • 预习时通读一遍关键的章节、段落,暂时“不求甚解”,熟悉“大致长相”,“浅尝辄止”。
  • 记录无遗漏地发现和总结最棘手的新知识点,课堂尽力听懂老师的讲解。
    .

◆第3小课 LEO牌实操预习法

  • “预习前极速复习”“抽象+具象必混搭”和“动笔之后再听课”三个关键动作

▲“预习前极速复习

  • 预习前,完成前一课的家庭作业快速回顾前一课的课文/讲义等材料来巩固对“最近的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快速翻书温习、预习总用时的四分之一(比如计划预习20分钟,先抽出5分钟左右来回看前一课时的核心内容)

▲“抽象+具象必混搭

  • 抽象公式放进相对应的具体例题中,将抽象公式和具象习题混搭起来去阅读、完成初步理解,难度就会降低许多,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e.g.英语“这时态那用法

  • 某种抽象的语法时态和具象的例句、文段配合起来

e.g.精读

  • 精读时动笔做笔记、做书摘、写书评,实时记录、总结
  • 黑笔:基本明白知识点旁打钩或批注,上课和老师顺一遍就稳了。
  • 红笔:标注预习后仍存在疑惑,压根不懂知识点。
    “存在疑惑”的知识点,是任何我还能提出疑问、在看具象习题时无法凭一己之力彻底读懂的新课内容。毫厘的不确定、不熟悉,我就会用红笔把它标出来。
    高中预习结束基本:30%的黑色标注和70%的红色标注
    ps.预习时要杜绝想当然,读懂了,并不代表你会运用了,做作业时可能仍会卡壳。上课时着重听讲,力求彻底学会

e.g.耶鲁攻读经济学本科

  • 难度相对最高的课程备好“预习问题本”,课前预习时将最棘手的问题(那些自己读过后仍感一头雾水的内容)记录在这个问题本上,带着清单上课

e.g.课前预习小分队

  • 在课前阅读量很大(比如总数超过150页),提前对需要预习和阅读的材料进行分工,大家分头完成自己负责的章节,并根据定好的统一格式提炼预习难点问题、整理预习笔记,在上课前一天的晚上和小组成员分享。互帮互助、共同攻克课业任务。

◆3-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限制时长专注预习法

  • 预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要确保把充裕时间留给复习、写作业等其他重要环节

制定合理目标预习法,关键目的是以下三点

  • 促进旧知识内化
  • 与新知识“混个脸熟”。
  • 发现最难知识点。

LEO牌实操预习法

  • 预习前极速复习:首先巩固对“最近的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 抽象+具象混搭:把陌生的公式定理同具体习题案例相结合,从而促进理解。
  • 动笔之后再听课:将预习中已经弄懂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标记出来(比如用颜色不同的笔进行批注),从而在听课时更有侧重点

∞第4课 科学复习,夯实完整知识体系

  • 复习是“结果导向”的一件事,从宏观角度来看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 “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强有力的知识体系”,knowledge tree(知识树)或者knowledge system(知识系统),涵盖了不同门类知识,且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的综合体系,正如一棵树,树干、分枝、树叶、果实和花朵相当于属性不同的知识点,它们互相串联,一同组成了完整的大树。
  • 分模块、分章节、分课时的学习,掌握多个知识要点。有意识地进行总结温习,通过高效、透彻的复习,跨章节的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透彻理解,逐步完成知识的系统化
  • 定时、高效的复习能帮助我们查缺补漏、及时清除知识盲点。
  • 学而时习,是最好的强化记忆方法。

◆第1小课 分阶段复习法

  • 小复习、每天放学离校、中复习、每周末、大复习、每个月月末、大考前复习

小复习

  • 时间频次:最高、最日常、最基础
  • 覆盖知识量:最小、最零散
  • 方法:拿每个学科当日的课堂笔记,快速回顾一遍笔记要点,有时还会“自问自答”——遮住详细记录区,根据要点区里记下的关键词考察自己对当日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ps.:着重于当日出现最多新知识点的主要科目,每门学科平均花10—15分钟温习即可。小复习自查过程中盲点、难点及时整理出来记录在一张单独的问题清单上,找老师请教解决。

中复习

  • 小复习之后的“进阶版”复习
  • 时间频次:每周/次 每周末/大约两小时
  • 方法:把每门功课的课堂笔记等所有学习材料拿出来,完整、仔细地回顾一遍当周所学注意力放在前一阶段每次“小复习”中出现的盲点、难点,确保自己在请教老师、订正错题后已经透彻地掌握了相关知识。遇到的任何问题,及时记录在问题清单上,尽快请教老师。
    高一、高二:新知识点最密集,大三、大四,课业难度明显提升

大复习

  • 宏观的总结性温书
  • 时间频次:每个月月末(比如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天的上午)
  • 方法:与小复习和中复习阶段大同小异
    ▷系统地梳理过去数周的所有知识点,在此之前小复习和中复习阶段已经很积极地做了日常知识扫盲,大复习通常不会再遇到明显的“瓶颈”。

加码

  • 结合当前学习情况,我会挑选一定数量的课外补充习题(经常是在“抱老师大腿”时,老师推荐
    的教辅练习)——尤其是那些最典型的、涉及了多个知识点的进阶难度大题掐时间独自完成
  • “自虐”环节用最刁钻的难题发现深藏不露的知识弱项和盲点,向老师请教。体会被题目难倒了的喜悦,没有掌握证明自己获得了进步的机会。

大考前复习

  • 如果前三阶段的复习你都严格执行了,那么“大考前复习”就压根儿不会带给你新的负担,考试会涉及的内容,你都已经在平日里扎实地内化好了
  • 考试测验的压力已经分摊在前几次的复习中,最终考试可轻松应对。
    快速地回顾好了小复习、中复习和大复习时总结的所有要点、难点。

◆第2小课 关键词串联回忆复习法

  • 复习,是一件高度个人化的事情,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总想着标新立异,进而刻意地尝试某些听上去很独特、很“神”的方法。
  • 以一个关键词为起点,我们能以点带线,再到面,完成对一整个“知识云团”(也可称为“知识矩阵”)的复习。

复习做法

  • 第一步,一张白纸对应一个知识模块,在纸上写下所有这个模块里的知识点关键词(比如历史课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地理课的“德国鲁尔工业区”)。
  • 第二步,逐一对照关键词,在不翻教科书、不回看作业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回忆起与一个关键词相关的知识点越多、越详细,越好。 延伸回忆的具体做法很灵活,大家既可以把所有串联的知识点在关键词旁写出来,也可以仅仅是在大脑中默想。

e.g.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从这个七字关键词就能延伸出一整个“知识矩阵”。

  • 有哪些知识点能被“串”起来一起复习呢?
  • 比如,这个工业区的地理选址、历史沿革、核心产业与代表企业、与其他欧洲工业区相比的优势和劣势、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五大重要知识点,是“第一级延伸”。
  • 第二级知识点围绕“地理选址”,我们又可以串联复习到鲁尔工业区选址的自然环境因素(土地、能源、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相关知识

▷抽丝剥茧、层层深挖到最细致的知识内核,从外向内地将一系列知识复习充分
▷记录方式,思维导图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起来非常简单,而且有较高趣味性,可以帮助同学们学得更缜密、有条理。

◆第3小课 小组互考复习法

▲ “小组互考复习法”的步骤并不复杂:
▷第一步,你需要找到2—3个同学组成日常复习小组,这些和你组队的同学应该尽量满足“三个相似”:

  • 学习成绩与排名相似
  • 学习动力与习惯相似
  • 复习日程安排相似

▷第二步,制定“团体复习计划”,包括碰面时间、地点、复习科目、每次会面的复习安排等。
▷第三步,互考互答

  • 在每次小组复习前,提前花一定的时间(比如1小时),独自过一遍当周的知识点,边复习边筛选,总结好自己认为最难的问题
  • 带着这份问题清单去和小组成员们碰面,花1—2小时进行“互考”,每个同学轮流出题,在互问互答的过程中不但获得帮助,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也通过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来夯实基础,有时还能发现之前被忽略的知识盲区。
  • 通过组员们之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考交流,你就可以把查漏补缺做到极致,不留任何“漏网之鱼”。

◆LEO的学习仪式感 我是如何通过两周高强度复习,一次性拿下GMAT考试高分的?

  • 第一个建议是面临“迫在眉睫”的大考,我们必须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咬牙冲刺,绝不轻易怠慢和气馁。
  • “一所悬命”(いっしょけんめい),意为“拿出拼命的决心”去努力做某件事;另一个叫作“必死に”(ひっしに),同样是“拼命、不怕死一般的努力”的意思。

e.g.备考GMAT考试

  • GMAT考试包含数学、文法(阅读理解、语法改错和逻辑题)、写作和综合性分析等几个部分,满分800分。
  • 对GMAT考试一无所知,下载考试官网的一套模考题,掐时间完成了来自考试官网的一套模考题。近四小时模考结束后,我立马得到了此次裸考成绩,并对照着官方答案,分模块地逐一分析,摸清了自己当下的强项和弱项

模考分析

  • 分析优点:写作顺利,论文作业对自己写作能力的历练,
  • 弱项:文法部分的逻辑题总计错了五道。
  • 原因:主要由于自己从未接触过任何文法逻辑题型,所以起初做题时找不到感觉。数学错的三道题里有两道是排列组合 题,这也是高中之后几乎没接触过,以至于几乎忘光了的一个知识点。

▲第二个紧迫备考的建议

  • 是一定要透彻、全面地摸清自己在“零复习”状态下的实际情况,即“考前摸底”。
  • 所谓“零复习”,指的是完全未开启复习前的“裸奔”状态。精准地诊断自己当下最薄弱的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第三个建议便是结合当前情况(尤其是弱项),制订最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

◆ 关于制订时间紧迫的备考计划,我有三条主要建议:

▲一是尽可能地把计划制订得“严苛”一些。

  • e.g.假设你每天的能力极限是阅读100页××书,
  • 在备考计划表中就可以写下一个比最大值再上浮10%—20%的数字,比如“每天完成阅读120页××书”。
  • 不切实际,而是有意识地为自己增加一份紧迫感。许多人的经验紧赶慢赶、火力全开,却只能完成原计划的80%,而这个完成率实际上已经相当不错了!

▲二是将计划细化、制订不同时间节点的“里程碑”式小目标

  • 第一周,完成所有核心单词的熟练记忆。 第二周,做完全部五套模考题。

▲三是尽可能地将薄弱环节的相关计划往前放

  • “先苦后甜”、最难的部分最先攻克。 坚决执行计划,绝不轻易服软、偷懒,必要时逼自己以“一所悬命”的态度实现每项备考目标。
  • 我们的精力和斗志都处于高位,最该一鼓作气加强弱项,而复习薄弱知识点后取得的进步相对也更明显,所以对增强信心更有帮助。

e.g.备考GMAT考试模考后制定计划

  • 通过模考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后,我立刻在当晚制订好了“LEO的两周杀G计划”。
  • 首先在计划里明确了要使用的复习教辅,多选了两本考友评价最高的文法逻辑练习册。进一步弥补这个弱项,我还特意买了一本LSAT逻辑真题集(法学院入学考试,其逻辑题较GMAT逻辑题更有难度)。
  • 除了分项练习册外,我又买了四套GMAT模考题,用于在考前三天进行完整模考,提前培养考感。
    在两周的大计划框架下,我详细地规定了第一周和第二周的单周复习计划,在每周计划下进一步确认了每日计划、每三天计划。
    ▷以“一所悬命”的态度实现每项备考目标。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是自己绵软下来的执行力;很多时候,“成”与“不成”之间真的只是差了一口气。

e.g.备考GMAT考试每日计划
上午:

  • 早上七点半早餐后准时开始复习,利用番茄钟工作法专注做题、研究标答、订正错题、再次练习
    上午四小时(3—4个番茄钟工作循环)

中午:

  • 午饭+午休一小时

下午:

  • 继续学满四小时,之后彻底放空大脑,去室外或健身房跑步+举哑铃45分钟,
  • 洗澡+吃晚饭+饭后休息一小时

晚上:

  • 八点左右重启复习,再做题三小时,直到深夜十一点半或十二点结束全天高强度的复习。
  • 除了考前倒计时三天做模考和培养状态以外,14天中的前11天都是按上述计划坚持不懈地完成复习,每天保证高密度学习11—12个小时。

▲每个整块复习的时段里集中火力攻一个主题

  • 比如,我将第一周前三天的上午时段几乎都分配给了文法逻辑题和语法纠错题 ——我最容易出错的板块,而一直到第二周最后两天的晚间,我才开始系统地温习数学习题——我最有把握得高分的板块。

▲最后一条建议:考前一定空出×天进行倒计时状态调整,做模考题,动用“吸引力法则”发酵“应考杀气”、不断 酝酿“考感”。

吸引力法则

  • 考前×天(“×”的数字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开始慢下来、松下来,除了做模考题外,尽量为自己减负,不再加码任何备考习题。
  • 吸引力法则的引导——对于想得到的某件东西或某种结果,如果你虔心默念、努力召唤和追求,它就会在某一天来到你身边,使“梦想照进现实”。

GMAT考试前的倒计时三天计划
▷在GMAT考试前的倒计时三天里果断地停止了前11天的连续自虐式复习行动,几乎停做了所有单项练习册里的习题,只拿出备考开始时囤好的四套模考题进行仿真训练。

  • 第一天进行“不掐表、选择性”的模考,上午、下午各拿出一套模考题,只做完文法的全部题目,然后核对答案、分析错题,全天模考练习总用时不超过六小时 。
  • 第二天进行“掐表、全仿真”模考,由于报名了下午场的考试,所以上午睡到自然醒,阅读消遣性质的英文小说,午休后把自己关进安静的书房,掐好表开始这天的完整模拟考试
  • 第三天仍旧是“掐表、全仿真”模考,较前一天稍微增加难度:咖啡厅靠窗嘈杂,双重干扰下戴耳机做完一整套模考题,旨在提前适应考场中可能出现的噪声和干扰。晚饭后回到安静的书房,花一个小时以非常淡定的心态回顾了过去两周的复习历程,回看曾经做错但已经搞清因的难。默念这几天的主旋律——“自己一定能考高分”若 干遍,最后洗澡,熄灯,睡觉。

◆4-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分阶段复习法

  • 杜绝临时抱佛脚,日常可持续复习。将复习拆分成“小复习”“中复习”“大复习”和“大考前复习”四种阶段性复习,随时查缺补漏、避免考前突击的狼狈。

关键词串联回忆复习法

  • 从一个关键词起步,以点到线、以线带面,逐步完成对一整套关联知识点的复习。

小组互考复习法

  • 选择合适的学习搭档组成复习小组,定期通过提问互考等方式,一起清除知识弱点、盲点。
    (1) GMAT是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的缩写,中文名称为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申请英美国家商科金融类硕士项目的学生需要完成的一项考试。

∞第5课 善做作业,让学习游刃有余

◆第1小课 提前库存法

▲“提前库存法”,就是“提前将作业完成并‘囤起来’”的意思。

提前预判完成老师要布置的作业

  • “保留曲目”的固定作业种类,比如语文作文每周周记。

提前问老师

  • 根据当前学习进度和教辅内容来做“自主预测”,老师讲授的内容都是连贯成系统的,不会“跳来跳去、没有条理”。
  • 今天讲完的是第一章节的A板块,那么明天或者后天大概就要进入同样章节的B板块了。e.g.先讲解正弦(sin)和余弦(cos)函数,之后才是正切(tan)和余切(cot)函数。
    .

◆第2小课 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法

  • 李大钊先生曾说:“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莎士比亚也曾说过:“如果谁放弃了时间,时间自然也会放弃他。要让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
  • 就像英国作家赫胥黎说的:“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 单位时间的写作业效率比平常整块时间的要高。因为时间限制的存在,大脑潜意识会促使我们更集中注意力做题。

◆第3小课 不同作业间歇转换法

  • 美其名曰“在五彩缤纷的作业百花园里徜徉”。 我建议大家在头脑最精神、最活跃的时候先苦后甜,从最不喜欢的内容开始做起。
    用“做一会儿A再来做B,做一部分B再做C,做二十分钟C再回到A……”的写作业模式。长时间重复相同- 类型的工作会让我们产生厌烦情绪,做作业自然也不例外。
  • 首先排序,我会按照个人喜好将四门功课按照“最不喜欢—最喜欢—第二不喜欢—第二喜欢”的顺序排好
  • 在头脑最精神、最活跃的时候先苦后甜,从最不喜欢的内容开始做起。趁脑力、体力仍然充沛,先做15分钟自觉最枯燥的化学作业,随后切换至“轻松愉悦模式”
    做15分钟得心应手的数学题,接着按照番茄钟工作法规则内容休息5—10分钟,最后进入下半场的物理和英语作业,至此完成一整个“作业间歇转换循环”。
  • “换脑子、防枯燥、提效率”。

◆第4小课 其他亲测好用的高效写作业法

先复习再做作业

  • 先抽出十分钟快速复习题目中会涉及的知识点(尤其是当天的课堂内容)。提前熟悉,才能顺利、高效。

假设考试作业法

  • 把写作业当成一场正式考试,在解题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禁止随意走动、玩手机,只能专注于手头的功课不放松。
  • 自控力不行,就要考虑请一位同学或家长作为“监考老师”严控你的分心行为,甚至设置一定的“自我惩罚机制”。

◆5-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提前库存法

  • 想办法提前预知作业内容,先人一步提前完成“未来”作业。

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法

  • 充分利用课下零碎时间,争分夺秒提前做作业。

▲不同作业间歇转换法:

  • 不同学科作业穿插进行,换脑子、防枯燥、提效率。

▲先复习再做作业:

  • 熟悉一遍相关知识点,让解题更顺利、高效。

▲假设考试作业法:

  • 把做作业当成一场重要考试,绷紧一根弦,从而显著提高效率。

∞第6课 重视错题,弥补知识漏洞

  • 当学生的乐趣就在于干掉错题、攻克难题、不断变强
  • 好比游戏玩家碰上了难缠的对手、狮子终于发现了可口的猎物。

◆第1小课 LEO牌错题应对法

▲步骤一:快速确认为什么会做错题?为什么出错了?

  • 知悉错题原因是避免之后再犯的基石,也是彻底摆脱“粗心”这个万能借口的开始。注意:这是先导步骤,不要花太多时间,最多一分钟。

为什么出错了? -可以参考我整理的这份“错题成因自查清单”:

  • 错因1 知识疏漏导致的“确实不会做”——跳转步骤二的对策1
  • 错因2 审题不仔细,理解错了题目要问的是什么——跳转对策2
  • 错因3 (错因2延伸)错误认为是之前熟悉的题型,没仔细看完题干、疏忽了题目的变体/陷阱,便想当然解题——跳转对策2
  • 错因4 做题时注意力不集中,解题思路被干扰,导致最终答案出错——跳转对策3
  • 错因5 (多出现在考场)心理素质不过硬;因紧张而发挥失常,原本会做的也错了——跳转对策4
  • 错因6 会做,解题过程也没问题,写答案时笔误导致丢分——跳转对策5
  • 错因7 (错因6延伸)填错答题卡导致失分——跳转对策5
  • 错因8 无法归入上述类别的其他错因——跳转对策6

▲步骤二:根据诊断,攻坚错题
对策1 “知识疏漏”有不同类型,可能是理科的公式定理没理解、某种解题方式没学会(比如几何体加辅助线的门道),也可能是文科的记忆类知识点没背熟记牢。总之,这是我认为最有趣的(当然也是解决起来相对痛苦的)归类错因

我的做法

  • 1.再次确认具体的知识疏漏是什么。
  • 2.不要拖延!立刻翻开课本,找到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辅以课堂笔记和练习卷等素材里的内容。
  • 3.不要图快!耐心仔细地学一遍。如果实在一头雾水、自己设法搞懂,果断请教老师/同学。一定不要怕丢脸,就算被别人骂“脑子笨”也没事。学会知识是为自己好,没必要顾虑太多。*如果是文史记忆类知识点,则基本没有捷径,耐心背到滚瓜烂熟为止。
  • 4.学会之后,重新做一遍错题,再次遇到磕绊也别怕,重复第三步或仔细阅读和理解标准答案,然后再做一遍,直到完全会做,且答案正确为止。 -

对策2 这种错因和智商无关,和心态有关,三个字——太浮躁

  • 四个字——没沉住气。中国高中老师尤其擅长在题干里加变体、埋陷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放过题干里的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一个符号。
  • 精读一遍错题的题干,把自己之前误读或漏读的信息用红笔标记出来,警醒自己。
  • 另外,把每次审题的差错都单拎出来,总结一个“常见陷阱/变体大全”,比如数学里的计量单位不统一、英语里的前后时态变化等
  • 最好打印出来夹在错题本(下面会介绍)里,或贴在墙上,每天提醒自己,直到形成条件反射,以后再也不会会错题意。

对策3 因为做题时开小差而出错,是特别“冤大头”的一种情形

  • ——并非不会做,只是“不小心做错了”。说到底,还是专注力出了问题。我的建议很简单:使用第14课(148页)介绍的方法,锻造出强大的专注力。
  • 在“GMAT复习备考经验”一文(40页)里,我也介绍过自己到嘈杂的咖啡馆做模考的经历,大家不妨一试。

对策4 因为紧张而在考试中错误频出、发挥失常是很普遍的现象。

  • 这些年我的观察是,相比于“学酥”,很多“学霸”反而更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坦率地讲,我一直是个比较心大的人,从全市小升初择优考试到留学考试托福、SAT、GMAT,再到后来在耶鲁和哈佛的每一次难度颇高的期末考,我几乎一次都没紧张过——算是个怪胎吧!
  • 我这种不紧张的情绪,多半源于调整得比较从容的心态。首先,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告诉自己:考试真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对前阶段学习的一次总结而已
  • 进考场前,我很少思忖考完以后会发生什么,不论好与坏。另一个心态更关键,那就是(此处划重点)—— 我会告诉自己
  • 第一,考试时一定有很简单的题,也会碰上可能让我苦思冥想、抓耳挠腮的“变态题”,对于后者,结果要么是幸运做对,要么是出错丢分,但即使丢分,我依然有机会取得好成绩:
  • 第二,“我难人也难”,折 腾自己的题同样不会让别的同学好过,所谓“We’re all in this together”,大家都在面对一样的试卷,都有一样的忐忑,所以没什么好怕的。试着照我上面说的去调整心态,也许你下次考试时就不会再因为紧张而出错了。

对策5 因为笔误/填错答题卡而出现错题,实在非常不应该!

  • 建议老出这种状况的同学赏自己一巴掌。我没什么妙招,唯有这个笨办法
  • 分享:首先是静下心,多检查一遍刚写的答案。除了言不由衷之外,“笔不由脑”确实也会发生。要想规避,只能耐心检查校对。
  • 其次,针对答题卡涂错、涂串行的问题,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答题卡上用铅笔在整数序号旁画几条横杠,比如在第5、10、15、20……道题的位置画横杠,作为参照标。这样,即使前面出现了涂错,也有很大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止损。

对策6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了其他做错题的原因

  • 不要忽视,应该及时复盘、改正和总结,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步骤三:整理错题、时时复习

  • 习惯是建立和更新错题本/错题集锦,将所有错题整理归档,便于随时翻看、复习。
  • “流水的时代更迭,铁打的学习方法”。
    错题本相当于错题的集散地,集结了不同性质和时期的错题,用英文说就是非常“systematic”(系统性的)、“comprehensive”(综合全面的)

◆第2小课 错题本操作指南

▲“一个错题本在手,知识弱点盲点全有。”

  • 1.归档优先级:因为“确实不会做”而错的题,优先收录。因为考场紧张/发挥失常等做错的本来会做的题,可以不收录。
  • 2.科目:理科(数理化生)更适合做错题本,尤其是公式定理类的计算题;文科视情况,英文的语法和固定搭配等也适合,但题干长的记忆类题目(比如史、地、政大题)不一定全篇摘录。
  • 3.快捷形式:实在没时间手写整理错题的同学,至少尝试将错题内容拍照(包括题干、错误答案、正解订正)日期-学科-知识模块,比如“202003-数学-解析几何1”)。
  • 4.使用错题本复习的建议:
    (1)我的惯用复习时间轴:将某道/某批错题整理进错题本之后的二十四小时、一周、半个月后,以及涉及该题知识点的考试前二十四小时,复习错题,用手遮住错解和正解,完整重做一遍,直到100%确认“无障碍做对”为止
    (2)状态标记:在记录错题一周后,以及考前一天回顾错题时,我习惯用三种颜色记录当时状态。绿色代表“轻松无障碍做对错题”,黄色代表“需要一定思考/稍微卡壳,但最终能做对”,红色代表“仍有问题,不会做或没做对”。对于黄色和红色状态题,我会再次梳理相关知识点,或直接请教老师,速战速决
    “好好攻克一道错题,真的胜过拼速度做五道新题。”
    (3)以上的错题本使用法和第4课(33页)、第8课(72页)介绍的方法可以共用,增强效果。
    LEO牌错题模板图片包


◆6-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遇到错题时,不“想当然”、不逃避
▷ 尽量把应对错题变成一件“其乐无穷”的事:

  • 步骤一:确认错因,杜绝以“粗心”为借口进行搪塞的做法,仔细找出做错的根本原因
  • 步骤二:对症下药,根据步骤一中的“诊断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错题
  • 步骤三:将错题整理归档进错题本/集,并定期复习,以防错题“死灰复燃”。

▷错题本的使用建议:

  • 确认错题的优先级:对由于知识盲点(“确实不会做”)而出现的错题予以最高重视。
  • 理科中和公式定理相关的错题尤其适合收录进错题本;文科中题干长的记忆类题目未必全篇摘录。
  • 在整理错题后的固定时间点完成复习,确认对错题涉及知识的实时掌握情况,必要时重新梳理知识点,或直接求助老师。

∞第7课 战胜偏科,均衡发展提升竞争力

◆第1小课 偏科的成因测试

▲七种智力:言语、逻辑、视觉、音乐、身体、交往、自知。
解决偏科问题前几连问

  • 1.你可以放飞自我,完全不在乎接下来的大考(比如高考/中考)成绩吗?
  • 2.在可能决定命运的大考中,你有任何方法规避偏科的影响吗? 比如,文理分科之后,彻底和弱项告别,剩下的全是强项?又如,可以选科考试,且你能做到只选最拿手的科目,把所有弱科都滤掉
  • 3.你是特长生吗?可以通过某项专长直接升读梦想院校吗?比如艺考生,就算文化考试分数不在线,依然能凭专业能力拿到北电、中戏的入场券?
  • 4.假设真的是因为偏科导致名落孙山(极端点的例子:只低了录取线一分),你可以做到完全不在乎吗?

