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巨坑]golang+vue开发日记【三】,登陆界面制作(二)

编程入门 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24-10-28 10:27:16
写在前面

本期内容是承接上期已经做好了登陆界面来写的,不过本期是以golang为主,可能需要大家把最基本的语法结构熟悉一下:。这样的话方便展开,自然而然的,本篇也是直接实战为主。这次需要依赖mysql,这个必须安装,redis最好也安装一下,以后会用到。

启动一个go项目

这里我打算启动一个go的web application,那么很多人的话都会自己从头开始,不过这的确有点麻烦,网上其实很多大佬写了一些脚手架,这里我打算直接使用bydmm大佬的singo项目来开发,可以看他的b站空间的系列教程:。

所以首先在github把项目弄下来把:

git clone github/gourouting/singo.git

然后把项目文件夹目录改称自己的项目名称把,就是把singo这个文件夹名字给改了,然后对应里面的所有文件import都需要把singo改成你的项目名称。

我们可以顺便看一看项目结构,说明一下:

这些文件夹的名字都很明显暴露意图,这里我打算暂时不一个个去讲,因为这里我打算说一些所有go项目应该都有的基础东西,就是main.go。如果学过编程都明白,有且只有一个程序的入口,因此这个入口就是main.go,并且他只需要满足他的package是main,并且有一个func main()就可以了:

package mainfunc main() {}项目环境配置

这个脚手架他的环境配置使用.env来配置的,他也有一个.env exmaple,如果你想知道在哪里实现的可以看conf文件夹下面的conf.go,就是通过.env设置项目下的环境变量,然后在conf.go获取而已,所以你修改一下文件名和把mysql_dsn修改成自己的即可,如果不懂dsn的,可以参考如下格式写:

username:password@protocol(address)/dbname?param=value一个例子,因为默认的localhost:3306,可以不用写protocol字段root:123456@/ysyh?charset=utf-8&parsetime=true&loc=local

go mod怎么用

go mod在这里面是包管理器,在第一篇应该已经配好了goproxy和go111module,这个包管理器在如今版本很牛逼,你只需要做2件事情就可以完成,为了演示,我们先把原来项目中的go.mod和go.sum给删了,然后在shell输入:

go mod init your_projectname

这样你就弄好了go mod,之后你在运行项目的时候他会自动检测你缺少的依赖,并且安装,你可以直接试一试:

go run main.go

本来你只有一行的go.mod文件多了一堆依赖声明,并且可以运行项目。

路由

后端第一件事是做接收请求,只有你能接受了请求,并且把他发到对应的地址才有接下来的操作,所以我们从路由看起。对于gin的路由,官方已经写的很清楚了,在项目里面就是server下的router.go,下面是关键的几个代码

func newrouter() *gin.engine { r := gin.default() r.use(middleware.cors()) v1 := r.group("/api/v1") { v1.post("ping", api.ping) auth := v1.group("") auth.use(middleware.authrequired()) { auth.get("user/me", api.userme) } }}

我只截取了几个知识点,首先 gin.default()就是路由了,你直接r.run(":port")就可以直接在该端口上执行该路由。

接下来有个r.use,这个是中间件的意思,中间件其实就是到你路由的方法前,他会做这个方法里面的内容,例如例子中的cors,因为我几乎所有的请求都要做cors,所以我不可能在每个方法里面都写一遍这段代码,因此我们放在中间件里面就省事了。可以看一下gin的middlerware的格式:

import( "github/gin-contrib/cors")func cors() gin.handlerfunc { config := cors.defaultconfig() return cors.new(config)}

拿cors为例子,只是把一个gin.handlerfunc传入use方法里面就可以实现中间件注册。

group方法,其实group方法就是把他下面的地址加上一段地址,例如上例子,v1下面的post方法呢,他的地址就是/api/v1/ping,调用的三api.ping这个方法。其实单看这个功能感觉也一般,但是可以看一下下面的auth的例子,他在auth下面直接use,做了个登陆认证,所以在auth下面的地址都有一个middlerware,没有登陆的都没办法访问。因此分组之后可以给组内成员加上middlerware,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代码量。

