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模型的探讨(六)(5)

编程入门 行业动态 更新时间:2024-10-22 18:30:55

关于深度学习<a href=https://www.elefans.com/category/jswz/34/1768980.html style=人工智能模型的探讨(六)(5)"/>

关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模型的探讨(六)(5)

6.5 是与非

中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昏君,叫做嘉靖皇帝。中国昏庸的皇帝不少,但是如嘉靖般荒谬的却不多。“嘉靖嘉靖,家家皆净”,嘉靖的臭名昭著是到极致的。他残杀上千宫女做药引、眼睁睁看着老婆烧死不救、到死也不与两个儿子相见、27年不上朝、靠占卦过日子、天天食毒妄图长生不老、豢养贪官严嵩等等,等等。

究其根本,嘉靖之所以闹天下奇闻大笑话,因为他有很严重的精神分裂;而他之所以精神分裂,源于他初登皇位的一个重大事件。

相关故事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大礼仪”事件。

嘉靖的堂哥(正德皇帝)意外身亡,正德皇帝没有儿子,按照宗族排序,嘉靖被选为皇帝继承者。大臣们援引古例,请嘉靖皇帝称孝宗(是其表哥正德皇帝的爹老子)为皇考,改称兴献王(嘉靖的生父)为皇叔父,也就是要求他以伯父为父,以生父为叔父。这样合乎传统礼仪制度,是国体礼仪,是‘大礼仪’。大礼仪强调:‘国’优先、‘家’其次、‘个人’微不足道。既然国优先,继承大统的宗社大礼仪,是必须放第一位考虑的。根据宗社大礼仪,首先要必须严谨计较嘉靖继位皇帝是继谁的位子。根据宗社伦理,他应该算作继位孝宗的位子,也就是相当于嘉靖过继给孝宗当儿子,这样嘉靖自然应该称孝宗父亲。大臣们认为“大礼仪”争论的不是孝道和君权,争论的问题是皇帝世系的稳定性。坚持“大礼仪”就是坚持国至上的大道理,就是坚持国之根本,而坚持国之根本为国尽忠是大臣们梦寐以求的‘大忠’。所以大臣们顽固不化始终坚持“大礼仪”,宁死不屈和皇帝死磕。

但是,从小没有经历过紫禁城惯用的国礼理念的洗脑,偏远山区外藩领地民间长大的,年仅13岁的小嘉靖哪懂得这个大道理?小嘉靖一听就懵了,哪有叫曾经朝夕相处血浓于水的亲生父亲为叔叔的呢?哪有叫八竿子打不着素未谋面的表亲伯伯为爸爸的呢?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民间道理可不是国优先、家其次、个人微不足道。一般中国人思想中,‘我’的概念象很多个同心圆圈,最里面是肉体的我本人,接着的外一圈是妻儿老小、父母兄妹,再外面一圈是七大姑八大姨等亲属,然后是血亲宗族。芸芸众生广大百姓的世界观中,亲疏远近轻重缓急的标准正是这个圆,‘我’个人即圆心、‘家’包络着圆心、‘国’在圆的最外面。今天我们知道,这是自然的人性体现。也就是说,相对于明文法典大礼仪规则,现实世界起作用的人性道理规则是截然不同的。在天真自然小娃儿的道理世界里,‘我’优先、‘家’其次、‘国’在最后。家比国重要,是本能意识。百善孝为先,这错了吗?一般人都情不自禁要维护父母尊严,嘉靖了当皇帝,更急迫维护父母尊严,难道当皇帝连亲爹的尊严都保障不了吗?嘉靖当然不愿意疏远亲爹娘,去顶礼膜拜故旧权力的过期魂灵啦。他当然接受不了所谓的大礼仪,毅然决然,发毒誓即使不让他当皇帝了他也绝不同意改口。在小嘉靖眼里,爹就是爹、娘就是娘,天经地义。天真无邪的小孩自然不理解所谓的虚妄的‘大礼仪’。

大礼仪规则是‘国’在‘家’之前,而嘉靖潜规则是‘国’在‘家’之后。这是根本矛盾,不可调和!