◆第2小课 “海角计划”拯救偏科

▲CAPE(“海角计划”)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步骤
步骤一:Confidence restoration,重建自信

  • 哪怕只是扫除两三个知识弱项

步骤二:Assessment,诊断&评估
▷仔细思考并明确:为什么偏科?“

偏科病因”主要有这几种:

  • 天赋/兴趣使然:相对不擅长某一科/天生对某个领域提不起兴趣。
  • 老师因素:老师带来的厌烦情绪
  • 家长影响:家长的态度和言论

▲明确原因后,接着细化评估

  • 一共有几科弱项科目需要补习?是哪一(几)科?
  • 之后是否有机会摆脱该科影响(比如文理分班后再不想学;大考时可以自主弃选)?如果“是”,暂且允许自己“破罐子破摔”;如果“否”,就要采取行动
  • 弱项学科的“薄弱程度”如何?建议评判时参考这几个等级:

差、考试基本不及格、严重拖后腿

  • 较差,勉强及格/每次大考都拖不少后腿
  • 中,是学得最弱的科目,但不至于挂科,只是和强项有明显差距
  • 轻/较轻,很难考出满意的成绩,和强项存在差距

步骤三:Planning,制订偏科补救计划

  • 诊断之后的治病方案,基于步骤二的评估结果,为确实需要拯救的科目

制订好计划

消除偏科源头因素

  • 因“天赋不在线/天生很厌倦”而偏科的,建议你每天提醒自己:这门课学不好、考不好的话,后果会很严重。比如以一分之差与梦想院校失之交臂,比如“学不好就考不上××大学,就没法和好朋友一起度过大学时光”……总之,“虐”一点
  • 因“不喜欢老师”而偏科的不难办,重复地提醒自己:不喜欢一个老师已经够闹心了,要是因为他再把一门课搭进去,就太傻了,不值啊! 可不能随便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就把自己的学业和前途赔了进去。
  • 因“家长影响”而偏科的,请立即阻止家长灌输任何潜移默化的思想,并坚信“我命由我不由爸妈,爸妈学不好的,我努把力一定能学得比他们好”!

▲ 结合弱科的“薄弱程度”诊断当前的学业作息思考下面问题
▷*问题的答案便构成了偏科拯救的详细计划

  • 在未来×天内,希望取得多大进步、在考试里提高多少分
  • 丢分的题都有哪些?属于哪些类型?涉及哪些知识点
  • 要在×天内取得××进步,接下来平均每周得花多长时间补习弱科?
  • 所有可能的、有效的补习方式包括哪些?比如重新做错题、上补习课、额外加码练习等?
  • 所有可能的、有效的补习材料包括哪些?除了课本和校内作业,可以看哪些课外教辅
  • 凭一己之力能完成目标吗?如果不行,要如何请教老师
    .
    ▷步骤四:Execution & Evaluation,执行与结果评定
  • 第一个“E”代表“execution”,制订计划当然是为了执行。不执行自己制订好的计划,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就是欺骗自己,有害无利。
  • 第二个“E”代表“evaluation”,对这次偏科拯救行动的阶段性结果和最终成效要实时评估

▲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下面问题:

  • 补习过程中,多久评估一次阶段性结果?一周?半个月?一个月?
  • 除了自己评估,是否请老师帮忙评估?
  • 如何评估?我建议要“number-driven”,用数据说话。比如:
    1.在补习×天后的考试中,该科分数是否有提高?提高了几分?较前次考试提高×%?
    2.或者,同一个知识点的大题得分率是否提高?提高了多少?
    3.又或者,在补习×天后的考试中,该科和最强科的得分差距是否有缩小?缩小了×分?
    ……

▲执行“海角计划”时的注意点

  • 提防“trade-off”,不顾此失彼,补习弱科时别耽误了其他科的正常学习。
  • 补习弱科这件事会很无趣,可能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别沮丧,这太正常了。坚持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能行、我能行”),一个人撑不下去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或者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让同伴力量激励自己前行。
  • 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别忘了“美好愿景激励法”,想想迈过这道坎儿以后的生活可以有多美

◆7-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CAPE“海角计划”拯救偏科

  1. 步骤一:Confidence restoration,重建自信。
  2. 步骤二:Assessment,诊断&评估。
  3. 步骤三:Planning,制订偏科补救计划。
  4. 步骤四:Execution & Evaluation,执行与结果评定。

∞第8课 请教老师,充分利用宝贵资源

  • 清代散文家刘开在其名篇《问说》中开宗明义:“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也。”
  • 请教老师摸清你的特点和需求,并据此指导你如何弥补弱项,巩固强项
  • 听课、做作业、复习都目标明晰,善于思考。拉近师生关系。
  • 交流内容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学科问题,而是拓展至其他话题——聊聊业余爱好、说说成长中的烦恼、谈谈未来规划等,老师除了在学校里讲课,还可成为你难能可贵的师长和益友,这种由“好问”发端的师生友谊将使你获益良多,终生难忘。

◆第1小课 不愿请教老师的原因

  • 勤于请教,做一个追着老师问问题的学生,对你大有裨益。
    - 追问问题,显得傻,怕同学们笑话。 心态调整:不懂就问,为面子不懂装懂,不仅是虚荣,更是愚蠢。
    - 自己成绩平平,莽撞地跑到老师跟前张口就问问题,担心老师蒙圈,自己也闹个大红脸。心态调整:
    - 请教老师是所有学生的权利,为学生指点迷津是老师的责任,听不懂,只管大胆提问,不过是多了一道“自报家门”的程序而已。
    - 担心自己的问题很“傻白甜”,惹老师不屑,被老师看低。谁都期望和老师切磋些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 但这类问题的产生必须经过一个研读、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好问和善问的前提永远是勤学,不懂就问。
    - 不喜欢任课老师,有问题宁愿问同学,也不请教老师。 心态调整:无疑,这种想法十分孩子气,。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知识,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而作为学生,应当始终铭记自己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年轻时我们多少都有些逆反心理,时不时看这个不爽,看那个不忿,对待人和事不够客观,缺乏包容性。甩掉任性和负面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第2小课 如何请教老师?

  • 请教老师前,请先备好这三项物件:一个本子、一支笔和一份问题清单
  • 请教前,需把近期所学系统地梳理一遍,知识盲点、疑点整理成问题清单,清楚地记录在本子上,以便在请教老师时逐条提出、避免遗漏。一份少则3个、多则不超过10个问题的清单,
    1.问题出现的原因——没有掌握某种解题方法、公式定理而压根儿不会做
    2.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运用起来依旧生疏? 在问题旁边,我还会附上“补充信息”,包括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在教材里的对应章节。
    3.如果待请教的是某道作业题,也会把题目出处标注清楚(比如,“月考试卷多项选择题第3题”)。

▷请教的开端:有礼有节,体谅老师

  • “老师,我有个(些)问题弄不明白,您有时间为我解答一下吗?”
  • 老师们通常工作繁忙,很有可能要赶往下一个课堂继续上课,或是有其他工作急需到场。问下老师是否有时间,是最起码的礼貌和对老师的体谅,也是确保高效请教的前提。

顾及老师的感受和客观情况

  • 比即兴请教更好的方法是事先预约
  • 请教过程中:全神贯注,不懂就问,刨根问底

▷开始请教前,我会以1—2句话说明此次希望请教的主题,比如:

  • 老师,今天我想着重请教在××模块、××单元的内容。
  •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清单,从头开始提问。这里就问题次序做一项补充说明:
    1.我通常会把宏观、概念性的问题放在前面(例如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疑问)
    2.把微观、具体不会做/做错的题目放在后面
    3.打消任何对老师的讲解感到困惑、顾虑,别觉得会难为情、怕露怯
    4.××老师,对不起,我好像有点没懂,您介意再解释一遍吗?
    5.抱歉,××老师,我对您刚才说的还是有点不明白,我们可以再过一遍吗?
    6.如果老师重复讲解两到三次后,你依然似懂非懂,就说明存在本质上的知识盲点。诚实地告知老师,以便老师及时帮助自己诊断原因、追根溯源,指导你尽快地加以弥补。
    7.强调:不要因害怕在老师面前显得蠢笨而不懂装懂。事实上, 老师们都偏爱勤于思考、坦率认真的学生。
    8.聆听老师讲解的同时,在本子上做好记录,尤其记下让你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关键信息,以便之后复习时再次参考。
    9.除了将清单上的问题逐一攻克外,进行发散性思考,举一反三,提出延伸问题,做深入系统的求知。
    10.请教结束前,记得让老师做评估
    11.请老师为你做一次简要的评估,指明当前的强项与弱项,并推荐最适合自己的补充学习材料。请教老师的核心价值,与其说是基于问题清单答疑解惑,不如说是为你量身打造一套学习战术,这也将对你之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12.请教结束后,温习和回顾必不可少
    13.根据记录本和问题清单上的内容,重温老师所讲的要点,包括:所问问题、老师针对性的解答、你的追问内容、老师的进一步分析、老师对你学习状况的评估、老师建议的改进方法、推荐的辅导资料和参考书等。
    14.甚至可用日记形式,将自己通过请教老师弄明白学习盲点和难点的过程生动地记录下来。
    15.详细记录学术内容,还可以描述自己的心情以及当时的场景和氛围。

◆LEO的学习仪式感 请教老师的好处超乎你的想象

  • 良师益友,把老师对她的评估和建议收集起来,明确了解哪些知识是亟待弥补和加强的,并按照老师的指导给自己加码,读老师推荐的辅导书,做老师特别布置给她的习题,从不做无用功。
  • 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增长见识和智慧的重要人生阶段。要拥有稳固的支点、踏上更高的人生起点,我们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培养。如此宝贵的资源是需要我们自己珍惜和利用的。
  • 挖掘他们的知识宝库,汲取他们的智慧,为自己铸造一对强壮的翅膀,迎接未来暴风雨的洗礼吧。

◆8-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请教老师前

  • 请先备好这三项物件:一个本子、一支笔和一份问题清单。

▲请教的开端:

  • 有礼有节,体谅老师。

▲请教过程中:

  • 全神贯注,不懂就问,刨根问底。

▲请教结束前:

  • 记得让老师做评估。

▲请教结束后:

  • 温习和回顾必不可少。

∝终身学习 9大课、33小课

  • 涵盖逻辑思考力、速读、精读、写作、减压、注意力、熬夜、自学、时间管理等学习场景。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2 终身学习,让你更出类拔萃

∞第9课 培养逻辑思考力,精准快速做出决策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
▷开放式问题,或者让我去自主探究一个主题,从何下手,自主思考。
▷怎么思考和解决? 自主探究与思考能力,通过课外学术活动和职场锻造才日臻完善的。

▲“独立研究与学习”的形式

  • 拿到一个调研课题后,需要自主思考、规划和执行调研,并展示成果。若想顺利地完成全过程,逻辑思路就必须清晰、完整、严谨。
    简到繁分享自己常用的三个“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1小课 5W2H分析思考法

▲5W2H方法的七个“主人公”——五个以W开头的
▷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单词,分别是:

  • What:是什么?
  • Who:谁?
  • Why:为什么?
  • When:何时?什么时间?
  • Where:何处?在哪里?
  • How:怎么样?如何做xxx?
  • How much:多少?到什么程度?
    问题其实都能通过5W2H法被拆分成以七个字母为线索的元素

▷陶行知

  •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
    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
    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像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
    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e.g.一家消费品零售公司目前正计划销售一款全新推出的保温杯,制订一个详细的新品计划
问题变成以下七个细分方面,再根据拆分,结合市场情况和对这家公司战略与目标的理解,新品计划。
What

  • 什么事件:销售新款产品
  • 什么产品:保温杯
  • 什么目标:上市后一年内,跻身本地保温杯市场份额前五名

Who

  • 谁来销售:这家消费品零售公司的直销团队?经销商代理?电商平台分销?
  • 核心目标消费者:90后和00后青少年群体?70后和80后中青年群体,还是中老年群体?
  • 宣发合作:谁来参与产品宣发推广——广告公关公司?明星/KOL?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
  • 竞争对手:目前市场上的竞品有哪些?市场份额如何?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Why

  • 战略关联:为什么要销售这款保温杯,对公司战略、未来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 目标制订:为什么要在上市后一年内进入同品类市场份额前五名?
  • 销售渠道选择:为什么要选择某种销售方式(Who的第一点和Where的第二点)?有何优劣?
  • 消费群体选择:为什么要选择某种消费群体(Who的第二点)?有何考量和机会?

Where

  • 销售地区:“本地”,包括哪个(些)国家、哪个(些)城市、哪个(些)区域?
  • 销售渠道(Who第二点的补充):在“本地”有哪些渠道铺设?百货商场专柜?超市?便利店?公司自有门店?电商平台?
  • 广告宣发:在哪些地方铺设宣发物料(比如车站广告图/视频广告)?

When

  • 预售时间:何时开始预售?
  • 正式销售:何时开始正式销售?
  • 特惠促销:何时组织特惠促销?是否配合特定节假日和打折季?

How

  • 广告宣发:如何推广产品?如何制订预售和正式发售后的不同宣传策略
  • 预售:以什么形式预售?如何登记订单、后续发货?
  • 客服/售后:如何制定保修条款?如何进行售后(比如反馈用户投诉、退换货等)?
  • 销售培训:如何培训销售专员?如何考评销售业绩?如何制定与销售业绩挂钩的奖惩办法?
  • 同类品竞争:如何使产品具备独特卖点、亮点,以抢占市场份额?上市后若竞品采取相应动作,如何应对

How much

  • 产品常规定价:综合考量以上各因素、新品发售目标以及所有成本,产品单价多少?
  • 定价调整:如何根据不同销售时期、特惠活动、销售渠道等因素调整定价
  • 宣发预算:预计投入多少经费进行产品推广?
  • 销售分成激励:对于不同销售专员的分成奖励设置为多少(百分比)?
  • 市场份额阶段目标:在上市后一年内的不同阶段(比如一个月后、一个季度后、半年后),市场份额应该达到多少(百分比)?

▷宽泛的大问题拆分成了几十个不同方面的小问题

  • 小问题辅助细化思考,并在进一步的研讨论证后,做成一份完善的新品上市计划。
  • 使用5W2H法时不能刻板教条,没必要拘泥于5和2这两个数字。有时候,我们无须把初识问题拆分成七个字母,根据实际情况,“5W1H”“4W1H”“3W2H”等各种“不完全”拆分也都是可以的。

◆第2小课 鱼骨图分析法

▲思考“为什么”,其实就是在追根溯源、探寻某件事的前因后果。
▷鱼骨图分析法 ,抽丝剥茧、刨根问底的思考方法。 这个方法又名“因果图分析法”,

  • 第一步明确待分析的问题
    1.确认要思考分析的问题是什么,我的建议只有一条:“大事化小”。
    2.画一条从左指向右(或从右指向左)的长箭头,在箭头一端画个长方形框,随后将待分析的问题写入框中。
    3.“鱼骨”的雏形就出现了:问题框是“鱼头”,长直线是“鱼脊骨”。
  • 第二步:列举“关键思考点
    1.明确一点: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只有一个成因,也一定有其他原因在共同起作用
    2.尽可能多地列出可能导致结果的关键思考点,或者说是关键方面
    3.有哪些“关键方面”可能导致杰克小吃店的汉堡质量不过关呢?
    · 烹饪方法
    · 食材
    · 烹饪器具
    · 天气/环境
    · 员工
  • 第三步:思考所有可能的原因,并逐一归类
    ▷在“员工”这个方面,可能的原因就有:
    · 培训不过关,导致员工汉堡制作技能不达标
    · 技能达标,但态度出了问题:消极怠工,粗制滥造
  • 第四步:总体回顾与分析
    最后一步——边看图,边对所有根本原因进行回顾与思考,并通过复盘,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3小课 金字塔原理法

▲《金字塔原理》逻辑思维工具书写报告、做研究时使用其中的方法。

  • 待思考分析的大问题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而拆分后的细分点(“方面”)就依次变成了不同层级的塔身,直到塔基为止。以总结为“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e.g.英国开始留学生涯 未来一年的求学生活完整规划
e.g.试 3个月后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首级可以拆分成“复习计划与行动”“其他课业安排”“
常作息
”等方面。

LEO的学习仪式感 麦肯锡七步解决问题法

▲麦肯锡公司的咨询师们在应对复杂的商业问题时,经常会使用的一套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运用场景:做项目、做课题研究、撰写论文
高级思考流程

▲七步:陈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关键分析,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去除所有非关键问题,综合调查结果建构论证,分享结果与结论。

◆9-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5W2H分析思考法

  • What:是什么?
  • Who:谁?
  • Why:为什么?
  • When:何时?什么时间?
  • Where:何处?在哪里?
  • How:怎么样?如何做×××?
  • How much:多少?到什么程度?

鱼骨图分析法(又称因果分析法)
▷通过以下四步,寻找问题的根源,相应地制订最适解决方案

  • 第一步:明确待分析的问题。第二步:列举“关键思考点”。第三步:思考所有可能的原因,并逐一归类。第四步:总体回顾与分析

金字塔原理法

  • “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将一个宏观问题(或大目标)层层拆分、由上而下分层细化,在绘出一座金字塔的同时完成对问题的拆解分析(或针对目标而制订的详细行动方案)。

∞第10课 学会速读,更快获取关键信息

◆第1小课 “规划、执行和回顾”速读法第2小课 快速转眼速读法

▲阅读是主动思考和反刍的过程,清楚‘阅读’的目的。思考如何去阅读、采用哪种方式去阅读?
▷阅读方法两大类:速读和精读

  • 速读: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或者说在较短时间里迅速完成一项阅读任务。
  • 如果你只想从一本书中获取片段知识与信息,而非深度探究,那么通常只需速读即可。
  • 比如,在写一篇调查论文时,你更需要做的是快速阅读若干本书,从每本书里找到相应支撑或反驳你论点的资料。

▷精读是速读的进化版,需要花时间潜心阅读,读得精、读得深

  • 当需要全面深刻地掌握一本书的所有精华和要点时,我们就该精读。

▲课前准备 确定速读素材

  • 1.首先,从宏观方法论来看,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完成速读任务,阅读素材的选择与规划十分重要。
  • 2.假设我们有一个月的空闲时间,想在此期间多速读几本好书。最佳方式选定一个领域进行集中阅读,英文叫作concentrated reading。
  • 3.总结一下,提高速读效率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同类型的书放在一起读。因为这些书同属一个领域,所以内容上一定有重合的部分,你可以在速读完第一本之后趁热打铁进入第二本,由此一来,阅读效率就会提高不少。

▷我们的大脑对熟悉的和完全陌生的知识接纳能力是不同的,当你看到熟悉的内容时,你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会自动提高——英文叫作“learning curve”或者“learning economy of scale”。因此,为了提高速读能效,最好在某个时间段集中突击同一领域的书籍。

◆第1小课 “规划、执行和回顾”速读法

▲速读的关键步骤有三,我总结为:规划、执行和回顾
规划

  • 1.做规划之前先问自己:这次速读,我是为了快速掌握一本书的总体思想,还是只需要了解某个章节的关键论点即可?
  • 2.确定了任务范围以后,我们该如何制订这次速读计划?
  • 3.两条关键信息,一条是本次速读一共需要完成多少页?另一条是希望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这次速读任务?

e.g.单位时间的速读任务量,完成300页的速读,一共给自己两天的时限

  • 那么单位时间速读任务就是300/2=150页/天。 划分得更细些每一天你计划花两个半小时做速读,那么以小时计的单位时间速读量就是150/2.5=60页/小时,也就是1分钟1页了。

执行:

  • 1.用“番茄钟工作法”,把单位速读时间设置在20—25分钟
  • 2.将一项任务划分成几个“番茄工作区间”,每个区间长25分钟。比如,需要完成两个半小时的速读任务,我们就可以将其划分成150分钟/25分钟=6个番茄钟
  • 3.速读任务开始的同时,第一个25分钟番茄工作区间的计时也就开始了。在此期间,只能做一件事——速读,不能走动、玩手机和做其他分心的活动,直到25分钟闹铃响起,第一个番茄工作区间结束
  • 4.然后你可以暂停速读,起身休息3—5分钟,做一下伸展运动,或者喝点水、吃点零食、去下洗手间等,但尽量不要玩手机,因为这样做没法让大脑休息和放空,还会影响在下一个番茄钟里的速读状态。
  • 5.如果自感脑力和体力跟不上,你可以适当延长每个番茄钟之间的休息时长,或者在第三/第四个番茄钟结束后,给自己一个比较长的休息区间(20—25分钟)

◆第2小课 快速转眼速读法

快速转眼

  • 努力养成以完整句子为单位的整体速读习惯,尽量避免逐字阅读、默读时动嘴念等一些会降低阅读效率的做法。
  • 快速转眼扫视阅读是做法,目的提炼关键句,捕捉主题句

提炼关键句

  • 借用卡片或者PPT来展示词组、句子、句群等,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对一段话的扫视阅读,尽可能抓到关键词、关键信息
  • 经过一定量的快速转眼训练后,我们速读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单个字词,而是完整的句子,逐渐适应以语段为单位的阅读方式。

捕捉主题句
▷第二个目的——捕捉主题句

  • 1.第一个番茄钟速读区间前,我一定会快速翻阅本次任务下需要速读完的所有书页——用上面介绍的快速转眼扫视法,捕捉所有待读内容的关键信息,尤其着重扫过每个段落的前两句话
  • 2.段落的开头句在英文里常被称作topical sentence或者signal sentence——中文翻译过来,就是“主题句/主旨句”,或者“信号句”。
  • 3.主旨句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主题句,起着引出文章关键论点,甚至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
  • 4.你读懂了主题句、信号句,就对一篇文章有了初步概念,大体知道了每一文段在讲什么、包含了哪些论点,也能基本判断出哪部分内容相对重要、哪部分次重要

▲课间加餐 判断内容重要性的速读方法

  • 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相对重要的段落上,就更容易捕捉到文章的核心论点,提高对整体内容的理解

▲在判断内容的相对重要性时,有规律可循吗?根据多年的速读经验,我总结出以下
两点

  • 1.第一是从文字位置上来说,一篇文章最开头的部分,更可能是次重要,也就是“不太重要”的内容,因为多数时候只是在交代背景信息,尚未开始阐述关键论点,而文章的中间偏后部分(有时会延伸到结尾段),通常是相对重要的部分,包含了所有关键论点和信息
  • 2.第二是如果某部分文字还穿插有列表、图片、引述等辅助内容,就很有可能是较为关键的内容,大家尽量不要忽略。

e.g.印证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真相
▷猝不及防以为,大家应该关心哈佛最牛的教授、最受欢迎的课,以及这里的学子是如何学习的。

  • 尽调由三部分组成:
    1.哈佛官网资料查询
    2.哈佛学生现身说法
    3.哈佛图书馆实地走访

尽调三部分
▷ 1.哈佛官网资料查询

  • 1.1 访问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官网(library.harvard.edu),在首页点击进入“Libraries/Hours”(图书馆/开放时间)栏目。
  • 1.2 “Libraries/Hours”页面显示了哈佛80家大小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其中就包括“Today’s Hours”(今日开放时间)。
  • 1.3 几乎所有图书馆都在零点前闭馆,只有 Lamont Library的开放时间是“24小时”,这是位于哈佛庭院(Harvard Yard)的一座本科生喜欢去的图书馆。
  • 1.4 为保证足够严谨,我又继续点击了“Library Hours by Week”(按周显示的图书馆开放时间)这个栏目。这么做的理由?因为我想看一看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否会为了方便学生复习而延长。
  • 1.5 12月初到中旬是哈佛大学各院系的期末考试周。我将时间调到12月4日到10日,再次查看各图书馆开放时间。然而并没什么改变。为避免漏看错看,我专门在页面上查找“24hr”这个关键词,结果全页面只有7个“24hr”,均出 自Lamont Library,其他图书馆最晚只到零点就闭馆了。
    ▲结论:根据官网信息,大多数哈佛图书馆都是“今天开门,今天闭馆”,只有Lamont Library一家“灯火通明”。所以,哈佛学子若想在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里发奋苦读,就基本只能去Lamont Library了。