处理函数

路由之后呢,就会到达你想要处理这个请求的函数,我直接拿注册为例子来说明。

func userregister(c *gin.context) { var service service.userregisterservice if err := c.shouldbind(&service); err == nil { res := service.register() c.json(200, res) } else { c.json(200, errorresponse(err)) }}

这个就是注册的处理函数,但是这个是这个脚手架做了封装的,但是已经有灵魂了。首先可以函数有个参数进来,是gin.context指针的值。context顾名思义的上下文,其实就是请求的cookie,headers,content之类的。所以我们请求的信息都要从这里面拿到。

之后有个这个c.shouldbind(&service),这个意思是可以对请求的内容做一个验证,如果符合service这个strcut呢,他就告诉你请求的内容是没有问题的,这里可以看一看这个struct的写法

type userregisterservice struct { email string `form:"email" json:"email" binding:"required,email"` username string `form:"user_name" json:"user_name" binding:"required,min=5,max=30"` password string `form:"password" json:"password" binding:"required,min=8,max=40"` passwordconfirm string `form:"password_confirm" json:"password_confirm" binding:"required,min=8,max=40"`}

除了最后的字段应该都可以看得懂的。就是最后面有段内容,gin可以读取到那里,并且根据这里的内容去判断传入的参数是否有问题,可以看一下email这个例子,他要求前段可以用form提交或者json提交,他对应的字段是email,并且后面有个binding,这个是验证的规则了,required代表他必须存在,第二个email是代表他是一个email格式的文本。

最后呢,我们处理完了就要返回结果了,这里直接c.json就可以以json的格式返回了。

数据库操作

后端操作不可避免要与数据库交互的,所以这里数据库操作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这里用到的数据库叫做gorm,可以看看。不过gorm只支持mysql,postgresql和sqlite3,其他的数据库可能要用别的orm。这里可以在model下init.go看到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func database(connstring string) { db, err := gorm.open("mysql", connstring) if err != nil { util.log().panic("连接数据库不成功", err) } //设置连接池 //空闲 db.db().setmaxidleconns(50) //打开 db.db().setmaxopenconns(100) //超时 db.db().setconnmaxlifetime(time.second * 30) migration()}

我这里也是把跟数据库链接比较重要的代码拿出来了,这里用单例我就没贴了。首先怎么去链接数据库,就是gorm.open就完事了,然后第一个参数是数据库种类,第二个是dsn,dsn上面已经讲过了。

之后呢我们就要设置一些参数,上面也写的很清楚了,最后有个migration,这个是gorm的很厉害的功能,他可以自动的去生成表和修改表结构。其实就是db.automigrate这个方法,每次运行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把里面的struct加入到数据库中,例如这里的user表,就是用如下的stcut自动迁移:

// user 用户模型type user struct { gorm.model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digest string email string status string avatar string `gorm:"size:1000"`}

这里面的gorm.model是这样的,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gorm的软删除的内容,所以建议加上gorm.model在你任意的表结构中:

type model struct { id uint `gorm:"primary_key"` createdat time.time updatedat time.time deletedat *time.time `sql:"index"`}前端请求

我们已经把最基本的后端逻辑给弄懂了,~虽然没有弄实现逻辑~。但是我们vue怎么给后端发请求?可能懂得人应该知道是ajax了,在vue里面的话大家常用的是axios,是基于promise机制的,首先可以安装一下。

npm install axios

然后呢在main.js里面加上(其中第二行是为了防止做cors的时候出问题):

import axios from 'axios';axios.defaults.withcredentials=truevue.prototype.$axios = axios;

之后我们在我们的项目文件做请求就可以:

this.$axios.get("127.0.0.1:3000/api/v1/user/me").then((res) => { //todo}).catch(err => { //todo}).finally(() => {})

如果是post请求就在后面把请求的参数加上去。这个请求发送之后如果正确了,就会到then里面,结果就是用一个变量去接受即可。出现问题就可以catch错误,最后也可以用finally,这个函数不管成功与否都会去做。

  • 0
  • 0
  • 0
  • 0
  • 0

更多推荐

[终极巨坑]golang+vue开发日记【三】,登陆界面制作(二)

本文发布于:2023-06-10 16:3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elefans.com/category/jswz/34/6150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标签:登陆界面   日记   golang   vue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有 0 条评论)
草根站长

>www.elefans.com

编程频道|电子爱好者 - 技术资讯及电子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