皇帝和大臣们从此较劲呛起,闻名遐迩旷日持久的“大礼仪”对立斗争由此开端漫延。双方一直僵持不下,三年后,皇帝欲为亲生母亲争取皇太后的正式尊名,终于矛盾激化。广大清流都不同意,皇太后的尊名关系‘大礼仪’国体,一点都不能含糊。宁死不屈杨廷和之子带领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逼宫,嘉靖勃然大怒,火山终于爆发。嘉靖亲自导演了历史上最著名、最具规模、最影响深远的集体惩罚,数百官员被集体脱裤子受廷杖之刑。惨烈哀嚎震天,当场就被打死十六人,其余一百三十四人下狱。最终嘉靖‘家礼’战胜‘国礼’,诏告天下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嘉靖父亲)为皇考,章圣皇太后(嘉靖母亲)为圣母。从此,嘉靖严重得罪了广大大臣们。其后,凡是嘉靖所言,均被广大大臣们视为昏君所言;凡是嘉靖所为,均被广大大臣们视为昏君所为;凡是嘉靖所好,均被广大大臣们视为昏君所好;凡是嘉靖亲近的大臣,均被广大大臣们视为献媚昏君的奸臣;凡是嘉靖发布的政策,均被广大大臣们视为昏君一派胡言遭到集体抵制。嘉靖的优点被舆论漠视,嘉靖的缺点被无限放大。在强大舆论面前,嘉靖成了穷凶极恶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的代名词,成了古往今来第一号昏君的代名词。

这里引用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一个事实,简单化一刀切面面俱到的善恶标准并不存在。

小嘉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父母谋取尊严的行为,到底是善行,或是恶行呢??

小嘉靖为父母正名,是‘孝’,百善孝为先,按此标准,当然是‘善’举;

然而,满朝旧臣们眼中来看,小嘉靖没有把先皇位置放正,违背了皇权继承规则的‘天理’,破坏了国礼,乱了法统,大逆不道,应该归为‘恶’举。

有时候同一个行为,从左边看是善,从右边看是恶,并没有绝对的一致标准。

大礼仪之争之所以久悬未决,正是因为‘善’与‘恶’的标准不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同人在不同范围背景下会有不同视角。

大礼仪之争的是与非,不仅仅影响了嘉靖个人的一生。它还深刻的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是非观念。

“大礼议”的论争由开始皇帝和内阁大臣小范围的冲突,很快演变成传统程朱理学与新兴王阳明心学的冲突,成为全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较量。朝廷官员和社会舆论也由于两派价值观的不同,泾渭分明划分界限。虽然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都号称儒学正宗,但两者有本质区别,程朱理学强调天理的‘国本’主义,阳明心学宣扬个性能动的‘人本’主义。在传统程朱理学看来,阳明心学无疑是大逆不道、欺师灭祖、无法无天、离经叛道、倒行逆施、耸人听闻的异端邪说。 但是,透过“大礼议”论争,由于新皇权打击旧阁权的需要,新派思想的士大夫不但没有被看成歪门邪道,一度还被年轻皇帝本我天性的认可和欣赏。而以内阁为首的旧阁权集团,则被皇帝打成反革命邪恶势力,暂时被强压下去。从此,阳明学说正式登上大明王朝的政治舞台,很多阳明学派弟子成为帝国内阁大学士,心学也在很短时间内就闻名于整个帝国,成为明朝新文化思想碰撞的导火索。所以说,“大礼议”事件不仅是明朝政治转折性的大事件,它还是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的标志性事件,深刻的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是非观念。

是非不清的嘉靖发了疯,是非不清的明王朝分崩离析。如果把是与非绝对化,看作绝对的概念,必然导致是非不清。

时过境迁,回顾历史,今天的我们发现善与恶不是绝对的,对与错不是绝对的,是与非不是绝对的。

是与非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问题的范围。只有在不同的范围下,才有合适的是与非的界定。追根溯源,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问题所处的背景范围。“家”的范围内讨论和“国”的范围内讨论,是非标准完全不同。

“是与非”的界定是如此的重要,它是一切逻辑的基础。

在量化系统中,是非标准由逻辑0决定 ,而逻辑0由背景空间确定,所以说背景空间决定了是与非的标准。可见在量化系统中,“是非”同样的也是相对性的。

比如,我们熟悉的三角函数cos ,它的傅里叶变换函数存在吗?