▷2.哈佛学生现身说法

  • 2.1 想到文字信息和实际情况可能有出入,我在哈佛校园不同区域和院系随机采访了30位在校生,覆盖不同种族,既有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也有已在哈佛苦读多年的博士生。以下摘选最具代表性的几个回复:
  • 2.2 问题:你经常在哈佛的任何一家图书馆学习吗?你通常学多久?你是否会在图书馆熬夜到凌晨,比如凌晨四五点钟?
    回答1(哈佛本科大二学生Jessica):我每天都去Lamont Library学习,基本学到十一点多就回宿舍了。我每天需要至少睡六小时,不然大脑会没法工作(笑)。十一点多离开时,图书馆里的人通常就很少了。不清楚到凌晨还会有多少人,但估计是寥寥无几。
    回答2(哈佛商学院二年级学生Liz):商学院学生去图书馆学习的相对比较少吧。HBS(哈佛商学院)的Baker Library每天关门都挺早,绝不可能学到凌晨的。
    回答3(哈佛法学院法学博士二年级生Hassan):HLS(哈佛法学院)图书馆都是零点关门。我有时会去HLS Library做阅读,但更多时候喜欢一个人在寝室学,论文提交前会熬得晚一些,但几乎不会超过凌晨三点。
    回答4(哈佛教育学院硕士一年级生Laura):平常都去教育学院旁边的一家咖啡馆学。相较于安静的图书馆,我更喜欢有点人声甚至嘈杂的环境,那样反而更能集中注意力。咖啡馆十一点打烊,我是早起的人,十二点前就得睡,早上七点起床。我无法理解习惯学习到凌晨四点的人,那有点愚蠢,不是吗?
    回答5(哈佛医学院博士三年级生Robert):医学院的功课挺重的,所以HMS(哈佛医学院)的学生都比较刻苦,但也不至于学到凌晨吧。我觉得还是得看自己怎么安排时间,另外效率真的很重要。几乎没去过Lamont Library,我所知的医学院同学也很少有人去那儿刷夜。
    回答6(哈佛本科大四学生Yoon-Al):啊,过去这几年确实熬过几次通宵,主要是为了写论文,但绝对不是常态!平常习惯去怀德纳图书馆的自修室学习,那里的噪声近乎零分贝,每个人都认真学习的气氛非常棒。平均每次去图书馆学习三小时吧,不会到太晚,完全没必要的。
    回答7(哈佛本科大一学生Rawe):So far so good!来哈佛前曾担心这里的课业负担会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但开学这几天感觉还是可以驾驭的。目前都在宿舍学习,我的很多大一同学也喜欢在家写作业,或者和好友一起去咖啡馆,因为可以随时交流功课。在图书馆熬到后半夜?没想过,也最好不要吧!
    ▲结论:不同的哈佛学生给出了类似或干脆一样的答案——自己不会在图书馆苦读到后半夜,没看到或听说身边很多同学这么做,更不认为这有必要。唯一可能让学生待到凌晨四点半的Lamont图书馆,在随机受访的30个学生中并无高人气,去那儿学习的学生也对“熬到后半夜”这一说法给出了否定答案。
    上面两种方法的尽调实际上已让真相浮出水面了:网上疯传的“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盛景”,并不存在。

▷3.哈佛图书馆实地走访

  • 3.1 拜访几家哈佛图书馆和每家的管理员。
  • 3.2我选择了四家最有代表性的:Baker Library(贝克图书馆,位于哈佛商学院校区),Harvard Yen-Ching Library(哈佛-燕京图书馆,位于东亚研究学系区域),Widener Library(怀德纳图书馆,位于哈佛本科生院校区)和The Lamont Library(勒蒙图书馆,位于哈佛庭院)。如上面所说,唯一通宵开放的其实只有Lamont Library。
  • 3.3 实地探访情况概要及配图。
  • 3.4图书管理员回复:据我了解,商学院学生喜欢在宿舍或咖啡馆学习,而且啃书到深夜的少吧,因为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贝克晚上是不开门的,其实即使白天,人也不多——商学院学生白天除了忙上课,还得穿梭于各种社交和招聘活动啊!
  • 3.5 哈佛学生没有大众舆论所描绘的那样“努力”和“辛苦”——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刷夜学习。

▲“熬夜”与“勤奋程度”真的呈直接正相关吗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合理,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没有看到谁以“刷夜”为荣,更没有学生暗自较量谁能熬得更晚。
▷学校学生崇尚的,是一个叫作“productiveness”(效率,多产)的词。

▲相当高效,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

  • 1.他们不轻易翘课(在很多美国大学,翘课是要扣很多分的);
  • 2.上课时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实时向教授发问,甚至展开一场辩论。力求在下课前就把新知识点都搞明白,而不是抱着“听不懂也没关系,反正课后还能再学”的补救心态;
  • 3.几乎所有人都会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的To-do list,把当天的学习任务分条列出。一些同学还会进一步划分优先级,给自己设置完成一项功课的时限(比如,“7点钟晚饭前必须把50页的阅读做完”);
  • 4.Work hard,Play hard——该学时就集中精力学,该玩时就使劲玩。我的很多同学前一晚还在派对上喝酒狂欢,第二天就可以做到完全与世隔绝。他们会把自己“关起来”,心无旁骛地读完一本书、做完一份习题集、写好一篇论文。你有时会找不到已切换成学习模式的他们:手机关机,Facebook message和电子邮件都不回。高强度的闭关,往往能帮他们在短时间内快、准、狠地把学习任务搞定;
  • 5.目标感明确:我的很多同学在学习时都会带着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比如,“我读这本书,就是要找到A、B、C三个证据,来支持我的论文观点”“我下午去上这堂复习课,就是为了搞懂xx概念、yy函数、zz 曲线,不弄明白不回家”。有了目标,或者说目的,效率往往会高很多,而不是迷迷糊糊地学了一通,到头来还是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
    ▲从“我的尽调由三部分组成”这里开始,就进入了文章的关键部分——通过各种调查方法以及相对应的数据和采访实录,论证出哈佛学生几乎不会在图书馆里熬通宵这个重要事实。
    ▷完成了对本文重要与次重要段落的判断,在之后速读时,便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阅读了。

◆第3小课 7:3原则速读法

▲对一篇文章的整体认识、完成了对重要和次重要段落的判断后,接下来我会按照7:3的比例进行速读——70%的时间花在相对重要的段落30%的时间分配给次重要部分

  • 1.读相对重要部分的速度要比次重要部分,以便更好地获取和理解关键内容
  • 2.重要部分是从“我的尽调由三部分组成”这段话开始的,因此从这里往下读时,我们可以把速度放慢一些,尽量读懂每个核心论点,但一定不要逐字默念和回读,要记住,我们正在做的是速读,不是精读。
  • 3.70%和30%只是一个大致比例,同学们在分配速读时间时,不必刻意遵循这两个数字。还需要提醒的一点是,速读时一定别忘了再读一遍每个段落的首句话,主题句、信号句关键数据和论点阐述时,我建议大家用记号笔把相关内容画出来,或者在段落旁边做个记号,便于之后着重复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做速读时,我一般不会另在本子上做详细的阅读笔记。

◆第4小课 三分钟闭眼过电影速读法

▲一次速读任务的收尾动作,我称之为“三分钟闭眼过电影速读法”。

  • “回顾”,reflection。不动脑、不思考的阅读绝不是一次好的阅读。精读如此,速读更是如此。如果读完以后不主动进行回顾,那么几小时、半天、一天以后,读过的内容很可能会遗忘大半。
  • 在完成一次速读任务后,合上书,闭上眼,快速用三分钟时间过电影般地回忆一遍刚才读完的部分,尤其要在大脑里默念用记号笔标注过的重点信息。过电影时,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复盘回忆

▲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包括这一些:

  • 主人公是谁?
  • 做了什么事?
  • 为什么要做?
  • 在哪里?
  • 什么时间?
  • 有什么意义?
  • 其他人物与关键事件包括什么?

▷过完电影后再次打开书本,着重浏览刚才没回忆起来的内容。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复习一遍所有记号笔标注过的部分。
▷速读的关键可以总结为“三快”:看得快、懂得快、记得快。
▷高度专注地完成规划、执行和回顾这三大步骤,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你一定可以成为速读高手。

◆10-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确定速读素材

  • “规划、执行、回顾”速读法

快速转眼速读法

  • 速读前用几分钟时间,“快速转眼,提炼关键句,捕捉主题句”,初步熟悉全部待读内容。
  • 判断速读内容的重要性

7:3原则速读法

  • 有的放矢地把大约70%的速读时间分配给重要内容,确保对关键论点论据的理解;
  • 用剩下30%的时间扫读次重要部分。

三分钟闭眼过电影法

  • 速读后,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闭眼回顾已读内容,可以在“过电影”时自问自答、尽量多地回忆书中关键信息。

∞第11课 掌握精读,深入领悟学以致用

▲速读是在有限时间内,风驰电掣般获取书中精髓,那么精读就是沉心静气、由浅入深品读书中细节。

  • 精读”,不但是细致、从容地阅读(“读得慢”),更是边读边主动思考、不断反刍。精读效果不佳,多半因为读书时没有真正动脑,没有花够心思、花对心思
  • 精读,通常是为了把一本书读透,读出蕴藏在书中的各种滋味,读出作者的所思所议,全面深刻地掌握书中精髓,核心事件、关键论点
  • 速读往往浅尝辄止,甚至夹带一丝功利意味,比如“我只需要快速读读这本书的第二章,找几个能用到毕业论文里的关键数据,就可以了。”

◆第1小课 “三个一”精读法

▲了解了“精读”的定义和目的

  • 第一步同样是明确任务量、制订这次精读任务的执行计划
  • 虽然精读的可支配时间通常较速读宽裕,但由于阅读强度,或者说“用脑度”显著提高,所以,为了最大化阅读效率,我依然建议同学们计算单位时间的阅读任务量,在之后的每周/每天/每小时严格执行计划。

e.g.打个比方:你要在两周内精读一本600页的书,每周有五天、每天有三小时用于此次精读任务。

  • 那么你能自由支配的阅读总时长就是 5×3×2=30个小时,换算成以小时计的单位阅读任务量,大概就是 600/30=20页每小时。这任务听上去不算繁重,甚至还觉得轻松?大家可别高兴太早,因为精读并不算一件易事。如果能按我的方法每小时完成20页的精读任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 补充提醒的是,你不必教条地在每小时刚好读完20页,这只是一个用于参考的平均数,帮你做到心里有数,在精读时更稳健地控制节奏。你大可根据所读的内容,实时调节速度,遇到晦涩难懂的部分就慢下来,遇到平铺直叙、浅显易懂的部分就加快些。

▲概括地说来,我的每次精读,都可总结为“三个一”:一本书、一个本、一支笔

  • 书,自然指要精读的内容,而本子和笔,代表精读时做的这几件事:
    一是精读前的预热准备
    二是精读时的随读批注和笔记
    三是精读后的好句佳段摘抄和读后感/书评

▲精读是动眼、动脑、动笔甚至动口的多感官同步工作,是阅读、摘录和思考的同步进行

  • 有意识地“主动阅读”、让书中内容真正走心入脑。带着做阅读理解题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精读时,我们便能主观能动性地思考诸多问题
  • 比如:作者的写作角度是什么?文章的论据都是哪几个?哪些观点与自己的认知一致,或冲突?只有细读多思、反复琢磨,才能领会书中精髓,把书读透。

◆第2小课 精读全过程分享

▲精读前的预热准备

  • 在开始精读前,我们就要进入动脑思考的状态了。通过列一份预热问题表,提前写下若干个和本次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而让问题引导自己开始精读,这样做是和不假思索、直入阅读的效果迥乎不同。
  • 具体做法:用3—5分钟时间,在读书笔记本或电脑上快速列好预热问题表,一份列表对应一次精读任务,一般包括5—10个问题,既可以是宽泛的大问题,也可以是和待精读内容直接相关微观问题

▲我通常会列的宽泛问题可总结为“5W2H”,包括:

  • 5W:Who(主人公/主要角色都是谁?)
  • What(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 When(发生在什么时候?)
  • Where(在哪里发生?)
  • Why(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
  • 2H:How(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这些人是如何做的?)
  • How much/How many(有多少?——数量/数据相关的内容)

◆第3小课 朗读+录音精读法

◆11-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精读开始前,
▷“三个一”精读法,一本书、一个本子、一支笔:

  • 精读前准备预热问题列表
  • 精读时做随读批注和笔记
  • 精读后摘抄好句佳段,写读后感/书评

▷做精读笔记时的“二不做二做”:
二不做

  • 不整段画重点。
  • 不重复摘抄书中的事实性陈述

二做

  • 在笔记里主要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 积极进行批判性思考,利用“多色批注法”记录自己的观点立场。

朗读+录音精读法

  • 用手机录下自己朗读的书中经典段落,利用碎片时间回听,加深理解。

∞第12课 写作入门,刻意练习厚积薄发

▷从“不爱写、不会写”变成“享受写作”的多产作者
两个结论:

  • 一是写作能力与阅读量成正比。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是真理。年少时阅读储备浅薄,肚里墨水不够,写 起东西来自然会因“没货”“没料”而感到力不从心。
  • 二是写作能力与生活阅历成正比。知识面和视野。走南闯北多了,看到的风景和收获的感悟自然与日俱增,而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遐思,都可能成为写作最好的原材料。
  • 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竭尽所能地感受世界。积累和阅历多了,观察和感悟也就有了,写起东西来自然不再干涩乏味。观点更加深刻立体、逻辑越发清晰严谨、措辞日益生动精彩的文 章,就可能被认定为佳作了。
  • 无论是开卷阅读还是探索世界、增进见识,都要记得时时记录、不断思考,辅以一定量的写作练习,才能把所见、所闻、所学变成高质量的文字。

◆第1小课 建立“灵感与素材本”

实时更新和复习,先有观点,才能顺畅下笔。正如盖楼先得有图纸、旅行先得有路线,灵感与素材对写作也是缺 一不可的。

▷ 如何实时捕捉、不断积累这些“原料”呢?“素材与灵感本”就能派上用场。 灵感,总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来,记录“灵感乍现”:可能出现在窗外飘落的黄叶上,可能出现在和好友聊天的一句玩笑里,也可能乍现于洗澡时水温由冷变热的瞬间

▷ “时刻准备着”记录灵感。如何使用这个本子?并不存在 任何条框规则,也不必讲究形式,只要能以自己看得懂、用着顺手、方便查看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来就很好。如果觉得本子麻烦,还可以借助手机备忘录等电子工具。

e.g.你计划写一篇以“互联网经济中呼风唤雨的人物”为主题的文章,刚好看到了一个对Facebook创 始人扎克伯格的专访视频,里面金句频出,还提到了他不为人知的辍学哈佛始末。这些素材你就不该错过。

  • 即使不需要第二天就动笔开始写,也会立刻把视频的来源(比如网页名称和链接)记录到手机备忘录或“灵感与素材本”上;
  • 如果有时间,我还会进一步把视频中最打动我的金句、故事点以自己的语言稍作总结,同时记好。
  • 当我真正开始写这篇文章时,这些事先整理好的素材、提炼好的要点就能帮上大忙

写作诞生的灵感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就曾提到,他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诞生于梦境。
  • 莫言还曾从“地铁站里为双胞胎哺乳的妇女”那里获 得了《丰乳肥臀》的构思,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国》里得 到了《白狗秋千架》的创作灵感。

▲记录可丝毫不讲求工整格式,中英混搭,看上去甚至有些杂乱。但只要能把随时随地遇见的灵感和素材保存下来,就达到了使用这个本子的目的。在通过“灵感与素材本”增加写作原材料的同时,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勤加练笔,从而尽快从量变到质变。

◆第2小课 写作练笔“四定原则”

▲遵循着一套“指导思想”,我将其总结为“四定原则”。

  • 第一个“定”,是“定期定量”:要在某段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练笔任务。比如每周写一篇。如果时间充裕,你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任务量,比如以记日记的形式每天完成一篇短文。完成构思—初稿—定稿的练习过程,接着请语文老师评点指导,之后再结合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优化。
  • 第二个“定”,是“定时”:比如“每篇作文都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在中学阶段, 一般语文大考留给作文的时间是40—50分钟,所以可以把每次练笔的时 长严格规定在50分钟以内。

行文精炼

  • 第三个“定”,是“定字数”,或者说“定篇幅”:规定每次练笔时的 最少字数或者最多字数。比如“800字以上”“不超过1500字”。
  • 尽量“把话说到点子上”,让行文精练到位。
  • 美国大学里的每一次论文作业都是严格规定字数的,比如“不超过三千词(英文单词)”,“不超过15页A4单面纸”,而这样的字数限制就促使学生们在写作时更精准地谋篇布局,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关键论点、论据阐述得精准而凝练。

定主题

  • 第四个“定”,是“定主题”:丰富的生活中永远不乏可用于写作的话题。

◆第3小课 语音/口头作文法

  • 首先,在手机上打开录音笔软件,或者自行下载一款语音备忘录 APP。
  • 其次,通过录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你可以选好某个主题,录下一段想表达的话。外面正在下雪,你就可以录下一段对下雪的描述,说说自己观赏雪景的随感。
  • 第二次录音,优化先前表述欠佳的地方,录下此次想补充的新内容。时间充裕,你还可以把语音作文转变成真正的书面作 文,完成从口语表达到文字创作的进阶练习。

文字的情感

  • 丰富写作时的情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环境的带动下触景生情,在表达时融入个人情感和不同的音调、语气和语速。
  • 这些情感都有助于我们日后写出更生动、共情的文字。
  • 奥地利小说家 卡夫卡曾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 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 个身心都灌注在里面。”

◆第4小课 关于“流水账”的应对建议

▷到底该如何规避流水账?简要分享我的两个建议:

  • 建议一:在写作功力薄弱的初级阶段,尽量选择熟悉的话题进行练笔,不要操之过急、以难度过高的选题刁难自己。
  • 建议二:在下笔前务必确立中心思想,并厘清能够强化中心思想的几个核心论点。中心思想是文章的脊梁,一旦确定,就会起到“全局统率”的作用。中心思想能帮助我们对论点和素材进行取舍,确定哪些详细叙述、哪些简要概括、哪些直接略过

e.g.《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乍一看虽然素材不少,却是从正面或侧面为一个核心主题(中心思想)服务,即赞美自由自在的生活,反对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人物和事件虽多,却并非散漫繁杂,而是有主有次、

◆第5小课 更多LEO牌写作心得

熟能生巧的道理在写作这件事上再适用不过。

  • 从读小学时写300字都感到头大,到第一次完成3000词的英文论文并拿到A,再到半年写完30万字的书稿。踏踏实实的练笔,提高写作没有捷径,更无须高深妙法。

写作习惯与心得

列提纲,如果不假思索就动笔,可能会出现逻辑错误、内容走偏等问题,也可能会不知不觉把文章写成流水账。耐心打好草稿再开始写。每次写作前仔细构思,直到列出一份满意的提纲后才动笔——风格轻松的随笔推文,缜密严谨的论文报告。

观点比措辞更重要

  • 用词丰富华丽、句式精美复杂并非“好文章”。
  • 一篇好文章, 首先要有清晰的主题、有力且有趣的论点,以及精密的逻辑
  • 倘若内容空洞无力,那么再绝伦的文字也没法“救场”。就像有的人在练英语口语时,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模仿地道口音,却全然不顾观点(要表达的内容)、语法和措辞一样。
  • 名家名篇的高明之处并非遣词造句,而是充满才气、引发深思共鸣的情节与论述
  • 建议“内容第一”,而不是盲目使用华丽辞藻,实际上却不知所云。

文章写得好,真诚不可少

  • 在写作时问问自己:我正在写的段话、这篇文章,能打动和说服我自己吗?
  • 是我以真情实感写出来的吗?
  • 有没有任何虚头巴脑、矫揉造作的内容存在?
  • 一篇有质感的好文章不可弄虚作假、违背内心,否则不但是你自己写得别扭,读者也很难被打动。
  • 写文需要走了心、动了情。自己以真诚态度写就的文章,经常也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高手评点,加速进步

  • 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打磨、润色。
  • 无论是措辞错误还是论点/逻辑疏忽,别人经常一眼就能发现。因此在写作时,如果想避免因主观偏见或“粗心”而导致的不足, 就应该有意识地请老师、写作高手来阅读和评点。多一双眼睛、多一种视角,都可能为文章带来质的提高

▷写作暂别浮躁和压力,寻回内心的从容与宁静,

◆12-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建立“灵感与素材本写作练笔“四定原则”:

  • 定期定量,定时,定字数,定主题。

语音/口头作文法

  • 在不能伏案练笔的碎片时间里,以生活中的实时见闻为题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并同步录音,之后回听和二次练习,从而提升表达能力,增强叙述情感。

规避流水账的建议

  • 刚开始练笔时,不选难度过高的生僻选题。
  • 动笔前确立中心思想,并厘清可以支持中心思想的核心论点,动笔后聚焦中心思想+论点,抛除一切不相关论述。

LEO牌写作心得

  • 不论写什么,列提纲都有利无害。

  • 内容/观点/立意永远第一,不刻意堆砌华丽辞藻。

  • 写作时真心诚意,切勿虚情假意。

  • 写完后请他人帮助评点,能发现被自己忽视的漏洞。

∞第13课 合理减压,发挥最佳水平

面对压力逃避无用,只是暂时麻痹自己,压力非但不会消 失,还可能会恶化,最终将人彻底击垮。:“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凡事皆有两面性。压力也有好的一面。

◆第1小课 压力并非一无是处

▲压力,到底有哪些积极作用、正面价值呢?

压力可以使目标感更强,记忆力更敏锐

  • 压力来袭时,我们的记忆能力常会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
  • 目标感更强、注意力 更集中,记忆力也就获得了临时性的进步。

适度的压力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 有意识地为自己适当 加压十分必要,比如通过列To-do list等方式为自己设置时限。

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增强免疫系统、保持健康状态

  • 医学上的解释是,短期压力可以让人体开启防御模式,额外产生调节免疫系统的一种叫“白介素”的化学物质。这些白介素能够帮人体在短时间内提高免疫水平。
  • 特别是在生病初期,也就是 人体最虚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压力对免疫系统的促进作用尤为明 显。

身处压力环境中,创造力和竞技状态都会变强

  • 肾上腺素可以使瞳孔放大,接收更多的光,也能让听力更加敏锐。大脑感知 和分析事物的速度会加快,从而能够获取更多信息。
  • 压力催生了动力——促使人在某段时间内奋起的力量。使人变得更努力、更高效、更强壮、更不服输、更有野心…

◆第2小课 积极心理暗示法

  • 进行积极心理暗示,笃定地告诉自己:“我能行。”
  •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句话:“世上本无所谓好坏,思想使然。”即便是那些乍一看天大的苦事、愁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乐观向上的心态化解。

▲常用的积极心理暗示+自我鼓励“台词”:

  • “我是最棒的!”
  • “我一定会没问题的!”
  • “我马上就能渡过这个难关,妥妥的!”
  • “我这么厉害,任何困难都休想击败我!”
  • “这点挑战算什么?更大的挑战我都战胜过!”
  • “不管是什么压力,我都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我×××(自己的姓名)是天下第一,有我怕的事儿吗?哼哼!”

▷ 有时候,你所做的积极心理暗示一定不要——注 意,是“一定不要”——太“乖”、太合规矩,千万别只是一句软绵绵 的“加油”,而是可以“不切实际”一点,充满霸气,甚至捶捶胸脯(此处 不需脑补某种灵长目动物的经典动作),对自己说——Impossible is nothing. I can do it!

  • 做法:拿几张彩色便利贴,在上面用大号字写下正能量满满的话语,接着将这些纸片贴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比如床头柜、写字台、书架上等。
  • 写得越生动越好(比如除了写字,还画代表“加油”的图案),贴得越多越醒目也就越有效
  • 在背负压力前行时,如果你能被这些“加油贴”环绕着、陪伴着,你将会获得更多战胜当下挑战的勇气。

e.g.积极的心理暗示很有用,医学临床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 比如,给病人吃安慰剂,但是并不是药。却让病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吃了药就能好起来,让病人病情得到缓解。“安慰剂效应”

◆第3小课 他人经历排压法

  • “他人经历排压法”的方法来减压,通过别人的 境遇、经历来为自己纾解压力、重燃信心,有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味。
  • 你可以和同样身处水深火热状态的人结为战友,抱团取暖、 互相打气

e.g.比如,你计划出国留学,最近因为复习雅思而压力倍增,此时如果你继续坚持孤军奋战、每天和堆成小山的习题书形影不离,感到身心俱疲的概率就会增加不少。

  • 但如果你找到了两三位同样在备战雅思的考友,并且他们也和你一样,“为雅思消得人憔悴”,肩负着必须考好的压力,你就会瞬间感到有了“温暖和依靠”——Wow,I’m not alone!我 不孤单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学得更苦的人存在啊!
  • 即使你和这几位考友不组成复习小组、一起啃书“烤鸭”(1),哪怕你 们只是建一个微信群、每隔几天在群里交流一下各自的情况和感受、为 彼此打打气,你依然会觉得找到了组织,获得了更多能减压的陪伴感。

▷现实生活中身处相似压力境遇,并且能直接交流的这些人, 就构成了“他人经历排压法”中的第一类“他人”。

非现实生活中的人
另一类“他人”并不存在于你的现实生活中,但也可以陪着你扛过现阶段的压力,他们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一是必须有过特别艰难、痛苦、 不幸的境遇(“压力源”):
  • 二是必须最终战胜了困难,完成逆袭并成为赢家(“励志行动”)。想必大家已经知道这样的“他人”何处寻了——没错,就是在文学世界和电影作品里。

◆第4小课 其他亲测好用的减压法

▷“萌宠疗愈法”:累了、倦了、压力大了的时候,试试和小动物们亲密接触十分钟,对喜欢宠物的同学尤其有效。

  • 在哈佛商学院每学期期末考试前的复习周,学校教务处都会和波士顿当地的家养动物关爱协会合作,把“萌化了的”各种小动物请进校园,让学生们自由接触、 抚摩。将温驯的小香猪、小羊羔、小兔子、小猫咪、小奶狗抱在怀里, 和软乎乎的它们亲切互动时,一切压力和烦恼都会被抛到脑后。
    LEO的学习仪式感 最初的梦想

▷ “淋漓释放法”:畅快淋漓地做一件(正当的)事以起到减压目的。

  • “初阶版”的方式包括攀岩、喊山。耶鲁校园边上有座叫“东岩”(East Rock)的后山,读本科时,我就经常趁周末从校园一路奔跑到东岩山顶,俯瞰曼妙的耶鲁全景和不远处的大西洋,大声喊山或唱歌以纾解学业压力。

▷“猫式打盹儿法”:

  • 养过猫的同学一定会发现,猫咪特别爱睡觉,但它们的“觉”鲜有长时间深度睡眠,而 是“一小觉、一小觉”地打盹儿,短则十分钟,长的时候也很少超过一小时。英语里有个词叫“catnap”,直译过来就是“猫咪打盹儿”,和另一个词“power nap”(恢复精力的小睡)是类似意思。
  • 尝试“catnap” 15到20分钟, 哪怕睡不着也不要紧,只需闭目养神、尽可能放空大脑,让自己安静地 与世隔绝一小会儿,就能或多或少减 轻些压力感、负担感。

▷“未来想象法”:

  • 再难过的坎儿, 也总会有过去的那一天。与其深陷眼前的压力旋涡,不如尝试说服自己抽离出来,多想想度过压力之后的美 好生活。

LEO的学习仪式感 最初的梦想

  • 压力一点都不可怕,全在于我们如何与 之相处。尽量减少压力产生的伤 害、放大压力带来的积极效用。
  • 在遇见压力时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饱满的斗志,进而在压力的驱动下,完成一件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情。在不断应对压力、战胜压力的过程中,练就出强大而宠辱不惊的内心。
  • 陪伴我 度过高压期、给予了我勇气的一首老歌的歌词——《最初的梦想》(日语原版:《銀の龍の背に乗って》)。

◆13-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压力并非一无是处
如何处理好和压力的关系,还能获得诸多“好处”:

  • 目标感变强,记忆力更敏锐。
  • 适当压力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 适度压力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 提升创造力和竞技状态。

如何抗压、减压?建议尝试以下方法

  • 积极心理暗示法:越是有压力,越要相信自己一定行。通过很“燃”的心理暗示为自己鼓劲、弱化压力导致的紧张焦虑感。
  • 他人经历排压法:通过和身边境遇类似的同学/朋友“抱团取暖”,一起加油度过压力期;还可以把小说或影视剧中成功战胜压力、实现心中所愿的人物当作榜样,从他们的逆袭故事中获得信念与能量。
  • 其他方法还包括:
    “萌宠疗愈法”
    “淋漓释放法”
    “猫式打盹儿法”
    “未来想象法”
    (1) 烤鸭,广泛流行于雅思考生群体的术语,“考雅思”之意。

∞第14课 提高注意力,告别拖延变自律

  • 专注力,亦即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古人有云:“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
  • 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非常传神的一句话:“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透镜一样。”
  • 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后,借助高超的专注力捕捉课堂精髓,才得以事半功倍的。
  • 有效的提高专注力的方法,包括“番茄钟工作法”“与世隔绝法”“自我奖励与同伴激励法”“两分钟原则法”“舒尔特方格训练法”等。

◆第1小课 番茄钟工作法

▲非常有效的时间管理+效率提高方法

  • 番茄钟工作法的精髓也包含一个或数个固定的时间区间(类似煮番茄所要求的固定时长)。
  • 用一句话、几个关键词来概述“番茄钟工作法”便是:将一项工作/ 学习任务在n个(n≥1)“番茄钟工作区间”内高度专注、毫不拖沓地完成。一个番茄钟工作区间规定为不间断的25分钟。

▷ 第一步:准备好番茄钟工作法的“使用物料”。通常包括一个计时器(比如手机自带的计时器、手表闹钟等)、一份番茄钟工作法每日记录表(见下图)、一支笔。

▷ 第二步:确认当天需要以番茄钟工作法完成的所有任务,并基于优先级确定每件事的执行顺序与执行时段、大致用时。

▲我在此环节的惯常做法分以下几个步骤:

  • 1.拿出在前一天晚上或第二天早晨列好的To-do list(每日任务清单),具体可参考第17课(183页)清楚地了解当天所有要完成的事项;
  • 2.(此步骤非必须)辅以四象限图表,同样可参考第17课(183页),明确各事项的优先级;
  • 3.结合自己当天的工作/学习日程,确定可用来完成各项To-do的时段与时长——比如,和主职工作/学习直接相关的任务自然安排在工作/上学时段,无关的则放在下班/放学时段。

▷第三步:(如时间紧张,此步骤也可跳过,但对想认真总结、评估个人番茄钟工作情况的同学而言较有价值。)基于第二步的信息,快速填好番茄钟工作法每日记录表中的“事件”和“预计番茄钟数”两栏。比如,本日的一项To-do是“背完50个托福单词”,那么就可在“事件”栏填入“背完50个托福单词”,假设你预估此任务在100分钟内能完成,那么就在“预计番茄钟数”一栏填入“4”(如上文,每个番茄钟工作区间为25分钟:100/25=4)。

▷第四步:前面的铺垫都已就绪,此处进入重点。使用番茄钟工作法,开启一项任务

  • 1.按下计时器,第一个番茄钟计时开始。在接下去的25分钟内,请使出浑身解数杜绝一切干扰和诱惑,将屁股“钉”在座位上,全身心地扑在当前任务这一件事上,严禁开小差。保持这样的高度集中状态直到25分钟闹铃响起,第一个番茄钟工作区间结束。如果你使用了番茄钟每日记录表,此时可以在当前事项一栏的空白处打第一个钩,意为完成了该事项的第一个番茄钟(如下图)。

  • 2.暂停工作,进入5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此时可以起身做做伸展运动、喝水、吃零食、去洗手间等。休息期间无须紧张兮兮地计时,但一定不能休息起来没完。

  • 3.休息停止,回到座位准备就绪,计时进入第二个番茄钟,继续上一个番茄钟内还未完成的任务。25分钟专注忙碌后,再次进入休息区间(如2nd)。

  • 4.继续“25分钟番茄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循环,直到彻底地完成该项任务为止。

    5.任务完成后,在To-do list/四象限计划表中将该任务的状态更新为“完成”。如果使用了番茄钟记录表,此时也将实际番茄数填入表内 (如下图)。

    ▲再补充番茄钟工作法的三个使用注意事项

  • 第一,如果一项任务用时较长,大家可以视个人精力情况而定,在每四个完整的番茄钟工作区间后,休息20—25分钟,以更好地补充体力。

  • 第二,如果在某个进行中的番茄钟工作区间内受到了不可控干扰,比如有人打断、突然要应对某件非做不可的事情,则立即停止当前番茄钟,并视其为作废(即使还剩两三分钟就到时也不行),然后尽快处理好这件“干扰项”事件,再重新开始一个新的番茄钟。

  • 第三,如果一项任务过长,比如预计番茄钟达到了八个以上,我建议大家考虑将其拆分成两个任务,“上、下半场”,以避免自己在进入任务最后阶段时因体力、脑力不支而影响了完成质量。

  • 淡定、专注、高效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专注,真的可以变成你的第二本能。

  • 沉住气坚持下来,就一定能从艰难地完成一个番茄钟,进化到高效地完成四个、五个甚至更多连续番茄钟,在越来越长的时间内保持高度专注状态。

◆第2小课 与世隔绝法

▲比番茄钟法更狠一筹,当备战重要考试、写长篇论文时,我几乎都会通过“与世隔绝”,逼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心无旁骛、绝对专注。
第一步,确定未来n小时内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 通常情况下,1≤n≤12,也就是说,- 将自己与外界隔断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多12个小时足矣,否则容易精力不支,还有可能因为长时间屏蔽外界信息而耽误了其他要事。
  • 每次“与世隔绝”时间段内安排的学习任务不要超过两项。一般因为写某篇重要论文或准备某场重大考试而“与世隔绝”,但几乎不会为了重要性较低的家庭作业使用这个方法。

第二步,备齐此次“与世隔绝”期间内的所有必需材料

  • 为了达到最佳抗干扰效果,“与世隔绝”时要避免一切重新“入世”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出门买饭、向别人请教问题、借阅手头上没有的学习资料等。干扰源,打断你的高度专注状态。
  • 抗扰能力,一条简单的手机推送提醒、一次到楼下便利店买饮料的“迷你trip”,都可能导致我们彻底分心,很久以后才能找回先前的高效状态。

▲每次“与世隔绝”前会备好的通用物料清单,供同学们参考:

  • 所有必备或可能需要的学习材料:作业习题、教材、工具书(如字典)、文具、一台电脑(只用于和学习/工作任务相关的目的)。
  • 食物和饮料:用于在“与世隔绝”期的休息时段补充水分和能量,但不要准备太多零食,否则也会成为干扰项。我一般会准备足够的饮用水、一些黑巧克力、一个苹果。如果隔绝期间较长或需要熬夜,还会备一壶浓茶或咖啡提神。
  • 其他放松辅助用具:“与世隔绝”式的学习强度较大,越要保持高度专注状态,越要在隔绝期内的短暂休息时段充分地放松恢复。因此,我有时还会准备一个抱枕,用于在连续一小时学习后做“猫式打盹儿”。

▲“与世隔绝”时的屏蔽清单

  • 一切和娱乐消遣有关的物品:比如iPad、游戏机等。如果使用手机,也须严格控制在看时间、计时等单纯目的上,并且控制次数。在隔绝期间,尽可能不刷任何和当前学习任务无关的APP、不打电话闲聊。
  • 每一次“与世隔绝”,都是独自踏上孤独之旅。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我们学习、工作时的巨大干扰源,要坚决将他们屏蔽在“千里之外”,包括但不限于家人、爱人、同学、同事。在闭关开始前,记得和所有身边的人打好招呼,并让他们配合你的隔绝计划,“非诚勿扰”。

第三步,为了抗干扰效果更好,我建议大家尽量遵循这三个原则选择地点

  • 足够安静:如果周围人声鼎沸,就很难真正地静下心来。
  • 熟人少:如果总有熟人在身边穿梭,就很难屏蔽一切闲聊。
  • 不要太安逸:如果书桌旁是一张松软舒服的床,困了、乏了很容易就倒下了。

第四步,开始一段只有你一个人的“与世隔绝”。在闭关隔绝期间,只能在步骤三选择的地点、使用步骤二准备的各种材料,做步骤一 提前确定好的工作/学习任务。严格控制自己开小差,尽可能不被任何突发情况干扰。同学们可以使用“番茄钟工作法”,进行“25分钟+5分钟”的工作休息循环,直到“与世隔绝”结束。

◆第3小课 激励法

  • 学习能让我们变得博学多才、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但学习过程势必伴随着心志的苦和筋骨的劳
  • 学习时产生的疲累感觉和人类安逸享乐的本能相悖,在学习过程中,大脑里与痛苦相关的区域就可能被激活,进而导致我们下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不痛苦的事情上去,比如刷刷手机、玩会儿游戏等。
  • 长此以往,大脑就会慢慢地建立稳定的神经结构:一旦开始学习就难受,接着不自觉地通过消遣的活动来减轻痛苦。这样一来,学习时的专注和效率就统统荡然无存了。
  • 即使再爱学习的人,也一定有因功课而筋疲力尽、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因为“不喜欢、不舒服、累、烦”而偶尔分心。

有意识地设置“自我奖励”,来督促自己继续专注地学下去。方法并不复杂,只需要下面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评估即将开始的一项学习任务是否有较高的“畏难系数”,即——我是否可能会出于不喜欢这门功课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开小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针对这项“高畏难系数”任务,根据个人喜好,提前设置奖励。比如,我喜欢吃巧克力做成的一切食物,那么在开始学习前,我可能会提前买一块巧克力熔岩蛋糕,并将其切成几等份,放在不远处的茶几上。

第三步在“奖赏”的激励下开始学习。比如,每完成一个番茄钟区间的学习,我就可以在休息间隙吃切好的×分之一蛋糕,随后回到书桌旁继续学习,在经过第二个番茄钟区间后,再次“获准”吃×分之一蛋糕,直到学习任务完成。

▲诸如此类的自我奖励可以有效地重建大脑条件反射

  • 在心无旁骛地完成一部分功课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励(比如上述的巧克力蛋糕),这样一来,学习就变成了有奔头、有甜头的一件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就会逐渐降低,专注力也将显著提高。
  • 引入2—3个同学,尝试通过“同伴激励法”督促自己提高学习时的专注度。此处的“激励”,不再是“奖励”“犒劳”之意,而是换个角度——通过“惩罚”来强迫自己保持专注。

引入2—3个同学,尝试通过“同伴激励法”督促自己提高学习时的专注度。
▷具体可以这么做。在开始小组学习前,和同伴们做好一系列不可违背的约定,

  • 比如
    1.未来两小时内,所有人必须完成这份英语模拟练习卷。
    2.在此期间,手机必须保持关机。
    3.做题期间最多离开座位一次,且原因只能是上洗手间。
    4.全过程不许和其他同伴聊天开小差。
  • 凡是违背以上任何一项规定者需接受惩罚,比如,完成这次小组学习后,埋单请所有人吃晚饭,外加为每位同伴买第二天上学时喝的饮料。
    诸如上述的严苛惩罚,再加上小组学习时生成的良性竞争气场,一定会督促不少同学放弃开小差的念想,转而专注于功课。

◆第4小课 两分钟原则法

  • 由于“弦绷得不够紧”——不论做什么事都随心所欲,吊儿郎当,热衷于拖延,轻易就能被各种干扰源影响。
  • 这种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再正常不过:人都是趋向安逸、放松的,学习或工作时耗费脑力、体力,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自然容易懈怠

▲摆脱拖沓、提升专注力,我一直坚持践行“两分钟原则”。

  • 简言之,这个原则的定义是——能在两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绝对不拖到第三分钟才去解决。当然,此处的“两分钟”并不是指“精确的两分钟”,而是泛指“两分钟上下”的一段极短的时间。
    ▷“两分钟事项”不完全列表,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1.新添加一位微信好友,为避免日后遗忘其身份,在加完好友后立刻标注真实姓名+身份。
    2.每天清晨列好当日的To-do list:在固定时段(比如晨跑后)快速、有条理地列好,然后开始践行,绝不拖延。
    3.别人发来邮件,只需你答复一个“行”/“不行”,或者回复简单的一句话,那么就在查收邮件后立刻完成,否则之后可能会遗忘。
    4.垃圾箱满了,下楼倒垃圾只需两分钟,那么现在就做,不要拖到之后才解决。
    5.学习时遇到不会做的难题,需要请教老师。如果你正在学校自习,且老师还未下班,那么现在就起身去办公室敲门请教。如果需要和老师预约时间,则立刻就发邮件。
    6.最近有出行计划,需要订机票、酒店。为了保证订到最心仪的航班和住宿,最好现在就完成搜索、预订和支付。如果拖延到之后才做,想住的宾馆可能会满房,想乘的航班也许会变贵。

▷严格遵循“两分钟原则”并最终养成了做事紧凑的习惯,学习专注度与效率都会显著提高。
▷坚决敦促自己“Take action now and get things done quickly and well”(现在就行动起来,又快又好地把事情完成)。

◆第5小课 舒尔特方格训练法

  • 1.利用空闲时间自制一定数量的舒尔特方格表,在每张表上的25个小方格中随机填好数字1—25(也可以下载使用相关的手机APP)。
  • 2.接着开始计时,双目注视舒尔特方格表,从1开始尽可能快地找到并数完所有25个数字,然后停止计时,记录本次所用时长。稍作休息后,以同样的方法开始下一张舒尔特方格表训练。
  • 3.数完25个数字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你的专注力水平越高。一般来说,平均找到1个数字用时1秒(也就是总用时不超25秒),则代表专注力优良。
  • 4.舒尔特方格训练法除了能帮我们提升专注力,还能锻炼眼球的末梢视觉能力、拓展视觉的广度。接受舒尔特方格训练一段时间后,解锁“一目十行”的能力。

◆14-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番茄钟工作法

  • 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或多个25分钟的工作区间和5分钟的放松区间;在工作区间内心无旁骛、注意力高度集中,在5分钟休息区间内放松调整、接着再战。

与世隔绝法

  • 将自己屏蔽在世间一切干扰之外,在一定的时间里(建议每次不超过12小时)“一心只读圣贤书”。尤其适合在应对时间紧、强度大的学习任务时使用。

激励法

  • “自我奖励”与“同伴激励”:通过设置奖励(或者惩罚),督促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高度专注、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两分钟原则法

  • 提高时间紧迫感,养成“能两分钟完成的事情,绝不拖到第三分钟去做”这样的习惯,以这个原则鞭策自己高效地应对生活和学习琐事。

舒尔特方格训练法

  • 日常专注力训练的小妙招。可以自行准备材料,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练习。

∞第15课 可持续熬夜,减少身心伤害

  • 年轻时长期熬夜的副作用仍在默默积聚发酵,但等我再年长一点,这些经年累月的副作用就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伤害
  • 再忙也得有个度。能不长期熬夜就不长期熬夜,有时间睡、能睡着的时候,就别拖着不睡。充分的休息乃健康之本,健康又是奋斗之基

◆第1小课 熬夜前必调整心态

▲当因熬夜而负能量平地起时,我建议你深呼吸,再深呼吸,然后沉住气,对自己说:熬夜不是魔鬼,充其量就是个纸老虎,无须大惊小怪、垂头丧气。

▷大多数人因熬夜而负面情绪上头,无非是因为:

  • 1.害怕熬夜导致的疲惫感觉
  • 2.担心熬夜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比如第二天状态不在线,熬夜可能会“损伤颜值”。
  • 3.单纯觉得自己可怜心疼自己睡不好、太辛苦。
    并非孤军奋战。就在今晚,这个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人和我一起挑灯夜战。今夜我是熬夜党,但我并不孤单。

▲不提倡“达·芬奇睡眠法”—种“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其精髓是惜时如金,每工作四小时之后仅睡15分钟,然后进入下一个同样的工作&休息循环,由此,一昼夜只需用1.5小时来睡眠,从而省下大量时间用于学习和工作。身体力行测试后的结论是:身心俱疲,不可持续。 也完全不必这样摧残自己。

◆第2小课 熬夜前

▲完成了熬夜前的心理建设/心态管理后,带着积极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加粗样式,开始熬夜前的准备工作。
▷物料总结为“FEW”。Few在英文里是“不多、少”的意思。

▲F代表Food & Drinks(吃的喝的)。

▷“熬夜小食清单”通常包括下面几项:

  • 补充维C用的水果:一个大苹果,或两个奇异果,或两个鲜橙,或一小碗车厘子/树莓/红提。
  • 一大杯温开水,至少500毫升。从中医角度来讲,入夜寒凉(且阴气重),不管什么季节,都尽量避免喝冰水。虽然多年在海外养成了喝冰饮料的习惯,但熬夜时我还是一定会乖乖烧壶开水备着的。另外,我不建议大家在熬夜时喝热奶,容易犯困。
  • 一小袋什锦坚果(碧根果、腰果、杏仁、榛子、花生等)。坚果是补充能量的利器,熬夜时的最佳伴侣。
  • 一片全麦吐司。

▷E代表Entertainment & Relaxation(消遣/放松用品)。熬夜时的一大关键是“苦中作乐”。都要挑灯夜战牺牲睡眠了,我们当然得对自己好点。多些色彩,学习时全神贯注,短暂休息时就好好松弛身心。
熬夜常备消遣/放松品包括

  • 一副耳机:在休息间隙戴着听会儿歌。如果你不容易被音乐干扰,还可以在学习时适当听些“不噪”的音乐,醒脑提神
  • 一个U形护颈枕:有时我们感到头晕眼花,其实是颈椎过度疲劳所致。长时间熬夜伏案,脖子很容易吃不消。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在熬夜时配一个护颈枕,避免颈椎劳损
  • 玩具:比如一辆车模、一架乐高小飞机(基于我个人的爱好,仅供参考)。我会先把这些自己喜欢的玩具放在书包里,在短暂休息时段拿出来把玩片刻,之后再放回书包,接着学习。
  • 不建议大家把这些玩意儿摆在视线可及的地方,那样会增加分心概率。另外,也不建议在休息时看视频刷剧——这种活动特别“引人入胜”,让你一不小心就忘了时间、刷到停不下来。
  • 喜欢“毛茸茸的东西”,带陪伴她多年的毛绒小熊,温馨的陪伴感,“特别疗愈”。

▷W代表Working Materials(工作材料)。

  • 要用到的各种学习/工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教辅、笔记本、电脑等。不要拿一堆出来,保持桌面的整洁轻快,做一项任务时才拿出相关学习材料,其他无关的都暂放书包里。

◆第3小课 熬夜时

▲做法总结为“熬夜5S法

▷每个S代表一项“熬夜时的核心要素”,下面做具体介绍:

  • 第一个S代表Study & Work(学习和工作),这也是熬夜的首要任务,望速战速决,因此提高单位能效至关重要。
    1.选择干扰源最少的图书馆。如果要写长篇论文,更会找到图书馆最僻静的角落坐下,尽可能“与世隔绝”。我不太喜欢在宿舍熬夜,因为书桌后面便是床,整个气氛太安逸,不适合高强度奋战。
    2.我常使用“番茄钟工作法
    在每个25分钟的学习区间内,我一定会将手机放进书包,严格做到不想、不看、不刷;如果需要用笔记本电脑,也只打开和课业相关的应用。
    3.Study & Work的关键便是:摒除杂念,潜心功课
  • 第二个S代表Snacks & Beverages(小吃小饮),这一项也对应了熬夜前准备的“吃的喝的”。
    1.在每次5分钟休息区间,我都会喝温开水每过一个小时吃水果/坚果/全麦吐司,以补充熬夜时必需的水分与能量。
    2.熬夜时一定记住规律喝水,每次不用喝多,50—100毫升即可,而吃健康有机的水果、坚果,也不会导致体重增长。
  • 第三个S代表Stretch out & Relax(拉伸放松)。不时伸展和深呼吸,活络筋骨、为机体输送更多氧气。在每次5分钟休息区间,我都会起身走动、拉伸片刻,再回到座位继续奋斗。
  • 第四个S代表Slogan(口号、标语)。这里实际上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之意。
    ▷slogan包括以下几种:
    “我很快就会漂亮完成任务,然后好好地睡一觉。”
    “我身体很棒,熬夜后一定能调整过来。”
    “这次熬夜会带来满满的收获:几个小时的奋战一定会卓有成效。”
  • 最后一个S代表Sleep,实际上是No Sleep(别睡觉)。咬咬牙、发发狠,快刀斩乱麻尽早结束战役,然后高枕无忧地睡到天明。

◆第4小课 熬夜后

▲彻底放松、安然睡觉。

  • 1.再次伸展,揉捏按摩一下颈部和腰背。
  • 2.如果时间还不算太晚,可以用热水泡脚,或者快速洗一个热水澡。关于深夜/睡前洗澡(尤其是洗头)是否有利健康、是否会增加体内湿气,这里不做讨论,大家应该自行做决定。
  • 3.睡前冥想片刻感谢自己的五脏六腑又一次很好地配合自己熬了夜。不管今晚有没有完成所有任务,都不要再多想和纠结。此时应该尽量放空大脑,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熄灯睡觉。
  • 4.第二天尽可能抽空补眠。即使依然繁忙,也要尽量打十分钟的小盹儿,减轻疲惫。