如果我们以经典的微积分理论来观察,会发现这个积分不收敛,也就是说在旧数学社会中余弦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函数“不存在”!

但是,如果基于傅里叶变换理论,对偶空间T和ψ具有下面的性质:

根据这个神奇的性质,很容易可以算出cos的傅里叶变换函数,等于两个脉冲函数δ:

cos的傅里叶变换函数,等于两个脉冲函数δ,如下图,相信很多朋友非常眼熟,这是工程学、信号学、物理学习以为常的图像。稍微调试一下频域的脉冲,很容易就能造出时域的cos余弦波。

非数学系的学者们大概对脉冲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习以为常了,一般不会太注意其中的秘密。数学系的智者,从一开始就讨厌冲击函数δ,想来也容易选择性疏忽吧。

但是,如果追根问底,我们发现余弦函数的傅里叶变换函数的收敛性, 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性问题。大是大非,不容回避。请问,它到底收敛吗?

很显然,经典数学中它的积分形式是肯定不收敛的。同时,时域的cos余弦波图像在频域就是两个点脉冲,它当然是收敛的啦;而且,两个脉冲的算式:1/2(δ(a)+δ(-a)) ,明白无误的表明了 δ相当于普通的确定的数值(虽然它是无穷大,它却能量化而计算,这是实无穷最贴切的例子)。

同样的东东,为什么一会收敛,一会又不收敛呢?它到底收敛吗???

解释这个问题的关键,仍然是“范围”。如果我们以经典数学连续实数点(阿列夫1空间)的旧眼光来观察,会发现这个积分不收敛;但是在阿列夫2维度的傅里叶对偶空间中,这个函数收敛。进一步审视,因为当冲击函数δ处于阿列夫1的范围(实数点积分空间)时,它超出来空间逻辑范围,所以隐含阿列夫1内涵的δ相当于非确定的无穷∞,它不收敛;但当冲击函数δ处于阿列夫2的范围(傅里叶对偶张量空间)时,它未超出来空间逻辑范围,所以隐含阿列夫1内涵的δ相当于某个确定的数值,它收敛。

【特别提示,上面关于cos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性质的例子,并不是cos函数专有的。事实上,不论是cos函数、sin函数,或是很多其它三角函数、甚至大量图形杂乱的函数在傅立叶变换下都具有同样的“收敛”性质。这类函数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广义缓增函数”。只要在无限远处函数值不快速冲向无穷大,都符合“广义缓增函数”。也就是说,除了极少类无限远快速发散函数,我们所知的绝大多数普通函数,在加载简谐振动(平面波exp(ipr))以后,都可以视作“收敛”从而可常规运算。

傅立叶对偶变量张量空间的这种“广义收敛”特性,具有广泛的意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堆表面杂乱无章的大数据加载exp(ipr),审视傅立叶变换后对偶函数的性质,从而发现挖掘数据间潜在规律性。而这种对偶空间的傅立叶分析,在通常直觉下是不易发现的。】

关于阿列夫2维度的对偶空间的神奇,是近年来正在挖掘的新学问,相信真正理解的人并不多。再来看看通俗的例子。前面提到过,描述一个事物,有很多种方法。观察的角度不同,选取的基矢量不同,参照系就不同,描述的方法也会不同。

比如,同样是量子力学专业的,薛定谔同学会把鱼的整体看作一个点,所以能简单明确的描述整个鱼的点运动轨迹;但是海森堡同学做事比较细致,他把鱼看作是头、四肢、躯干等等器官的组合体,再通过态叠加,通过向量分量合集,来描述整个“系统鱼”的状态。

同样的事物,看作“点”是一种方法,看作一个“系统”也是一种方法。

一定会有网友好奇,既然薛定谔方程和海森堡矩阵说的是同一件事,而且薛定谔方程简单明确,干嘛还要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费神研究会出现不确定性的、忒麻烦的、海森堡派的矩阵力学呢?