送给大家(和自己)两句话:

  • 1.熬夜不是魔鬼,但熬夜确实不好。白天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晚上能不熬夜就不熬夜。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该随意亏空身体
  • 2.如果被迫要熬夜,也别太郁闷、焦虑。用我上面介绍的方法科学、愉悦地熬夜,一切都会很好。

◆15-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 开始熬夜前,心态的调整必不可少。坦然、从容应对熬夜,“不悲不惧”。
  • 熬夜前:备好“FEW”熬夜物料
  • 熬夜时:依照熬夜5S法,紧凑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尽量“苦中作乐”。
  • 熬夜后:摒除杂念、尽快入睡;第二天尽量抽空补眠

∞第16课 快速自学,跨界成长的秘诀

▲高盛需要的工作技能,至少有六到七成是我入职后通过自学才获得的,

  •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们在上课前,完成对新课案例的研读——注意,是“研读”,不是简简单单读完了事,而是边精读,边自学第二天要在课堂上讨论的案例和商业原理
  • 没有停止过自学,不是因为“不得不自学”,而是确实喜欢、享受自学的过程。一想到每天都能和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初次见面,我就兴奋不已。这也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大乐趣吧。
  • 擅长通过自学来不断锻造实力的人,在职场上总有更多先人一步、脱颖而出的机会。自学的方式多种多样,看书是一种自学,报班也是自学。

◆第1小课 请教牛人法

  • 荀子在《劝学》中的所言: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意思说的是:骑马的人,不一定是跑得快的人,却可以“行千里路”;坐船的人,不一定是擅长游泳的人,却能横渡江河。成大事者,并非生来就天赋异禀,而是他们善用身边的事物和资源(去提高自己)罢了。
  • “要想掌握任何技能、策略或者目标,最快的方式就是照着前人开辟的路往前走。如果你碰到了已经得到你想要结果的人,并且参照他们的经验行动起来,你就很有希望获得同样的结果。”
  • 两段话共同传达了一个要点——“借力”,而“借力”的思路在自学这件事上同样适用。自学,并不只是“自己学习”那么简单。如果你真把自学当成了关起门来仅凭一己之力去学习和琢磨,效果很可能会大打折扣。
  • 要想自学效果好,就该充分动用一切可以借力的资源来协助自己。一些同学习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这个年代的搜索引擎并不靠谱,搜索结果鱼龙混杂,而图书馆的藏书又浩如烟海,面对纷繁的选择,实在不知从何入手。

▲第一个自学方法:寻找到相关领域的牛人、专家

  • 拜他们为师定期让有阅历、有技能的前辈们点拨和指导,能让你获益匪浅。
  • 定期约谈、求教牛人,从而更好地评估自学效果、夯实自学所得

e.g.耶鲁我主攻经济学,学的大多是偏理论的宏观/微观经济、经济计量学和博弈论,在短时间里学会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快速上手。

  • 首先,我快速摸清了公司提供的所有内部培训资源结合自己“新手菜鸟”的需求和国内金融市场的门道,从“高盛大学”(高盛公司的内部培训网站,涵盖海量学习资料、行业干货、项目案例)分门别类下载了一系列自学材料,接着立马制订好了包括短期(一周)、中期(月度)和长期(季度&半年度)的自学计划,敦促自己不管多忙,都咬牙在完成当天工作任务后,再自学至少半小时,完成学习笔记和练习题
  • 拜师学艺。进入公司两周内,我就在自己参与的几个项目团队中选定了一位小boss(我的直接上司)和一位大boss(团队牵头人,通常是副总裁/执行董事以上职称的资深银行家)。
  • 我的拜师标准就这四条:信得过、聊得来、业绩卓越、在高盛工作至少三年

拜师小boss

  • 向“小boss师父”和“大boss师父”请教的方法有所不同。小boss也曾是初级分析师,在多个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执行(“干活”)经验,每日相处熟悉,我拜他为“直系师兄”。在吃饭、喝咖啡或者出差路上,直接请教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 从某个财务报表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到某家公司上市后股价破发的原因,我都会虚心求教、刨根问底,而小boss也总是很耐心地有问必答,把我当师弟来培养。入职后很短的时间内进步神速、获得团队成员们的信任,除了刻苦自学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小boss的慷慨指点。

请教大boss

  • 大boss位高权重、日理万机,我这个“小虾米”没法随心所欲地做“日常求教”。给大boss发了一封诚恳的邮件说明自己有志提升业务能力、希望获得当面指教;在得到大boss肯定的答复后,我马上和他约好了第一次请教的时间:两周后的某个相对不忙的星期五傍晚,请他到公司楼下喝咖啡,顺便取经。
  • 自学中碰到的问题,一一记在本子上/手机备忘录里——当然不是“某公司生产成本的计算”之类的琐碎问题,而是更宏观、更关乎金融行业的大问题
  • 公司的领导者,能分享更高远和深刻的见地。边讨教、边做笔记,我会把大boss的“真传”实时记录下来,用于以后反刍内化。 请教频次:2年每月1次,每次半小时
  • 拜师过程当然不止于“问问题、求指教”这一步,跟进步骤——请导师们对我前阶段的自学成果给予评价、反馈。金融建模不熟,独自钻研了几个之前项目的模型后,开始加码练习
  • 不但向小boss导师请教建模时令我卡壳的问题,还让他来评判我搭完的模型好不好、存在什么纰漏和如何改进。通过收集前辈的反馈,我就得以定好下一阶段自学时需要重点攻克的薄弱环节,直至接近完美。
  • 在“长期自学充电+日常请教小boss+每月请教大boss”的节奏里,我的业务能力进步很快,变牛后其他机会纷至沓来。

e.g.“创业拜师”

  • 第一步,变成了先选定前辈导师,请他们推荐适合我的学习材料(比如书单),再开始自学。接着,根据第一阶段所学,带着总结好的问题清单请教前辈
  • “投资银行”和“电影投资”都有“投资”二字,却完全是两码事系统、深入的自学之旅,用了三个月,每天挤时间钻研影视创投,边学边请教行业大咖,不懂就问、举一反三,终于顺利入了门。
  • 提醒大家:自学绝非闭门造车、“一个人扛”,而是勤拜师、善借力。前辈的点拨指导,一定会让你获益良多

请教牛人前辈的步骤一览

  • 1.确定现阶段自学主题与任务
  • 2.选定自学材料
  • 3.选定可以“拜师”的牛人前辈
  • 4.定期梳理所学、总结问题、约谈和请教牛人前辈
  • 5.练习所学,请前辈评估
  • 6.根据前辈反馈,继续练习/改进有的放矢制订下一阶段自学计划
  • 7.回到步骤4,开始新一轮循环

◆第2小课 3A自学法

  • 除了在某个阶段为完成学业/事业上的某个目标而专门、刻意去自学,其他时候更不能忘了自学。
    把自学变成一种习惯、一件不做都不舒服的事,“3A自学法”。

▲“3A自学法”,3A代表了三个以A开头的英文单词,分别是:

  • Anywhere(任何地方)
  • Anytime(任何时候)
  • Anything(任何事物)
  • 用一句话概括便是:“随时随地自学任何可以学、值得学的东西。”
    把“3A自学”这个做法融进了身体和血液,得上了“自学强迫症”,主要症状是碰上任何不懂、不熟悉的新知识,就想尽量弄明白,如果让它轻易飘过了,就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感到失落。

自学两部分
一是****自学时记录:前几年,我书包里永远装着一个“新知识发现与记录本

  • “随时、随地”碰上新知识时,快速记到本子上。
  • 如果时间允许,就当场通过请教别人或者自行查资料的方式把新知识迅速学会
  • 如果当时来不及,就先把和新知识有关的关键词写进本子,在忙碌之后碎片时间里自学搞懂
  • 这两年由于日程更繁忙、用笔写字的时间变少,我渐渐用手机备忘录APP取代了记录本,将新知识和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一键复制、粘贴,存进手机,方便省时。

二是自学后回顾:上面说到,自学少不了练习和温习,随时、随地、随性的自学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 我一般会每隔几天就抽出十几二十分钟,翻一翻新知识记录本或者手机备忘录,回顾过去几天自学的新东西。
  • 由于这种复习不和任何实际任务挂钩(比如考试升学),所以做起来没有压力和负担感,甚至还能变成一种百忙之中的调剂、消遣
  • 旅行,亲眼领略世间美好,阅读一本活的、动态的好书。

e.g.猛攻英语

  • 随时随地抓住一切机会充电:看电视节目时、和保洁阿姨聊天时、坐车听广播时、在健身房练器械时、和同学们去派对时、到食堂买饭时、经过校园布告栏时……
  • 不管在哪儿,只要碰到了生词、新说法,一定争取“就地解决”,通过查字典、问同学、上网搜索的方式学会,同时记到新知识记录本上。
  • 自学的动力玩转英语的决心帮助我在短短一个月内进步神速,直到和美国人谈笑风生、直到做梦时都用英语。

商业案例

  • 每份案例阅读材料里都有上课时没有涉及的知识,一些同学可能会浅尝辄止,或者干脆自动忽略, 见缝插针查资料自学,然后记到新知识备忘录里。

    ▲方法就是上述两个:有规划、有侧重的自学拜师前辈牛人,搭配持续的、日常的“3A即兴自学

▷如果你没有与生俱来对知识的渴求,可以问自己下面这几个问题(也是我偶尔逼自己学不感兴趣领域的知识时会用到的):

  • 1.我是不是想改变命运,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更棒的未来呢?(如果“是”,就要趁现在多学、多充电。)
  • 2.我是不是想成为一个有趣、有魅力、自信而受欢迎的人呢?(如果“是”,就要趁现在多学、多充电。)
  • 这辈子来世界走一遭,如果不抓紧时间和机会多看、多学些东西,等我老掉牙、走不动、学不会的时候,当我即将告别此生的时候,是否会后悔呢?(如果“是”,就要趁现在多学、多充电。)

▲激励你意识到自学的价值,以及自学能带给你的诸多收获
几点注意事项

  • 自学有益,但切勿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如果当前的主业已经让你应接不暇(比如备战高考),就要暂时把课外自学搁一搁,投入超过90%的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 必要时懂得放弃对某个领域的自学。为什么?
    一是因为实在没有任何兴趣,就算自学也很难坚持下去。如果需要自学的内容恰巧又很重要、没法绕过(比如是通过某项考试的必要条件),我就建议你果断放弃自学、借助外力搞定,比如花钱报个专项辅导班,短时间攻克
    二是因为实在没天分,怎么学也学不好(当然这种情况少一些),如果自学半天却不见成效,这机会成本就大了,还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 “3A自学”时如果选择用手机APP记录所学

  • 一定要尽量抵制手机的诸多诱惑避免分心。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想拿手机做件正经事,却被各种社交娱乐APP的消息、提醒吸引了注意力,愉快地刷了起来,甚至忘了此时此刻开手机是为了什么。
  • 如果经常被手机干扰,自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建议手机强迫症患者们还是准备一个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用。

目标导向的专项自学

  • 一定要有计划、有递进、有重点。换句话说,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一夜之间变专家。初识一个新领域时,我们常会因为兴奋而自信和动力爆棚,但越是激动,越要沉得住气
  • 确定好自学的大目标、拆分小计划,然后一步一步执行,才可能学得踏实
  • 回到我入职高盛时的例子,为了完成“熟练搭建各类复杂金融模型”这个大目标,我必须最基础的会计和金融知识夯实起,同时练好Excel技艺,之后才能开始分行业、分类别地操练不同模型,逐步进阶,直至变成建模达人。

◆16-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请教牛人法

  • 即使是自学,也不能仅凭一己之力闭门造车。要想自学好,牛人不可少。在自学过程中,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前辈,并定期求教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借力”),从而显著提高自学效果

3A自学法

  • “Anywhere,Anytime,Anything”——随时随地自学任何可以学、值得学的事物,并在自学时做好记录,自学后经常回顾,把新鲜所学扎实内化进自己的知识储备库。
  • 一旦开始自学,就全力以赴、高度专注,不要轻言放弃。自学,能让我们走入“美丽新世界”,体验前所未有的精彩人生

∞第17课 时间管理,把做事效率提高3倍

  •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人生。充实紧凑、忙而有序,忌懈怠随性、忙中生乱。对待时间的方式所造就的学习状态和生活境遇,不消十年便会出现分野,高下立判。
  • 时间管理是内容驱动和目标导向的。越忙,越需要时间的管理。
  • 内容,就是有着轻重缓急之分的事项和任务,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心中缺乏明晰的目标引导,整个人是形散而神不聚的,很难做到科学地安排时间和充分利用时间。
  • 梳理必做之事的主次缓急,将宏观的远期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然后落实到每日、每周和每月中,也就是列出每日的任务清单、做周计划和月计划等。

◆第1小课 每日任务清单法

To-do list神器的使用方法

  • To-do list的使用方法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将每天待完成的事项逐一写下来(比如记录在纸上),随后根据这张清单,展开一天的忙碌。
  • 每完成一项任务后,便在To-do list上将相应事项画去(或在旁边打钩),代表“已完成”的状态。

好处主要体现在这三点

  • 第一个好处是帮助我们避免遗忘、厘清头绪——“今天,我到底要完成哪些任务?
    每天晨起醒脑后便立刻坐在书桌旁,用3—5分钟时间快速写好当日的To-do list,将轻重缓急不一的任务一一列出来。带着这张To-do list有条不紊地开始全天的忙碌,我总能感觉到踏实、从容。
  • 第二个好处是增强紧迫感、提高效率。根据当天的繁忙程度,一张To-do list可以包含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二十个任务。当这张密密麻麻的任务清单出现在眼前时,想懈怠偷懒其实都难。
    让To-do list日常提醒、鞭策自己,你也一定可以紧凑、高效起来。
  • 第三个好处便是“解锁成就感”等积极的情绪影响。一些同学常感迷茫、无力,每天得过且过,“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经典语句“你不是无缘无故迷茫、无力的。你现在低迷、空虚、缺失希望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压根儿就没让自己忙起来!每天无所事事,怎么可能看到希望和未来呢? ”
    ▷尚未决定长远、宏观的人生方向,就把每天最细微、最琐碎的小事认真、踏实地完成好,你才可能不断进步、优化自我,逐渐找到并踏上“通向未来的路”。

To-do list模板1

  • 其适合刚接触To-do list的“入门选手”, 或者日理万机的大忙人。三列组成:事项序号、具体任务和完成状态

    To-do list模板2
  • 除非实在挤不出时间,我都习惯用这种To-do list来规划时间和任务。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到更重要的事情上,类似二八原则(或者80/20原则)阐述的概念。
  • 第一列“优先级”的分类——通过将一段时间的事项按照重要程度划分成高、中、低三个优先级,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把握有限时间,尽量把时间首先分配给最重要的To-do事项。
  • 第二列“截止日期与时间”是基于上面第一种模板的进化。“状态”栏注明的只是某个To-do的当前进度(比如“完成”“未完成”),而“截止日期与时间”能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到底还有多少时间来完成某项任务,在必要时可以增强我们的紧迫感和提高我们的效率。

    使用时间范围
  • 以用于单日的任务与时间规划,也可以用于超过一天甚至几天的区间。
    “今天”,因此可以忽略不填,只需注明时间节点的不同,比如“上午11点前”“下午2点前”。
    当用作一段时间的To-do规划时,截止日期便各有不同了,比如“本周一早上9点前”“本周四中午12点前”。

优先级最高的任务

  • 必然是复习和考试,一切和学习无关的事项统统退居二线。时间靠前的考试又比靠后的更重要;另一种进一步划分优先级的方式是基于考试的相对权重 ——比如语文更重要,因为是主科,满分150分;历史是副科,满分100分;又或是根据难易程度和复习所需时长——比如数学最令你头疼、复习时要下的功夫最多,所以备战数学考试就该是重中之重的To-do。

To-do list模板3
▷基于待办事项的类别属性。下面的示意图中包括了四大类,非常适用于在校学生,包括“作业”(“工作”)“联络”“会议/约见”(“个人精进”)以及不能归于前三种分类的“杂七杂八的任务”。

  • 尤其适用于目前身兼多职、需要在不同事项之间“游走”的人。通过将各项To-do分门别类,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组成元素。

    To-do list模板4
  • 整体基调更轻松,以“要干的正事”“要见的人”“要买的东西”“要去的地方”“杂七杂八”代替了模板3里严肃、正经的属性分类。

◆第2小课 周计划与月计划表

  • 工具主要是对短时间内,微观任务的实时规划和管理,但对覆盖更长时间段的宏观目标计划却起不到很大用处。

  • We should have a broader picture of what needs to be done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在更长一段时间内都该完成什么事情。

  • “日期对应计划/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计划/目标”并非To-do list里的“当天细碎小任务”,而是需要多个步骤和一定的时间跨度才能完成的各项目标。

  • 在月计划表的15日有“完成市场团队三名员工招募”这一项, 并非意指15日当天一口气招到三人,而是以15日为截止日期,在那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陆续完成招募。

  • 月底30日“完成第一轮APP内测”也指以30日为截止日期,在30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将这项规划拆分成以2天为单位的数个To-do,分步骤陆续完成。

▷“从最宏观到最微观”:

  • 首先,我会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展望、 制订好下个月的整体规划,将不同分类下的各项目标整理出来,再预设好每一项的截止日期,填到月计划表上;
  • 其次,将每一项月度目标拆分成从开始到结束的数个“二级步骤”,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到周计划表上;
  • 最后,进一步将这些“二级步骤”拆分成最细碎、微观的To-do,在每天早晨填到当日的To-do list上。

◆第3小课 四象限记录法

  • 四象限记录法(以下简称“四象限法”)是时间管理工具中颇具人气的“舶来品”,《要事第一》中首次提出后,深受国外大学生和职场人的青睐。
  • 四象限法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用五个字总结:确认优先级
  • 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的多任务处理者,不同任务之间一定存在轻重缓急的优先级差异,我们理应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优先级最高的事情中。

▲四象限法将“优先级”进一步拆分成两个元素:
重要性和紧急程度

  • 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
  •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 第三象限——不重要且不紧急
  • 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紧急

    ▲ “重要”和“紧急”都是无法量化,且存在一定主观因素的概念,根据当前生活状态和对未来规划的不同划分。

▷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重要”?我的做法是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 1.这件事是否和我当前生活/学习/工作的主题息息相关
  • 2.如果不做这件事,是否会影响我生活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
  • 3.是否会影响其他(尤其是后序)事项的推进

e.g.比如,你现在的一大目标是申请明年到英国读大学,那么“准备留学”就是当下生活的重要主题。假设待归类的事项是“准备雅思考试、至少拿到6分”,我们借用以上问题做个判断

  • 1.“备考雅思”和“准备留学”这个主题息息相关吗?是的。
  • 2.如果不备考雅思、拿不到6分以上的成绩,是否会影响你当下生活的主题?是的。
  • 3.是否会影响其他(尤其是后序)事项的推进——“申请英国院校,争取拿到Offer”?是的。
    因此,“备考雅思”非常重要。

▲如何判断一件事是否“紧急”?也不复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据一件事的截止期限来判断即可。
.
e.g.比如三天后,你就将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而这次考试的成绩将直接决定你是否能进入理科重点班。那么,“复习备战期末考”就至关重要。

  • 这件事“紧急”吗?答案也是肯定的,毕竟留给你复习的时间只有区区三天了:-
  • 要想在72小时后胸有成竹地上考场,现在就必须铆足了劲复习。

▷这几年,在四象限法的影响下,我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

  • 面对任何一项To-do,我都会不自觉用上述方法迅速判断:
  • 这件事重要吗?紧急吗?然后将其归类进当前的优先级坐标系里。

▷基于重要性和紧急性将待办事项划入四个象限,只是时间管理的开始。
▷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对待不同象限的To-do呢?

  • 四象限法的精髓是:
  • 尽量减少第一象限的事项,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把第二象限的任务提前完成好
  • 第一象限的事项最容易让人压力陡增,有时为了赶在截止日期前做完,甚至无法保质保量。这样匆忙而令人抓狂的状态,紧凑些、高效些,许多任务根本都不该出现在第一象限,而是在第二象限就已经被“终结”了。第一象限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日常拖延的结果。

时间分配、执行方法和对待原则做了总结:

  • 时间管理只是手段,绝非最终目的,大家千万不要在如何管理时间上掏空了心思,关键是要选择一到两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坚持规划和执行,让时间变得越来越“多”。

◆17-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每日任务清单(To-do list):

  • 将一天中的待办事项按照优先级或属性分类,再逐一列出来,作为当日工作/学习的指引。每完成一项To-do的同时,在表上打钩或直接把该项To-do画去,直至完成当日所有(或尽量多的)To-do为止。对于无法按原计划完成的任务,也要在To-do list上注明原因

周计划/月计划表

  • 是To-do list的补充和延伸。To-do list主要记录每日微观任务,而周计划/月计划表列出的是一个阶段的“大To-do”“小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建议搭配使用。

四象限记录法

  • 一种划分“优先级”的时间规划工具。将一个阶段内(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更长时间)的所有待办事项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归入四个优先级象限。第一、第二象限的事项相对重要,第三、第四象限次重要。
  • 平时,应把更多精力用于完成第二象限的任务,从而避免第一象限“过于拥挤”、平添无谓压力。

∝学霸分享 6大课

通过英语、写作和SMART原则、OKR工作法、LEO解读五步法等文章。同样适用于国内教育环境。

∝3 学霸分享,直通世界名校的超级学习法

∞第18课 LEO手把手教你如何学好英语

◆第1小课 单词

  • 要想英语学得好,单词储备不可少。不要轻信“抛弃单词书,流利说英语”之类的广告词,那只是吸引人 掏钱埋单的套路。
  • 首先,单词脱离了 语境就如同鱼没了水,背单词时一定要结合例句、语段;
  • 其次,绝不能只把中、英文意思颠来倒去背会了事,而是要精通一个词的不同形式和用法,不只是在文章中能读懂的那种“用”,而是自己写英语作文时也能正确使用的那种“用”。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一个单词。

背单词的实操建议
充足的背单词时间,那么: ·

  • 要有一个合理预期,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 · 在复习一个刚背完的单词时,如果用了超过5秒才勉强想起它的意思,那么这个单词不算过关,必须重新背至少一遍。 ·
  • 复习时不能只看着单词回忆中文释义,必须完成“英到中、中到英、不同词性、变体时态、例句回顾”的全套流程。 ·
  • 如第1课(2页)所介绍: 晨起和睡前背单词的效率更好。 推荐尝试我的“六步鸡血背单词法”,亲测有效。

◆第2小课 语法

  • 日后用英文工作,那语法更是至关重要。语法迟迟不过关,结果论文里纰漏百出,最后直接挂科,甚至重修学分。《薄冰英语语法》,开始了和各种时态、各种句子结构打交道的自学之旅,每天利用课下时间啃语法书、做练习题。

  • 我掌握了这门语言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不 再只是机械地背单词、写句子了。这种先苦后甜的通透感特别好,只有 自己试过了才知道

◆第3小课 听力

  • 单词和语法是爬,阅读和听力是走,写作和口语是跑。
  • 对于初阶、中阶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听力尤为重要。因为做听力实际上是在模仿。只有听得多了、模仿 得多了,大脑吸收的纯正语音语调和地道表达用法才更,轮到自己说 的时候才可能“张口就来”。
  • 大量的听力、听写练习。如《新概念2、3》和《美国之音慢速英语》等“超纲”教材的听写练习
  • 边听边写,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更多词句表达,也逐渐能 熟练听懂各种发音、语调,尤其是连读。
  • 选择听力材料时千万别设限。既可以采用正统、 经典的教材,也可以多听海外广播、流行音乐,多看英文原声电影。大 量地听、听得杂,对磨炼耳朵大有裨益。

◆第4小课 阅读

  • 阅读:读得杂、读得频,大量读,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 《爱丽丝漫游奇境》《野性的呼唤》读《哈利·波特》《指环王》 《傲慢与偏见》
  • 建议你每天抽出至少15分钟做英语阅读,可以读豆腐块短文,可以读英语新闻,当然也可以读大部头原著。
  • 选什么难度的阅读材料呢?我的建议是“需要踮起脚尖、稍微费点力才 够得着”的材料。什么意思?比如现在你的英语水平是1,那就选难度系数在1.2—1.5的材料来读,也就是比自身能力**高20%—50%**的材料。
  • 第10课(95页)和第11课(112页)中介绍的诸多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阅读,比如三色批注法、三分钟过电影法(用英文完成回顾、复述)、好词佳句摘抄法等。
  • 阅读没有捷径,也不需要捷径,但我 们必须打起精神、持之以恒。

◆第5小课 口语

  1. 第一个建议是,说的内容大于语音语调。
  • 单词和语法是基础,听力和阅读承上启下,口语是水到渠成。若想在说英语时用词贴切、表达地道,前面这些基本功步骤必不可少。
    措辞和句子结构都地道。
  1. 第二个建议是,尽量避免和水平相当,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练口语,
  • 尤其不要太热衷于“市民英语角”这样的活动。可能会固化已有的口语毛病,无法改进提高。
    厚着脸皮缠着外教“尬聊”。
  1. 第三个建议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想说好英语,就得大量、反复练习。口语练习材料,不断模仿跟读,有时间的话就多背诵经典语段,长期坚持下来,才可能出口成章、金句频出。
  • 练习材料,比如探索频道、迪士尼频道和美国国家地理的影片,还有《英文 经典演讲50篇》

LEO的学习仪式感 我在不同英语学习阶段使用的教材

  1. 小学三到六年级 ·
  • 人教版标准教材,《牛津英语》
  1. 初中·
  • 课内:《看,听,学》《新目标英语》《展望未来》 ·
  • 课外:“企鹅英语分级阅读”,《新概念英语2、3》《美国之音》, 高考英语试卷初三暑假开始接触大学英语四六级材料、托福单词和阅读教辅
  1. 高中·
  • 课内:《新标准英语》 ·
  • 课外:《新概念英语4》,托福、SAT备考教辅,英文原版小说名 著 ·
  • 中学阶段还接触了大量英文原声电影、纪录片、演讲

∞第19课 三要素写作法,把文章写到读者心里去

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能否“写到读者心里去”,取决于作者是否找准了切入点、用对了“描写 方式”。
三要素写作法
“Yale Freshman Writing Seminar”(耶鲁本科新生写作研讨课), 也是所有大一耶鲁人的必修课。

第一节课上,教授带着我们对《时代》 《纽约客》等影响力刊物的知名篇章做“修辞分析”。
通俗来说,就是评判每篇文章写得好不好。而分析的工具,正是“三要素”。
“三要素”,指的是三个希腊语单词:ethos,pathos,logos
分别是:

  • Ethos:人品诉求,或者“可信”(对应英文单词credibility)
  • Pathos:情感诉求,或者“情感”(对应英文单词emotion、 empathy)
  • Logos:理性诉求,或者“逻辑”(对应英文单词logic、reasoning)
    精髓用一句话总结便是:如果想做一场精彩演讲,或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三要素”的运用必不可少。

◆第1小课 Ethos,可信

“可信度高”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加分项,只有可信、靠谱了,才能说服别人、获得认可。

▲在写某个主题/领域的文章时,提高ethos的一大做法,就是建立作为作者的可信度,从而让读者坚信不疑:嗯,这个作者和他 写的文字都很可信。

e.g.一篇议论文,关于“高中生是否必须穿校服上学”这个话题。穿校服上学,对高中生都有哪些益处(或危 害)?

  • 为了提高ethos,你可以在相关段落的开头很自然地写下这一句话: ××年前,当我还在A高中读书时,- 就曾连续穿了三年校服,只因 校规严格,着私服上学的违反者都要接受教导处的训诫……
  • 作者亮出了身份——这个话题曾经的当事人,而不只是 一个路人甲笔者。巧妙地提升了作者的可信度。

e.g.一篇“大学生与毒品”的文章。

  • 这是个有点 沉重的话题,也需要相对较多的事例资料,才能让内容有说服力。如果 你在这个领域有相关经验,就应该果断地在文章中呈现出来,比如:
  • “在作研究生论文时,我曾对B市三所大学的总计××名本科生做过采访调查,了解他们对毒品的看法。”
  • 简单一句话,就漂亮地把作者的可信度提高了一大截。

▲除了直接提高作者的可信度,我们还应该有策略地提高观点的可信度

  • 引用充足的、高质量的例证和数据
  • 关于空气污染的文章,要阐述的一个观点是“雾霾 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长远威胁”。
    如果你仅仅描述直观感受,例如“一出门就嗓子发痒、老想咳嗽”,虽然不少读者也会感同身 受,但这毕竟只是一种感觉,并非令人信服的数据
  • 援引权威数据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 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 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 10%—27%。(1)
  • 有了权威机构的权威研究数据,观点的ethos瞬间就提高了不止一个 档次。

▲想立观点、下结论之前,一定问自己这个问题:

  • 我是拍脑门儿、凭主观感受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还是借用真实、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论证
  • 如果是后者,我该引述的数据、哪里的数据,才能让读者足够信服呢?

▲另一个提高可信度的方式,是引用名家之言“引经据典”。

  • 坦率地 讲,我并不算这个方法的拥趸。虽然我爱读前辈大家的论著,但主要还 是学习他们的思想智慧;为欣赏、想模仿,并非在写作时直接引用。引用会让读者产生“这人没什么主见,净是套用别人 说的话”这样的印象。
  • 你才是文章的主人,理应保有 自己的观点和特色。

◆第2小课 Pathos,情感

▲和ethos同等重要的是pathos,对应英文的“emotion”和中文的“情感”一词。写文章时一定不能少了感情色彩。

  • 在朗读和演讲 时,我们要“声情并茂”,写作也是如此。文字清汤寡水不“走心”,就如 同炒菜不入味、演戏不传神。
  • 要如何让文字有感情呢?我记得耶鲁写作课的教授说过一句话: Show,don’t just tell.翻译成中文大概是:描述(或“呈现”),不要只是讲述。

e.g.易懂的例子:
▲比如在某篇关于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文章里,有两段话候选。如果你是读者,哪一段会更触动你的心弦呢? ·

  • 选项1:“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花季少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宝贵生命。在世界各地,青少年自杀悲剧事件每天都在上演。我认为, 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
  • 选项2:“我失去了我挚爱的儿子,他在三年前一个下着雨的早晨, 割腕自杀。作为痛失孩子的母亲,这些年我生不如死。加强青少 年心理辅导,拯救在泥潭中的孩子们,不要再重演这样的悲 剧……”
  • 很显然,从pathos角度判断,第二段话完胜第一段。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饱满的情绪,令人痛惜。第一段话虽然包含了诸如“成千上万”“宝贵生命”“悲剧”“至关重要”等语气较强烈的词,却依然摆脱不了空洞感,也很难激发读者的情绪。

e.g.你要写一篇有关医护人员在前线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的文章。下面两段话,哪一段的情感更强烈呢? ·

  • 选项1:疫情无情人有情。广大医护工作者放弃了与家人过年的机会,坚守一线与疫情抗争。他们牺牲小家保大家,令人感动。 ·
  • 选项2:试问,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呢? 不过是一群逆向而行的孩子,努力学着前辈的样子,拼着命和死神抢人罢了。
  • 第一段话用词精准,表述流畅,“没毛病”,可就是少了灵气。相 反,第二段的共情就做得好,不再正面歌颂“白衣天使”的崇高,而是通 过“孩子”这样更柔软的类比衬托出医护人员的牺牲精神,更容易引发读者对他们的心疼与尊敬。

e.g.她闭月羞花秀外慧中倾国倾城大家闺秀……这样的写法就是典型 的“tell”(一味叙述),你觉得走心吗?

  • 另一种是“show”(展示):她的气质清新恬淡。眼睛虽不大,却含笑而有神。一对若隐若现的酒窝,更 让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对五官细节的勾勒,能引起读者对女孩的好感情绪,一些读者甚至还会“脑补”她的长相。
  • 在文章里加入恰到好处的pathos,就如同烹饪时用了分量刚好的作料,让菜品更加入味。我在这里用“恰到好处”这个词,是要提醒大家, 渲染情绪时一定得适度,不可言过其实

◆第3小课 Logos,逻辑

▲“Logic is the anatomy of thought.”——John Locke,“逻辑是对思想的剖析”。

  • 写作时,脑子灵光的人就特别容易犯“跳步”的错。忽略了论证的步骤,直达结论,或者先抛出论点,却不做详细的阐述,就会给自 己的文章减分了,也容易让读者一头雾水。

  • “跳步”是逻辑不严密的典型表现,而跳步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做了错误假设,认为读者和自己一样,也具备和论点相关的背景信息或常识,所以这样的作者在写文章时会直达终点,忽略了必要的阐述。

▲另一个错误,是“逻辑不一”、论点和例证矛 盾;本来想说A好,却有意或无意地说A坏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 脚”。
e.g.比如,本想描绘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物形象,却在文章里“不经意”地写到他“对动物没有耐心,还因嫌邻居家的狗叫声太大,把它拐出来卖给了商贩”。

▲如何在写作时提高逻辑性、做到逻辑清晰有条理呢?

  • 首先是别怕麻烦、别偷懒,下笔前一定列好提纲。我们毕竟不是能 出口成章的文豪,如果没想清楚就动笔,便可能出现逻辑混乱、内容 偏等问题。

  • 厘清提纲,规划好: · 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是什么?

  • 论点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

  • 如何谋篇布局?哪个论点在前,哪个在后? ·

  • 如何开篇、怎么收尾?

    ▲第二个确保逻辑缜密的做法,是在动笔前就收集好所有写作素材, 然后逐一评估,择优选择其中最能支持文章论点的材料,将次重要的以及可能和写作内容出现逻辑矛盾的素材弃之不用。

  • 无论是写随笔还是论 文,我都会在动笔前至少抽十分钟,全面“检视”素材,只留用其中最严谨而有说服力的材料。

  • 写文章时 一定不能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其中最重要、最符合中心思想的若干个原 因进行详述。

    我倾向于使用官方数据和客观事实,而不是未经验证的一家之言。只有确凿的素材才能强有力地支持论点,让文章逻辑更严密。
    逻辑训练相关LSAT(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的逻辑题册,挤时间练习。
    合适的段落配用合适的要素,让文章既缜密清晰又具备恰到好处的共情力。

《十二怒汉》通过这部好莱坞经典,深度地学习了三要素在写作和谈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9-本课核心方法回顾

若想写好文章,只关注语法正确和措辞通顺并不够,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在合适的地方融入**ethos,pathos和logos这三个“写作精进”**要素。

  • 可信(ethos): 通过引用确凿的数据、权威之言等方式,提高作者本身、观点和文字的可信度。
  • 情感(pathos): “Show,don’t just tell.”,用调动读者情绪、情感表述替换平铺直叙, 以提高文章的共鸣力、共情力。
  • 逻辑(logos): 从论据到结论之间可轻易地跳步,更要提防论据与论点的自相矛盾。 只有逻辑清晰、论证严谨的文字,才可能具备较高的可信度。
  • (1) 此段引述摘自https://www.sohu/a/211770085_284136。

∞第20课 LEO解读SMART原则法: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达成人生目标

▲SMART原则法,设置目标的方法。
SMART原则法源自“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在其著作中有关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 MBO)的论述。

“SMART”是一个缩略语,代表五个形容词,分别是:

  • S: Specific,具体的、明确的
  • M: Measurable,可量化的、可度量的
  • A: Attainable,可达到的、可实现的
  • R: Relevant,相关的、有关的
  • T: Time-bound,有时效的、有时限的
    SMART原则法的精髓便是:制订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以上五大方面。
    主要的应用场景自然也是商业、企业和员工管理中的目标制订工作,但SMART原则法同样适用于学习场景。

S: Specific,具体的、明确的
这个词是SMART原则的总起和高度概括
▲什么是有效的好目标?一句话回答:

  • 这个目标必须尽量具体,尽量多一些关于时间、范围、地点等的定语。
  • 具体、务实的目标,执行起来心里就会越有底,获得的结果也会越清晰、越明确
    如果一个目标过于空泛,也许它都不该被称作“目标”,只能算“梦
    想”。
  • 比较抽象的概念,也就导致这个目标过于虚幻,无法为接下去的执行提供很清晰的路径指导

e.g.我要提高英语水平!究竟要提高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样的时间维度之内?这些信息在这个目标陈述句里统统缺失,也就无法满足“specific”的原则。

M: Measurable,可量化的、可度量的
引出了SMART原则法的第二项要求:一个好的目标,必须是可量化、可度量的。如何量化“财务自由”?最直接的方式自然是定一个 具体数额
“财务自由”该如何定义?到底要有多少身家, 才能算“财务自由”呢?
足M、A、R、T中 的任意一项或几项,都能使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具象、明确。

A: Attainable,可达到的、可实现的
设置目标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提高。
制订任何学习目标时,都要客观地结合自己当下的进度和能力

R: Relevant,相关的、有关的
什么叫“跑题”?写作文时跑题了,是指论点、论据偏离了中心思想
目标设定时的跑题,指的是目标偏离了当下的人生主轴、优先级最高的事情、你最想达到的“诗和远方”。

  • 如果你清楚考研对自己有多重要,就应该在每天的To-do list里制订和考研直接相关的大、小目标。
  • 如果你定 了诸如“周末前读完××小说”等和考研一点关系都没有的To-do,就是跑偏了。
  • 为了不重要的小目标而耗费时间、精力,都可能会导致你在考研中多错题、多丢分。

▲满足“relevant”这个要求并不难。
在制订目标时,我习惯问自己这些问题:

  • 对我来说,当前优先级最高的事情/大方向是什么? ·
  • 为什么要设置这个目标?和我的大方向、大目标相关吗?能帮我离大的理想更进一步吗?

▲总之,时刻记着: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T: Time-bound,有时效的、有时限的

  • 定目标时别忘了考虑“时间”这一维度。 如果一项目标没了截止日期的约束,就丧失了至少一半的意义。
  • 如果缺了一个明确的时限,又怎能给自己增加紧迫感呢?

e.g.“今年我要重拾阅读,在年底前总计读完30本纸质书。具体来说, 上半年结束前要读完至少12本,下半年结束前要至少再读完另外18 本。”这样的目标就具有了时效性,也就变成清晰、有效的好目标了。

SMART原则的创新变体

五个维度过于“激进”, 表述也不如原版具象,尤其是S、M和A的意思有些重叠,所以我更建议 大家遵循上面介绍的经典版SMART原则。 ·

  • S: Stretching,“延伸的、更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的” ·
  • M: Motivational,“激励人的、给人动力的” ·
  • A: Ambitious,“野心勃勃的、雄心壮志的” ·
  • R: Rewarding,“有收益的、有回报的” ·
  • T: Trackable,“可追踪的、可跟进的”(和原版里“measurable”的 意思相近)

∞第21课 LEO解读OKR工作法: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定期检查进度

不轻信任何经典理论的批判性思考者,我对于“attainable”是持一些保留意见的。

  • attainable却建议我们制订**‘可以实现’的目标,这是否有些过于保守**?是否会导致一些人不敢跳脱舒适圈,只为了求稳而给自己布置容易完成的目标呢?
  • 正如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样, attainable也是一把‘双刃剑’。让人制订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否可能导致对自己降低要求这样的情况出现呢?确实有可能。
  • 如何既提高目标完成的胜算,又能推 自己一把、接受更多的挑战呢?
  • 克里斯蒂娜·沃特克(Christina Wodtke)的《OKR工作法》(Radical Focus),里面介绍了一种比SMART更令人激动的目标设计方法……

OKR的全称是objectives & key results,中文翻译为“目标和关键结果”。

  • 首先,SMART原则着重于“goal setting”(目标制订),而OKR法则更往下游延伸——objectives关乎目标,key results关乎之后的执行和结果
  • SMART原则强调制订目标时的踏实、合理与审慎(“attainable”,可实现的),而OKR法的核心精神是:定下的目标一定要“振奋人心”。

e.g.什么样的目标是“激动人心”的?举个简单例子:

  • 常规目标:今年背完3000个日语单词。
  • 狼性目标:完成日语能力提升的目标(包括增加词汇量),春节假期到日本无沟通障碍跨年旅游

目标分析

  • 常规目标是量化的(有具体数字)、清晰的,但缺乏一种刺激情绪的“延伸”和目标完成后的结果暗示——背完3000个日语单词后,又会怎样呢?
  • 重要收获:无沟通障碍,到日本旅游,激发人的学习干劲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第一层:“待我语言能力通关,和日本人交流便不在话下了”;第二层:“待我语言能力通关,我要奖励辛苦完成目标的自己去日本跨年”。

▲OKR法的第二部分是key results,也就是“检验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结果”。确定了O之后,你必须给自己布置若干项KR,才算善始善终地 走完了从目标到结果的全过程。

▷什么样的KR符合OKR法的要求?
▲基于《OKR工作法》最重要的:

关于KR的难度值

  • 我的总结是:不要“safety”,也不要“impossible”,而要“reach & stretch”。
  • safety指不具挑战、能够轻松实现的关键结果,难度值偏低, 无法满足“激动人心”这个基本
  • impossible是另一个极端,难度太大、远超个人能力范围,作为KR也不适合,屡次失败后还可能挫败斗志。
  • reach & stretch的意思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凭借努力才可能达成的关键结果,这样的KR最能激励人付诸行动、不断进步。

e.g.举一个职场例子:一名具备数年经验的销售经理为自己制订新年工 作目标。背

  • 景信息1:去年全年,她完成了300万元的销售业绩。
  • 背景信息2:今年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业务发展均向好,且这名销售经理将继续以正常状态全职工作。 下面来看三种不同情形的KR:
  • Safety:今年完成至少200万元的销售业绩。点评:目标偏低,太过容易。
  • Impossible:今年完成1亿元的销售业绩。点评:目标过高,不切实际。
  • Reach & Stretch:今年至少要超过去年,争取完成500万元甚至翻番 (600万元)的销售业绩。点评:目标适合,振奋人心,可以作为KR。

▲关于KR的数量

  • 针对一个目标,建议列3—5项KR即可。太少了可能导致O和KR混淆,或者因为KR不够而丧失“奔头”和行动指引;太多了则容易顾此失彼、优先级难辨。

e.g.以我本人为例:

  • Objective:成为哈佛商学院最出色的MBA学生之一。
  • (1)KR1:(学业)MBA一年级的十门期末考试中,至少六门拿到“一等成绩”;二年级的十二门期末考试中,至少九门获得“一等成绩”(2)。
  • KR2:(社会关怀)每月至少参与一次波士顿市/哈佛大学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
  • KR3:(校园影响力)成为哈佛商学院某个学生社团的骨干成员, 组织至少三场有影响力的、惠及哈佛师生的活动。
  • KR4:(课外成就)课余时间坚持写作,在哈佛求学期间至少完成一本书的全稿。
  • KR5:(课外成就)课余时间坚持培育“学长LEO”文教平台,从哈佛毕业前的总用户数突破500万人。

关于KR的元素

  • “O”一定要振奋人心,不一定非常具象。但KR作为“结果”,必须可量化(使用数字),同时还应搭配具体的时间节点和“效果价值”
  • 可量化:KR切忌虚头巴脑,尽可能用数字辅助描述。比如,“较前年增加100%”“在××考试中至少得到××分”等。

时间节点:设置KR之后,必须定期检查进度、按时复盘,没有时间框架的KR是缺失了灵魂的。KR规定起始和终止时间,越精确越好,以督促自己紧凑起来。

▲“效果价值”:这项关键结果达成后能产生何种影响、带来什么价值?用两个英语词总结便是:“impact”和“value”。

e.g.缺乏“效果价值”的KR:今年出版两本书,每本销量10万册以上。
搭配“效果价值”的KR:今年出版两本书,每本销量10万册以上。 帮助至少15万读者解决学习困惑;入选当当网和京东网等平台的“年度 影响力好书”(加粗的部分就是“效果价值”阐述)。

▲关于KR的阶段性复盘
根据每项KR对应的时间节点确认进度,(“是否完成?”)我也建议大家做固定的阶段性复盘
比如每周/每月/每季度一次,从而了解:

  • 当前的KR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完成多少了(可用百分比衡量)?·
  • 是否遇到“瓶颈”/突发状况,导致某项KR明显滞后? ·
  • 是否出现更新情况,需要删除/添加/修改KR? ·
  •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性质和原因是什么?是否不可抗

OKR使用模板
“关键结果”本质上也是一种“目标”,一种需要执行和完成的“To-do”,和OKR法的“目标”乃至我在前面 篇章里介绍的各种“目标”都是一脉相承的。

  • (1) “出色”是有一定主观性的形容词,每个人的诠释都不同。下面的KR能部分反映我对“出色”的理解。
  • (2) 哈佛商学院课程的期末考试通常分为四等:
  • 第一等:成绩在全班排前10%—15%的学生可以获得“第一等”,是哈佛MBA最优秀的一档成绩;
  • 第二等:成绩在全班排16%—85%,是哈佛MBA最普遍的一档成绩
  • 第三等:全班成绩末尾的15%,是哈佛MBA较差的一档成绩
  • 第四等:“不及格”,在哈佛MBA课程中比较少见,但如果学生大量缺勤、经常无法完成作业/论文或阶段考试挂科,则很可能被归为这一档,严重者需重修课程,甚至被劝退。

∞第22课 LEO解读五步法:诊断问题,制订方案,实现进化

▲纵览全局、涵盖多个元素的“综合流程式”方法,适用于学生、职场人等不同角色,已经给许多人的奋斗人生提供了重要指导。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提出的“五步法”。相较于骄人的投资业绩,达利欧更让人欣赏的是他对工作和生活永无止境的思考。他会赚钱,却没有金融大鳄身上常有的物质感和铜臭味。智慧却谦逊。
书单:现象级畅销书《原则》 (Principles)

▷五步法都包括哪五步?直接援引《原则》里的叙述:

  • 第一步:有明确的目标
  • 第二步: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 第三步: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 第四步: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 第五步: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粗浅读来,这套流程简单直白,不具新意。但大道至简,有用的经 典方法,也常常貌不惊人、朴实无华。
▲将这个方法拆分成五步,一一介绍。

  • 拥有清晰的目标 一切收获和成功的缘起,必定是一个清晰、笃定、令人心甘情愿为之努力的目标。
  • 有目标的感觉,就是心里有底,就是充满奔头,不同境遇里都能对自己说:“嗯,我还在为了一件事努力着,我的生活依然充满希望,纵使有时也会挫败,也会觉得很难。”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有明确的目标”最重要的几点

确立目标优先级,专注于“屈指可数”的几个目标

  • 努力、高效,时间 和精力仍是有限的。必须懂得克制和取舍,不可贪得无厌、什么都想得到。
  • 英文里有句话叫Less is more(少即多)真正能做到心无旁骛、专注地追求1—2个高优先级目标,不高估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拒绝身体和心力的损耗。也许会影响 自己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 明确优先级,更好地专注于最重要的目标。

▲目标经常和欲望相悖,只有你能决定自己更想要哪一个
e.g.运动健身获得健美身材,这是“目标”,但他们又经不住美食的诱惑,消夜、零食照吃不误,这是“欲望”。

  • 欲望会阻挠目标。如果你认为,味蕾享受与及时行乐对自己更重要,也不是不可以选择“欲望”。
  • 可问题是,你又割舍不下变美、变健康的“目标”,于是在二者之间游离不绝,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欲望没满足,目标也没实现。
  •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状态与轨迹,你才是真正的决策者。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欲望和目标到底要哪一个,尽快考虑清楚,果断决定,不要纠结、后悔。
  • 如果选择了目标,那么就咬牙忍受无欲、好好奋斗,直到目标实现的那一天,体会成功的甘甜。

▲永远不要妄自菲薄、不敢尝试

  • 在制订目标时,永远不要轻易地对自己说:还是算了吧,这目标不现实,我不行。
  • 你没过,凭什么妄自菲薄、随便打退堂鼓?平庸,很多时候是安于现状、不敢突破的“ 怂”心态造成的。如果你想让人生有些不同,就要敢于设置突破自己当下能力的****目标

▲ 好目标是Smart(聪明)的

  • 在前面我介绍了德鲁克提出的SMART原则法。大家在制订目标时不妨实践一下,让五个维度来当你的参谋,相信你能设计出清晰的好目标。

▲发现可能阻止你实现目标的问题,不要容忍它们

  • 实现目标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一片坦途。好好拼一把、折腾一下,才能给你全面、厚重和充满成就感的人生体验。
  • “problems”一词可以指代一切可能遭遇的路障、拦路虎,以及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所有必办事项
  • 追逐目标,也很像游戏中的打怪兽闯关升级。如果能拥有“与问题斗,其乐无穷”的心态,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能兵 来将挡水来土掩、关关难过关关过。

第二步的精髓提炼成下面三点:
分清主次,优先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 如何界定一个问题的“重要性”?我建议从这两方面来评估:
  • 第一, 如果不及时解决,是否成为阻碍目标实现的“瓶颈”?是否一日不解决, 之后的步骤就没法开展
  • 第二,如果问题得以解决,是否会加速阶段性的进展

e.g.还是以英语考试为例:假如一个学生想考托福100分以上,单词量就会是目标实现前的一大问题。

  • 如果单词不过关,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四个模块都会受阻,拿100分以上的目标也将暂时不可及。 我在这里再提出一个概念:“问题解决回报率
  • ——假设花费同样的努力来应对问题A和问题B,如果解决问题A对实现目标所做的“贡献”大于问题B,那么前者的“问题解决回报率”就高于后者,相应地,问题A的优先级也更高。当然,这并非一个严谨的数学公式,具体场景具体分析。

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由自己解决

  • 有时我们该学会借力、借势,因为术业有专攻,对于一些问题,可能我们确实无能为力
  • 另一种情况是,即使可以自己搞定,也没必要亲力亲为,而是该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在更重要的事项上。

e.g.比如,经营公司时必然应对各种法律事务,如果你不是法学出身,也许就没必要花工夫钻研法律门道,而是直接聘请专业律师来解决问题即可。

全面考量,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

  • 任何问题,不管大小,都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使我们最终无法实现目标。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以为所有问题都已得到妥善解决,只待大功告成,却突然遭遇意想不到的幺蛾子,导致计划最终流 产,令人懊悔不已。
  • 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该进行周密考虑看清全局、不留漏网之鱼
  • 每多发现一个问题时,不要自觉沮丧或畏难,而是要将问题看成一次难得的进步机会。解决问题时一定会苦心志、劳筋骨,但这个 过程也往往最锻炼能力,也会助你离目标越来越近。

准确诊断这些问题的成因

追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我对已经发现的这些问题有多熟悉?是否对它们的成因了如指掌了?
  • 我是否已经深思熟虑过?知道该用哪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对这种方式很有把握了?
    Think before you leap.
  • 在做成因分析时,一定要沉得住气、多挖几层,直到发现根本原因为止,而不是浅尝辄止,把一个直接/表层原因误认为问题的根源。

e.g.问题本身是“错过了火车”,那么这个问题的直接/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呢?