因为,矩阵力学态空间(多重线性空间)理论依靠打散分量再重新组合的方法,能解决复杂的系统化的问题!

比如,如果老师布置一个是关于鲟鱼和可可树的相互影响的课题,让薛定谔和海森堡各自答题。

在薛定谔同学看来,鲟鱼和可可树毫无关系,一个动物一个植物各行其道,八竿子打不着。

在薛定谔看来,鲟鱼和可可树显然是无关的。

在海森堡方法中,鲟鱼和可可树是否相关在于坐标系的选择。

关键点是如何恰如其分选择其共同的构件分量(基矢量)。

如果把鲟鱼看作眼、耳、口、鼻、心、肝、脾、肺等部件分量的组合,把可可树看作树叶、树枝、树根等部件分量的组合,仍然风马牛不相及,显然还是看不出二者联系的。

废话!

嘘,别笑。。。

但是,请注意,但是 …海森堡方案并不就此枪毙,他还有后招:

海森堡同学还可以更细化的分解鲟鱼和可可树,继续寻找二者的共同部件,比如细致研究后他会发现鲟鱼和可可树都是细胞组成的、都是氨基酸构成的,如果把氨基酸看作所有生物的共同成份,那么就可以在鲟鱼和可可树之间建立统一的坐标系了,也就可以量化明确二者关系了。

有学者就是以这种方法研究亚马逊河鲟鱼数量和亚马逊可可树生长的关系,从而研究亚马逊生态圈的氨基酸养分如何流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且,通过这个形象的例子,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什么爱因斯坦、薛定谔眼中(阿列夫1维度点空间思维)的线性无关的独立的物理量,在哥本哈根矩阵中(阿列夫2维度张量空间思维)会体现出偏线性相关的非独立的纠缠态。】

鲟鱼和可可树有没有关、有多大关系,决定权在于二者共同参照系。在薛定谔的参照系中,鲟鱼和可可树无关;在海森堡的参照系中,鲟鱼和可可树有关。因为线性相关与否,由两个量之间正交子量决定,而两个量是否正交由系统的逻辑0决定。

逻辑0的相对性决定了正交的相对性,正交的相对性决定了线性相关与否的相对性,相关与否的相对性决定了问题是非的相对性。

并且更重要的是,不同对象间的相关程度,也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系。

如果把鲟鱼看作眼、耳、口、鼻、心、肝、脾、肺等部件分量的组合,把可可树看作树叶、树枝、树根等部件分量的组合,显然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在以眼、耳、口、鼻、心、肝、脾、肺、树叶、树枝、树根为基矢量的参照系中二者线性无关。

另一方面,某个哲学家可能泛泛而言,任何生物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在这种基本粒子参照系中所有物质毫无疑问都是线性相关的。但是以这种普天之下皆准的套话,不可能度量出亚马逊河鲟鱼数量和亚马逊可可树的关联程度,无异于一句废话。

要想评估亚马逊生态系统的运作,必须能够量化考核各子系统(鲟鱼群、可可树群)的关联度(内积);而这个关联度的量化,必须先找到恰如其分的基矢量(细胞);而基矢量是否恰如其分依赖于系统所需要的精度(可容误差ε的精度、相对0的精度)。

更多推荐

关于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模型的探讨(六)(5)

本文发布于:2024-02-06 10:5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elefans.com/category/jswz/34/1748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标签:人工智能   深度   模型

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有 0 条评论)
草根站长

>www.elefans.com

编程频道|电子爱好者 - 技术资讯及电子产品介绍!