  • 直接/表层原因:我错过了火车,因为我忘了查列车时刻表。
  • 根本原因:我错过了火车,因为我健忘。
  • 根本原因如同真正的疾病,而表层原因充其量只能算一个症状罢了。如果我们错把表层原因当成了根本原因,那么相应的解决方案就可能会治标不治本,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该如何探寻根本原因呢?建议大家回读第9课(82页),“鱼骨图分析法”

设计帮助你实现目标的明确计划与步骤

  • 这家公司的蓝本/行动计划是什么?
  • 无论是商界还是学业,要想解决问题,都最好有一套周密计划的指引,一定别高估了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别总相信“摸着石头过河就好, 船到桥头自然直,条条大路通罗马”。
  • 在对待每一个关键目标时,我从没怠慢过一回,每每都留出充分的时间制订计划,从不敢“跟着感觉走”,以防在过程中偏了航向、迷了路。

▲如何制订一个明确的计划呢?

  • 把方案设想成一 个电影剧本,从总框架出发,然后循序渐进,定好每一项具体任务和相对应的时间线
  • 类似月计划/周计 划模板、日常To-do list,以及金字塔原理法。
  • 由总到分、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方式。

两种方式

  • 一种是以“问题”为线索:将第二、第三步总结出的问题根据优先级排序,仔细地理出解决每个问题需要的所有步骤;
  • 另一种是以“时间”为线索:在实现目标前,共有多少可支配的时间解决每个问题大致需要多久?解决每个问题下分的具体步骤又大概需要多久?先开始解决哪一(几)个问题 (通常情况下,优先级高的问题优先安排)?

e.g.以应聘为例。比如你的目标是拿到投行A暑期实习项目的Offer。在实现目标前,有这几个问题必须解决(因篇幅有限,简化为三大点):
1.准备一份有说服力的个人简历和求职信
2.“网申”:完成在线申请的全套材料并提交
3.面试:熟悉和练习回答面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题,包括技能类个人综合素质类;现场参加面试

▲如何制订计划呢?可以参考下面几步:

1.确认问题优先级 在这个简化例子里,问题优先级的一大评估因素是时间紧急程度
很显然,问题1 >问题2 >问题3,因为只有把个人资料(简历&求职信) 准备好了,才可能上传到网申系统,完成申请,而只有网申通过了,才可能被选入面试。

2.确认总的可支配时间和分配给每个问题的时间

假设现在是9月中旬,投行一般会在12月中旬发出录用通知,则总的可支配时间是三个月;假设网申的截止投递日期是9月的最后一天, 则第一个“阶段可支配时间”是半个月。

在步骤1里,我们已经确认“准备个人资料”的优先级较高,那么这半个月的至少前半段时间(比如一 周),都应主要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3.确认解决某一(几)个问题的具体步骤,并相应地安排时间 目前我们准备优先解决“个人资料”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工序呢? 比如:

(a)简历:
i.更新基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技能等);
ii.整理并评估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实习经历,选取最相关且有说服力的放入简历,并以精辟到位的语言阐述;
iii.整体校对、定稿

(b)求职信
i.充分了解投行A,提炼出可用在求职信里的和个人相关的素材信息;
ii.提炼出“为什么自己能胜任投行A的实习”“为什么自己选择投行 A”“如果加入投行A,能做出哪些贡献”等问题的回答点;
iii.撰写初稿、修改优化、校对定稿。

(c)分配细化时间:通过(a)和(b)整理出了所有待办事项, 接下来将一周的可支配时间进一步拆分到“天”,
开始安排每日计划(可使用To-do list和四象限记录法等)。 大家可以借鉴上述步骤,完成以“获得投行A的实习Offer”为目标的执行计划的余下部分(从“网申”开始)。

执行计划,实现目标

  • 自律,自律,再自律。制订好了计划,就坚决、专心地执行。半路荒废和懈怠,就是自欺欺人。制订好的计划不要再随意更改。 ·
  • 执行计划时不要只顾往前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做一次阶段性复盘,及时了解进度、总结经验,为之后更高效地执行做好准备。 ·
  • 如果担心定力和意志不够坚强,不妨请自己最信任的人(父母、师长或者好友)监督你完成五步法中的各个步骤,直到成功实现目标。

∞第23课 LEO的深度体验:哈佛大学的一节课,我通常是怎么上的?

◆第1小课 上课前,完成阅读作业

课前阅读是上课的基础,如果不做阅读,就根本没法完成课前和课后作业、参与课堂讨论,进而直接影响期末成绩。
哈佛商学院上课前的阅读作业通常有这几种类型:商业案例、教材阅读、辅助材料和多媒体阅读

  • 商业案例是课前阅读的重中之重。哈佛的MBA学生平均每天要读完2—3个完整案例,绝大部分案例都是由哈佛教授和研究员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学术研究后撰写的,少则十多页,多则几十页。
  • 一个案例除了正文外,还有以商业图表为主的附件,通常重现了一家公司和相关员工应对某个商业问题的情景。比如,“吉利公司收购沃尔沃汽车”“孙正义与软银愿景基金的创立”。
  • 教材和辅助阅读材料是案例阅读的补充,通常阐述的是和第二天上课案例相关的抽象化的商业理论和“概念框架”。比如,市场营销课的某个案例讨论了一家美妆公司在成立伊始是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的,那么这个案例的辅助阅读材料就可能阐述了“获客成本”和“顾客终生价值”这 两个相关理论。
  • 多媒体阅读”最多元,也往往最有趣,基于文字、视像、音频甚至游戏等多种形式。在哈佛的两年,我曾经一边观看教授布置的案例视频,一边做文本阅读,也曾经边玩“啤酒生产模拟游戏”,边读关于生产流水线搭建的案例。

阅读

  • 会尽量安排若干个“整块时间”(我对整块时间的定义是不间断的一小时以上),使用番茄钟工作法,在干扰很少的哈佛图书馆集中攻克阅读
  • 在开始阅读前,如同在第10课(95页)和第11课 (112页)中介绍的那样,我会首先确认当天要读完的总页数分配到每节课的量有多少,然后再决定从哪一份阅读材料开始。我的习惯 是“先苦后甜”——哪节课需要完成的阅读量最大,就从哪节课开始。

不超过80页
▷如果当天的阅读负担不重(我的粗略定义是总页数不超过80页正反面A4纸),那么我会做全程精读——不马虎地一行行、一页页地读下去,边读边做多色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画重点、做关键词批注、写个人感想、记录阅读时的疑问(待到课堂或课后与教授探讨)。

超过80页
精读+速读结合,如何判断哪些内容精读、哪些内容速读呢?
e.g.在哈佛商学院,每个案例都会配有不同种类的课前作业,

  • 比如:课前简答题:教授通常会给出基于案例内容的若干道思考题,要求学生们在读完案例后做深度思考,不少同学(包括我本人)都习惯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出一份,第二天带到课堂上作参考。
  • 课前调查问卷:许多教授还喜欢布置课前调查,学生们完成阅读后在线上完成和提交问卷。这项作业往往是必须完成的,而且经常作为上课讨论的辅助资料
  • 书面回复/短作文:有时,“课前简答题”会升级为短作文,甚至可能变成数页的长作文/小论文。这项作业要求的时间和精力较前两种作业多了不少,而且往往也是必须完成的。如果没在课前完 成,期末成绩就会直接受到影响。
  • 模型/数据分析类作业(金融/投资相关课程尤为普遍):课前做金融预测等不同模型,也是家常便饭。
  • 同伴访谈”:比较有趣特别耗时的作业。在课前和同学做面对面访谈,主题一般和第二天上课的案例直接相关,然后访谈纪要整理出来带到课堂上,整个学期做了超过10个同伴访谈, 平均每个访谈要花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
  • 精读VS速读,就直接取决于阅读材料同课前作业的相关度。
  • 如何判断呢?我的习惯是先快速地扫一遍当天的所有作业题(无论是课前简答题还是其他形式),大概了解作业里出现的关键词,再根据这些关键词、关键信息对照着速览一下阅读材料,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哪些内容必须得仔细读懂,才能做作业题,而哪些内容是次重要 的“背景阅读”,暂时只需速读即可。
  • 一般来说,案例材料本身是重中之重,为了做作业和第二天的课堂研讨,是必须仔细读完的。 不夸张地 说,课前准备所花的时间平均可以达到上课时长的两倍以上。

哈佛一学期要读完的案例材料A4正反面全英文小字,合在一起近一万页

◆第2小课 上课时,融入课堂讨论

说各项“课堂纪律”哈佛商学院的课堂确实存在不可妥协的“条条框框”。

  • 首先,课堂出勤的要求非常严格。“出勤与课堂参与”通常占到一门课期末成绩相当的权重——平均40%—50%,一些课甚至达到60%+,直接影响出勤分期末成绩。
  • 如果实在遇到不可控因素而必须请假/迟到早退(比如生病就诊、亲戚紧急情况、应聘面试等),就必须在上课前提交请假申请,如实说明原因,有时还需要单独向教授发一封补充邮件
  • 每堂课的教室里都坐着一位教务处的登记员,会协助教授核对每一位学生的出勤情况,如果发现有人未请假旷课,就会直接上报教务处、知会课堂助教。
    ▷哈佛商学院课堂还严禁一切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手机、iPad、录音笔等所有“插电的”玩意儿都不能用 (某些时候上课必须用电脑的情况除外)。这项规定的初衷是确保学生 认真听课、不开小差,教授讲课不受任何干扰。

一节80分钟的课上,至少有60分钟是教授引导着大家就当天案例进行抽丝剥茧、深入浅出的高强度讨论。

  • 教务处的登记员记录课堂发言出勤等数据。哈佛商学院的在线信息系统里有学生们的个人档案,介绍了教育、职场、生活背景等各方面信息,教授(或者助教)可以浏览这些介绍页,轻易地就能找到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
  • 课堂参与”对期末成绩很重要,而发言又是这一项考评的重要 因素,所以大家都努力“Speak up in clas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comments”(上课时给出高质量的发言)。
  • 根据课前简答题,准备第二天发言论点,抢发言机会。
  • 哈佛商学院,MBA一年级的课堂平均有90人,二年级选修课少 则二三十人,多则一百人以上,
  • 鼓励同学们在发言时展开友好辩论,以自己的思考和论证来反驳别人的观点。这样一来,对于案例 的研讨就变得更深度、立体、多元了。
  • I have to respectfully disagree…(我不得不客气/尊敬地反驳……)
  • I see your points but I just want to quickly push back on…(我理解你的 论点,但我想快速地反驳一下……)
  • I’ll argue from the opposite perspective…(我会从相反的视角来讨 论……)

◆第3小课 下课后,积极进行复盘

哈佛的课后作业类型很丰富,除了传统的问题集、论文之外,还有课后调查问卷、课后感想等,都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前提交,否则就会影 响作业分数和期末成绩。

  • 教授一对一地约聊,英文的说法是“office hour meeting”。
  • 阅读能效显著提高,剖析问题时更全面、客观,阐述观点时也更熟练、深刻了。
  • 无论是课前苦哈哈地做阅读、写作业,课堂上神经紧绷、发言辩论,还是课后的反思和复盘,都让我变成了更有能力、有竞争力、沉着的自己。

∝深度成长培养综合素质 3大课

包括哪些课外活动可以锻造全方位能力,如何选择课外活动,以及如何在课外活动中复利成长。

∝4 深度成长,全方位培养综合素质

∞第24课 哪些课外活动可以锻造全方位能力?

▲哈佛和耶鲁大学招生材料里见过的形容学生素质的词,这样的实力包括:

  • 领袖才能(Leadership talent and capabilities) ·
  •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 ·
  • 创新能力(Innovation skills) ·
  • 团队协作能力(Teamwork skills) ·
  • 意志力,热情,动力与专注力(Perseverance,passion,motivation and dedication) ……

课外活动 分成以下几类:

学术类

  • 包括学科竞赛,比如各类数理化生和计算机竞赛,以及研究性课题及实验活动,比如××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探究、××化工厂污水处理调查研究等,可以算是课内学习向课外的延伸。
  • “技术门槛”,对精力、脑力和耐力的要求较高。除非真心喜欢某门学科、某个学术领域(而非为了升学等实际目的),否则不要轻易耗费大把精力

文体特长类

  • 某样乐器,或者是绘画、舞蹈、体育竞技等特长。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培养气质、增强人格魅力……
  • 不要太“目标导向”,而是以增进生活乐 趣为主要出发点。忙碌之余生活的情趣和色彩。

校园类活动

  • 主要包括各类校内学生组织和社团,比如学生会、各种兴趣小组 (电影社、机器人协会、合唱队等)。
  • 锻炼交际能力、塑造情商,也就是英文里的“people skills”。学会和不同人打交道,是大家应当尽早开始的必修课。

志愿者、公益类、社区服务类活动

创造性的活动

  • 最典型的例子是写书、出专辑、开画展,
  • 中英双语写写日记和随笔,有笔感时写千八百字,忙论文和考试时,也抽出十分钟,用几句话记下当天的观察和感悟。读读过 去的体验和收获,瞬间觉得年轻人生从未虚度。

交流、游学类活动

  • 参加夏令营/冬令营、出国游学和短期交换项目
  • 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在学生时代争取参加至少一次 正式的游学/交流活动(个人旅游不算)。与其彷徨,不如去闯——突破狭窄的舒适区,到远方的世界感受别样风景、学习异地文化,是加速 年轻人成长的捷径。

商业/创业类活动

  • 非常“酷炫”的课外活动,才华横溢 的学生们努力将灵感变成一家家“start-up”,在区块链、AI、电商、社交自媒体、在线教育、短租等新行业领域。

∞第25课 通过四个维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

热情,Enthusiasm
▷问题一:“你对这项活动真的感兴趣吗?”

  • 参加课外活动应当是令人愉快的经历。虽然有时候也 吃苦(比如练乐器和体育项目时的艰辛付出),但参与任何课外活动的 原点,必须是“兴趣驱动力”。在选择课外活动时,一定不要违背本心意愿,否则只能给自己添堵。

相关度,Relevance
▷问题二:“这项活动,和我当下的某一(几)个目标相关吗?有可能帮我去到想去的地方、过上向往的生活吗?”

  • 尽量选择和人生愿景有一定关联度的活动,从而最大化在活动中的收获,为小目标、大理想铺路。
  • 除了“感兴趣”之外,也要想一想,是 否和自己的志向有关?是否能通过某项课外活动,帮自己离梦想近一点点?
  • 苦练英文,每天都用难度很高的英文时讯做听写和诵读练习。考进了我们中学的模拟联合国协会,代表学院参加外交学院 (她的梦想学校)主办的全国模联大会,如愿保送。

能力,Aptitude
▷问题三:“我能胜任这项活动吗?我能在这项活动里不断进步、越做越好吗?”

  • 完全可以把时间用在能做得更好的事情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更多价值。再澎湃的热情也有冷却之时。如果做某件事一再碰壁,日积月累的挫败感也必将消磨热情。
  • 做正事时(比如升学、求职)必须以打不死的小强的精神去应对挫折,但在课外活动这件事上,心情感受或许更加重要。
  • 如果你对某项活动起初陌生,但尝试之后进步显著,则证明有机会做得更好,这时就该继续下去,挖掘更多潜能。另外,如果某件事和你现阶段目标的相关度高到必做不可的程度了,那么即使怵头 棘手,也必须迎难而上了。

可行性,Feasibility
▷问题四:“这项活动真的可行吗?是否有可能受到任何现实因素的羁绊?”

  • 是否会占用过多精力,令人疲惫不堪,影响正常生活? ·
  • 是否和上学时间冲突,耽误学业? ·
  • 是否花销较大,造成财务负担? ·
  • 在自己的所在地是否已经开展?如果没有,到异地参加的可行度高吗?

∞第26课 三大步骤,让你在课外活动中复利成长

在活动前做好规划、活动中用心参与、活动后深度复盘的一整套流程。
不图数量,但求质量

  • 如此多的课外活动,可能把课内学习顾好吗?更何况,每个活动都浅尝辄止,到最后究
    竟能学到什么、长进什么呢?
  • 参加课外活动的首要目的,永远是精进自我,绝非凑数字自欺欺人。
  • 建议是:不论你处在哪个求学阶段,同时参与的课外活动不要超过三项
  • 人若贪得无厌、什么都想要,到头来反而会一无所有。

e.g.我结合兴趣、个人能力、相关度和可行性这四个方面仔细思考后,决 在大一时参加三个社团: ·

  • 耶鲁国际关系协会(Yal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ssociation) ·
  • 耶鲁最大的学生旅行社团(Yale Reach Out) ·
  • 耶鲁学生越野跑队(Yale Cross Country Team)

提前规划、确定目标

▷做好下面几种规划:

  • 第一种规划,也是最基本的:参加活动的频次、强度与时间安排。 决定参与某项课外活动前,一定要周密考虑好这几点:
  • 这项活动预计会占用多少时间?每周几次、每次几小时?每月、每年呢? ·
  • 这项活动的难度和强度预计有多大?是完全陌生的领域,还是轻易可上手?如果难度大、适应时间长,是否需要在活动时间外加班加点?是否会产生“负面溢出效应”,比如体育运动导致疲惫和伤病,进而影响正常生活? ·
  • 当前的日程安排是否已经较满?如果还有空余碎片时间,最多可以分配多少时间给这项活动? ·

▲综合以上三点进行思考后,确认好下面三件事:

  • 是否参加?
  • 如果参加,平均每周/每月的参与次数和总时长
  • 如果参加,如何保证不影响日常生活(比如校内功课)?

▲第二种规划,我把它称作“个人期待清单”,即明确通过参加某项活 动,我到底希望收获什么?

▷仔细想——我究竟想有什么样的长进?

▲把希望得到的收获分为“实际的、可量化的”和“无形的”两大类:

  • “实际的、可量化的”包括一切具体的成绩和进步,比如“考到跆拳道黑带”“通过钢琴八级”“日语能力考试N3合格”“半年后体脂率降到 12%”等具象目标。
  • “无形的”包括所有不可用具体数字与目标界定的收获,但重要性甚至更高、让自身受益更久,比如“显著提高美学修养”“让逻辑思维能力变强”“将性格打造得更有韧性、更沉得住气”。


第三种规划,我称其为“里程碑设置”,作为“个人期待清单”的补充,制订的是更微观、细化的阶段性进展。比如,参与某项活动一个月 /一个季度/半年/一年后,分别要到达哪些“里程碑”、实现什么样的 目标?
e.g.开通抖音号/哔哩哔哩号,课余时间分享日常和干货的“自留地”。
设置了以下几方面的“里程碑”: ·

  • 阶段涨粉 ·
  • 原创视频生产量 ·
  • 最高/平均播放数 ·
  • 最高/平均留言数 ·
  • 最高/平均点赞数 ·
  • 除视频推送外的其他尝试

课外活动里程碑的设置,更高效、有条理地做事。
随时复盘、不断提高

进步,不论多微小,都能让人高兴一整天。加速在课外活动中的成长:

  • 第一个方法:准备一个“课外活动进度档案”——可以用传统的笔记本,也可以用电脑或手机。做法很简单:在每次课外活动后及时复盘,记录下参与情况和个人思考,尤其要写下进步和待提高之处。
  • 每过 一段时间后(比如每月月末),对照之前设置好的“里程碑”,做一次阶段性总结评估。总之,要主观能动性地多思考、多复盘。
  • 第二个方法: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可以尽量多参加一些比赛。

e.g.口语比赛。在赛前备战时,我狂看了 上百部英文电影、背了几百篇英语美文。

  • “自我激励”,这是我们在校内学习、职场打拼和课外能力锻造时,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心态:不轻易安于现状、自我满 足,而是勇敢突破舒适区、不断进化升级,以胜任难度更高的任务和挑战。
  •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人能成长得更快,也会看到更 远、更美的风景。

∝LEO的成长经历 4大课

包括九字三步精进法、四年耶鲁情谊、哈佛学生的24小时和我母亲的诚意分享。
痛点与问题剖析,详述相应的学习方法。
如“GMAT两周高强度复习回顾”“我的减压与熬夜攻略”“我的写作素材本”

∝5 LEO的成长经历,写给每一个有梦想的你

∞第27课 九字三步精进法,人生进阶的逆袭秘诀

▲总结式的回应: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自励心、规划力和执行力”这“九字三步”驱使着,我绝不想枉费、辜负有且仅有一次的生命。

自励心·Motivation

  • “心气高”也体现在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诠释上。
  • 学生时代参加各项比赛和活动时,我有幸结识了来自发达国家和北上广深的同龄朋友。他们的能力和见识令我钦佩。
  • 好好出去闯一闯:不为让任何人刮目相看,只为此生没有后悔和遗憾
  • 在青春年华里,尽量多地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精于此道,以此为生

规划力·Planning

关键步骤,是清晰、果断的规划。不论做什么,我都要求自己必须明晰三个问题的答案:

  • 为什么要做?
  • 接下来要分几步做、怎么做?
  • 如何评定做的结果?

▷关乎升学、求职的要事,我永远坚信规划的力量和价值。

执行力·Execution

  • 所谓“执行”,就是执行得快、执行得好,就是执行得科学、执行得到位,就是现在就开始做。
  • 要“科学”“高效”。正确而有针对性的执行方法,才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第28课 不如去闯:耶鲁四年,永远的情谊

学业·Academics

  • 在耶鲁四年,我总共写了超过150篇论文,平均每学年近40篇、每学期20篇、 每个月4—5篇、一周1篇。
  • 要经过严谨的查资料做研究、列提纲打草稿、多次修改定稿的全过程。即使是写4—6页的短论文,也可能需要阅读几百页的资料,才能提炼出足够有力的论点和素材。
  • 做海量阅读作业,是为了日常课堂讨论。耶鲁本科课程有一半以上是seminar(小班讨论课),即不超过20个学生的小 课。
  • 发言和辩论是家常便饭。为了跟上进度、做有质量的发言,就必须踏实完成好课前阅读。

e.g.英语口语提升,说服自己战胜羞怯,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阐述观点,在课下不放过任何提升交流能力的机会。

  • 耶鲁和绝大多数美国高校一样,大一、大二时不分专业,所有学生 都要经过两年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另一种说法是“博雅教育”, 与“专业技能教育”相反,旨在鼓励学生博采众长,通过不同领域的学习涉猎,培养全方位素质。
  • 大二下学期,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全校教授里任选一位“学术导师”,他/她会协助学生规划大三、大四的专业课安排,也会对论文选题、未来就业或升学等提供指导

校园活动·Campus activities

从一开始选择要参加的活动时, 我就很理性地依照了自己的考量原则,从此稳定且专一的参加。

  • 1.必须是自己真心喜欢、感兴趣的活动
  • 2.能够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
  • 3.能够强身健体

在相对自由的大 一、大二学年,我分配给校园活动的时间是平均每周6—10小时;在忙专业课和求职的大三、大四学年,每周时间减少到了不超过5小时,保证主业不受影响,又能在活动中放松身心。

校园打工·Campus jobs
主要原因有三:

  • 一是更深入地感受耶鲁。直接参与感受大学的日常运行。
  • 结交更多有趣的人,不仅仅是擦肩而过。
  • 三是贴补日常开销,尽早经济独立,不再需要家里提供生活费。

校园生活

  • 大一上应聘进化学系实验室做助理
  • 大二时为了把日语 学得更好,接了一份日本图书部记录员的零工。一边工作一边提高了日语词汇量。
  • 大三有资格申请更高薪、“高级”的工作了,的“耶鲁校园大使”一职。成功凭自己的三语(中、英、日)技能脱颖而出。
  • 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毕业前作为学生代表,接待到耶鲁访问的要客(政要、企业家等)。结识了数位“VIP”贵宾,拓展了自己的人脉。

求职·Recruiting

  • 对待求职的态度是“先松后紧”,大一时全身心融入校园、专注课业,享受在象牙塔里汲取知识真理的感觉。
  • 大二直到下学期 开始前,未满20岁,我想尽量探索不同可能性,而不是早早地把自己的未来框定在某个领域。

确定学习路线

  • 通过和不同的教授、学长学姐聊天,我确认自己不想走学术科研路线。
  • 职场试水的第一步,我申请了耶鲁的国际实习项目:The Yale International Bulldog Program(耶鲁国际斗牛犬项目)。这是耶鲁专门为本科生提供的暑期实习机会
  • 香港是衔接东西方的亚太经贸中心,学习发达地区的企业经营,又可以体验大中华区的商业环境。
  • 思考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在经过了相当的DIY调研、校友取经和实地探访做出决定。

e.g.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用一句话概 括便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兼并收购等金融运作,帮助企业获得发展业务所需的资金”。

精力划分大致如此

  • 三分之一用于自行研究各家投行业务
  • 三分之一用于课外自学/复习投行应聘涉及的知识技能
  • 三分之一用于参加投行在耶鲁的校园宣讲会、结识和请教各家投行的耶鲁校友。

为了提高自己应聘时的成功率,我特意为自己加码,使用难度最高的面试辅导书,还和耶鲁MBA的师兄师姐们组成备战小组,一起复习。

旅行·Adventure

  • 每次出行经费都来自奖学金、校园零工报酬或者实习工资,至少一半的 旅程与社会调研、语言精进等学习目的有关。“年轻时拒绝迷茫,勇敢去闯”.

交友·Camaraderie

  • 罗曼·罗兰曾说:“有了朋友,生活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 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
  • 毕竟我们更该为自己而活,但朋友确实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们喜欢或厌恶一段日子、一个地方、一次经历,经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遇见的人。
  • “Bright College Years”(光明美好的大学时代,这也是耶鲁校歌的歌名)
    大一入学前,每位本科生被随 机分配进耶鲁14所住宿学院的其中一所。每所住宿学院都有自己的设施 (宿舍楼、食堂、图书馆、健身房等)和文化
    Bright College years,with pleasure rife,
    The shortest,gladdest years of life;
    How swiftly are ye gliding by!
    Oh,why doth time so quickly fly?
    The seasons come,the seasons go,
    The earth is green or white with snow,
    But time and change shall naught avail
    To break the friendships formed at Yale.

阳光华年,欢乐满溢
短暂之至,其乐之极
时光荏苒,其逝何悄
白驹过隙,其逝何忽
春来春去,花开花落
大地皆绿,转而皆白
星斗虽移,世事或迁
耶鲁情谊,坚固永远
(中文翻译源自https://www.meipian/msrd9ea,翻译:黄庐陵)

∞第29课 LEO的独家揭秘:哈佛学生的24小时,到底是如何度过的?

▲“哈佛一天”,基本无偏差地代表了我80%的周一到周五作息。

早晨—上午 6:30am

  • 起床:在学校时总能形成较稳定的生物钟。有时即使不开闹铃,也 能在6:30前后不超过10分钟的区间内醒来。
  • warm-up俯卧撑:我的惯常“醒盹”做法。伸个懒腰活动一下筋骨, 然后快速做30个俯卧撑,不多不少。喘口气,清醒效果特好。推荐大家 (尤其男生)试试。
  • 当日To-do list确认:用不超过5分钟的时间列好当天所有要完成的 To-do’s,涵盖学习、工作、社交等不同板块事项,在一日之始做到心中有数,随后才能有条不紊地高效做事。

6:40am

  • 起床工序完成后,喝一杯常温水,简单地洗漱,吃一点黑巧克力, 然后出门去健身房。入学以来我都住校园宿舍,走路三分钟就可以到商 学院专属的健身中心,特别方便。

6:45am—7:25am

  • 到达健身房,拉伸热身,随即开始每天清晨30到45分钟的运动,有氧无氧配合进行。

7:30am—7:40am

  • 运动完毕,回宿舍洗澡、更衣,随后用一分钟完成每天的保留曲目“晨间激励”——面向窗户站定,望着外面的天空,重复默念下面几句 话为自己打气:
  • 我会度过非常卓有成效的一天。(I will spend a very productive day.)
  • 我总能通过努力克服任何困难。(I will make efforts to overcome every difficulty today.)
  • 我很好,一切都会很好。(I am doing great,and everything will be great.)

7:45am—8:15am

  • 吃早餐,一般不超过20分钟。吃“老三样”:一碗浇了低脂牛奶的热燕麦粥、两个鸡蛋 配两片全麦吐司(有时也吃稍微“不健康”一点的巧克力牛角包)、一小碟综合新鲜水果。

8:20am—9:00am

  • 和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进行“课前预热讨论”。
  • 在哈佛,许多学生都会和同届的几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见面(我的小组会面频率是工作日天天见),一同讨论当天要学习的新课材料(比如商学院的课程案例),帮助彼此在课前初步扫除知识疑点、 盲点,从而更有准备地进入课堂,有的放矢地听讲,提高学习质量。

9:10am—12:10pm

  • 进入上午上课时间。
  • 以商学院为例,常规课一节80分钟不间断,升入二年级后还有一节超过两小时的“超级大课”。
  • “课堂参与”是期末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勤率同样是成绩考评的关键因素。
  • 哈佛的上课强度整个上午我都几乎处于紧绷状态,只会在课间10分钟去一次洗手间,和同学们闲聊几句。

中午—下午

12:15pm—12:45pm

  • 中午下课后,我通常会径直走到距离教学楼仅几分钟的食堂吃饭, 这样便可以将午饭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并且还能吃得又饱又从容。

12:50pm—1:10pm

  • 午饭后的这20分钟称作“碎片时段”。所谓“碎片时段”,意思是 在此期间没有固定要做的某件事,视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做不同的事。

▎可选项里的其中一件:

  • 1.和同学喝咖啡,社交聊天。
  • 2.快速预热下午上课的新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 3.快速查看、回复微信等社交APP的信息,查发E-mail。
  • 4.放松:坐在商学院图书馆的软沙发椅上眯一小会儿;读几页正在看的课外书;刷刷手机、看看短视频。

1:15pm—4:00pm

  • 上课,下午的课通常从一点多开始。

4:00pm—4:25pm

一:

  • 下午下课后的这二十多分钟,两件事的其中之一:
  • 做得更多的是“课后整理”,将当天上午、下午课堂上的全部所学知识快速地回顾一遍。
  • 一边看教材,一边对照热腾腾的课堂笔记,向自己发问,确保已经掌握了重点、难点
  • 遇到疑难问题,我会通过E-mail或者当 面向同班同学/教授请教。

二:

  • “Office hour”(简称“OH”,办公室开放时间)。在哈佛,每位教授都有固定的OH,学生们可以提前通过E-mail预约,然 后在确定好的时段到教授办公室“做客”。
  • 和教授请教他们的学术研究,探讨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规划,或者就国事家事天下事愉快地闲聊几句。
  • 通过OH拜访,我增进了与教授对彼此的了解,有机会让不同教授 指点迷津,还结识了在上课时见不到的更多的“大牛学者”。

傍晚—晚间

4:30pm—6:30pm

  • 第一个“高强度学习&写作业时间”。逼迫自己心无旁骛地专心于当天作业
  • 哈佛学生的阅读任务很重,一天(其实只有下课后到晚上睡觉前的个把小时150页正反面阅读都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 书面作业,商学院教授经常布置课后小论文等不同形式的笔头功课,且难度不低、递交时间紧迫。
    反复训练学习效率日臻完善。

6:35pm—7:20pm

  • 晚餐时间。“晚餐社交圈”拓展到波士顿其他大学(比如麻省理工、伯克利音 乐学院等)。通过“dinner table”来拓展社交圈、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7:25pm—7:45pm

  • 这20分钟是一天中第二个可选项很多的“碎片时段”。跟国内晨起的家人打电话,也可以听音乐眯一会儿,促进饭后消食;有其他任务就继续学习、写作业,抓紧时间尽早地完成全部任务。

7:50pm—9:50pm

  • 第二个“高强度学习&写作业时间”,短暂放松、换脑后,重启下午尚未完成的课业。高度专注两小时,绝不接受手机和其 他人的干扰,只求越快越好地完成当天所有作业。

9:50pm—10:10pm

  • 第三个“碎片时段”。从晨起到现在已经连轴忙了超过15小时,不累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在这20分钟里,“重拾能量的小盹儿”,尽可能让 身心放松片刻。

深夜

10:15pm—11:45pm

  • 一天结束前的“最后忙碌”。每天都需要抽出一定的“办公时间”远程开会,和团队一道推进工作。我和国内的同事们一直延续着“你们的午安,我的晚安”模式。
  • 课业较忙,先保证完成当天作业,偶尔分一部分给学习。

11:50pm—12:00pm

  • 完成对这一整天的回顾,最后一次拿出To-do list,总结当日事项的完成情况。如果顺利完成了,很棒;如果仍在进行中或还未开始,马上明确原因,并计入下一天的To-do。没有特殊原 因,就不可轻易向自己妥协。

12:00am—12:40am

  • “彻底放松时段”。在这三四十分钟里,我会将学业、工作等“正经事”全部抛在一边,只读喜欢的课外书、看喜欢的电影、写写文章码码字、计划计划近期的旅行、和家人睡前联系一次,有时也会跟隔壁的同学打打手游(从不上瘾)或者网购片刻。
  • 越是忙碌,越是需要充分减压,对自己好点儿。

12:45am—12:55am

  • 洗漱冲凉,准备上床。

凌晨1点左右

  • 静思冥想片刻,然后和世界说晚安。忙完一整天后沾上枕头就秒 睡的体验,你也能够拥有。

补充说明

1.根据每日任务和所需时长的不同,时间段会有一定浮动,但上下误差通常不超过20分钟

2.期末复习周时学校结课,我的日程也相应调整为:所有课堂时间自动变成温书时间;每日工作时间继续,但会为期末备考暂停社交活 动。

3.以上是我在“工作日”的日程安排,周末时一定会补觉休息、降低强度,即使有时因为生物钟在清晨醒来,也会尝试睡个回笼觉。不过我从没有过完全放空、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忙惯了的人,很难真正地闲 下来。

4.不强求爱情,暂时的确也无暇顾及了。 总结为“三很”:很忙,很充实,很有收获。最后,我再总结几点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 首先,哈佛学生不可能虚度时光、优哉游哉。这是一片充满正面竞争与能量感的校园,“忙”,是99% 哈佛学生的状态。
  • 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为了各自的目标不停忙碌着。

e.g.比如,大多数哈佛学生需要

  • 花大量的精力应聘,或者筹备继续升学
  • 一些学生参加了多个学校社团,每天都有活动要忙;
  • 在哈佛商学院,还有多达25%的学生正在创业,处于“全职学生,兼职干活”的奋斗状态。

▲追求单位时间效率,除了To-do list,很多同学还会列每周/每季度/全 年规划清单,借助不同时间与任务管理工具提高能效

∞第30课 LEO妈妈的诚意分享: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八个秘诀

一、做父母需有职业态度

  • 为人父母,好比一份职业。这份职业甚少岗前培训, 必须不断进修,而且一旦上岗,终身在职。除非不可抗力,绝无脱岗、 调岗的可能,更不能辞职。
  •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付出,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爱,抚养并教育他,成年后,“优雅地退出”。
  • 理性地对待父母这一角色,切忌对“岗位责任”缺乏清醒的觉知,时常“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者“乱政”。
  • 不妨以职业态度来对待父母的职责,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懂得调整,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养方式,使发乎本能的父爱和母爱更有质感和正向的力量,融洽亲子关系。

二、陪伴很重要

  • 陪伴左右,给予照顾和爱护,使孩子从稳定而亲密的亲子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 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声音、家庭的欢声笑语,是孩子人格、心理和认知发展所需的最好的营养。
  • 因为爱和疼惜,因为牵挂和不舍,父母不愿也不忍离开孩子。
  • 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从未远离,一直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提供一个母亲所能给予的一切支持。
  • 关注特殊发育阶段的他,避免在我自顾不暇、沟通不到位的情况下,出现叛逆,走弯路。出现青春期叛逆综合征。
  • 陪伴的意义还在于,孩子的每一次努力和成长,父母都不曾缺席。

没有陪伴的问题

  • “发配”到异国他乡年幼的孩子经受过怎样的与年纪不相称的压力, 心灵受到过怎样的暴击?
  • 可曾因为牵挂远方弱小无依的孩子而辗转难眠?
  • 知道孩子生病 时特别渴望父母的怀抱吗?
  • 不担心孩子会遭受霸凌?
  • 孩子遇到挫折是不是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而不敢向寄宿家庭的主人求助?
  • 会不会觉得父母抛弃了他?

相较于学业和成绩,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性格的形成更为重要。心理和性格才是影响孩子未来人生品 质的关键因素。而家庭气氛的滋养、父母的陪伴与慈爱、亲情的交流则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条件。

  • 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解,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会出现偏差,心态压抑、性格冷漠,自我认知低下,人际关系疏离。

三、父母需自律

  • 家是可以卸下一身疲惫、放松身心的居所,你不必掩藏喜怒哀乐,甚至可以宣泄负面情绪。
  • 家长的“三观”和品行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孩子成人以后的样子,为了给孩子良好的熏陶,身为父母就要在一言一行中自我约束、自我修正。

遇事不情绪化、不释放负能量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闹心的事时常有。有些人反射弧特别短,一 不顺心,脾气就炸。
  • 一言不合就大吵大闹,大动干戈, 如果这是家庭常态,孩子就会错误地认为,争吵、对骂,甚至大打出手,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解决办法

  • 如有分歧,要学会克制和宽容,进行良性沟通,身体力行地教导孩子,愤怒的情绪只能激化矛盾、 使问题升级,理性平和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人与人相处, 沟通必不可少。

冷暴力

  • 家长们身背事业、家庭、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几座大山,心力交 瘁,时有恶劣情绪上身。孩子稍有不慎,便立即点燃他们的暴脾气,沦为他们坏情绪的垃圾桶。轻者挨顿劈头盖脸的斥骂,重则皮肉受苦,这是暴风骤雨式的家暴。
  • 凄风苦雨式的冷暴力,一通宣泄将负面情绪全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他们茫然无措、压抑郁闷、恐惧无助、委屈愤怒,甚至恨意不绝。
  • 若不及时得到疏导,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就会扭曲,变成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易怒、胆怯、自卑、脆弱、消极、 厌世、被霸凌或霸凌别人……

原生家庭带来的的问题

  • 童年时期,家庭遭遇变故,满是愁容和叹息。年幼的姐姐和我,在外遭受谩骂和欺负,在家里也小心翼翼起来。这样的氛围造就的性格多少是有问题的。
  • 我带着自卑、抑郁和怯懦的性格倾向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习惯性地自我否定,悲观地看待事物。
  • 总是担心自己不会说话,惹人不快,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殷勤地予人方便,即使自己千般委屈。
  • 面对进修机会,总是自我断定没资格争取。就连婚姻大事,也是草率为之,终以离婚收场。

解决办法

  • 通过观察和学习别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化解问题,才逐渐从负面的性格中解脱出来。

自我观点

  • 成长环境对于人的性格形成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我时常保持警醒,努力改善自我,用心做一个乐观、开朗、有趣又温暖的母亲。
  • 在养孩子中得到救赎,学会了自洽。与“神经大条”的老妈聊天、开逗, 在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里,他长成了一个性格开朗的阳光大男生。
  •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使孩子拥有好性格和积极心态,父母必须负起责任,学会控制情绪,遇事不情绪化,不拧巴,凡事看积极的一 面,客观理性、包容大气;把破坏性的情绪关在家门外,让家中的气氛 轻松、平和、愉快而治愈。

不论人非

  •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在聊八卦、论是非这方面, 几乎无人免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事出有因,仅限于跟亲近的人议论几句。
  • 人总得找个疏解的出口。不过 此时,一定注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杜绝给孩子以不良的暗示。
  • 眼睛总瞅着别人的隐私和槽点,实际上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心无定力,格局狭隘,难有出息。所以,家长们, 请严管自己的嘴巴,积口德、重修养、有格局,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相信、信任

  • 改变策略,不再被动地防守,而是锻炼他的抵抗力。
  • 相信孩子具有能力,继而放开手脚,释放他的天性,锻炼才能获得更多的能力。相信孩子能行,把信任交给他,让他逐步能承担更多。
  • 先从小事做起。比如,把洗好晾干的衣服给他,让他把袜子配对, 把衣服分类。去外地旅游时,假装不认路,让他带路。出行前,让他做攻略(小学生有能力做简单的出行计划),将旅行所需物品列个清单 等。即便他做得不完美,考虑得不周全,也不要急于否定他。因为这些 事,并不是非黑即白,而且一回生二回熟,做几次,他自然就明白了。

e.g.渐渐地,Leo能自己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前往日本领奖,鼓励他自己联系主办方,请他们允许并做相应的安排。“幸亏我主动联系了他们,不试一试,连机会都没有。”

  • 或大或小的事情上,我故意放权、做甩手掌柜, 孩子才有了锻炼的机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也建立起来。
  • 他的进步转而补给了我对他的信任,我愈加放心地任由他做更多的尝试。
  • 对孩子的信任还应体现于倾听、理解、沟通和接纳

▷只要是正当合理、有益身心的事,我都支持。即便有分歧,我也愿意先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了解他的初衷,然后才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晓以利害,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沟通彻底了,最终由儿子自行决定

  • 信任具有神奇的力量,会在孩子身上滋养出自信心、好奇心、思考力和创造力,赋予他探索和试错的勇气,给他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不断成长的空间。
  • 可预见未来的安排虽然令我踏实,却无法实现孩子的自我价值,不是他想要的。对于儿子的人生规划,我不会横加干涉。
  • 保持建设性的交流,我仍会提建 议,但绝不强加于他。相信他的判断力和责任心,他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五、培养萌小宝自我反思的习惯

  • 习惯性地先从自身找不足,寻找改善的可能性和突围的办法。
  • 家长需要主动说起自己的一些困惑,不着痕迹地将聊天切换到自我反思模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目标效果孩子听罢事情的来龙去脉,条分缕析地指出家长的错误。
    反思内容可涉及课堂听讲、作业质量、考试总结、人际交往,甚至可以是捉蚂蚱、捕知了的技巧。

+从孩子的角度评估
1.逐渐地由“他律”过渡到自律,且过程不突兀。
2.越来越喜欢思考和观察。
3.对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和如何既快又好地做完事情兴趣浓 厚。
4.自信心不断增强。
5.遇到挫折,不容易情绪化。

+从亲子关系角度衡量
1.反思式的交流也是我们母子交心的互动,更加信赖彼此。
2.母子间从未出现过解不开的矛盾。
3.有效地规避孩子出现叛逆行为。
▷养成自我反思、自我反省的思维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 的重视,并在日常生活里用心地点拨和引导。这个好习惯一旦形成,孩子将终身受益。

六、细微处看教养

  • 教导孩子,无论有没 有监督,都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丢纸屑、果皮等垃圾;坐火车、乘飞 机、在公共场所,都不可以大声喧哗;提醒孩子,要对满头大汗给自己 送外卖的快递小哥,发自内心地说声谢谢;看见身体有缺陷的人,不要 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看,要像遇见健全人一样,礼貌地对待他;饭桌 上,不能把筷子或勺子伸进菜盘乱挑拣,吃饭不要吧唧吧唧地发出噪 声。细微之处见真章
  • 世道人心复杂,但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正道和规矩。良好的修为,会带来更多的机会

七、从小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1.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理解力和学习兴趣,对日后的在校学习大有好处。若要孩子学业顺利,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这一环必不可少。
2.读书可增长知识和见识,传递给孩子爱和共情的能力。
3.孩子可从书中找寻情感慰藉,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得以调 整,有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
4.从小就爱读书的人,看待人、事、物比较达观,遇到挫折或打击,较为理性和客观,不易走极端或出现过激行为。

培养习惯办法

  • 睡前哄睡环节不管多么忙和累,睡前故事从未间断,雷打不动。可以根据故事声情并茂,戏精上身。
  • 对某些故事或章节特别痴迷要求你重复读的,可以故意读错或漏读,观察他是否发现并且纠正。如有纠正鼓励他给你讲一遍听过的故事,以此锻炼他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想象不一样的故事结局,或者故事只讲一半,启发他接续后面的内容,借此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注意他编得故事,胡编乱造,可能笑哭你。)
  • 喜欢阅读孩子,共同点: 坐得住,专注力强,领悟力和记忆力都很好,写作业效率高。
  • 儿童智能的发展存在不同的敏感期或关键期。从两岁到六岁,相继出现语言、书写和阅读敏感期,在敏感期内学习相应技能较为容易,错过则易出现学习困难。语言、书写和阅读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定要趁早。

八、其他感悟

▲1.“恩威并施

  • 爱子女的正确方式应该是恩威并施。“恩”,父母有恩于孩子,给他慈爱、照顾和陪伴,与他进行情感交流,使其感到温暖和安全,长大后遇到挫折,这份恩情,便是他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 “威”,则是对孩子加以必要的管束,使其懂得行为处事的规矩和边界,明是非、辨好坏。无底线的宠溺或简单粗暴的管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 孩子三到六岁,发现坏习惯,必须加以制止,要坚定地说不。即便孩子因得不到满足而撒泼打滚儿闹翻天,也不要妥协。事后可以跟孩子谈一谈,用他能听懂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晓之以理

▲2.适当地让孩子吃苦

  • 坚持跑步就是计划中的 一项,旨在磨炼孩子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韧性。并非一味地指手画脚,而是和孩子一起锻炼,分享自律和坚持的成就感。
  • 适当地让孩子吃些苦,经历必要的锻炼,磨炼心性与斗志,他们成人后,才能有勇气和毅力独立应对人生的无常,为自己创造幸福的未来。

▲3.多赞努力,少夸聪明和漂亮

  • 被夸,自我认知出现了误差,不同程度地自负和自恋。步入一片天地后,优越感遭遇挑战,许多事远非预想的那么信手拈来,因而彷徨失落,怨天 怨地,常有怀才不遇之慨叹。
  • 少夸孩子聪明和漂亮,这两样特质来自父母的好基因,不应成为孩子自信的唯一理由和夸耀的资本。多称赞孩子的努力。他通过努力所取 得的进步,无论多么微小,都值得鼓励和表扬。
  • 要在孩子心里根植勤奋和努力的意义,这将使他受益终身。
  • 通过理性和建设性的提醒,让儿子保持客观的自我认知,不会因别人的褒贬而迷失人生的方向。

▲4.培养孩子的逆商

  • 遇到不顺和灾逆时,我都尽量克制,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哀伤和绝望的情绪,以免影响他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 与其继续粉饰太平,使事情复杂化,不如简略地告知他真实情况。但我一定会跟儿子说明几点:
  • 1)人生无常,不是自己做到最好,就万事大吉,诸事顺遂。
  • 2)遭遇变故和打击,我会慌乱、难过和愤怒,会关起门来哭。
  • 3)必须宣泄,否则会压抑成疾。但是我只给自己三天时间任性。 三天后,必须强迫自己平复情绪,想办法突破困局。
  • 4)不把亲朋好友当作自己的情绪垃圾桶,但可请他们出谋划策, 寻找解决方案
  • 5)找到解决办法,我就不再慌张失措,也不会对既成的损失耿耿于怀。
  • 6)事过天晴,放下过去,不再纠结,一门心思朝前走。 7)你管理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妈妈最大的支持。

▷“遇事不怕、面对、解决和放下

  • 遇挫更强的勇气和韧性、解决问题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叫作“逆商”。
  • 培养孩子的“逆商”十分必要,但需讲求方式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情、承受能力、亲子间的互动方式等因素,酌情引导, 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要因噎废食。
  •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观点:“人类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尽管每个孩子天生带有鲜明的遗传特色,但出生以后的生长环境却仿佛染料一般,使他们的人格、性格、人品和心态呈现不同的色彩,或亮丽,或黯沉。父母好比雕塑家,孩子拥有怎样的身心状态,要看父母如何塑造和打磨。”

∝彩蛋 学长LEO的私房书单

  • “We read to know that we re not alone.” 阅读使我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读书,让人获得了许多同龄人没有的机会和见识。大佬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但因为从未停止阅读和学习,他们逐渐积累了过人的智慧。
  • 书要读得杂一些,甚至“乱”一些。不 能只按着一个领域读个没完,不能只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当然,也不 能只是“读着好玩”。总之,图书的选择和读书的动机都该根据自身情 况,努力地找到一个平衡。

通过读书来精进自己

  • 生活中遇到各种棘手问题,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方案;
  • 成长路上的迷茫和焦虑,书能够为你治愈;
  • 因条件限制而无法亲自用脚步丈量的世 界,书会带你尽情探索……

更多推荐

【南卡樱桃|读书笔记《学习高手》】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01:4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elefans.com/category/jswz/a3dba9de72ac7735ea86030f31a75ab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标签:樱桃   读书笔记   高手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有 0 条评论)
草根站长

>www.elefans.com

编程频道|电子爱好者 - 技术资讯及电子产品介绍!

  • 101916文章数
  • 26138阅读数
  • 0评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